辛晨,胡淑娟
(1.寧夏理工學院;2.石嘴山市第一中學,寧夏石嘴山 753000)
稅法,作為一門重要的專業課程,其課程性質決定了該課程擔負著重要的思政育人功能。
對稅法課程進行思政改革,其主要形式就是要將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各門課程中去,潛移默化地對學生的思想意識、行為舉止產生影響[1]。稅法課程思政在本質上還是一種教育改革,目的是實現育人先育德,注重專業技能和道德育人的有機統一,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的建設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1.課程專業目標
通過稅法課程教學,能讓學生充分理解稅收調控經濟的作用,并且在實際稅收工作中應用稅法相關知識,能夠使學生準確地理解和掌握我國現行的稅收法律規定及實務操作方法,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基本的稅收問題。
2.思政育人目標
通過對稅法課程進行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引導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基礎上,領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尤其是深刻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促進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在將來的稅務工作中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素養,成為具有深厚理論功底和很強職業技能的又紅又專地掌握稅務知識的人才。
以終結性考核*50%+日常學習表現*10%+自主學習能力*15%+知識運用能力*15%+任務完成結果*10%的方法,計算最終的成績。鼓勵將思政元素融入學習過程,在日常學習教學的互動過程中強化政治知識、國家意識、文化自信和個人人格方面的內容。學生自主完成作業時,也需把思政內容和專業知識結合,提高作業質量。進行線上小測驗時,問卷星里的命題也涉及了20%的思政內容,能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課后的實驗報告案例也都貼近國家實時熱點政策,從而使專業知識和思政學習齊頭并進。
1.“社會主義稅收 ——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主題
在講解稅收概念與特點的課堂上,以稅收微電影為切入點,總體介紹各國稅收制度并總結各種社會制度下的稅收共性,并引出社會主義國家稅收的基本特征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根據稅收的三大特征:強制性、無償性、固定性,可以引導學生理解社會主義稅收的無償性是相對的,實際上每個納稅人都在享受納稅帶來的好處[2]。進而引發課堂討論,讓學生們思考生活周邊“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例子,最終培養學生的納稅意識、建立對我國稅收文化的自信心、樹立愛國情懷。
2.“增值稅減稅降負,助推制造業”主題
在講解增值稅稅率的課堂上,以近幾年增值稅改革、稅率降低為背景,闡述國家助推制造業的戰略決策。通過對各項稅收優惠政策的嚴格落實,有效激發了市場活力,降低企業負擔,從而促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最后引出減稅降負在國家宏觀調控中的積極作用,引導學生對國家政策的進一步理解與領悟。
3.“國家崛起,科技創新”主題
在講解企業所得稅稅收優惠政策的課堂上,以中國崛起相關的短視頻作為切入點,結合企業所得稅對科技創新領域的優惠措施,諸如:高新技術企業15%稅率的稅收優惠;公司制創業投資企業采取股權投資方式直接投資于種子期、初創期科技型企業(以下簡稱初創科技型企業)滿2年(24個月,下同)的,可以按投資額的70%在股權持有滿2年的當年抵扣該公司制創業投資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當年不足抵扣的,可以在以后納稅年度結轉抵扣;技術進步產品更新換代較快,以及常年處于強震動、高腐蝕狀態的固定資產可以實行加速折舊;科技型中小企業開展研發活動中實際發生的研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按規定據實扣除的基礎上,按照實際發生額的100%在稅前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在上述期間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200%在稅前攤銷。綜合上述優惠措施,最終引出國家對科技創新的重視和稅收政策對該領域的大力扶持,建立國家崛起的信念、提高民族自信。
4.“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 誠信建設”主題
在講解個人所得稅納稅征管的課堂上,以國家最近發布的個稅納稅信用建設的通知作為引入,介紹納稅人的行為將納入個人信用記錄,并建立失信行為認定機制,對于存在偷稅、騙稅、虛假申報等失信行為采取行政性約束和懲戒措施。此外,可以采取課堂討論的方式,鼓勵學生列舉典型失信的案例,進而闡述當前少數人在利益驅動下不惜損失自己的信用明信片,導致個人征信受損從而影響助學貸款、購房貸款及生活中的各種金融活動,引導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識到個人誠信的寶貴[3]。
5.“依法治國”主題
在講解稅收管理權限的課程中,將采取實地參觀體驗的授課方式,帶領學生們參觀當地的稅務局,并在與稅務工作人員的接觸中,讓同學們親身體驗稅務工作的內容,了解我國稅務機構的設置、機構的權限。在與稅務人員的深入交流中,學生從中理解我國的稅收立法權與稅收執法權的分離,最終引導同學們認識到我國“依法治國”的基本方針。
1.學生課前調查
問卷調查:在開始教改之前首先對授課群體進行了問卷調查及訪談,調查對象為會計17級學生。調查內容包括現階段對課程思政概念的理解,對稅法實施課程思政的看法,以及對即將展開的這場教學改革實踐的看法。實際發出問卷237份,實際收回問卷237份,有效問卷數237份。
問卷結果顯示:學生雖然想參與到課程思政教改中去,但是對課程思政的了解程度不深。本學期課堂氛圍和目前的教學模式良好,但仍需加強和改善。學生認為教學改革有必要,能提高自身綜合素質。

表1 課程思政改革課前調查問卷數據統計
2.教師課前調查
通過對給該年級代課的老師進行訪談,得出如下數據:

表2 專業課老師訪談情況
訪談結果顯示:我校大部分師資都經過專門培訓具備思政教改能力,但校內交流較為有限。教師教學中的思政元素比重恰當,能激發學生興趣,同時課程思政教學形式很重要,希望教務處給予支持。

表3 課程思政實踐期末考核數據統計
高校教育首先還是以文化課成績為主,在進行課程思政的前提是建立在提升文化課的基礎上的,在對比實驗的數據顯示下,進行課程思政的會計17101班和會計17103班的稅法課程的最終平均分為82.14分t和82.28分,未進行課程思政的會計17102班和會計17104班的稅法課程的最終平均分為76.33分和76.51分,可見課程思政的模式是相對成功的,對稅法課程的學習起到了促進作用。

表4 課程思政結課效果調查問卷數據統計
僅以課堂上的表現來評價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效果是片面的,所以在課程結束后,設計課程思政結課效果調查問卷,深入分析同學們在上完課程思政改革課程后的效果、收獲以及對學生生活的改變。此問卷涉及實際發出問卷90份,實際收回問卷90份,有效問卷數90份,問卷調查的統計結果如上表。
結果顯示,有26.67%的調查對象認為學生掌握所學知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非常顯著。在三觀的樹立方面,32.22%的調查對象認為思政元素對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非常有幫助,52.22%認為有一定幫助。84.44%的被訪者表示精神風貌有很大的提升。94.44%的學生認為思政教改在學生誠信層面起到促進作用;95.56%的學生認為思政教改在培養愛國品質方面作用明顯。
綜合本學期的專業成績和結課調查問卷的數據分析發現,稅法課程思政改革的專業目標和育人目標都已經達到。參加課程改革的兩個班級的成績比未參加課程改革的兩個班級成績略有提高。而課程思政結課效果調查問卷也表明,通過課程思政的改革,提高了學生的個人誠信以及愛國意識,改善了學生的精神風貌。在問卷的改善建議里,也有很多人都覺得課程思政的效果不錯,但仍然存在很多不足需要改進和完善[4-5]。此外,課程思政的效果只在結課后期做了調查問卷評價,但是在教改前期并沒有具體的調查,缺乏前后測的對比。最后,教改班級學生的成績高于非教改班級,也沒有對其他影響成績的因素進行綜合分析,并不能直接證明成績的提升是課程思政改革所導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