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麗波 魏 斌 .內蒙古民族大學 .通遼職業學院
近年來,隨著國內汽車保有量的逐步提高以及公路基礎設施的完善,推動了自駕出行旅游,在加上疫情以來,居民健康意識增強、親近自然出行需求增加,露營旅游在這種背景下得到了迅猛發展。相比于傳統跟團游而言,露營旅游相對自由、旅游成本相對低廉、親近大自然、滿足社交需求等優勢成為休閑度假的最佳旅游方式之一。露營旅游作為一種新型的旅游產業模式在帶動餐飲業、娛樂業、戶外產品、景區旅游等相關產業的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2009年國務院已將露營旅游納入國家鼓勵的產業目錄中。
“露營”一詞最早是指為了生產活動或者軍事活動等而在野外搭建一些臨時性的設施。美國是近代露營活動發源地,最初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提高青少年的健康水平。現代露營旅游是指旅游者暫時了離開居住地,利用帳篷、睡袋、小木屋、民宿或露營地住宿設施內過夜,集觀光、休閑、娛樂、社交等的休閑活動,一般分為傳統露營、便攜露營和精致露營三種方式。
中國露營旅游相比世界其他國家,雖然尚處于起步初期,但是發展速度迅猛。艾媒報告中心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露營經濟核心市場規模達到747.5億元,同比增長62.5%;帶動市場規模為3 812.3億元,同比增長率為58.5%。2020年的疫情給國內旅游市場帶來重創,但是國內自駕游市場滲透率持續提高,2019年達到16%,2021年達到20%。預計2022年增速達18.6%,市場規模達354.6億元。露營旅游的發展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同時,更多特色化、多樣化的產品也會促進露營產業迅猛發展。
露營旅游雖然在我國的發展時間較短,但是近年來,國家相繼出臺的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推動了露營旅游業的發展,各省市自治區政府也根據自身情況,出臺了相關政策、建設實施方案支持露營地以及相關基礎設施建設。

表1 露營旅游相關政策
本文通過問卷調查與訪談,結合文獻資料分析得出旅游者在露營旅游時出現了以下的一些特征。
結合艾媒咨詢網絡調查數據以及調查問卷顯示,露營消費者獲取露營資訊的渠道多樣化,有超一半的露營消費者在信息獲取方面會受到綜藝節目、短視頻、家人朋友的影響等,且平均每位露營消費者從2.8個渠道獲取露營資訊。
經過綜合分析,36.3%的調查者選擇6個月露營一次;23.4%的調查者選擇3—6個月露營一次;20.1%的調查者選擇1年露營一次。露營旅游的頻次較低,露營旅游是依托自然地理環境基礎上。因此,會受到自然因素影響比較大,尤其是北方,季節性氣候的影響使露營受到限制。
經過綜合分析,超半數消費者更偏向于選擇視野開闊的草地、湖畔、森林露營產品,選擇沙漠型露營產品不到10%。露營營地的建設不僅要依靠自身特色建設營地,還要考慮到消費者的偏好和需求。比如,針對沙漠露營產品,可以通過調查了解哪些服務、產品能夠提升沙漠型產品吸引力。
消費者對露營地設施完善程度上的需求較全面,尤其是能夠解決日常生活基本需求的設施包括廁所、淋浴間、電源、排水與供水設施,此外對垃圾處理以及配套的餐飲設施也有一定的需求。這說明,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消費者消費水平及消費意識的覺醒,曾經的粗放式露營已經不能滿足其需求,消費者在具備一定的物質基礎之上去享受和體驗大自然、親近大自然,換句話就是自然環境可以原始但是基本的生活設施不能原始,否則露營產品的吸引力就會下降。
露營消費者的動機是多樣的、復合的,絕大部分消費者都不是出于一個動機才選擇露營旅游產品,首先親近大自然是最基本的動機,在此基礎上通過社交需求、放松、解壓、學習新技能、感受新生活都是推動其選擇露營產品的動力因素。
通過調查數據分析了露營旅游的需求特征以及影響露營旅游游客成行和消費的因素,發現消費者對露營旅游產品的選擇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其影響程度包括宏觀環境的政策因素、微觀層面的基礎設施包括交通通達性和便利程度、露營基礎設等、消費能力因素以及露營產品因素。
宏觀環境因素是影響游客選擇露營旅游產品的首要因素。國家出臺的一系列相關政策推動露營產業發展,促使露營旅游企業提供更多優質的產品和服務,如國家體育總局《加快推動汽車自駕運動營地產業發展的通知》推動了汽車自駕運動營地基礎設施的建設與提升,這些都為完善露營旅游提供了基礎設施和保障。各省市自治區政府也陸續出臺了一些列政策及建設實施方案,并制定了各自露營地的建設規劃和目標。
截至2018年年底,我國高速公路里程達到14萬公里,里程規模世界第一,目前為止已基本建成安全、高效、便捷、綠色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截止到2021年12月,我國汽車保有量為3.02億輛,機動車駕駛人達4.81億人。私家車和房車數量的快速增長,再加上便捷的交通運輸網絡客觀上為露營旅游提供了發展的基礎和動力。
2017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 974元,增長7.3%;2018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 228元,增長6.5%;全年職工法定休息日達115天。我國居民支付能力不斷提高,消費觀念和消費結構也發生了相應的轉變,另外,居民帶薪休假制度的實施,客觀上為居民的自駕出游、露營旅游提供了經濟基礎以及更為靈活的閑暇時間,成為露營地旅游業發展的推動力。此外,露營目的地當地居民的友好程度、治安狀況和目的地本身的文化氛圍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著游客對露營旅游產品的選擇,文化氛圍越濃厚、文化底蘊越深厚、居民友好程度高,露營旅游目的地的吸引越大。
露營旅游是沿著交通線路是實施的,必然涉及到跨區域的問題,這就需要區域間能夠在政府的引導下打破區域間的壁壘,通過加強文化旅游部門、旅游企業之間的合作,提高旅游市場的開放度,同時利用地域間資源和文化上的差異打造一批跨區域特色露營旅游精品線路,建立、完善區域間旅游合作機制保障市場秩序,強化區域聯合宣傳促銷,立足區域打造露營旅游品牌。
大多數優質露營旅游目的地都分布在城市郊區或者偏遠地區,深藏于高山密林深處或草原大漠腹地,交通通達性和服務便利化等不足問題制約了露營旅游的發展。因此加強露營旅游相關配基礎設施建設勢在必行。露營旅游可依托已建成的景區、田園綜合體等,增加建設露營區塊,增添露營功能。同時加強智能化旅游基礎設施設備的建設,充分利用互聯網、物聯網技術搭建旅游交通網、信息網、服務網,實現客源智能化管理,提升服務質量與效率,推動露營旅游發展。
人才是露營旅游發展的基礎和關鍵,要培養一批專業化水平高具有管理、旅游、營銷、戶外運動、救援等復合型人才。露營企業可與大專院校合作,聯合培養專業知識人才;注重內部員工培訓,提升現有人員的素質,此外應建立完善人才激勵機制以達到能夠吸引來人才、留得住人才、發揮人才的作用,提升服務質量,推動露營旅游發展。
調查顯示不同年齡、不同職業、不同性別消費者對露營旅游產品的需求不同。18歲以下的消費者偏向于網絡、互動體驗項目、社交且愿意一次消費的費用在500元左右;18—40 歲的游客對淋浴設施、餐飲設施更關注,且愿意一次消費的費用在1 000元以上,41—60歲的游客更傾向對于關注住宿設施和安全及環境衛生,且愿意支付一次消費費用在1 000元以內。因此在設計旅游產品的過程中既要關注到基本需求,在此基礎上更應關注個性化需求,以滿足不同人群的需要。
加大宣傳力度,提高消費者認知。加強精品線路的推薦和品牌宣傳,宣傳上要兼顧本地居民與外地游客,宣傳方式上要注重渠道的選擇。比如,電視娛樂節目,親愛的客棧、浪姐、爸爸去哪兒等影響力較大的娛樂節目。另外,抖音、快手等短視頻也成為重要的宣傳方式,如今年火爆的新疆旅游離不開短視頻營銷的巨大影響力,當然景區也要承受成為“網紅”的壓力,要在成為“網紅”前要做好相關接待準備。同樣還可以通過組織常態化的節慶活動,尤其對于季節強比較強的北方地區,應該設計出針對不同季節的旅游產品,如北方二月的杏花節、三四月份的芍藥花節、六七月份草原婚禮節、八月份那達慕等,都是很好的宣傳方式。此外,無論政府還是企業宣傳都應該將保護環境和實現露營旅游可持續發展作為指導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