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新華
英語學科核心素養中思維品質是一大內容,閱讀是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重要方式。受到傳統應試教育的直接影響、教師教學能力的約束,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流程化特征明顯,教師設計出來的課堂問題單純被限制在對字面信息的認識上,極少會與作者的觀點、態度、文本深層含義等問題有聯系,并且理答的反饋方式并不科學、缺少追問引導,學生傾聽習慣也存在一定的問題,雖然與教師主動展開互動,但是學生的發言大體相同,缺乏思維的真正參與,學生的思維品質培養現狀并不樂觀。福建師范大學的黃遠振教授提出了“讀思言”閱讀教學模式,它能彌補長期以來的教學中實施的“淺學淺教”的閱讀教學模式的不足,教師可根據閱讀文本的主題、內容、結構、文化內涵等,在教學中持續制造認知沖突,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深入思考、交流探討,促進學生反思,提高閱讀能力。這種指向思維品質培養的讀思言閱讀課堂教學聚焦思維品質培養的主題內容,詳細對閱讀教學內容展開觀察、反思以及改進,從而順利實現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目的。
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是培養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一大重要方法。思維即大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應,對事物和信息進行分析與思考,研究事物間內在聯系以及具體發展規律。思維品質包含思維發散、批判以及創造性等。培養學生英語思維品質即讓學生在英語學習當中更獨立、更自主地深刻對閱讀材料進行分析,運用靈活有效的方式,做好新舊知識點之間的銜接工作,進而良好地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
教學觀念在很大層面上影響著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從當前來分析,我國圍繞閱讀教學已經提出了大閱讀教學觀念,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做好閱讀積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從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分析,受到教育觀念、教師能力、教學環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大閱讀教學觀念未能良好地運用到初中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直接對總體閱讀教學效果產生了影響。
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當中,要高度重視閱讀材料,要優化閱讀教學環境。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環境包括硬件和軟件環境。從硬件環境分析,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以課堂教學的方法來呈現,圍繞閱讀教學的媒體設備應用、相關技術設施的優化升級還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很難滿足新時期初中英語閱讀教學需要。從軟件環境分析,閱讀教學中,師生關系建設、師生互動等方面依然存在很大的不足,在未來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需要得到優化。
現如今,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的評價更加關注定量評價,缺乏圍繞閱讀教學目標展開的定性評價。閱讀教學評價未能充分發揮出激勵、指導和支持作用,直接影響到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整體的效果。所以在未來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有必要優化評價體系。
讀思言閱讀教學模式的“讀、思、言”結構要素體現了閱讀教學的三大環節。其中,讀,即閱讀,包含導讀、默讀和朗讀三種方式。預測,也可作為導讀的一部分,同時它作為一種思維活動,具體是要推測未來的發展情況。在閱讀當中,學生并不是一味地被動接收信息,而是要一邊閱讀一邊在腦海當中不斷預測可能閱讀到的內容,不斷驗證、糾正自己的預測。因此,閱讀之前的預測能夠更好地調動起學生自身的知識經驗,引導學生展開一定的思維活動,讓學生可以對閱讀文本產生更加強烈的閱讀期待。與沒有展開預測進行對比,帶著預測的閱讀更有趣味性,更具目的性,也更加有利于學生理解文本。
如仁愛版初中英語九年級上冊Unit 2 “Saving the Earth” Topic 1 Section C這節課教學當中,講解“1a Read and understand”這部分內容時,文章當中配了一幅圖,圖片當中是交通擁堵的道路上,多個車輛發出“滴滴”的鳴笛聲。結合圖片內容,學生很容易猜測出這篇文章主要是介紹的關于“噪聲”的內容。在課堂教學當中,教師能夠引導學生仔細進行圖片的觀察,并且向學生提問“Before you read, can you guess what noise pollution does the prediction article mainly introduce?”大部分學生踴躍進行回答,如“汽車的鳴笛聲、各種嘈雜的聲音、各種動物的叫聲、較大的音樂聲”等。教師需要表揚學生們的大膽預測,利用這樣的預測導入方式,啟發學生預測文章大意,讓學生保持積極的閱讀狀態,對后續閱讀產生較大的期待,順利過渡到閱讀過程當中。
1. 問題出發,培養發散性思維
教師運用有效的提問加深對學生的認識,合理展開這節課的教學活動,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有著關鍵的作用。學生經過課堂中的提問以及積極主動發表自己的想法,讓自己能夠更集中精力在課堂教學中,引起對教學問題的深入思考,為培養良好的創新思維能力帶來較大的助力。
如果學生在課堂學習當中不能勇敢表達自己的想法,無法進行提問,那么課堂教學氛圍將會變得比較無聊,學生將會失去學習興趣,將會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教學效率。因而,初中英語閱讀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設計出可以引發學生思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問題,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首先,教師在設計問題當中,要對問題的可回答性實施關注,即所提出的問題不能超過學生的能力范疇,要確保合適的問題難度,為學生留出充足的時間以及空間。其次,在設計問題當中,要注重問題前后所具備的邏輯,確保逐層遞進的關系,促使學生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之下更加高效地思考。
如教師在教學仁愛版初中英語九年級上冊Unit 4 “Amazing Science” Topic 1 Section C這節課的內容時,教師可向學生提問“What’s the passage about?”“What is an invention and how do the inventions come about?”,讓學生帶著問題思考,接著向學生提問:“1.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inventing? 2. If you want to be an inventor, what else will you have or do?”通過向學生提問,促使學生發散思維(想到,說出Inventing is interesting and exciting and everyone can be an inventor. Study hard, master some basic knowledge. Discover-stick to, never give up...),推動學生更主動積極參與到英語學習活動當中來。
2. 適當辯論,培養批判性思維
語言作為一項交流的重要工具,其學習需要在交流過程中獲得提升、在應用過程中進行掌握。因此,交流與合作成為學生英語學習的重要方法。在初中英語閱讀課堂教學中,必須讓學生能夠緊緊圍繞中心議題來實施合作交流,表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的知識結構、思維方式、個性特點等獲得互補,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課堂辯論是一種比較常用且關鍵的合作交流方法。教材是展開辯論的重要載體,結合教材展開的辯論不僅能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將原本靜態化的課本知識轉變為動態的語言實踐,讓課堂變成學生語言溝通交流的重要場所,能夠良好地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以仁愛版初中英語九年級上冊Unit 2 “Saving the Earth” Topic 2 Section C這節課內容為例,學生回答教師所提出的一系列從淺到深的問題,逐步對保護地球形成了自己的看法,大家的想法并不相同。這時候,教師可以提煉出辯題“In the face of increasingly seriou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is there any hope for the earth?”,讓學生分組進行討論,自由展開辯論。正方學生認為:我們承受地球污染情況嚴重性,但是人們已經意識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正努力開展環保運動。清潔生產、開發新能源、推廣綠色食品等,正如世界環境日所提出的主題,人們已經開始清晰地認識到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來。所以,我們認為,地球在全人類共同努力之下,肯定還有希望。反方學生認為:地球媽媽生病了,在21世紀,人類面臨著多個全球性的問題,而且污染日益嚴重,但是有很多的人卻對此漠不關心,所以,我們認為,地球沒有希望了。
這樣的辯駁過程,不僅可以讓學生鞏固課本中所出現的知識,還能加深對教材的理解,讓學生直接把知識點轉化為能力。課堂的辯論真正的目的并不是要分出兩方的勝負,而是讓學生在進行辯論當中不斷展開反思,優化對問題的認識。整個過程更好地鍛煉了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批判性思維是通過一定標準評價思維,進而改善思維,是合理、反思性的思維,不僅是一種思維技能,還屬于一種思維傾向。批判性思維能力主要是建立于良好的判斷基礎上,運用適當的評估標準來判斷思考事物的真實價值。因此,利用辯論的活動可以助力學生進入更高層次的閱讀,而文本的深入理解成為有效展開課堂辯論的前提條件,這二者相互影響和促進。
3. 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創新思維
初中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時期。在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不局限在課堂中,讓學生保持質疑的勇氣,掌握好討論以及聯想的方法很關鍵。合作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法,還是比較受學生歡迎的一種學習方法。合作學習能夠拓展學生的眼界,還能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因此,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入頭腦風暴的教學方法,鼓勵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為培養學生思維品質夯實基礎。
例如教師講解仁愛版九年級上冊Unit 1 “The Changing World” Topic 1 Section C這節課的內容時,在“Changes in Beijing”這一閱讀教學當中,教師可以堅持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把學生進行分組,為不同小組學生安排不同的學習任務,讓學生分層展開學習。如面對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讓他們能夠對課文內容進行認真閱讀,學習并且記憶“keep in touch with, satisfy people’s needs, make progress”等短語的意思,掌握重要短語的使用方法。把中層學生分為兩組,讓他們對比學習,看哪一個小組最先完成“Underline the topic sentence of each paragraph. And how many parts can the passage be divided into?”的任務。針對英語學習水平比較高的學生來說,讓他們思考,從北京的巨大變化中可以想到什么?引導他們思考說出“北京是中國的首都,它的變化就是全中國變化的縮影,我們要熱愛我們的國家、熱愛我們的黨和人民,要珍惜機遇,勤奮學習,敢于創新”等,同時還可以再讓他們通讀課文內容,組織綜合性的學習活動,結合文章內容實施情境對話,結合文章大意來寫文章。這樣一來,把分層教學以及合作學習進行良好結合,轉變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態,促使學生可以主動展開英語學習,讓學生愛上英語學習。
閱讀和寫作相互輔助,閱讀是語言的輸入,寫作是語言的輸出。學生在語言的輸入輸出當中形成語言能力。因而,教師要深入挖掘閱讀文章中所存在的讀寫結合要點,把文本內容、語言知識點和思維能力進行良好結合,使語言能力朝著思維能力方向遷移,從而實現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目的。
第一,教師先引導學生仿寫。仿寫就是在模仿的基礎上對語言進行再創造。第二,教師引導學生縮寫。縮寫就是引導學生在理解原文內容的基礎上進行高度概括。縮寫不僅可以讓學生深入閱讀,還能鍛煉學生的概括和語言表達能力。第三,教師要引導學生續寫。就是引導學生綜合原文章內容進行豐富且合理的想象,讓學生針對所想象的內容展開直觀的學習活動。
比如講解仁愛版初中英語九年級下冊Unit 6 “Entertainment and Friendship” Topic 3 Section C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在深入理解閱讀文本內容的基礎上實現二次創造。由于已經具備了對文本的深刻理解,學生可以深刻意識到友誼的重要,珍惜友誼。教師給學生布置了主題為“Friendship”的寫作任務。學生可以運用閱讀文章中所使用到的架構來組織語言,從而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更游刃有余地進行寫作。對學生的個性化文章內容,教師的評價很重要。對具備獨特想法的學生,教師要保持鼓勵的態度,適當提供引導,防止打擊學生的積極性。
總而言之,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教師要多學習、勤思考、及時更新教學理念。在閱讀教學中為學生留出充足的時間與文本進行對話,深刻挖掘文本中的內涵,助力閱讀更深入發展。這對英語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需要教師讓學生在閱讀前預測(導讀)、閱讀中互動(思考)、閱讀后寫作(言,表達),從而實現利用讀思言閱讀教學模式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