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進清
(陽江職業技術學院 廣東陽江 529500)
高校課程思政建設工作不斷深化,課程思政也實現了思政教育與各科教學、各專業訓練的融合,其與體育教學的結合也帶來了理想的育人效果,有助于高校履行立德樹人的工作職責。其中,排球作為高校傳統體育教學項目,以選修課的形式而存在,不僅能提升學生綜合體能素質,而且能與思政教育相結合,促進學生政治素養的提升,成為學生道德規范形成的有力抓手。
我國女排精神影響深遠,其傳遞頑強拼搏、奮力爭取的正能量,從來都是體壇的傳奇精神。在新時期,在新的環境形勢下,可以發揚女排精神,挖掘其英雄基因,將其轉化為社會文化符號,產生新時期的教育影響力,而這與思政教育所追求的立德樹人目標相吻合,是對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以及怎樣培養人等問題的積極回應。以女排精神與立德樹人目標的融合,讓女排精神在新時期彰顯教育價值,讓學生獲得潛移默化的熏陶感染,最終朝正確健康的方向發展,學生能自覺嚴格要求自己,做出正確的價值選擇與判斷,在體育鍛煉中越挫越勇,逆流而上,積極拼搏,永不服輸。以女排精神的縮影教育帶來學生更宏觀的排球訓練視野和思政學習視野,增強教育的凝聚力,也達成教育的雙贏目標。
在德育教育中應關注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在排球教學中引入思政育人內容,不僅能讓學生強身健體,全面提高身體素質,而且能保持身心健康,在正確的價值導向下,團結協作,英勇拼搏。高校排球教學訓練具有廣泛群眾性、全面技術性、激烈對抗性、嚴密組織性等特點。學生在掌握傳球、墊球、扣球、攔網、發球等動作的基礎上,加強團隊配合才能表現出色,能讓學生在團隊協作中掌握人際交往方法,產生合作的意識、精益求精的意識,提升學生德育水平。
課程思政背景下挖掘思排球教學中的思政元素,實現學生德育引導,也體現為以排球教學帶來的學生規則意識的培養,讓學生具有良好的社會公德意識。排球規則對應的是排球訓練規范,是排球運動所必須遵循的法則體系。鑒于排球規則團隊性強、對抗性強、準確度高、約束性突出等特點,有助于培養學生競技意識,也能讓學生具有遵守比賽規則的自覺性。學生在比賽中感悟比賽規則,明確競技所要求的科學化與規范化,繼而延伸到學生明事理、辨是非能力的培養上,讓學生明確道德底線,懂得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以排球規則內化為學生的價值范式,讓學生具有良好的社會公德意識。
現階段部分高校在講述排球課程知識時,教師往往帶有主觀隨意性,課程知識的講解受教師主觀經驗判斷影響,課程內容科學性大打折扣。而課程理念的融入,能加強排球課程內容的思想性,突出其政治性,保證排球教學的科學性。思政教育中所涉及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更推崇科學精神,其能指導高校排球課程內容編排系統化、科學化,也能對體育教師排球知識的講解做出價值引導,讓高校排球教師能抓住排球課程的本質和規律,聚焦課程中的難點問題、基本問題,讓排球教學開展行之有效。
排球運動是不斷發展的,在不同的時代環境下對應不同的發展課題,在時代發展中,師生面對排球運動發展也會有相應的困惑,這也無一例外地體現在高校排球教學層次中,一些問題無法通過排球運動專業知識的講解講通講透,而引入課程思政能給予課程講解明確的指導,讓問題的講解變得清晰明朗。體育教師可以基于社會發展形勢和國家發展規劃,從宏觀層面解釋排球運動發展問題。課程思政理念的融入也能豐富與完善排球課程內容,學生不僅能學到專業的排球知識,也能了解到國家體育行業發展的新動態,關注國家的發展規劃,拓展學生學習視野,也能增強排球課程的吸引力。
任何的教學都講求較高的實效性,離開了教學實效,就不能算完成教學任務。影響排球教學實效性的因素較多,常見的有外部因素與內部因素。外部因素主要指政治制度環境、社會經濟環境以及文化環境,而內部因素主要是高校排球教學軟硬件條件。現階段影響高校排球教學實效性的主因是內部因素。課程思政理念的融入將使得排球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完善,讓課程編排更科學合理。在教學中也能關注學生能動性的發揮及學生個體差異,以階段性的教學部署增強教學實效性。
課程思政教育背景下高校排球教學應積極調整教學目標,加快內容融合。課程思政教育工作的穩步推進,應實現教學目標的積極調整和教學內容的優化整合?;谡n程思政建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應以課程思政為教育導向,調整現有的排球教學育人目標,在教學中育人目標起引導作用,是教學實施的綱領性指導。教師在排球教學中應根據課程思政教育實施的現行要求,重新界定排球教學目標,以實現傳統技能教學與思政教學的結合,推出綜合性的育人目標,讓學生在排球實踐鍛煉中掌握專業訓練技能,且對應較高的思想認知水平,以實現高素質運動型人才的培養。教師在排球教學中也應善于挖掘排球教學中隱性的思政教育資源,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挖掘與利用工作。以墊球教學為例,除了讓學生掌握墊球技術動作,達成知識與技能訓練目標外,也應讓學生在反復的墊球訓練中養成堅韌不拔、刻苦鉆研的精神品質,自覺樹立終身體育意識,培養良好的抗挫折能力。再如,在傳球教學中,除了讓學生了解基本的戰術,明確相應的傳球技術動作外,也應讓學生學會團隊協作,產生共贏理念,培養良好的奉獻意識。在攔網技術動作訓練中,可以選取合適的攔網點,選取合適的攔網高度,讓學生進行反復練習,以增強學生抗挫折能力,也能讓學生善于臨場應變,冷靜思考。學生在排球訓練中既掌握了技術動作,明確了技能要點,也獲得了情感教育、德育教育,提升了思想道德整體水平。
高校排球教學也可以基于我國女排精神,讓學生在排球訓練中感悟女排精神,并產生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感、民族情懷,能在訓練和比賽中不屈不撓、奮勇拼搏、團結協作、永不放棄。在排球課堂教學思政引導之外,也可以讓學生在排球社團活動參與中獲得思政教育。例如,要求排球社團在招收新成員時,設定具備良好政治素養的納新標準。在開展社團成員培訓時,除了技能培訓外,也應增加愛國主義教育、奉獻意識教育、團隊意識教育等內容,真正讓思政教育與排球訓練融合,讓思政教育指導深入淺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真正打造思政教育+排球教學新的教育格局。
在當前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大背景下,除了讓排球教學與思政教育直接結合外,也應運用多元化的教學組織方式,讓思政教育在排球教學中潛移默化地滲透,讓教育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教師應積極摒棄傳統的教學組織方式,實現多元化教學方法的靈活使用,如項目教學法。排球訓練屬于團體性訓練活動,成績的取得也受團隊協作影響??v觀我國女排多次取得優異成績,可以借助項目教學法,讓學生在團隊作戰中感悟團隊配合的重要性,獲得思政啟迪,再如在項目教學實施中,增強學生的奉獻意識,讓學生具有良好的協作能力。教師可以在排球訓練中組織開展一些協作性強、對抗性較強的小型項目或賽事,以激發學生的奉獻意識,提升學生協作能力。同時,教師也可以借助典型事例、冠軍團隊等,發揮榜樣示范及引領作用,讓學生產生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感,并且勇于奉獻,善于團結協作。再如使用情感教育法,在排球訓練中,學生難免會遇到挫折,會經歷失敗,無論是發球、墊球,還是傳球,學生在練習初期常常均會因為發力不足、動作不規范、技術動作不標準而無法取得應有的訓練效果,而深受打擊。教師應善于運用情感教育法,主動與學生溝通談心,了解學生的困惑,給予學生真誠的關心與尊重,以個性化的指導幫助學生找出問題,讓他們勇于戰勝困難,在挫折面前不放棄,達到思政教育的目的。再如使用游戲教學法,在高校排球教學中也可以引入寓教于樂的教學游戲,讓學生進行特色化的專項訓練。例如,為增強熱身的趣味性,可以設置障礙跑、越野賽等,也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讓學生在運動游戲參與中掌握運動技能,且能培養團結合作能力,產生良好的抗挫折能力。
高校排球教學中課程思政的貫徹與深化需要健全的課程思政考核體系,包括明確的考核標準和行之有效的考核模式。以考核為約束,督促教師自覺挖掘高校排球教學中的思政元素,并有效利用,也指引學生跟隨教師思路,發揮自身能動性,學習思政知識,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方面,應明確高校排球專業課程思政考核標準,可以將高校排球專業考核設置為兩大部分,即平時成績、表現考核各占40%,其中有10%屬于思政教育考核,主要考查學生平時課堂回答問題情況、課外資料查閱情況、主題探討總結情況、課外思政宣傳參與情況等,其余的20%用于期末考核。通過定量考核,調動高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其以主人翁精神學習專業知識,關注課程思政。
另一方面,要完善課堂思政監督評價機制,牢固樹立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理念,讓思政教育長效化、常態化,真正發揮思政教育的價值引領作用,實現高校排球專業教學的深化,真正于排球訓練中挖掘思政素材,提煉思政教育主題,并整合利用學科教學中零散的思政教育資源,在完善的課堂思政監督評價機制下讓思政教育工作落地,學??梢灾贫ㄕn程思政評價指標體系,推動思政教育的標準化、規范化建設。督導處與教務處聯合建立課程思政聽課制度,并將課堂質量作為績效考核指標之一,立足于高校排球專業教學實際,進行課程思政實施情況的聽課評估,并給予建設性意見。應積極嘗試二級同行評議制度,教研室以課程思政為主線進行同行互評,教學主任針對高校排球專業教學進行思政教育質量的針對性評價,多措并舉讓思政教育融入高校排球教學中。
教師應成為課程思政最好的典范,高校排球專業教學中的課程思政建設并不是課程教學與思政教育的簡單相加,而是讓兩者渾然一體,讓學生入眼、入耳、入腦、入心,真正讓教育觸動學生的靈魂,立德樹人。教師理應做好榜樣示范,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有貢獻于教育的熱忱之心,感染學生,激發學生的向師性。這要求教師應加強自身政治理論知識的學習,努力提升個體政治素養,自覺做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教學與育人兩手抓,不僅能讓學生積累知識,而且能幫助學生塑造品格。教師只有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學生,具有修身的自覺性,才能給予學生專業知識引領和價值引領,讓課堂有溫度,讓思政教育更富實效。
此外,專業教師應加強與思政教師的溝通合作,一般思政教師具有豐富的思想政治理論知識,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性突出。高校排球專業教師應加強與思政教師的溝通與合作,保持對思政內容的敏感性,以增強課堂教學與思政教育的融合度。學科教師可以尋求思政教師的專業指導,于高校排球課程中挖掘思政元素,在完成教學方案后聽取思政教師的建議,以保證課堂思政教育的有效性。排球教師還應善于運用養成式教學策略,實現排球教學中思政教育“養”到“成”的轉變。
雖然排球教學對應運動技能的教學,主要對學生身體產生影響,也對學生思想、精神、價值觀進行潛移默化的熏陶,推行養成式教學策略就是要求教師應善于了解學生的心理特征、思想實際。如針對部分學生自負心理,設計有助于學生養成謙虛品質、尊敬他人的品質的排球訓練活動。教師應讓學生通過排球學習,主動思考自我價值的實現問題,不斷提升學生學習視野,讓學生思想不受限于課堂或已有的學習經驗,主動將排球學習訓練與個人發展、社會發展結合起來。要鼓勵學生創新求變,科學探索,在學習現有的排球運動理論和技術時,也主動創造更多的新理論、新技術。
體育教學中應自覺滲透課程思政理念,讓課程思政教育工作與體育教學、運動訓練相結合,實現全過程育人、全方面育人。排球訓練中引入思政教育應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切忌急于求成。在思政教育的滲透中,應確保滲透的全面性、深入性、全過程性,需要教師重新調整育人方案,靈活選擇教學方式,并做好教學資源的優化整合,配合自身的榜樣示范,帶來思政教育與排球教學的融合預期,真正讓學生成為全面健康發展的個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