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城輝
(吉首大學,湖南 吉首 416000 )
當前,素質教育理念已全面滲透于中小學教育中,中小學教育作為基礎教育,是學生認識世界的基礎,同時也是學生習慣養成的重要時期。在素質教育理念的影響下,我國的基礎教育已改變了傳統的唯成績論的弊端,開始重視中小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尤其關注中小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大量研究數據顯示,有效的中小體育課堂教學在促進中小學生各項身體素質指標提升的同時,還有助于中小學生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能力的發展。因此,必須關注中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明確其在中小學生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性,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教學策略,通過開展一些與中小學生身心發展相適應的體育課堂教學活動來提升中小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為中小學生今后的健康成長奠定基礎。就當前中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現狀來看,普遍存在著教學形式單一、教學目的不明確等問題,直接影響了中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新課改的背景下,中小學提高了對體育課堂教學的重視程度,可進一步通過制定合理的課目標、創新教學方法、轉換體育教師角色等策略來提升中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在新課改背景下,首先,要求中小學體育課堂教學要轉變傳統的以體育教師為主體的理念,樹立以中小學生為主體,堅持“健康第一”“快樂體育”的教學理念,將中小學生的健康發展與快樂成長放在首要位置,以提高中小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其次,應樹立“全人教育”的理念,在中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融入德育、美育等相關內容,讓中小學體育課堂教學能夠在素質教育的推動下,真正實現促進中小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作用。最后,應將“終身體育”理念融入中小學體育課堂教學,基礎教育階段是學生意識理念、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能幫助其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促進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會使其受益終身。健康的體魄是一個人工作、學習的基礎,而科學的體育鍛煉是促進人體健康成長的重要途徑,因此在基礎教育階段,中小學體育教師必須更新自身教學理念,以科學的理念指導中小學體育課堂教學,從而提升中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首先,中小學體育教師應以教學大綱為依據,結合本校的教學資源,以激發中小學生學習興趣與發展綜合能力為根本來制定體育課堂教學目標。在明確了體育課堂教學目標之后,體育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才能有理可據,有效避免體育課堂教學活動組織的隨意性與盲目性。中小學生通過系統地參加體育教師組織的實踐性教學活動,能夠促進綜合素質水平的全面提升。例如,在學期的開始階段,應制定幫助中小學生掌握相關技能的學習目標,在中小學生掌握了基本運動技能之后,再通過競賽、游戲等形式來促進中小學生團隊合作精神、堅韌不拔等品質的培養。中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目標的制定應是循序漸進的,要根據中小學生發展的需求適時地進行調整。
體育教師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指導中小學生進行實踐活動時,首先,應結合教材的內容設置,選擇與之相適應的鍛煉內容;其次,應關注中小學生的需求,以中小學生感興趣的運動項目來設計具有趣味性及娛樂性的教學活動,使中小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項目本身就具有較強的開放性,再加上中小學生自身所具有的活潑好動的特點,體育教師應綜合體育運動與中小學生的特點,豐富體育課堂教學方式。例如,游戲能使沉悶的運動技能學習變得生動有趣,可以通過游戲、競賽的形式組織體育課堂教學活動,但體育教師在運用游戲法開展教學時需要注意,切不可反復多次地使用同一種游戲,應變換不同的游戲類型,靈活多變、充滿新意的游戲才能吸引中小學生。除結合游戲開展教學之外,體育教師還可以通過創設情境、角色扮演的方式,讓中小學生沉浸在體育教師設計的課堂氛圍中,從而全身心地投入體育課堂教學。體育教師還可利用多媒體教學技術,通過視頻、圖片的方式,讓中小學生更直觀地觀看技術動作的分解與組合動作,幫助中小學生更加準確地掌握技術要領。總之,中小學體育課堂教學必須新穎有趣,體育教師的教學方法應靈活多變,這樣才能夠吸引中小學生,才能提高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在以學生為主體的體育教學理念下,要求體育教師將課堂的主體地位還給中小學生,體育教師需要做好課堂主導者的角色。新時代的體育教師不再僅僅是扮演好中小學生答疑解惑的“師者”角色,更應該是中小學生的朋友,體育教師應走進中小學生,多融入中小學生群體,拉近同中小學生之間的距離,營造出輕松、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如此這般,才能讓中小學生消除對體育教師的距離感。在中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體育教師還應是一名優秀的設計者,要通過不斷地學習去創新課堂,設計出適合中小學生身心發展的教學課堂。在課堂設計時,體育教師選擇的教學內容要具有趣味性、教育性與健康性,要結合中小學生的需求、貼近中小學生的生活。同時,體育教師要始終將“終身體育”的理念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讓中小學生可真實地體會到這些知識與技能是與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的,是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靈活運用的,從而提高中小學生的學習興趣。除此之外,體育教師還應從一名“教學匠”轉變為一名研究者,要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時常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行為,用研究者的視角去研究自己的課堂教學,分析其中存在的不足,然后對這些不足加以改進。以研究者的角度來審視自己的課堂,能更直觀地發現問題,激發自己精益求精的鉆研精神,激勵自己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從而提高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體育課堂區別于其他文化類課堂最顯著的特征便是其活動場地的不同,中小學體育課堂教學活動通常是在戶外環境開展的,針對這一特征,體育教師在組織教學時,可適當地轉變教學模式,加強課外體育鍛煉。在課余時間組織競賽活動的形式,不但能夠調動中小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還可在中小學生心中樹立起一種隨時隨地都能參加體育活動的思想,在幫助中小學生養成良好運動習慣的同時,還有助于他們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基于此,中小學應重視學校體育社團的建設,鼓勵并支持學校體育社團的建立,為學校體育社團活動的開展提供場地、資金支持,并安排專業的體育教師去指導社團活動,使中小學生在課余時間參加體育鍛煉也能得到專業體育教師的指導,從而提高其課外鍛煉的積極性。
傳統的體育課堂,體育教師在開展體育課堂教學活動時,通常采取先教后學的方式,通過講解示范的方式將自己教學計劃中的內容傳授給學生,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課堂氛圍通常較為沉悶,缺乏趣味。就中小學生的特點來看,他們活潑好動,這種固定化的教學不適合中小學生興趣的發展,也不利于教學效果的提升。因此,體育教師需要根據實際條件的不同,營造趣味性課堂,在課堂上時刻關注中小學生的情緒狀態,引導中小學生主動探索學習。例如,在投擲實心球的教學中,投擲角度的把握是一個教學難點,盡管體育教師反復強調出手時需抬頭,但效果卻不是很好,在中小學生多次練習仍沒有進步的情況下會打擊其自信心。此時,體育教師需要關注中小學生的情緒狀態,可結合戶外教學場地的特點,幫助中小學生找一個合適的參照物,參照物可以是一棵樹,也可以是旗桿,以此來固定中小學生的條件反射;體育教師可安排中小學生逐個練習,等待的中小學生觀察練習同學的練習情況,相互監督,找出對方存在的問題,這樣還能夠激發中小學生的學習熱情。
任何體育項目的開展,體能訓練都是十分關鍵的。通過體能訓練來提高中小學生的身體素質水平,能幫助中小學生更好地掌握體育課堂實踐教學的相關技能,并減少運動損傷的發生。體能是中小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基礎,中小學生的可塑性較強,因此,為了更好地實現體育課堂教學目標,則應結合中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強化中小學生的體能訓練。首先,在授課之前,體育教師應對班上學生進行體能測試,對學生的身體素質狀況有個大概的了解,然后根據學生體質狀況情況,將學生進行分層,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制訂與其發展相適應的體能訓練計劃,做到因材施教,讓每一個學生的體能都能得到科學提高。在強化體能訓練的過程中,體育教師還必須為中小學生樹立正確的健康觀,深入講解體能訓練的重要性,講解體能訓練對自身健康的影響,讓中小學生能夠主動、認真地去對待體育教師為其量身定做的體能訓練要求。在此過程中,體育教師還可通過體能訓練來培養中小學生的團隊精神,幫助中小學生學會用團隊的力量去彌補自身的不足,這一品質的培養可使其受益終身。
中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習慣、體育鍛煉習慣培養的關鍵時期,因此,中小學體育教師應通過更新體育課堂教學理念、做好自身角色的轉變、不斷創新體育教學方法等策略來提高中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與健康性,讓中小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加課堂學習,以提升中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