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貴軍
近年來,隨著新課程改革理念的全面貫徹落實,小學語文教學不斷地推陳出新,涌現了大量新的教學策略。其中,生活化教學備受廣大教師矚目,為語文教學帶來了積極有益的教學變化,使小學語文教學效果顯著提升。然而,生活化教學實施以來還未形成較為完善和成熟的教學體系。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教師應當踐行新課程理念,加大生活化教學措施研究和實踐的力度,總結提煉有益的教學經驗,使生活化教學逐漸趨于成熟,更好地應用于小學語文教學。
傳統課堂強調知識教學,教師習慣機械化地傳授學生知識,教學方式簡單直接、單一化,缺乏巧妙的設計和鮮活素材。而實施生活化教學后,教師引入現實生活中和語文課程相關的素材,巧妙設計教學活動,促使傳統課堂教學方式發生顯著變化,產生的教學效果遠遠優于過去。比如,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布置生活化家庭作業等,都是生活化教學給小學語文課堂帶來的新穎改變。
站在學生角度,生活化教學產生的積極價值尤為突出。第一,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生活化教學將語文教學和現實生活融合起來,搭建了一個不同于傳統課堂的學習環境,使學生感到新鮮、有趣。而且,生活化教學使傳統課堂向互動課堂、生活課堂轉變,顯著增加課堂活力,讓課堂教學變得不再那么枯燥、刻板,利于激趣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第二,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生活化教學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考慮了學生發展的實際需求,使學生在擅長的領域中學習有所提升,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第三,促進學生社會化發展。生活化教學為學生搭建了一條學以致用的道路,幫助學生在課堂上學會語文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為學生社會化發展奠定基礎;第四,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生活化教學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生活現象等,來呈現和講解語文知識,把刻板的書本內容轉化為日常身邊熟悉的生動形象,從而有效適應了學生的形象認知思維,便于學生理解和運用語文知識。
教師從事教職工作必須具備一定的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而專業化程度的提升有利于增強教師的綜合能力。生活化教學有著堅實的理論依據和實踐基礎,將其引入小學語文教學,這就使得教師不斷地研究生活化教學的基本理念和教學措施,并在課堂上加以實踐、分析和總結,形成規范化、有效化的教學模式。這樣的一個過程能夠不斷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使教師的專業化程度有所發展。
語文根植于生活,文本內容也是現實生活的反映,讓語文教學回歸生活是一種必然,也是小學語文新課程改革的基本要求之一。所以,教師切實踐行新課程理念,以教材內容為基礎,充分考慮學生生活,設定一些帶有生活氣息的教學目標,使教學目標生活化,這樣的目標既契合文本內容,又適應學生生活。教學目標生活化,就是立足語文課程目標挖掘書本內容和現實生活、學生發展之間的關聯,立足于此設立符合各方要求的教學目標。例如,講《只有一個地球》時,該篇課文描述了地球及其環境。教師針對課文內容,結合現實生活,設定了這樣的教學目標,即學生通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了解地球環境,樹立環保意識。這樣的目標設定,符合該篇課文內容和教學要求,可以引領學生形成環保意識。
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利用生活現象、生活場景、生活人物等創設教學情境,把學生置身于生活化情境中學習,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和感受,促進學生對語文內容的吸收理解。同灌輸式教學相比,這種以生活化情境為載體的教學設計,更能吸引學生,更適應學生的形象認知思維。學生可以利用生活中積累的經驗來理解枯燥刻板的語文知識,無形中提高了學習效率。
生活化教學情境的創設方式多種多樣,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要和現有的教學設備靈活設計,使生活化情境完美融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情境可以是課堂現場搭建的,可以是視頻直觀呈現的,也可以是學生模擬演繹的,只要條件允許、滿足需要,都可以創建。比如說,電子白板具備資源儲備、情境再現等功能,常用于語文教學。課堂上,教師利用電子白板資源庫中的視頻、圖片等資源,直觀再現文本中的生活場景,借此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然后,讓學生直接結合情境了解文本內容,促進學生語文學習。例如,講《驚弓之鳥》時,教師利用電子白板展示這樣一個動畫視頻,“一群人逛動植物公園,拿著彈弓打籠中的小鳥,小鳥上躥下跳,不斷拍打翅膀,呈恐慌無狀之態”,直觀再現文本情境。這樣的情境既契合課文內容,又符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再如,學生角色扮演。小學語文教材中有一些以對話為主、以故事為主的課文,教師將這些課文改編成戲劇,讓學生分角色扮演,演繹對話場景和故事內容。學生扮演過程中,教師鼓勵學生自由發揮想象,不拘束學生,從而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其中,使情境更加生動有趣。
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的主要手段之一,它可以啟發學生思考,深化學生對知識的認識;讓教師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為后續教學做準備;促進師生互動,構建高效的互動課堂。因此,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堂提問必不可少。由于小學生年齡偏低,設計一些生活化的課堂問題,便于學生聽得懂、理解得快。教學中,教師首先從教材入手,提煉教材中的主要知識點,分析學生不易掌握的語文知識點,如描寫方式、語言表達技巧、課文內容等。然后,挖掘這些重難點知識和生活之間的關聯,基于其中的聯系設計課堂問題,使學生結合日常生活經驗分析問題、學習知識。例如,講《觸摸春天》時,教師設計了一些生活化問題,如“春天里我們的生活會發生哪些變化?”學生們紛紛回答,有的說“樹木長出嫩綠的葉子”,有的說“風變暖了”,有的說“衣服穿得少了”,等等。緊接著,教師提問“我們可以用手觸摸到春天嗎?”學生們答道:“不能。”教師:“既然不能觸摸到,為什么文章題目是《觸摸春天》呢?”進而引出文章內容及其中蘊藏的擬人等修辭手法。以上幾個問題都從學生生活切入,既貼近學生生活,又契合課文主題。
語文和生活聯系密切,開展語文教學,需要結合生活。而且,學生學習語文也需要生活認知的支撐。因此,教師把生活化教學理念融于教學活動設計中,以生活化教學活動為媒介實施語文教學。小學語文教學包括大量的課內外活動,如讀寫、閱讀、信息整合、生活觀察等。這些活動都應和學生認識基礎對接,即結合學生生活實際,才便于學生積極參與活動,并使學生有所習得。總之,教師根據教學需要巧妙設計一些生活化教學活動,把閱讀、讀寫等融于其中,讓學生在生活化的教學活動中學習語文知識,從而以生活為抓手開展語文教學。例如,講《竹節人》時,該篇課文描寫了“做竹節人,斗竹節人”的過程,表達了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眷戀。教師針對課文內容,結合學生身心特點,設計手工制作和寫作相結合的活動。具體的是,教師先讓學生閱讀課文,再讓學生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廢舊物品制作自己感興趣的玩具。同時,要求學生認真記錄制作過程和自身感受,待活動結束后寫一篇記敘文,以此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在這一教學活動中,教師把讀寫和手工制作相對接,讓學生做生活中喜歡的玩具,并把制作過程和感受寫成一篇作文,既增添了教學的生活化氣息,又鍛煉了學生的讀寫能力。
對于家庭作業,教師習慣按照傳統布置一些課文背誦、練字、語句抄寫等類型作業。此類作業雖然可以幫助學生鞏固語文知識,但是內容枯燥、形式單一,且不利于鍛煉學生對語文知識的運用與實踐能力。久而久之,學生產生厭煩情緒,不愿意寫作業,自然也鞏固不了課堂所學知識。對此,建議教師布置生活化的家庭作業,創新作業形式,以激趣學生,鍛煉學生能力。
生活化家庭作業可以有兩種形式,其一是長期性作業,其二是短期性作業。比如,要求學生回家觀察父母的情緒變化,記錄一日家庭的生活瑣事,并用文本語言描述出來,此為短期性作業;讓學生種植一顆植物種子,每日觀察植物的生長狀態,并做好記錄工作。一段時間后,教師安排學生在課上講述自己種植植物的過程和感受,寫一篇不限字數、不限文體的文章,此為長期性作業。教師可以靈活安排短期性和長期性的生活化作業,以增加作業的靈活性和鮮活性。
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工作時,若想保證生活化教學工作的展開效果,則應豐富生活化教學方式,教師在制定生活化教學方式時,務必要做到將課堂學習和生活實際進行有效的結合,使得小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內容的過程中,能夠結合相關的生活要素,深化自身對語文知識內容的理解,如此則更利于保障小學生們的語文學習效果。并且,對于小學階段的文本內容來說,其中不少內容和小學生的現實生活存在較遠的距離,因而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容易遇到困難,而針對此種情況,教師在開展教學時,務必要淋漓盡致地描繪出文中所展現出的場景,使得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產生身臨其境之感,如此也更為有助于激起小學生們學習語文知識內容的熱情,還可使小學生們更為深刻地理解和感知文本內容之中所展現出的場景,以及所蘊含的思想。例如,在開展《三顧茅廬》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則可以將《三國演義》這部影視劇的片段放映給小學生們觀看,這樣小學生們就能夠直接觀看到劉備、張飛以及諸葛亮等人物,進而使小學生對文本內容的描寫也能夠有著更為深層次的理解,且這種方式還十分利于激起小學生們對我國傳統文學的喜愛之情。
除此之外,還可以將游戲的引入作為豐富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的方式,由于多數小學生喜愛參與至游戲之中,并且也是小學生們日常學習以及生活實際中的關鍵組成部分,所以在當前展開生活化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有效引入游戲,進一步提高小學生在語文課堂中的參與程度。但從現實情況來看,發現不少學生家長對孩子的學習要求均較高,并存在以孩子的學習成績作為絕對標準的錯誤認識,導致小學生參與游戲的時間越發不足,同時也會致使小學生在實際學習期間失去不少的樂趣,久而久之,不但會影響到小學生語文學習的主動性,還會影響到小學生語文學習的效率,所以,針對上述情況,在當前開展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工作的過程之中,更應注重于引入游戲,這樣不但符合小學生們所具備的天性,也可激起小學生的學習熱情,保障小學生的語文學習成效。但也應注意到的是,雖說小學生極為喜愛游戲,但也不可讓小學生全然投入游戲之中,而忽略對語文知識內容的學習,應切實把控好游戲引入的內容,以及具體開展的時間,這樣才可更好地體現出以游戲的形式開展生活化教學工作的作用,從而顯著提升小學生們的語文學習能力和素質。
大多數小學生好奇心都非常重,所以若是將小學生長久地局限在語文課堂中,不但會致使小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錯誤性的理解,也不利于保障教學工作的正常開展,所以針對此種情況,在當前開展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教師務必要摒棄以往落后的填鴨式教學方式,促使小學生更好地投入語文課堂的學習之中,尤其是要重視將現實生活之中的某些元素,引入具體的教學之中,促進小學生深入地理解語文知識內容和現實生活之間所存在的聯系性,實現以生活化的方式來凸顯出開展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魅力所在。另外,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工作時,發現也存在不少富有意境的知識內容,教師可以指引學生將自己對現實生活的理解和認識結合其中,也可以讓小學生體會到學習語文知識所具備諸多趣味。所以說,以生活化方式來開展小學語文教學工作是至關重要的,教師務必要針對小學生們所具備的認知水平、理解能力,以及知識基礎等方面來有的放矢地運用于生活化教學方式開展教學工作,這樣也有助于保證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根本質量,確保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開展符合新課改之后對其所提出的各項要求。
例如,在開展《美麗的大自然》一課的教學工作時,教師可以帶領小學生處于大自然之中,針對自身在自然環境中的所見和所聞,認真分析文章內容和自然環境真實情況之間所存在的異同之處,然后再寫出自身的理解,在采用上述方式之后,不但可深化小學生對文章內容的實際理解程度,讓小學生可感受到作者在文中所蘊含的深厚情感,還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學生們的語文寫作水平,使得小學生們在語文課堂的學習中能夠取得意想不到的收獲,所以,對小學語文教師而言,在開展生活化教學工作的過程中,務必要把控好生活化教學方式的具體運用,要在最大程度上發揮出生活化教學方式的作用,以提高教學工作的魅力,吸引小學生的關注和投入,這樣小學生們的語文學習綜合能力,以及對現實生活的觀察與思考能力也勢必會獲得更好地提升。
綜上,生活化教學融入小學語文教學,助推小學語文教學升級提檔,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顯著提升語文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效果。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基于生活化教學設計語文課程目標、教學情境、課堂問題、教學活動和家庭作業等,增添語文教學的生活色彩,讓學生結合生活開展語文學習。同時,教師還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化水平,熟用生活化教學理論,巧妙設計生活化教學過程,使生活化教學有效融于小學語文教學,切實發揮生活化教學的積極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