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偉峰(教授)龔雅潔 王愷悅
(石家莊郵電職業技術學院 河北石家莊 050031)
根據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和《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石家莊郵電職業技術學院制訂了《大思政育人實施方案》和《課程思政整體推進工程實施方案》,明確了學院課程思政的建設目標、建設內容等要求。會計學基礎課程專業課程團隊深入探索在專業課程中融入思政主題的教學改革,形成“專技與思政融合、思政融入教法”的課程思政建設路徑,寓課程價值導向與知識技能導向相融合,并將課程思政教學實施融入教學方法改革,精心開展教學設計與實施,在會計學基礎課程中,提煉形成“五思融入、八式同行”的課程思政建設模式,如圖1所示。

圖1 會計學基礎課程思政建設模式
(一)找準專業課程定位,明確思政建設目標。課程思政的教學實施,要基于課程專業知識和技能要求,因此要找準專業課程定位。石家莊郵電職業技術學院會計專業旨在培養適應經濟發展、服務企事業單位會計處理、稅務管理相關崗位工作群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會計學基礎課程作為財務會計大類專業學生在入學第1學期開設的財務學習基礎課,面向的是剛進入大學的一年級新生,他們往往對會計行業和崗位工作認知度不夠,對從事會計工作需要具備的職業道德和職業素質缺乏了解,而本課程主要介紹會計工作的相關概念、會計核算的基本理論、會計工作的基本流程等基礎知識,在對企業日常主要經濟業務進行賬務處理的基礎上,開展賬簿設置、登記和審核憑證、登記賬簿、編制報表、整理檔案等會計核算的基本技能,是培養學生掌握專業基礎知識、具備崗位操作技能、樹立會計職業道德和工匠精神的入門課程,也是銜接后續大數據與會計專業內容學習的關鍵課程。
同時,由于會計崗位的職業特殊性,肩負著為企業準確提供財務數據、確保資金安全、支撐經營決策、依法繳納稅款等重大責任,工作中面對的風險和誘惑較多,樹立會計職業道德就顯得尤為必要,在會計學基礎課程中更有必要實施課程思政教育。通過課程思政,以潛移默化的形式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會計職業道德等思政要素融入教學過程,實現知識傳授、技能提升和價值引領的目的,激發學生對財會相關專業知識的學習興趣,樹立職業認同感和職業自豪感。
會計學基礎課程堅持立德樹人,以“德技并修、全面發展”的育人理念為主線,結合專業人才培養要求和課程內容,深入挖掘德育內涵和思政元素,以財會工作特有的職業道德為抓手,從理想信念、會計職業道德、創新創業、勞動品質、工匠精神等方面系統設計課程思政建設目標,融入“敬業、法制、誠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嚴謹細致、堅持準則、精益求精的會計職業素質,寓價值塑造于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使學生掌握會計專業知識、具備崗位職業能力,樹立會計職業操守。
(二)重構課程內容,挖掘思政元素。會計學基礎課程涉及會計工作崗位所需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是分析和處理具體經濟業務的前提和基礎,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和知識性。課程思政元素的挖掘,應當根據職業崗位需求,優化課程內容,重構形成會計工作認知、填制和審核會計憑證、設置和登記會計賬簿、報送和編制會計報表、整理和歸檔會計資料五部分專業內容,以會計崗位要求的職業素質為邏輯起點,根據實際需要拆分思政元素,并與成熟的課程內容相融合,契合課程目標和教學重難點,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新時代工匠精神、青少年理想信念等內容,在分拆的知識點中挖掘會計職業道德、工匠精神、理想信念、創新創業、勞動品質等思政元素,如圖2所示。

圖2 會計學基礎課程思政建設目標
(三)開發思政載體,制作教學資源。會計學基礎課程團隊結合課程專業內容,建設了包括思政案例庫、信息技術資源、自制微課等一系列思政教學資源,在教學過程中,依據課程思政手冊設計,有機融入課堂教學。在教學過程中,精心開展教學組織與設計,綜合運用“八式同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采用案例布置、專題嵌入、主題演講、手工領悟、軟件實操、案例分析、討論分享、總結提煉等教學方法的有機組合,開展豐富多樣的教學活動,使課堂教學既嚴謹、規范,又生動活潑,提高學生課堂的參與度、抬頭率。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思考如何在處理崗位工作時既精通專業,又遵守技術規范和相關法律法規,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樹立正確的工作態度、職業精神,實現人生價值。
1.會計職業警示案例。會計職業操守案例微課,方便學生隨時利用片斷的時間學習,在學習專業知識前,觀看會計職業警示案例,幫助學生樹立會計職業操守意識、法律意識和底線思維,培養學生的會計職業道德。
2.會計文化和會計工匠精神案例。廣泛搜集會計文化歷史和會計工匠精神案例,配合課程專業知識,在涉及專業知識時,依據課程思政手冊設計,有機融入思政元素,以潛移默化的形式將文化自信、社會責任感、工匠精神等思政要素融入課程教學過程,實現知識傳授、能力提升和價值引領的目的。
3.信息技術資源建設。信息技術資源建設包括綜合利用信息技術,制作會計職業操守案例微課,方便學生線上線下混合學習,運用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的創業總動員軟件,互動模擬企業創業經營過程,寓教于樂,實現情景教學,在玩中學創新、做中學創業的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業財融合的教育理念,以小見大,通過自己模擬經營,有效加深學生對相關業務的理解。
(四)積極開展教學設計與實施,潛移默化滲透課程思政。課程思政的關鍵在于教學實施,通過教學組織與設計,將思政元素潛移默化滲透在教學過程中,避免單純的思想政治說教,才能確保課程思政的實施效果。
1.課前多措導學。基于課程內容,明確思政教學目標,布置課前任務,將搜集財務造假案例、觀看會計文化微視頻、公司模擬創業等任務,通過設計互動話題、問卷調查、案例搜集等方式發布給學生,引入誠實守信、創新思維、創業意識等思政主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通過推送上市公司財務造假案例,學生課前觀看并互動留言,教育學生嚴格遵守規范流程、按要求登賬,強化堅持準則、不做假賬的職業操守。
2.課中“行疑思學悟”。立足學情,結合高職學生認知規律,沿著行、疑、思、學、悟的教學路線,交叉切換“主題演講、手工領悟、軟件實操、案例分析、討論分享、互動評價”等教學活動,將會計職業道德、工匠精神、勞動教育等思政要素潛移默化融入教學過程。如在介紹資金籌集業務時,通過開展“以德立身籌資金”一分鐘主題演講活動,引出資金籌集業務認知內容,結合模擬創業,強調人品好、德行好才能籌集到資金,培養學生堅持以德立身的價值取向,引導學生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做德才兼備的會計人。學生通過在創業軟件中的業務操作,進行借款業務實操,直觀感知企業實際借款業務學習借入資金賬戶設置,增強學生的創業意識,培養學生的計劃性和條理性,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3.課后拓展提升。課后通過章節小測、導圖總結、答疑解惑拓展提升專業能力,學生到校內會計工廠參觀體驗會計工作場景,樹立愛崗敬業、勤勉盡職、精益求精的職業素養和工匠精神。如在學習總賬、明細賬、日記賬的建立時,布置課下登記賬簿作業,強調數字書寫的規范性,嚴格賬簿登記要求,通過優秀賬簿的實物展示,教育學生樹立嚴謹細致、精益求精止于至善的工匠精神。
(五)引入考核內容,設置評價指標。設立與課程相關的思政評價指標,對課程要求的“信德創勞匠”思政目標的培育,均有相應的考核評價體現。在會計學基礎課程中,加大過程考核的平時成績占比至60%,包括線上學習、作業小測、課堂活動、實踐作品等。本課程具有動手實踐性強的特點,需要學生在課堂完成填制會計憑證、登記會計賬簿、編制會計報表等工作,通過嚴格實訓成果質量要求,增強學生的實操自信心,培養學生于細微處見謹慎認真工作態度的效果,檢驗學生嚴謹細致、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勤學苦練、刻苦踏實的勞動品質。
通過對新聞時政、會計文化等典型案例的小組討論、分享展示等活動,評價學生職業自信、腳踏實地的理想信念和廉潔自律、堅持準則的職業道德,評價主體由教師單一評價,引入學生自評和小組互評。通過要求學生獨立完成平時作業、考試誠信,加強誠信教育;對于學生存在的作業抄襲、考試違紀等行為,都記錄為不誠信,直接降低思政評分。
(六)提煉建設模式,推廣建設經驗。課程團隊在建設課程思政的實踐過程中,形成“專技與思政融合、思政融入教法”的課程思政建設路徑。基于專業人才培養定位和目標,結合課程內容,挖掘提煉具有專業特色的思政主題。結合會計工作流程貫穿始終,重構形成“知證賬表檔”有序遞進的課程內容,將課程思政建設目標所蘊含的思政元素提煉形成“信德創勞匠”的思政主題,包括理想信念、會計職業道德、創新創業、勞動品質、工匠精神的思政目標,借助多種信息化教學手段和豐富的教學活動有機融入課堂,以課前多措導學,課中主題演講、手工領悟、軟件實操、案例分析、啟發研討、專題嵌入的線上線下混合學習,課后拓展提升的多種教學方法綜合運用,潛移默化實現思政教學,提煉形成“知證賬表檔”專業內容有序遞進的“五思融入、八式同行”課程思政教學模式。
(一)立足會計職業技能,潛移默化滲透會計職業道德。在教學過程中按照財務會計職業技能要求,帶領學生勤學苦練,夯實專業基礎技能,在技能訓練過程中,融入會計學基礎課程特有的思政主題。將會計職業道德融入教學,要求學生樹立堅持準則、不做假賬;融入會計崗位素質,通過將真實財務會計崗位融于教學,鍛造學生過硬的崗位技能;融入創新創業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融入勞動品質教育,使學生在手工記賬的鍛煉中,既夯實會計基本功,又鍛煉學生吃苦耐勞的勞動觀念;融入會計工匠精神,強化學生對會計初始崗位技能的訓練,扎實掌握專業技能。
(二)思政元素有機融入,課堂效果收獲學生好評。本課程在教學過程中,結合課程思政元素,展開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極大地提升了學生對課程的興趣度和課堂積極性。通過課前多措導學、課中多式施教、課后拓展提升,多種教學方法融會貫通,實現思政主題與專業課堂巧妙對接融合,將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和工匠精神融入課堂教學中,提煉思政教學手段,解決專業課思政實施難的問題。通過對課堂效果進行“雙向評估”,加入學生對教師實施課程思政的認可度考察,反映課程中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的結合程度,只有學生認可的課堂才能達到更好的思政實施效果。
(三)創新課程思政設計理念和建設模式。緊密結合學院會計專業“服務區域、貢獻社會”的人才培養特色,依據課程專業基礎定位,在確立思政教學目標的基礎上,依據會計工作過程重構課程內容體系,優化內容供給,緊密結合專業內容和職業崗位素質提煉思政主題,將會計職業操守、工匠精神、勞動教育的因素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學內容,實現課程思政教學目標。
形成“專技與思政融合、思政融入教法”的課程思政建設路徑,針對會計學基礎課程,探索實踐基于崗位工作過程的“五思融入、八式同行”的課程思政建設模式,依據會計工作過程,提煉形成“知證賬表檔”的內容主線,深挖細耕課程思政元素,形成“信德創勞匠”的思政主題,借助多種教學手段有機融入課堂,該模式對課程內容、思政主題、融入方式的提煉模式,可延伸至工作過程、崗位模塊、思政載體等課程思政模式提煉,可參考借鑒至其他課程,具有一定的推廣應用價值。
(四)制定以實際行動見思政成效的思政考核指標。結合會計學基礎課程特點,誠實守信、堅持準則、不做假賬的會計職業道德和嚴謹細致、精益求精的職業素質是課程的核心思政目標,通過嚴格手工會計實訓成果、獨立完成作業、誠信考試這些日常行為,作為課程思政實施的效果評價,不只是課上融入思政,課下更要踐行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