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江雪
(國防大學軍事文化學院 北京 100000)
隨著國家對人“德智體美勞”的素質教育方針定位的基本準則以及國家對藝術教育的重視,舞蹈藝術教育在我國各地區廣泛普及并迅速發展,在兒童成長階段,練習舞蹈有著能促進少兒生長發育、提高肢體的協調性、靈活性等功能,深受家長青睞。廊坊市作為河北省地級市,有著津京之廊之稱,近幾年來相繼推出廊坊市舞蹈大賽、青少年藝術節等比賽活動來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良好的社會環境為廊坊市舞蹈教育事業的發展帶來了生機。
本文以廊坊市區少兒舞蹈開展現狀及對策研究為研究對象,通過問卷調查法對廊坊市廣陽區、安次區、開發區六所舞蹈培訓機構的120名家長以及50名教師進行實際問卷的發放,并調查其結果,獲得一手資料。其中家長問卷回收120份,回收率為100%;有效問卷102份,有效率為85%。教師問卷回收50份,回收率為100%;有效問卷50份,有效率為100%。本文通過對廊坊市區少兒舞蹈開展現狀的調查,研究分析該地域少兒舞蹈開展現狀,從而為促進該地區少兒舞蹈教育良性發展提供建設性意見和發展依據。
少兒舞蹈學習中分中國舞和芭蕾舞兩大舞種。在學習內容上,廊坊市區舞蹈培訓機構所使用的中國舞教材有中國舞蹈家協會考級教材、中國民族民間舞考級教材、北京舞蹈學院中國舞考級教材。這些教材中涉及民族民間舞蹈、古典舞身韻、兒童舞蹈的學習。教材中的民族民間舞組合,可以讓孩子了解各民族民間舞蹈風格并增強表演能力;古典舞身韻組合,在增強肢體協調性的同時提升學生的舞蹈美感;兒童舞蹈組合根據學生年齡層面來編排,富有童趣能充分激發學生的表現力。
廊坊市區所使用的芭蕾舞教材只有一種即北京舞蹈學院芭蕾舞考級教材,一共分八個級別,其中第一、二級別涉及地面部分的訓練、扶把動作的分解練習,目的是讓學生初步形成芭蕾舞的感覺,規范開、繃、直的動作要求;三級開始芭蕾基訓組合開始形成,奠定芭蕾基礎,提高協調性;四級開始出現足尖練習,并且通過足尖練習增強學生下肢力量。
考級課程之外,根據家長和學生的需求自愿選擇一對一課程,排練個人獨舞劇目、強化技巧及基本功,多數家長選擇一對一課程的目的富有前瞻性,為孩子今后考取藝術特長生和考取專業院校做準備。
由表1的調查可以看出,有54.90%的學生選擇每周兩節課,即基礎課程加一對一課程或小班課程;39.21%的學生選擇每周一節基礎課;僅有5.88%的學生選擇每周三節課及以上,主要加課方式在一對一課程上,其目的多針對比賽和考取職業中專。通過調查發現,學生在學習舞蹈的同時兼顧其他課外課程,因此,每周的舞蹈課程多為一至兩節,這樣既能鞏固舞蹈的學習,又能兼顧其他方面的學習。就整個社會環境來講學生的重點放在文化課程學習上,大部分家長認為學習舞蹈的目的在于對身體形態的改變和機能的鍛煉,并無從事相關專業的考慮,從而導致教學課時較為有限。

表1 課程安排的調查
在教師群體中,女老師占86%,男老師占14%。女老師主要教授課程為舞蹈劇目課、考級課、基本功課;男老師教授的課程為毯技課和技術技巧課程。由于學習舞蹈的兒童多數為女孩,更多家長要求心思細膩的女老師來教授,對女性老師的需求更多。毯技課程和技巧課女老師不足以來完成上課內容與較高的質量,故男老師在舞蹈學校中不可缺少,由于教師數量少,男教師的排課量比女教師要更多,舞蹈培訓機構在招聘教師方面應更注重優秀男教師的招聘。
舞蹈是一門專業性強的藝術門類,從事舞蹈事業需要有較扎實的基本功底與技術技巧基礎。我國本科院校、專科院校開設舞蹈專業的學校200余所,廊坊市區舞蹈教育培訓機構招聘教師的要求為中專、大專、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為舞蹈專業畢業,本市的廊坊師范學院開設舞蹈專業,在校生以及畢業生足以滿足市場需求,專業舞蹈老師占比則是100%。雖無非專業舞蹈教師,但教師學歷有著較大差異,58%的教師由本科院校舞蹈專業畢業并獲取學士學位;36%的教師是專科院校畢業;6%的教師是藝術職業院校中專畢業。在調查中得知,中專學歷的教師為河北藝術職業學院和唐山市藝術學校畢業。雖然總體上廊坊市區舞蹈培訓機構有著較好的師資條件,但教師的學歷和教育背景影響著舞蹈老師的藝術修養、教學水平以及少兒舞蹈創作的能力,因此,想要編排出更加優秀的作品,提高教學水平,機構在師資方面應對教師的學歷和教育背景提高要求。
廊坊市區舞蹈機構的教師薪金存在差異,由表2得知,薪金在5000-8000元的教師最多,占44%;其次是薪金在2000-5000元的教師,占34%;而薪金在8000元以上的教師最少,僅占22%;無兩千元以下的薪資。影響教師薪金的主要因素是課時量,課時量越高,薪金也越高,但總體來說少兒舞蹈培訓機構教師的薪資水平較廊坊市中小學教師的工資水平高。

表2 教師的薪金待遇情況
在對教師滿意度進行調查時,有80%的教師對該薪金制度持非常滿意和滿意態度,僅有20%的教師對該薪金制度持有一般態度。主要原因為入職時間短,排課量少。廊坊市臨近北京市和天津市兩大一線城市,高鐵到兩地均在30分鐘內,更多年輕教師追求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以及更高的工資選擇到臨近城市就職,所以廊坊市也存在教師人員流失的問題。因此,機構教師想要取得更高的薪金,就要增加自己的授課節數,并且機構也要給教師創造更多的升薪空間和機會。
學員在選擇舞種方面,家長們持不同意見。選擇中國舞課程的學員占了調查數據的57.84%;選擇芭蕾舞蹈課程的學員占了調查數據的42.16%。通過采訪發現,從家長對孩子學習藝術的出發點上看,學習中國舞趣味性較強;對孩子的條件要求不過于苛刻。芭蕾舞相對枯燥一些并對孩子身體條件要求過于苛刻,家長認為太過辛苦。學員在選擇舞蹈課程時,多半會優先考慮中國舞,也有些家長認為,雖然芭蕾舞先天條件要求高,但鍛煉氣質方面較中國舞較強,難度較高,對于磨練孩子意志也有突出作用,未來不考慮走專業道路,所以選擇芭蕾舞來鍛煉孩子的氣質和品格。
舞蹈是一門行為藝術,少兒階段的舞蹈學習可以讓學員們擁有更好的形態,促進學生發展。由表3可以看出,在學員舞蹈學習的目標當中,有17.64%的學員是為了塑造體型;74.50%的學員是把舞蹈作為自己的興趣愛好;而5.88%的學員學習舞蹈是為了走舞蹈專業,1.96%的學員有其他目的。大部分家長把舞蹈作為孩子的興趣愛好培養,不僅能讓孩子有一個良好的體態,還可以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而有些為了塑造孩子形體而學習舞蹈的家長多數由于家庭基因較差,對兒童未來形體生長趨勢擔憂,希望通過后天學習舞蹈來改善形體;少數家長對舞蹈行業的發展前景表示認可,在老師的建議和專業測評的基礎上,選擇培養孩子從事舞蹈專業,考取藝術院校。

表3 學員學習目標調查
舞臺經驗是對少兒學習舞蹈教學成果的檢驗與展示,也是學習經歷中不可或缺的一種經驗。從表4中可以看出,獲取0次舞臺經驗的學員占了25.49%,大多是學習舞蹈不到一年的學員,基礎較薄弱,年齡較小,不具備登臺能力;獲取1次舞臺經驗的占了17.64%;有2次舞臺經驗的占了31.37%;有三次以上舞臺經驗的占據了25.49%。廊坊市區舞蹈培訓機構組織學員演出的機會并不是很豐富,機構學員基數大,演出機會分擔到學員身上較為有限。因此,廊坊市區以及各機構應多舉辦或參加一些演出活動,為學員創造更多表演機會,增加他們的舞臺經驗,提高自信心。

表4 學員獲取舞臺經驗的次數的調查
筆者調查的廊坊市區6所機構中,有2005年創辦的教育機構,分別在2010年和2018年翻修過兩次,其余5個機構分別在2012年、2013年、2015年和2017年開始經營,并無大規模翻修記錄。其中有兩所機構使用的地板為木地板,其余均使用的專業舞蹈防滑地膠;把桿均無損壞;上課使用的瑜伽墊、瑜伽磚、技巧墊子等存在缺少的情況,人數較多的班級出現學員共用教學用具的現象;音響設備采用移動藍牙音箱,設備較為先進,方便教師使用。
在調查分析公共基礎設施中發現機構都配備飲水機、學生更衣室、家長等候區,有些機構配備教師休息區,有些機構則不具備條件和學生共用一個換衣休息區。兩個班次交接的時間段家長學生人數較多,狹小的更衣空間使人員擁擠,并且易出現衣物拿錯等現象。
因此,為保證教學安全,機構應及時更換為安全的舞蹈專業地膠,上課所使用的瑜伽磚、瑜伽墊、教學用具應根據需要及時進行購買填缺;機構也應在一定年限內翻修;著力解決學生更衣室擁擠的問題,并且學校應該根據教師需要增加設施配置。市監管部門也應設立專門巡視組,對教學安全進行監管。
在對廊坊市區舞蹈培訓機構的現狀調查中發現,普遍存在課程設置單一、收費標準過高、學員外事活動的參與度低等問題。從教師人員的現狀分析中發現,作為北京天津間的三線城市,存在師資力量向北京天津地區流失的現狀,機構在師資力量的配置、教師考核機制的建立、教師待遇上存在問題。此外,機構因辦學時間長,基礎設施存在安全隱患,教學用具更新不及時或缺失,公共基礎設施亟待完善。
結合這些問題,在課程設置方面,教師要定期與家長溝通,反映學生的上課情況,調查家長滿意度,了解家長想法。此外,定期組織觀摩課程,家長可以參與到課程之中,了解孩子舞蹈學習的情況。收費標準以城市經濟發展水平與人均收入作為參考,人性化地調節價格,相關部門應參與定價與監管。
針對課外活動較少的情況,首先,廊坊市可多為青少年兒童創造良好的發展空間,多舉辦些高質量的文藝匯演以及藝術比賽。其次,擴大交流空間,充分發揮地域優勢,向北京天津地區挖掘資源,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最大限度地增加學員的演出活動。最后,各機構可以定期舉辦一些小型的演出,讓每一個學員都有展示的機會,以增加學員的舞臺經驗和自信心。
在師資力量方面,優化師資的配置,優先招聘學歷高或名校畢業舞蹈教師,尤其更注重優秀男教師的招聘從而完善教師團隊配置,設置考核機制,機構也應為教師解決保險等基礎問題從而創造更多的升薪空間和機會,提高教師滿意度。例如,擇優選取部分教師公費到專業的舞蹈學院進行培訓進修;平時定期組織教研活動,交流教學問題,進一步增強舞蹈老師的實踐經驗。
針對現有的設施老舊以及公共設施不足的問題,機構應定期進行檢查,對老舊設施進行更換,發現不足后及時翻修,相關部門需進行監督,創造安全的教學環境。其次,根據教師上課需要,完善教學用具。最后,針對學生更衣室擁擠現象嚴重的問題,可以用錯開上下課時間來調節,并且需要增加教師休息區的公共設施配置,讓教師有一個良好的休息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