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婧
(南京理工大學泰州科技學院基礎部體育教研室 江蘇泰州 225300)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要推進教育公平,發展素質教育,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對于大學生來說,他們的思想還不夠成熟,未能形成穩定的價值觀,而在當前互聯網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信息爆炸”時代,良莠不齊的網絡信息給當代大學生帶來了巨大的思想沖擊。對于高校大學生教育,不僅要進行知識傳授和技能培養,還要結合立德樹人的目標,開展課程思政教育教學。大學體育課程作為高校培養全面性人才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在學生運動理論知識教授、運動習慣培養、運動技能傳授的基礎上,結合課程特點和課程性質進行思政教育,注重學生體育精神培養和優秀品質塑造,實現大學生體育教育教學的育人功能。
乒乓球運動既是一種對抗性項目,又集競技性、技巧性、集體性和觀賞性于一體,長期以來,被譽為我國的“國球”,在高校體育項目中倍受學生喜愛,選課率高,選課熱度持續上升。乒乓球課程蘊含著深刻的課程思政教育元素,應深度挖掘乒乓球課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全面探討乒乓球教學中思政教育融入的路徑和策略,對大學生開展思政教育,在提升大學生乒乓球運動技能、提高學生體能素養的同時,使大學生形成遵守規則、公平競爭和終身體育意識,強化大學生的民族情感,培養其愛國主義精神,培養其拼搏進取、集體主義和團結合作精神。
課程思政是新時代背景下形成的一種新的課程理念。這種課程理念,一方面強調顯性思想政治教育,即有關思想政治理論類課程教育,另一方面強調隱性思想政治教育,即深入挖掘各類課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通過專業教師引領和指導,實現專業發展教育和學生成長教育相結合,達到專業課程的思政教育效果。
乒乓球運動對人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的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對人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具有較高的價值。乒乓球運動有利于改善人的心血管系統,有益于人的心肺功能發展。長期進行乒乓球運動,可以提高肌肉的力量,增強機體的反應能力,促進身體柔韌素質的發展,實現運動者身體全面協調發展。另外,在乒乓球運動中,球的快速移動帶動參與者目光隨其軌跡運動,改善了眼睛的神經功能,增強了眼睛部位的血液循環,促進了視覺鍛煉,從而減輕和消除了視覺疲勞,起到預防近視的作用。積極的乒乓球鍛煉有益于心理健康,使人們在生活和工作中的不良情緒得到宣泄和緩解。在變幻莫測的乒乓球比賽場上,運動員需要保持必勝的信念和沉穩的心態,要在思考對方戰術意圖的同時,制定自身的戰術,鍛煉出過硬的心理素質。另外,在乒乓球運動中,不同年齡的參與者可以進行廣泛的交流,討論和分析技術,可以鍛煉參與者的語言能力。在乒乓球團體運動中,可以培養參與者的團結協作能力,營造和諧的交際氛圍。
乒乓球運動在我國發展長盛不衰且成為“國球”,主要因為乒乓球運動承載著豐富的歷史,蘊含著濃郁的文化,具備鮮明的時代特征。這些都是當代大學生德育教育的重要資源,積極借助乒乓球運動的歷史淵源和文化價值,在教學過程中,促進學生努力拼搏、勇敢頑強精神的發展,培養學生機智果斷、積極進取的優良道德品質。例如,在大型國際比賽中,運動員頑強拼搏、奮勇奪金的精神,展現出他們心懷祖國的集體主義精神、團結協作精神和愛國主義精神,這些案例都可以作為當代高校學生思政課程教學資源。乒乓球運動有著獨特的運動規則,在練習和比賽中,既能體現出公平、公正的現代體育競技精神,又能體現出運動員不屈不撓、勇于拼搏、真誠待人、有禮有節的品質。例如,在遇到球擦網現象時,運動員可以向裁判舉手示意;比賽結束時,運動員需與對手握手,與裁判員握手,這是運動員良好道德素養的展示,實現道德品質的內在無形到外在有形化。
乒乓球運動對身體素質有著較高的要求,如力量、速度、靈敏、耐力和柔韌等。另外,乒乓球運動對運動者的智力有著極高的要求。在乒乓球技術學習中,需要模仿、訓練、思考和創新,形成運動員自身特色的技能和打法,這需要參與者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對其智力具有較好的培育作用。在乒乓球比賽過程中,實力相當的選手面對瞬息萬變的賽程狀況,需要參賽者積極觀察思考,善于抓住對方的技術短板和戰術缺陷,積極做出應對決策,做出制勝的進攻策略,如使用一些假動作來迷惑對手,從心理上給對手施加壓力,造成對手緊張和失誤,還需要對自身和對手的動作進行預判,從而獲取勝利。因此,在長期的乒乓球訓練和比賽中,可以使運動者的分析能力、靈活應對能力、快速應變能力、抗壓能力得到鍛煉和培養,增強其學習能力,促使其智力得到提升和發展。
乒乓球運動具有豐富的美育價值。運動員在乒乓球運動中充分展示運動之美,觀眾在觀看中欣賞和感悟乒乓球運動員優美的動作和高超的技術。如在乒乓球運動中各種精湛的發球技術、一系列完美結合的各種組合技術、各種戰術的靈活運用、對抗過程中你來我往的防守和進攻,以及在激烈的對抗中相互制衡等都給乒乓球運動帶來很高的觀賞價值。這種美育價值促使觀眾對乒乓球運動產生極大的興趣,以運動員的技術標準和運動精神為參照,努力練習乒乓球技術,學習乒乓球運動規制,感悟乒乓球運動中蘊含的道德標準和競技精神,提升普通乒乓球練習者審美能力。
3.1.1 學習優秀品質,領悟體育精神
傳統的高校乒乓球教學過度注重實踐技能性教學,而忽略了理論教學的作用和價值。而作為一項高技巧性且靈活性較高的競技性體育運動項目,乒乓球運動,無論在我國國內,還是在國外,都展現出非常高的熱度,受到世界人民的歡迎和熱愛。通過理論教學,教師可以利用現代多媒體信息技術將乒乓球所承載的體育精神向學生展示,讓學生在乒乓球理論學習和思考中感悟乒乓球運動的價值。
例如,在2020年東京奧運會中,面對日本本土選手的強大競爭,我國國乒混雙比賽落敗。面對這一不利的情況,接下來的女子單打,我國乒乓球運動員頂住壓力,咬緊牙關,最終力挽狂瀾,以大比分戰勝日本選手,包攬了女子單打的冠亞軍。緊接著男子單打和女團比賽,我國乒乓球運動員再接再厲,包攬冠軍,取得輝煌的勝利。在乒乓球運動中,無論是國際賽場上運動員的永不言棄、頑強拼搏,還是日常的乒乓球訓練中大學生拼搏奮進、堅韌不拔等,都體現出乒乓球運動所蘊含的優秀體育精神,是當代大學生思政教育素材資源,需要大學生學習、領會、感悟。
3.1.2 樹立規則意識,培養道德品質
乒乓球比賽有著嚴格的規則規定和職業道德規范。運動員必須按照乒乓球賽制規則進行比賽,且必須有意識、有能力承擔違反規則和行為規范的后果。如運動員必須尊重裁判、服從裁判的判決,這是每個乒乓球運動員的責任和義務。為保障賽場的公平公正,乒乓球裁判員必須接受監督,裁判員必須具備較強的敬業精神和良好的職業素養。因此,在高校乒乓球教學中,通過可事實案例教學,加強乒乓球規則意識培養,使學生養成遵守運動規則,尊重對手的意識。這種規則意識和職業精神的培養,有利于學生優良道德品質的形成。
3.1.3 培養當代大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在乒乓球運動課程教學中,不僅要訓練和培養學生的技能,更要在實戰比賽中進行鍛煉,培養學生的實戰技能和心理素養。而一場成功的乒乓球團隊比賽,需要各個隊員之間緊密合作,才能制定科學的戰術,并進行合理的排兵布陣,這種戰術戰略模式同樣適用于其他活動的開展以及各種社會實踐活動的組織。在乒乓球日常課堂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在課堂教學中融入乒乓球運動的規則意識,將尊重對手、誠信寬容和協助共贏等方面的思政元素滲透到教學過程中,樹立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3.1.4 傳承“國球”精神,弘揚傳統文化
在體育運動層面,乒乓球運動可以強身健體;在文化層面,乒乓球運動不僅可以娛樂大眾,而且能激發當代大學生的民族意識和國家榮譽感。在我國外交史上,乒乓球就曾有“小球轉動大球”的歷史意義;登上世界冠軍領獎臺的乒乓球運動員,背后是團隊的力量和國家的大力支持。在高校乒乓球教學中,將乒乓文化、團隊精神和民族精神滲透到教學中,體現出乒乓球教學的精髓,讓學生深切感悟乒乓球課程思政價值。作為競技體育項目,乒乓球運動具有原生的殘酷性,但在體育競技精神下,乒乓球競賽不再僅僅體現在輸贏方面,更突出的是艱苦奮斗的精神、民族榮譽感和愛國主義精神,且這些精神在代代傳承中熠熠生輝,需要當代大學生將這些優秀的文化和品質不斷內化和發揚光大。
3.2.1 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參加乒乓球運動不僅可以鍛煉學生身體,如提高學生的體能素質、靈敏素質和反應速度等,而且可以緩解文化課學習壓力,改善學生的視力等,還可以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因此,在乒乓球教學中,可以結合乒乓球特點融入和滲透思政教育,規范學生的行為,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例如,在乒乓球教學中,強化教學紀律管理。首先,制定嚴格的課堂教學紀律,制定合理且嚴格的學生違規違紀處理措施。其次,乒乓球教學活動職工要嚴格按照規則和紀律執行,對學生出勤情況要加強考核,嚴格執行考勤制度,強化課堂紀律管理,要求學生不能遲到早退,無特殊情況不能曠課,以培養學生的時間觀念,促使學生形成紀律意識。又如,在乒乓球教學中,加強乒乓球禮儀管理。制定乒乓球運動教學中禮儀規范,對學生在實踐技能教學及比賽中的衣著和言行進行規范和管理,對不符合規定的服裝嚴格禁止穿戴,課堂上嚴格禁止學生使用不文明語言。在課堂教學中,要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不允許干擾課堂紀律的行為出現,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全身心投入學習和訓練中,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3.2.2 在課堂教學中塑造學生良好的職業精神
乒乓球運動訓練是艱苦且漫長的,乒乓球競賽過程是激烈的,這需要學生具備頑強和堅韌的意志,需要學生具備拼搏進取的精神。我國一代代乒乓球運動員在日復一日的訓練和激烈的競賽過程中,充分體現出了這種堅韌不拔、頑強拼搏的精神。在乒乓球運動教學中,教師將乒乓運動員突出的事跡、經典的比賽賽況,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進行展示和講解,以塑造學生良好的職業精神。
例如,教師可在教學中播放乒乓球運動員刻苦訓練的視頻,播放比賽中單打得分最為焦灼的視頻,增強學生堅持不懈的意識,培養學生拼搏進取的精神。通過向學生列舉和講解比賽中反敗為勝的案例,培養學生不怕失敗、永不言棄、堅韌頑強和樂觀進取的職業精神。結合乒乓球運動的快、穩、精、韌和準等特點,體育教師可以培養當代大學生的“工匠精神”,工作中追求精準和卓越。利用乒乓球運動集體性的屬性特征,強調學生在運動實踐中的配合和協作,使學生在團隊中準確定位自己的角色和位置,在小組訓練中培養學生競爭與合作意識,培養和樹立學生正確的職業觀念,有利于學生未來獲得更好的發展。
3.2.3 在教學中培育學生愛國主義精神
在世界乒乓球運動競賽中,我國贏得了無盡榮耀,一代代優秀的運動員憑借在國際賽事中的精彩表現,成為國民的偶像,鼓舞著國人,激發了國民無限的愛國熱情。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應充分挖掘乒乓球運動的愛國主義教育元素,實施愛國主義教育。
例如,體育教師在理論教學中可運用我國輝煌的乒乓球發展歷史,運用我國乒乓球運動員在各種大型國際賽事中爭金奪銀、奮勇拼搏的感人事跡等,對當代大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乒乓球的魅力和國際影響力,增強學生的民族意識,培養其為國爭光的意識。
3.2.4 在教學中啟發學生創新精神
在時代與社會發展過程中,人類的創新精神在其中發揮著重要的推動和促進作用。乒乓球運動中也不乏創新精神,在世界乒乓球運動競技中,我國的乒乓球運動技術發展較快,處于世界領先水平。這與我國乒乓球技術研究人員、教練員和運動員永無止境的創新精神關聯密切。將思政教育融入乒乓球教育教學中,無論是理論教學,還是乒乓球技能訓練實踐教學,體育教師均可積極引導學生對乒乓球運動理論和技術進行創新,實現乒乓球理論和技術的新發展。在這一過程中,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得到培養和激發,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
落實立德樹人育人任務,強化體育課程思政教學是高校體育課程教育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在高校乒乓球教學中,深度挖掘乒乓球課程思政元素,在教學中全面探索高校乒乓球課程思政融合方式和融入路徑,如通過教學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塑造學生良好的職業精神,培育學生愛國主義精神,啟發學生的創新精神等,為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提供豐富的理論支撐和全方位的教學視角,讓課程思政在高校乒乓球教學中走實走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