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慶新 羅麗梅 張徑舟 王德選
(1.重慶化工職業學院 制藥工程學院 重慶 401228;2.江蘇食品藥品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 223001)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指出,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的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指出“堅持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不同類型、同等重要的戰略定位”。“貫通培養”特指將中等職業教育、高等職業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納入同一個教育體系下,將不同類型的教育整合起來,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將中職、高職及職教本科聯系在一起制訂貫通培養的教學標準,構建一體化課程體系,探索形成“中、高、本”人才貫通培養模式,是對學習化社會、終身教育的制度創新,對于現代職業教育服務轉方式、促改革、保就業等均具有重要意義[1-3]。
筆者以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新視角,廣泛查閱國內外藥學類中職、高職和職教本科貫通培養、課程標準制訂、課程體系銜接的研究文獻,系統歸納、分析相關研究成果;在重慶市和江蘇省,選擇2所中職校、2所高職校和2所職教本科,從縱橫兩個維度,聚焦藥學類專業教學標準制訂的關鍵問題,研判職業教育藥學類專業貫通培養教學標準的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教學標準的制訂要求和路徑,為職業教育藥學類專業現代職教體系建設提供借鑒,為相關院校其他專業“中、高、本”教學標準制訂提供參考。
我國中職、高職與職教本科貫通培養的模式較多,包括中高職“3+3”“五年一貫制”、中職與本科“3+4”“2+3+2”、高職與本科“3+2”“4+0”培養模式等。自2017年開始,相關部門陸續公布了中等職業學校藥劑等部分專業教學標準、高等職業學校藥學等部分專業教學標準,職教本科的教學標準尚未公布[3,4-9]。因此,“中高本”貫通培養的教學標準尚處于探索階段,仍存在很多問題。
厘清中職、高職、職教本科三個職業教育層次的人才培養目標(規格)的異同,從而實現不同層次培養目標的有效銜接,才能科學構建貫通培養的教學標準。然而,部分藥學類中職學校、高職院校、職教本科各自為政,存在不同程度的人才培養目標級次不清的狀況[3-6,8-9]。例如,在就業崗位方面,為了提升招生、就業吸引力,部分院校出現不同程度的職業群或崗位群“拔高”“求全”現象;另外,不同層次院校崗位群交叉也較嚴重,如很多藥學類“中高本”專業的崗位群均包含“藥師”“藥品生產工藝員”“連鎖藥店營銷員”等。
調研顯示,“中高本”課程設置均呈現較嚴重的重復化現象。例如,在專業課程方面,“中高本”重復設置的課程主要有藥事管理與法規、藥理學、藥物化學、藥學服務實務等,重復率達65%左右。“中高本”課程實施過程中,則呈現不同程度的“重理論輕實踐”的同一特點,中職、職教本科尤為明顯,反映出實踐教學條件相對滯后、教師的雙師素質比較缺乏。
調研發現,“中高本”貫通培養尚未實現頂層的統籌規劃,各層次學校也尚未聯合成立“中高本”項目建設組織機構,貫通培養的教學標準制由各個學校依據自身優勢特色自行制訂,呈現分散化的特點。文獻研究發現,貫通培養的教學標準的相關研究鮮見報道,沒能形成完善的制訂框架和成熟的研究成果[3-5]。
以藥學類專業“中高職”貫通培養為例,中職藥劑專業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高職藥學專業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職教本科藥學專業培養高素質復合應用型人才。中職、高職、本科處于職業教育的不同層級,需依據藥學類專業培養目標逐層遞增的特點,構建貫通培養的教學標準。
“中高本”藥學類專業課程體系需采取模塊遞進原則,進行系統化設計,從而實現課程的連續性、邏輯性和整合性。將銜接專業的課程劃分為通識能力模塊、通用職業模塊、生產操作模塊、質量管理模塊、拓展能力模塊,課程模塊間相互銜接,逐層遞進、由低到高,確保“中高本”院校的學生在知識、能力和素質方面均能實現層次性和遞進性。
編制專業教學標準需要中職、高職、本科與企事業單位相互合作,廣泛開展社會調研,深入分析醫藥產業轉型升級與社會發展中出現的新情況、新特點以及藥學領域新技術的發展趨勢,實現貫通培養專業教學標準與醫藥產業轉型升級相互銜接[4,7]。“中高本”不同層次的人才培養,需遵循能力本位原則,特別突出對實踐能力的培養。
以藥劑(中職)—藥學(高職)—藥學(職教本科)貫通培養為例,在重慶市和江蘇省開展了三個層次的人才需求調研,調研對象包括30余家企事業單位、8所中職院校、13所高職院校、6所職教本科。通過企事業人才需求調研,對“中高本”各層次進行了職業崗位能力分析(主要包括專業對應的職業崗位、崗位職責、行業標準、職業資格證書等),進一步明確不同層次藥學專業的培養目標定位。(調研結果見表1所例)。

表1 “中高本”藥學類專業人才需求調研結果
組建由企事業單位(制藥企業、連鎖藥店、醫院藥房、藥檢所等)、藥學行業協會、中高本院校專家組成的專業指導委員會,定期召開分析研討會議。通過分析獲得“中高本”各層次的典型工作過程、工作任務及職業能力要求列表;對工作任務按照技術技能水平進行分級,明確中職、高職和職教本科對應的技能等級。
組織由課程負責人、骨干教師、專業帶頭人參加的課程分析研討會議,通過分析職業能力要求列表,構建“中高本”貫通培養的課程體系,從知識、任務、能力三個維度,將“能力”向“課程”轉化,建立課程體系構建的三維模型(圖1)[2,10]。

圖1 課程體系構建的三維模型
課程體系涵蓋中職、高職和職教本科3個層次的二級課程體系(工作任務與課程設置對照見表2所例)。對照職業能力(工作任務)要求,分析各類課程之間的關聯,確定每門課程在課程體系中的地位和類型,明確每門課程的類型(公共課、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專業拓展課、實踐專項等)和教學內容和課時分配。

表2 工作任務轉換的“中高本”藥學類專業課程設置
由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統籌,聯合成立“中高本”教學標準編撰委員會,確保必要的人員投入、經費投入和政策支持。參照“職業教育國家教學標準體系”的體例,“中高本”聯合起草貫通培養教學標準。教學標準包括中高本階段的專業名稱、入學要求、修業年限、職業面向、培養目標、培養規格、課程設置(含學時安排)、教學基本條件、質量保障等九項內容組成。貫通培養的教學標準需由專業指導委員會論證和審定,并進行修訂和完善。
在類型教育視域下,開展“中高本”貫通培養的教學標準制訂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眾多“關注點”,牽涉多重影響因素,甚至觸及教育體制、機制等深層次問題。因此,筆者的粗淺調研、原則及路徑尚需在具體實踐中逐步發展和完善,以期為構建醫藥產業體系相適應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