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志豪
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已經成為現階段英語教學的重要目標和任務之一。思維品質是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四個方面之一,指智力活動中(特別是思維活動中)智力與能力在個體身上的表現,其實質是人的思維的個性特征,主要包括深刻性、靈活性、創造性、批判性、敏捷性五個方面(陳則航等,2019)。然而,筆者通過教學觀察以及文獻查閱發現,目前小學英語繪本教學在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方面并不理想,存在著忽略思維品質培養、培養深度不夠、培養層次不強、培養方面不全等問題(吳燕蔓,2018)。為此,本文以《牛津閱讀樹》系列Level 3的繪本為例,以問題為導向,力圖在文本與學生個人生活之間建立聯系,引導小學生通過探討體現思維層次的問題進行深入閱讀,調動多層思維,提升語言能力,促進思維品質的發展。
本文將從文本內容、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設計等四個方面,來探討“問題導向”下的小學英語繪本閱讀教學的實施。
教學繪本是英語繪本,主要內容是主人公Kipper將垃圾堆里殘舊的玩具兔子帶回家,和家人一起對玩具兔子進行清洗和修補,使舊的玩具兔子煥然一新。繪本中的語言時態主要以一般過去時為主。
學生來自五年級,經過五年多的學習,已經積累了一定的英語詞匯,初步發展了聽、說、讀、寫等英語技能,熟悉多種學習手段。他們已初步掌握了一般過去時的用法、句型特點,為繪本閱讀打下了語言基礎。經過五年的學科學習,學生已經比較熟悉課堂提問這一教學手段,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在思維的靈活性、創造性以及敏捷性等方面表現較為突出,但是思維的深刻性、批判性有待提高。
本課例借助體現思維層次的問題,引導學生解讀文本內容,并設計了以下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回答相關問題,能夠熟悉繪本內容并梳理故事主線;
(2)學生通過回答相關問題,回憶自己與玩具的經歷,喚起對心愛玩具的情感;
(3)學生通過回答所有問題,調動思維的活躍性,培養思維品質。
教學過程分為Pre-reading、While-reading和Post-reading 三個部分。本文從這三部分分別設計閱讀問題,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
(1) Pre-reading階段
閱讀繪本前,教師通過提問“What is your favorite toy?”引入閱讀話題,讓學生建立文本與自己的聯系,引發學生對相關主題的思考,進行頭腦風暴,提升學生思維的開放性、靈活性。
[設計意圖]
大家一邊包,一邊聽大丫講在有軌電車上實習時發生的一些怪事、趣事。說車到站了,只有一個乘客坐著不動,喊他,下車了,終點了!還是不動,過去一推,人倒了,仔細看,死了。
學生針對“你最喜歡的玩具是什么?”這個問題進行頭腦風暴,回憶自己喜歡的玩具,并選出最喜歡的一個。整個過程由問題引發學生的回憶和思考。
接著,教師提問“If you find a dirty toy in the park, what will you do? ”。
[設計意圖]
借助假設問題,教師將學生引入到生活情境,引發學生的思考,培養學生思維的深刻性。(2)While-reading 階段閱讀中,教師借助課堂提問“What did Floppy find? Read and answer the question.”,引導學生們進行英語泛讀。
[設計意圖]
學生在第一次泛讀繪本文本內容的過程中,通過信息查找,積累了語言知識,展開有理據的思考。同時教師借助“誰可以第一個找到?”的競賽式學習方式,激發小學生思維的敏捷性,促進不同維度思維品質的發展。
接著,教師通過問題鏈“Who found the rabbit? Who took it home?Who cleaned it?”,引導學生進行精讀。
[設計意圖]
(3)Post-reading階段
學生在完成繪本閱讀后,教師可以適當基于繪本內容進行擴展性提問,如“What do you think of Kipper and his family?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rabbit’s owner?”,引 發學生們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
[設計意圖]
這兩個問題是拓展類問題。學生們無法從繪本故事中直接找到這兩個問題的答案,需要借助生活經驗和學習基礎,跳出繪本內容,構建新問題與舊知識的聯系,調動批判思維、創新思維,關注繪本的精神內涵和人物反映出的品質,對繪本人物進行價值評價,從而收獲成長。
同時,教師還可借助“What will happen between Kipper and the rabbit?”引導學生們想象Kipper 和the rabbit之后的生活和關系,喚起他們的想象力和共情能力,這是對繪本內容的延展和升華。
本文以問題為導向,貫穿小學英語繪本閱讀教學的讀前、讀中、讀后三個環節,通過層層遞進的問題,調動小學生的思維,促進他們英語思維品質的發展。在教學過程中,筆者有以下教學建議:
小學英語教師在實施“問題導向”的英語繪本閱讀教學時,最重要的就是要設計出體現思維層次的繪本問題,以調動學生多維度的思維活動,全面鍛煉和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英語教師要通過日常觀察、思考以及文獻閱讀等途徑,深入理解思維品質的內涵、分類以及特點,同時積累有關于培養思維品質的教學策略;其次,英語教師要在全面了解繪本內容的基礎上,深挖故事情節和關鍵部分,為設計與繪本相關聯的問題提供切入點;第三,教師要積極拓展繪本與教材、繪本與學生之間的聯系,設計文本與文本、文本與學生交互的問題類型;最后,教師要層層遞進、不斷深入、逐步地挖掘小學生的思維潛力。
“問題導向”下的英語繪本閱讀教學,雖以“問題”為主要教學要素,但是英語教師要以多種學習方式引導小學生回答問題。英語教師可以借助自主學習的理念和方式,引導小學生自己思考,自己解決低難度閱讀問題,鍛煉自主思維能力;英語教師還可以用pair work形式,引導學生一起思考,合作解決中難度閱讀問題,鍛煉學生思維能力的同時,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更可以借助小組合作學習方式,以3—6人為一組,交流解決高難度閱讀問題。總之,英語教師可以依據閱讀問題的難度和課堂進度,采用多種學習方式。
教師可以借助現代化的教學技術,如PPT、微課、電子白板等手段展示多模態的教學資源,拓展學生的視野,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繪本的情境和內容。
“問題導向”下的英語繪本教學,應該將學生作為課堂主體,教師要設置高質量、高層次和高水平的思維活動,組織學生以自主、同伴和小組的方式閱讀繪本、思考問題、探討回答。這些問題和活動形式會給小學生的英語繪本閱讀帶來一定的困難和挑戰,因而更需要英語教師的幫助和支持。英語教師要不斷觀察小學生的課堂活動情況,時刻了解他們的學習進度,敏銳察覺他們的困難,及時給出支持和幫助。
閱讀是小學生習得英語語言的重要途徑之一。課堂內教學的閱讀篇目有限,英語教師可以適時引入高質量的課外英語繪本。在精心挑選英語繪本的基礎上,教師通過設計體現思維層次的問題,引導小學生開展閱讀活動,同時借助多種方式引導小學生開展問題探討,大膽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促進小學生思維的發展,提升他們的思維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