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楠(棗莊學院 山東棗莊 277160)
隨著國家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國家對創新創業人才的需求量增加。早在1999年,我國就發表有關“加強創業教育,著重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倡導建議。提升女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一方面符合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是適應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必由之路,與我國的政治、文化導向符合。另一方面創新創業教育也符合我國社會主義所弘揚的價值觀與科學發展觀,契合素質教育的精神,在促使學生掌握知識、提高學習能力的同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雖然我國目前經濟發展迅速,在教育方面的投入資源增多,但創新創業教育方面的質量提升并不明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創新創業教育面臨的各種環境相當復雜。創新創業教育面臨兩方面的環境,一是學校環境,二是社會環境。學校想要更好地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必須將創新創業課程融入高校教育課程中,同時還需要與各個企業、平臺進行良性互動以給予學生更多實踐的機會。社會方面雖然我國國家政策一直鼓勵學生進行創新創業嘗試,但其補助力度并不能夠讓女大學生忽略創新創業存在的風險。在職業供給方面,雖然我國人才儲備量在逐年上升,但實際上各行各業的職位都存在空缺,女大學生只要擺正就業心態,成功就業并不困難。這些因素無一例外都在影響著女大學生在創新創業的學習與實踐中的主觀能動性。
創新創業課程與其他專業課程不同,它既是一門綜合性課程,也是一門專業性課程,其教學目的不僅僅讓女大學生具備基本的創業知識,還需要讓女大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建立起創新創業思維,讓女大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我國目前高校的創新創業課程在課程規劃方面缺乏體系,課程內容邏輯并不清晰,教育零散且基本上沒有固定的學科與課時,在教學成果的檢驗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難度。因此,我國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并未形成完整的課程體系,距離其發展健全、能夠為國家輸送創新創業型人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我國女大學生普遍存在創新創業意識欠缺的問題,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受應試教育傳統觀念的影響,導致學生在十二年的受教育過程中只注重成績的提高,不重視或較少重視能力的發展,使得女大學生對創新創業并沒有明確的認知。從主觀心態角度考慮,女大學生對社會實踐類的課程重視程度低,由于其考核難度相對較低,女大學生往往并不能投入到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中,反而將其看作一種負擔。另一方面,普通女大學生在大學結束之后大部分人受傳統觀念的影響會選擇考研或者工作,相比之下,創業的女大學生占極少數。女大學生往往在潛意識中認為只有在具備大筆資金的投入與強大后臺的支持這兩方面要素之后才具備創業成果的可能性,從根本上忽視了自身小成本創業的可能,使得創新創業意識的缺乏較為嚴重。
高校可以利用各科教學,轉變女大學生創新創業觀念,培養女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例如,學校可以將創新創業內容融入政治教育課程內容中去,在全面提高學生思想水平的同時,引發他們對具體社會問題的探討,從而改變女大學生對創新創業的錯誤認知。教師可以綜合女大學生發展現狀與目前社會背景,將創新創業思想融入授課過程中去并形成授課體系。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部分,教師可以直接向女大學生展示正確的創新創業思維,以實際的案例引導女大學生對社會現狀進行思考,結合思想道德修養本身的內容,對女大學生對自我的認知與規劃提出更高層次的要求,使女大學生能夠切實反省自己思想上的狹隘之處,重新考慮人生路線和未來規劃。同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也要將創新創業過程中應具備的心理素質傳遞給學生,使女大學生在實踐中能夠認清本質,保持心態,有助于女大學生切實可行的開展創新創業的實踐活動。在形勢與政策課程當中,教師可以從宏觀上展示國家對創新創業的倡導與創新創業的發展前景,同時從微觀上講解創新創業的相關福利政策,在鼓勵學生把握時機的同時教授學生創新創業的方法,使學生在創新創業中能夠更快找到方向。
由于我國學生長期受到應試教育的傳統觀念的影響,我國學生普遍存在學科能力較強,應試水平較高,但創新意識與創新精神都稍顯匱乏。在這個過程中,大學要充分發揮自身具有的條件,開展豐富的活動,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將女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從應試觀念的束縛中解放出來。高校可以舉辦創新創業比賽,設置較為豐厚的創業現金獎勵或者學分獎勵以引起學生的參與興趣。學生在參與比賽的同時能夠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合作能力、問題解決能力與決策能力。這些能力都是創新創業的過程中必需的能力。高校可以合作開辦創新創業產品展會,或者與企業合作,在校園內進行為期三天的小型創新創業展會。女大學生可以配合自己的課程時間自行參與展會,與充滿創新思維的產品近距離接觸,女大學生能從其中獲取一些創新靈感的同時這些產品也會激發女大學生的創作欲望。高校可以發揮社團優勢,建立創新創業的相關社團,學校可以扶持社團與企業進行一定的聯系,開展實踐類型的社團活動。同時學校還可以邀請校外創業研究專家學者、社會創業成功人士到校園講學、作報告,營造濃厚的校園創業氛圍。在創新創業心理輔導方面,學校也應當成立心理咨詢小組,探討決議之后舉辦創新創業心理報告會,以講座的形式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創新創業,讓女大學生在應對創新創業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之前具備一定的抗壓能力和變通能力,同時在校園內建立起常設機構,及時解決學生的創新創業問題。
培養女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首先應當改變女大學生對創新創業的錯誤印象,增加女大學生對創新創業的興趣,使得女大學生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投入到創新創業過程中去,使得女大學生創新創業成為可能。同時要在學校內開展各種各樣的文化活動,創造出濃郁的創新創業氛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最后,也是最為重要的一步就是以實踐為中心開展教學活動,切實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將學生的創新創業知識在實踐過程中、實際接觸中內化為知識技能和行為模式,使其能夠真正應對創新創業中發生的變化,為女大學生今后投入到創新創業中去打造堅實的基礎。
學校可以充分利用實踐教學活動進行教學。教師可以結合理論課的授課狀況,適當以課程實踐的名義向女大學生提出課程實踐作業,如策劃公益活動、對某一產品進行產品設計、設計一套產品營銷方案、進行一次市場調研等。這些活動將創新創業的整個過程拆分為小的步驟,雖然是簡易的方式,但也能夠拉近創新創業與普通女大學生之間的距離。這些步驟能夠讓女大學生意識到創新創業并不困難,小成本的創新創業真實存在,而且能夠培養女大學生合作、溝通、組織、協調、統籌、決策的能力,為女大學生步入社會、創新創業奠定良好的基礎。
同時思想理論課的授課教師可以結合當地經濟發展情況,綜合地區優勢,教授創新創業的基礎觀念,分析市場變化趨勢,讓學生在課堂中對各種行業的未來發展前景進行思考,并鼓勵學生在課堂上闡述自己的觀點。一段時間后重新分析行業情況,對學生的猜想進行驗證,并且分析市場行情變化產生的原因。授課教師要打破學科之間的隔絕狀態,同時打破教育理論與教學實踐的隔絕狀態,授課以理論為基礎,以實踐或者課堂互動為主要方法,以讓學生掌握知識運用到實踐中為目的,使學生真實地體驗到創新創業的樂趣,將創新創業列入未來規劃內,并具有創新創業的基本素養和能力。
總而言之,國家與學校應當充分利用高校教育課程,發揮各科教育課程的理論授課作用與實踐指導作用,幫助女大學生轉變創新創業思想,培養創新意識,提高創新創業能力,樹立創新創業精神,綜合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素養,為女大學生步入社會、創新創業奠定堅實的基礎。由于本文的篇幅有限對女大學生創業教育實踐還存在諸多不足,但筆者還會繼續進行研究、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