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濤
(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民政部培訓中心) 北京 102699)
現代教育飛速發展,為了滿足高質量人才的培養需求,應該堅持與時俱進的原則,不斷更新高職院校的教學理念,有效提升教學質量和水平。在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中,武術教學是重要的組成部分,通過創新武術教學的內容、形式等來增強教學效果,促使學生能夠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繼而為日后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課程思政具有培養學生思想道德的作用,有助于培養更多高質量、高素質的人才,因此,高職院校可以將課程思政與武術教學相結合,加強對武術教學工作的改革,以此來發揮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的作用,有效提升學生的素質能力。
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的未來發展有著重要意義,這是高職院校培養人才的重要環節,通過課程思政內容來強化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促使學生能夠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以此來為日后的人生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在高職院校教學中,課程思政是不可或缺的環節,將其融入武術教學中可以發揮出積極影響,因此要重視課程思政在高職院校武術教學中的教學價值。
武術具有競技性的特點,并且具有相應的規則限制,要求學生在參與過程中嚴格遵守武術的規章制度,做到嚴于律己。在高職院校武術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武術技巧的教導,還要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精神,讓學生能夠展示自己的思想意識和內在心理,促使教師可以抓住學生的學習特點,有助于改進教學工作的不足之處,進而提升高職院校武術教學的針對性和靈活性。體育教師要合理設置武術教學的內容,并根據所學知識來選擇適合的教學手段,確保學生的個人素質能夠得到提升,以此來塑造學生的人格和道德修養。武術課程具有豐富的思政教學內容,借助武術教學來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促使學生能夠具備合作共贏的意識,還可以強化學生的誠信和規則意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武術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身體素質,讓學生通過鍛煉,提升素質能力,為日后的全面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在高職體育教學中,武術教學是重要的組成部分,通過開展武術教學,培養學生的身體素質,促使學生能夠強身健體,達到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效果。并且,武術教學可以讓學生了解中國傳統的體育文化,掌握與武術相關的歷史知識,有助于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繼而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在高職院校武術教學中融入課程思政是新時期發展的必然要求,借助課程思政來實現武術教學的目標,不斷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引導學生樹立終身體育意識,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
就當前的教學情況來看,高職院校越來越重視學生素質能力的提升,通過體育課程來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真正實現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并且體育課程可以幫助學生放松身心,有助于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促使學生可以實現身體和精神的雙重鍛煉。武術教學作為體育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系到體育教學的質量和水平,同時武術課程中含有豐富的德育價值,將思政內容融入武術教學中是實現教學目標的基本要求,從而滿足當前社會對高質量人才的需要。
現階段,高職院校越來越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通過課程思政來實現這一教學目的,并將課程思政與武術教學相結合,以此來挖掘武術教學中的思政內容,從而強化學生的素質能力,有助于為日后的人生發展帶來積極影響。對此,高職院校需要明確課程思政在武術教學中的目標,然后結合實際教學情況和教學需求,制訂教學方案,確保武術教學的有效性,以此來發揮課程思政的教學作用。
高職院校體育課程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身體素質和愛國精神,讓學生能夠體會到家國情懷,進而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氣節。武術作為我國傳統的體育文化,其中蘊含著豐富的愛國精神,通過開展武術教學,能夠引發學生產生情感共鳴,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陶冶學生的情操,發揮武術教學的價值。在高職院校武術教學中,應用課程思政能夠實現理想的教學效果,如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解中國武術的歷史,并將優秀動人的事跡應用其中,加強對學生愛國情懷的培養,讓學生可以建立民族自信心,樹立為國爭光的意識。
作為中華兒女,具有頑強拼搏的意志是非常重要的。通過武術教學來培養學生的優秀品質,促使學生養成堅持不懈、執著專一的精神,不斷考驗自己的心理素質,從而為日后的人生發展帶來積極影響。武術項目是培養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重要途徑,高職院校要充分認識武術教學的重要性,并結合實際的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方案,不斷提升教學的針對性和靈活性,以此來鍛煉學生的意志,讓學生能夠在承擔身體負擔的同時,接受心理上的磨煉,進而有效提升學生的精神素質。
武術課堂往往具有嚴格的要求,需要學生遵守課堂紀律,并規范自身的鍛煉行為,這樣才能提升自己的武術技巧,掌握武術文化的內涵。在高職院校武術教學中,體育教師可以抓住這一特征,加強對學生規范意識的引導,促使學生能夠遵守課堂紀律,養成良好的課堂習慣,以此來提升自己的個人素質。教師可以借助武術規則來約束學生的行為,讓學生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體育文化,這對日后的人生發展有著積極影響。另外,武術是體育課程常見的內容,通過武術競賽來激發學生的進取精神,促使學生能夠產生好勝心,進而更加主動、努力地參與武術教學。
在高職院校武術教學中,很多內容需要學生共同來實現,這對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有著很大的幫助,因此要重視武術教學中的團隊合作。為了激發學生的集體精神,讓學生樹立團隊意識,高職體育教師可以借助武術教學來組織學生參與到小組合作中,促使學生可以體會到合作共贏的樂趣,真正理解合作的內涵,增強團隊榮譽感,有助于未來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現階段,人才培養工作需要重視團隊精神的灌輸,通過提升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讓學生能夠找到為人處世的方法,繼而收獲豐富的實踐經驗,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
現階段,高職院校在開展武術課程教學時,往往只是簡單地教授武術動作,忽略了武術課程的德育內容,致使武術課程中的德育功能無法很好地發揮出來,導致課程思政與專業技術教學之間存在脫節的現象,無法有效提升教學的靈活性。對于武術課程教學中的不足,應該及時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來進行解決。
作為我國傳統的民族體育項目,武術具有豐富的文化哲理和禮儀文化,通過開展武術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的思政素養,促使學生能夠懂得武術中蘊含的禮儀,學會謙卑。但現階段,高職院校武術教學存在很多的不足之處,如忽略了思政元素的重要性,致使武術課程教學的思政元素沒有被挖掘出來,繼而無法發揮思政育人的功能。武術講究武德精神,需要教導學生“習武先習德”,促使學生能夠體會到“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的精神內涵,繼而為日后的人生發展帶來積極影響。
高職院校在教授學生武術時,應該加強思政育人的思想理念,將德育元素凸顯出來,促使學生能夠在掌握武術技巧的同時學會為人處世的道理,進而健全自身的人格,有助于發揮出武術教學的效果和作用。蔡元培曾說:“完全人格,首在體育。”可見體育對完善學生人格的重要性。高職院校要把握好武術與思政之間的關系,確保武術中的武德精神能夠充分發揮出來,從而發揮出武術的育人功能,促使高職學生能夠全面發展。
在高職院校武術教學中,很多教師的教學方法過于傳統,如練習法、完整法和分解法,這些方法的教學效果并不理想,主要是受教學觀念的影響,致使學生的注意力無法集中。因此,為了有效提升高職院校武術教學的教學水平,應該及時創新教學的方法,通過豐富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能夠具備學習武術的積極性,繼而讓學生更加主動、積極地參與其中。對此,高職教師應將思政教學的內容融入其中,為學生開展思政教學活動,并加強對學生思政教育的影響,以此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加強對學生思政精神的培養,從而讓學生具備學習武術的興趣,有助于為推動高職院校武術教育的發展帶來積極影響。
對于課程思政內容的體現,高職院校要深入探索武術教學中潛藏的思政內容,然后將課程思政與武術教學相結合,不斷增強武術教學的效果,讓學生能夠在掌握武術技巧的同時,養成良好的品質,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對此,高職院校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
近年來,高職院校越來越重視學生素質能力的培養,將課程思政內容融入武術教學中,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素質能力,促使學生能夠鍛煉身體,繼而促進身心健康發展。為了有效融入思政內容,高職院校要構建完善的武術教學評價體系,并結合當前人才培養的需求,優化教學內容,將思政內容與武術教學進行融合,以此來發揮出思政教學的價值。同時,還要將課程思政的教學效果與教師的績效掛鉤,目的是強化教師對課程思政的認識,使其可以創新教學內容,注重挖掘武術教學內容中的思政元素,然后采取科學的教學手段來提升教學質量,從而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實現學生德育素養的提高。
體育教師是高職院校武術教學的主導者,只有確保體育教師具備較強的思政素養,才能為武術教學的整體效果提供保障。由于體育教師的思政素養關系到武術教學的質量,高職院校要不斷提高教師的思政素養,使其能夠認識武術教學中的思政價值,然后在實際教學中發揮出思政元素的價值,從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對此,高職院校可以定期開展教師培訓工作,鼓勵體育教師積極參與其中,加強自身道德素養的提升,保證能夠為學生帶來更好的教育,同時要具有好學精神,不斷積累武術相關的知識、技巧,并重視對武術教學內容的創新,繼而實現武術教學的目標。另外,武術教師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確保能夠深刻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武術課程內容中的思政教育元素挖掘出來,然后有效引導學生參與其中,以此來為學生傳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目前,高職院校教學發展速度飛快,越來越多的教學理念出現在教育行業中,因此要加強對武術教學的優化,確保武術課程內容設置的合理性,這樣才能為學生帶來有價值的學習內容。為了在武術教學中發揮思政價值,需要高職院校進一步落實好思政教育工作,將思政內容放在教學重點位置上,加強對學生思想道德素養的熏陶,以此來規范學生的行為,提高武術教學的質量。另外,高職院校還要組織學生參與到多樣化的武術活動中,不斷豐富學生的實踐經驗,讓學生可以掌握更多運動技巧,并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真正體會到武術文化的內涵。
在進行思政課程教學設計時,應該結合武術課程的教學特點,將武術課程中的思政元素挖掘出來,并分類和歸納課程中的思政元素,根據教學主題來選擇適合的思政元素,從而有效發揮出武術課程中的育人功能。例如,武術課程中具有豐富的禮儀文化、俠義精神和公平公正精神,將這些思政元素融入武術課程中,促進對武術課程中思政教學形式的創新,以此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并且,教師在武術課程中融入思政內容不能過于生硬,需要采取潛移默化的形式來進行滲透,避免學生對此產生抵觸情緒,從而影響武術課程的教學效果。因此,高職院校武術教師要堅持立德樹人的原則,將這一原則融入課程教學中,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促使學生能夠感受到武術教學的魅力,提高其參與武術教學的積極性。
在教學活動中,評價體系是非常重要的,關系到武術教學質量的反饋,所以要確保評價體系建立的科學性,以此來發揮出武術教學的作用。現階段,很多教師不夠重視評價體系的建立,認為武術教學考核評價內容僅僅是技能傳授、練習效果等,忽略了武術課程中的德育精神,致使學生的思想教育水平得不到提升,從而影響了高職院校武術課程教學的效果。對此,應及時改進這一弊端,通過健全武術課程教學評價體系,反映真實的教學情況,并優化過去不全面的評價功能,堅持立德樹人的理念,將其融入課程評價體系中,同時要創新課程評價方法,確保課程評價體系構建的合理性,以此來強化師生對武術課程思政的重視,然后加強思政元素的設計,從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落實好武術課程思政教學的作用,最終實現課程資源向育人資源的轉化。
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高職院校武術教學重視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通過武術教學陶冶學生的情操,促使學生能夠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并樹立終身體育的觀念,以為日后的人生發展帶來積極影響。高職院校要明確武術教學的目標,加強思政內容與武術教學之間的結合,培養學生積極向上、吃苦耐勞的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