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錚
(北京體育大學中國排球運動學院,北京 100084)
排球運動是一個強對抗的競技類體育項目。近年來,我國體育類高校排球聯賽發展迅速且競賽水平不斷提高。在此背景下,體育類高校排球教育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期,排球課受到越來越多大學生的喜愛。大量的實踐證明,在體育類高校組織的校內排球比賽中以及大學生排球隊參加的校外排球比賽中,戰術意識是決定大學生競技水平和比賽成績的一個關鍵因素。目前,我國很多體育類高校在排球訓練中雖然開展了一些培養大學生戰術意識的活動,但整體效果不佳。分析其原因,一是部分體育類高校對排球戰術意識內容結構把握不清;二是有些體育類專業高校選用的戰術意識培養策略科學性低。鑒于此,本文對體育類高校排球訓練中大學生戰術意識的內容結構與培養策略進行研究,以期為體育類高校排球訓練中大學生戰術意識培養工作提供參考。
在體育領域,戰術意識通常是指參與運動的個體根據比賽形式,自覺、有目地選用技戰術的一種心理活動。在體育類高校組織的校內排球比賽中以及大學生排球隊參加的校外排球比賽中,大學生排球技術的合理應用、排球戰術方案的臨時調整,都需要依賴排球戰術意識。復雜、激烈、緊張的排球比賽特點要求大學生必須具備良好的戰術意識。本文認為,體育類高校排球訓練應重點培養大學生以下幾個戰術意識。
對運動行為的觀察力表現為個體對自身、他人以及其他事物行動進行觀察的能力,它是感覺能力與觀察能力的綜合。在體育類高校校內外排球比賽中,大學生只有對隊友以及對手的運動行為有敏銳的覺察力,才能及時了解隊友、對手的當前狀態(如隊友所在的空間位置)以及變化情況(如對手的陣型變化),然后在此基礎上合理運用技術,實施戰術行動方案。
在體育類高校校內外排球比賽中,在運用技術之前,大學生需要對隊友和對手的行動做出預判。例如,傳球之前,要預判隊友移動的方向和速度,保證隊友及時、準確地接住球。又如,在對手發球之前,大學生要根據對手的起跳高度、揮臂幅度等情況,對來球的飛行速度、落點進行預判。較強的行動預判能力,能夠使隊友、對手的行動時刻處在自己可控制的范圍之內。
判斷的準確性是指判斷符合所判斷對象真實屬性的程度,即判斷者評定與判斷對象真實情況相吻合(或稱為一致性)的程度。排球比賽節奏快,出現在大學生眼前的情況瞬息萬變,若大學生無法做出準確判斷,勢必手忙腳亂,使自己陷入被動,導致失誤丟分。在體育類高校校內外排球比賽中,判斷的準確性是大學生保證個人技戰術運用效果的重要前提。
排球技術多樣,可分無球技術和有球技術2種。其中,無球技術包括準備姿勢、移動、起跳以及各種掩護動作等;有球技術包括發球、傳球、墊球、扣球和攔網等。每一種排球技術的實施都有其對應的目的。在體育類高校校內外排球比賽中,若大學生漫無目的地運用技術,不僅無法取得預想效果,還會導致團隊配合失誤,從而丟分。反之,若大學生有明確目的地運用技術,則會大大提高個人(或團隊)進攻、防守的質量,占據主動權,提高得分概率。例如,扣球前發現對手后場防守嚴密,而前場有大量空當時,大學生可以快速減弱手臂力量,用輕扣球將球輕輕扣入對方前場空檔。
進攻是得分的唯一手段。體育類高校校內外排球比賽尤其是校外排球比賽,對抗激烈,大學生只有主動進攻才能不斷尋找得分的機會,獲得比賽勝利。因此,大學生必須具備主動的進攻意識,能夠主動尋找、創造一切可能的進攻機會。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在體育類高校校內外排球比賽中,無論是分數領先還是分數落后,主動進攻都能起到提升士氣的作用,并給對手帶來一定的心理壓力。
在體育類高校校內外排球比賽尤其是校外排球比賽中,對陣雙方的攻守轉換頻繁。當對手進攻時,大學生就應當積極防守,不僅要積極防守對手的進攻,而且要將每次防守作為接下來己方進攻的開始。消極的防守是“被動挨打”,積極的防守是“伺機而動,反守為攻”。要做到積極的防守,大學生在防守過程中所運用的一切技戰術都要帶有強烈的反攻意圖。
一場完整的排球比賽有5局,每一局比賽的形勢都瞬息萬變、復雜多樣。當己方運用某一種技戰術連續得分后,對手勢必制定專門應對己方這種技戰術的方法。在此情況下,若己方想繼續得分,必須根據對手的戰術變化快速調整技戰術,切忌一成不變,這樣才能繼續占據比賽的主動權。
排球運動是一項典型的集體性運動項目。在體育類高校校內外排球比賽中,大學生若想取得比賽的勝利,不僅要充分發揮個人的技戰術,且要與隊友時刻進行協調配合,積極將個人技戰術融入集體技戰術。
在體育類高校排球訓練中,基于戰術意識對大學生競技水平和比賽成績的重要影響,教師應高度重視大學生戰術意識培養工作。筆者結合多年體育類高校排球訓練經驗,提出以下策略。
在體育類高校排球訓練中,想要培養大學生的戰術意識,教師首先要加強排球戰術理論教育,讓大學生正確且深入地了解排球戰術的概念、內容結構與培養意義。教育過程中,教師應采用講解法、提問法、討論法、案例法等多種教學法,鼓勵大學生認真學習、多思考,不斷豐富排球戰術的認知結構,為戰術意識形成奠定基礎。其間,教師還要通過動作示范法、演示法(利用掛圖或多媒體演示),讓大學生直觀、清晰地了解排球每一個戰術行動方案的動作環節、動作順序和動作要領,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動作表象。
教師讓大學生進行2人1組的發、接練習,3人1組的發、接、傳練習,4人1組的發、接、傳、扣練習。在以上練習中,大學生只有準確預判球的飛行路線和落點,才能成功地接發球、接扣球。經過一段時間練習,大學生對運動行為的覺察力、行動的預判性以及判斷的準確性會很快形成并得到良好發展。在排球技術訓練中,教師還可以設計一些結果難以預料的練習,以培養大學生行動的預見性和判斷的準確性。例如,在墊球技術訓練中,教師將球拋至大學生的各個方向,要求他們移動后傳球。在墊球技術訓練中,教師讓大學生進行行進間自墊球接力練習。在以上練習過程中,球的飛行路線和落點無法確定,大學生若想準確地接住球,必須積極感知、認真觀察,準確預測球的飛行路線和落點,最后快速做出應對。
在排球日常訓練和正式比賽中,大學生只有帶著目的運用技術,才能保證技術運用的實效。在體育類高校日常排球訓練中,教師可以讓大學生進行定點發球練習、定點傳球練習、定點墊球練習、定點扣球練習等,以培養其運用技術的目的性。以定點發球練習為例,在此練習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大學生將組織邊路進攻作為目的,讓大學生將球發到場地邊路某處的固定點,培養其運用發球技術的目的性;以定點傳球練習為例,教師可以讓大學生以組織后場防守為傳球目的,讓大學生將球回傳到后場大學生的腳下,培養傳球技術的目的性。在大學生排球練習過程中,教師要不時詢問大學生“為什么這樣做,是為了組織進攻還是防守”,以讓大學生時刻了解自己運用技術的目的。
教師讓大學生在進行2人1組的防、傳練習,3人1組的連續防、傳、扣練習,4人1組的攔、防、傳、扣練習等練習。在以上練習中,大學生需要快速、正確地轉換攻防技術。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大學生進攻的主動性、防守的積極性就會很快形成并得到良好發展。教師還可以讓大學生進行一些模擬比賽練習,創造比分焦灼的情境,以培養大學生進攻的主動性、防守的積極性。
在體育類高校排球正式比賽中,大學生靈活運用戰術能夠讓對手“摸不著頭腦”,從而更容易掌握場上主動權。靈活的關鍵是“變化”,因此教師要通過充滿變化的訓練情境、比賽情境,培養大學生準確識變、科學應變和主動求變的能力,讓其將隨機應變作為制訂技戰術行動決策的重要原則,增強技戰術運用的靈活性。教師可以讓大學生進行規定時間內的技戰術轉換練習,從而培養其技戰術運用的靈活性。另外,教師還可以讓大學生進行一些模擬比賽練習。當大學生比賽時,教師可以人為制造一些突發情況(如要求一方突然改變進攻戰術),促使大學生在場上靈活調整技戰術,以培養大學生技戰術運用的靈活性。培養大學生排球技戰術運用的靈活性,關鍵是讓大學生熟練掌握排球技術,這就要求教師加強對大學生排球基礎技戰術的訓練。
在體育類高校排球訓練中,各種多人練習(包括簡單的2人1組練習以及復雜的6人集體練習)都能培養大學生配合的集體性。在大學生多人練習過程中,教師要讓大學生多打配合、多交流,以培養其主動配合的意識,增強大學生的集體主義觀。
排球訓練是體育類高校排球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大學生排球競技水平和比賽成績的重要途徑。因此,在體育類高校排球訓練中,教師應注重大學生戰術意識的培養,培養內容包括對運動行為的覺察力、運用技術的目的性、行動的預判性、判斷的準確性等。具體實踐中,體育類高校排球教師應在加強大學生戰術理論教育的基礎上,將戰術意識培養融入排球戰術訓練和技術訓練。為了保證戰術意識培養效果,教師要制訂科學的計劃,并在計劃實施過程中注重大學生的體能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