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國多地密集出臺支持政策,積極搶占氫能發展“新賽道”,相關產業開發和應用加速落地。業內人士指出,當前我國氫能產業鏈初具雛形,發展潛力逐漸釋放。作為新興產業,氫能產業鏈諸多環節還有待完善,進一步降本增效是未來重點。

搶占賽道 多地出臺支持政策
5分鐘即可加滿氫,續航達400公里,排放物僅有水……日前,廣西首批商用氫燃料汽車交付使用,按照每年行駛1萬公里的標準計算,每車每年可減少碳排放1004千克。商用氫燃料汽車可廣泛應用到城市客車、市政環衛、工程建設、城市及城際物流配送、重載及冷藏運輸等場景。
作為正處于起步階段的新興產業,氫能產業鏈諸多環節有待進一步完善?,F階段,燃料電池應用于汽車領域,在性能、成本、耐久性方面都已相對成熟,處于商業化應用早期階段,未來的發展方向是更高的能量轉換效率和功率密度,更長的使用壽命,同時進一步降低成本。他表示,業內關注的主要技術重點,一是基礎材料能夠成本更低、壽命更長、性能更高,二是大規模自動化制造技術使得產品成本下降,三是燃料電池實際運行的控制、監測、診斷和預測。
在基礎材料方面,目前存在的問題首先是催化劑成本很高,降低鉑在催化劑中的含量以及開發非貴金屬催化劑,是降低成本的一個方法。其次是電解質膜,需要開發更適合在交通領域應用的電解質膜。第三是雙極板,目前石墨雙極板的缺陷是比較厚重,金屬雙極板的缺陷是易腐蝕,因此金屬雙極板需要好的表面涂層,這方面還有很多工作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