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詩婷 白冬青
(沈陽大學 遼寧沈陽 110044)
學習自控力是學生按照社會要求和自身的觀念對自己的學習行為進行調整的能力。[1]對于以學習為主要任務的初中生而言,學習自控力與學業成績往往有著直接密切的聯系,并對學業成績產生直接的作用與影響。隨著“雙減”政策的實施,初中生的學業任務有所減輕,避免了教育機構的課后監督,自我管理時間增多。
該研究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在福建省漳州市某農村中學初一、初二和初三年級中,每個年級隨機抽取兩個班級的學生。發放問卷306 份,收回306 份,回收率為100%。研究對象的人口統計學信息見表1。

表1 研究對象的人口統計學信息
本研究采用謝薇在張靈聰基礎上修訂的《初中生學習自控力量表》。問卷設計分為研究對象的個人基本資料和正式問卷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年級、性別、是否為獨生子女和是否為班干部等基本信息;第二部分是關于學習自控力總量表的調查問卷,分為自控感、自控傾向以及自控策略三個維度。根據孔鷺鵑和趙宏等人的研究發現,該問卷具有較好的信度與效度,能夠了解學生的學習自控力現狀。
該研究以班級為單位,由研究者在同一天統一發放問卷,宣讀指導語,并解答同學關于指導語的疑問,完成問卷當場回收。采用SPSS26.0 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
此量表采用5 級計分方式,各個維度與總量表都用均分表示。研究結果顯示,該所學校初中生得分在3.03—3.26 之間,在學習自控力總體水平以及自控感和自控策略兩個維度均顯著高于理論中值3 分,表明初中生的學習自控力整體狀況較好,處于中等偏上水平,但在自控傾向維度,差異并不顯著,見表2 所示。

表2 初中生學習自控力與各維度均值、標準差
初中生整體學習自控力水平較高的原因有以下幾點:(1)初中生正處在小學到高中的過渡階段,保持了小學形成的良好學習習慣,自控力不弱。(2)初中生正處于“小大人”的發展階段,自我意識不斷增強,學習扮演“大人”的角色,按照“大人”的標準要求自我,因此在學習方面有著較強的自控感和自控水平。(3)隨著素質教育和“雙減”政策的大力推行,當代初中生的素質能力水平也得到很好的提高,掌握了一定的自控策略,學習自控力水平也相對較高。
但初中生依舊處于半幼稚和半成熟的矛盾狀態,情緒波動較大,穩定性差,容易對學習產生影響,因此學習自控力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同時,身處大數據時代眾多消息和誘惑撲面而來,認知還未完全成熟的初中生難以逃脫其影響,這對他們的學習自控力也有一定的挑戰;智能手機的普及化也很大程度影響了學生對手機的依賴,遇到困難傾向于查閱手機,解決難題的自主思考與堅持性逐漸減少,自控傾向還有待提高;除此之外,有些家長忙于工作、過度寵愛抑或沉溺于手機世界,這樣的教育方式也對初中生的學習自控力提高產生了一定的阻礙作用。因此,初中生的學習自控力處于中等偏上水平。
在學習自控力總量表與自控感和自控傾向兩個維度上,男生的得分均高于女士,在自控策略維度上稍弱于女士,但二者之間的差異并不顯著,見表3 所示。

表3 初中生學習自控力的性別差異
如今社會對初中生的要求和期待越來越高,希望男生能夠有能力并且穩重有擔當,進而促使初中男生不斷提高對自我的要求,樹立合乎社會要求的形象,提高自我學習自控力水平;由于初中生對“男子漢”的角色期待和崇拜,男生為了滿足自尊心,更加關注學業,提高學習自控力;在鄉村振興政策的開展過程中,許多農村家庭的經濟條件得到一定的改善,初中生營養和生活環境得到很大的改善,在腦和神經的發展也有一定的進步,男女生生長發育較好,但男生的生理變化使其以為自己是“大人”,這也一定程度影響了男生學習自控水平保持在較高水平。當然,女生相對于男生而言,一般更加乖巧聽話,服從老師安排,掌握自控策略方面好于男生。
在學習自控力總量表上,不同年級之間存在著顯著性差異;在自控傾向這個維度上,同樣存在著顯著性差異;但在自控感和自控策略兩個維度雖存在一定差異,但是差異并不顯著。經過LSD 事后檢驗,在學習自控力總量表和自控傾向及自控策略維度上,總體呈現出類似U 形的趨勢,初一年級得分最高,初二年級最低,但到了初三年級又緩慢上升。其中在自控傾向和學習自控力總體水平上,初一年級與其他年級呈現出顯著性差異,初三與初二年級則無顯著性差異。在自控感維度上,三個年級呈現下降的趨勢,初一年級好于初二年級,初二年級好于初三年級,但彼此之間不存在顯著性差異,見表4 所示。

表4 初中生學習自控力的年級差異

隨著對初中生活的深入了解以及身心的快速成熟發展,初二學生的自我意識逐漸增強,對父母與老師的服從度大幅度下降,受誘惑的可能性增加,分散了學生的學習關注度,而且此時學習任務與難度都有了階梯式的上升,但學生又無升學備考的壓力,因此在學習方面有所松懈,畏難和迷茫等心理也在此階段出現,學習自控力以及其他維度都呈現出下降的趨勢。
但到了初三年級,父母及老師對學習的重視程度以及要求大幅增強,學生在認知方面也逐漸成熟,認識到未來分流的嚴峻競爭趨勢,開始自我調整,增強自控傾向和使用自控策略,從而提高自我學習自控力,進而實現學業成績的有效提高。但有些學生在之前形成的不良學習習慣已難以改變,甚至對學習自暴自棄,在學習自控力方面并無波動抑或降低。
學生在每個階段的自我認知會有所不同。初一年級對自己的認識有時還停留在淺層面,相對于單純自信,對自我的自控感感覺較好。隨年級的增加,對學習和自我有了進一步的要求,自我效能感有所降低,當達不到自己標準的時候,學生對自控感的評分會出現偏低的現象。再加上初三年級學習壓力和任務都較大,因此初三年級的學生自控感會較其他年級低。
在學習自控力總量表、自控傾向和自控策略兩個維度上,獨生子女的得分均高于非獨生子女,在自控感維度上稍弱于非獨生子女,但二者之間的差異并不顯著,見表5 所示。

表5 初中生學習自控力的獨生子女與非獨生子女差異
近幾年,社會經濟有一定的發展,許多家庭無論經濟水平還是父母的素質,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因此家庭對孩子的教育重視程度不斷提高,投入時間有所增加,教育方式也逐漸民主化。
在學習自控力總量表、自控感、自控傾向和自控策略三個維度上,班干部的得分均高于非班干部,除了在自控策略維度差異不顯著以外,總量表和其他兩個維度均存在顯著性差異,見表6 所示。

表6 初中生學習自控力的班干部與非班干部差異
班干部是班級的領導核心,在各個方面的表現較為突出,在學習方面能力也較好。同時,班干部在班級中發揮著重要的榜樣作用,需要以身作則,時刻起到帶頭模范作用,為班級創設好學習氛圍,因此時刻嚴于律己,自控感和自控傾向較強,保持著較好的學習自控力。
上述對農村中學初中生進行的調查與分析的研究結果顯示:農村中學初中生的學習自控力處于中等偏上水平;初一年級和其他兩個年級在自控傾向維度和整體學習自控力水平有著顯著性差異,在自控感和自控策略維度上差異不明顯,初二與初三年級之間的差異也不顯著;學習自控力和各維度在性別和是否獨生子女上無顯著性差異,但在是否擔任班干部這一特點上差異具有顯著性。基于上述學習自控力現狀和特點,提出以下對策:
初中的學習自控感呈現下降的趨勢,其中自我效能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學生自我效能感越高,其學習自控力越高。[2]因此教師需要注重對學生自我效能感的培養,特別是初二和初三年級的學生,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他們,肯定其良好表現,給予充分的鼓勵和期待,增強學生的自信,提高自我效能感,促進學習自控力的進步。
學習興趣能夠激發學生內在動機,提高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從而提高學習自控感。學校可選擇定期舉辦有趣味性的活動,比如“詩詞大會”和“一站到底”等知識類競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教師要提高因材施教的意識,注重課堂氛圍營造,挖掘課本的趣味性,了解學生的興趣點,進行多種教學方法相互結合的教學,實現趣味課堂的創設,激發學生學習欲望,有意識地提高學習自控力。
使用自控策略能夠有效幫助提高學生的學習自控力,如情緒控制、環境控制、求助策略以及補救性等等。學校要配備心理室或其他可求助辦公室,創設良好安靜的教學環境,增強學生樹立求助意識,減少其在學習道路上的阻礙,增強其學習自控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