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借較強的互動性、龐大的用戶群體、較低的交換成本、較快的更新速度、較大的信息儲量等優勢,計算機網絡得到了中職學生的熱烈追捧。在互聯網背景下,學生可以隨時進行網上購物、思想交流、學習數據查詢等,但部分學生也在網絡中逐漸迷失自我,不僅耽誤了學習,心理、身體還受到極大影響。因此,對于互聯網這把“雙刃劍”,中職教師要辯證對待,不僅要找出互聯網給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所帶來的積極影響,也要注意規避其對廣大學生群體帶來的危害。
互聯網本身不會受時間以及地域的限制,信息更新速度較快,在互聯網的協調和幫助下,學生可以做到在第一時間快速準確地掌握社會的主流思想?;ヂ摼W還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公平有效的學習交流平臺。學生在日常學習中會因為性格等原因不愿意去表達自身的感情,網絡溝通非??焖偾腋咝?,互聯網的便捷能夠讓師生之間做到快速有效的溝通,促進學生主動與教師進行交流。
本文對計算機網絡基礎課程內容中蘊含的創新精神展開了深度挖掘,并以此為課程思政的入手點,討論如何通過融入思政元素的進階式教學案例設計,引導學生敢于創新,從而促進其創新精神的形成。
1? ? 課程思政建設的目標
課程思政的實施需要以知識為載體,實踐的目標是探索創新精神。開展進階式、融入創新精神思政元素的計算機網絡基礎課程,一方面可以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提高其技術水平;另一方面對學生創新精神以及教學反哺能力的培養也有很大幫助。創新教學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并不只是為了對學生的日常生活行為加以約束和規范。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進步,當代學生的思想政治觀念受到虛擬世界的巨大影響。部分學生在虛擬世界中的行為、性格與在現實生活中截然不同。由于互聯網上的內容龐大而煩雜,具有隱蔽性較強的特征,使得人們很難發現一些給學生帶來負面影響的內容,如果不及時處理或者處理不到位,會給學生的行為和思想帶來危害。
目前在中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加強網絡法制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成為必然趨勢。思想政治教育要求要不斷加強學生的網絡操作水準,對學生感興趣的虛擬世界大環境有所掌握,從而準確發掘出學生遇到的問題以及及時糾正學生容易產生的錯誤觀念。在網絡中尋找突破口,通過建設校園網站來宣傳有關問題,為學生形成準確的網絡觀念及全方位發展創造一個健康向上的優質環境。
2? ? 課程思政建設的思路
在課程思政建設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通過設計思政課程內容將零散的知識點串聯起來,完善課程思政過程;設計課程教學環節和具體的實施方法,貫徹落實思政教育。按照“四位一體”的思路,即以知識為基礎、以需求為牽引、以實踐為依托、以榜樣為動力實施課程思政建設。
相較于傳統的傳播模式,網絡信息傳播模式需要加強生動性和豐富性,實現信息的高效傳播。教師應全面提高自身的信息技術水平,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優勢,讓其成為推動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內驅力。教師應深度尋找課程知識目標與思政教育的切入點,并靈活結合當下熱點問題進行課程思政教學,滿足當下社會的發展模式和潮流,這樣才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網絡中會產生一些言行,教師要注意結合實際情況,及時規范學生的言行,對其不能全盤否定,也不能一味鼓勵,需要進行引導,將有價值、有意義的文章定期推送給學生,并在微信群中組織學生交流心得,給予學生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可以充分表達自己的看法,提高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并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予以正確、及時的解答,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三觀”。還要讓學生多關注學校微信公眾號,微信公眾號可以傳達課程思政內容,對學生開展精準教育,提高思政教育的效率。此外,學校還可以創新輔導員的思政教育模式和方法,通過微信公眾號的評價機制讓學生和輔導員進行溝通和交流,實現特色教育,從而提高思政教育的效率。
2.1? 完善思政教育平臺建設,樹立思政典型,建立評價體系
聚焦崗位需求,需求是人們探索網絡技術創新發展的動力來源,是梳理網絡發展階段的關鍵所在,有利于將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在每個關鍵點的作用提煉出來。結合計算機網絡基礎課程內容、學生學習和崗位需求之間的聯系,對思政教學案例展開設計,能夠在學生探索環節起到良性刺激作用。構建基于學校模式的共建共享思想政治工作平臺是大數據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學校要具備良好的整體意識,在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規律以及大數據技術的運用互動中加強學科融合以及資源的交流,在此基礎上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平臺的建設。與數據平臺的服務對象一樣,評價體系的建設角度也應從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兩方面出發。對于思政教育工作者來說,其運用數據平臺的意識、能力和實際效果要在思政工作實踐中得到檢驗,對于綜合表現特別突出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將其樹立成典型,給予獎勵。
2.2? 以榜樣為動力,培養愛國情懷,激發創新動力
通過講解創新技術與應用,將主要技術、創新的引領者事跡列舉出來,讓學生意識到勇于創新是取得進步的必要前提,通過引入現實案例使他們感受到具備創新精神所取得的正面效益。設置課前共享、課后感想等環節,增加學生間的交流機會,促進情感共鳴的形成。
3? ? ?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學課程設計
3.1? 教學內容
本課程設計教學內容為三層交換機實現VLAN間通信過程,三層交換機的組成、配置、特點以及實現VLAN和通信過程的網絡安全思考等全被涵蓋其中。
從技術理論上分析,本課程內容起到一個過渡的作用,學生通過對二層交換機在實現網絡通信時存在的問題進行梳理,了解AP、路由器、二層交換機與三層交換機之間的差異,從而大膽進行創新。
3.2? 教學目標
3.2.1? 知識與技能
首先,說明AP、路由器、二層交換機與三層交換機之間的具體差異;其次,在實現三層交換機的情況下,VLAN內、VLAN間通信要同步完成;最后,對網絡互聯中安全隱患的介紹。
3.2.2? 過程與方法
按照“四位一體”的思路設計教學過程,即以知識為基礎、以需求為牽引、以實踐為依托、以榜樣為動力,精心設計4個教學環節,從反思、講授、實操到最后的體會,對于培養學生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在課程每個環節都有直接體現。
通過對比教學的方式,沿著交換設備發展的知識線,基于二層交換機實現網絡互聯,將AP、路由器和二層交換機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列舉出來,引導學生思考相應的改進方法。
3.2.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3.2.3.1? 通過二層與三層交換機發展的知識線加深學生對網絡技術發展需求的理解,領悟三層交換機對網絡技術發展作出的貢獻,體會勇于探索帶來的美好成果。
3.2.3.2? 通過對三層交換機安全隱患的深入剖析,加強學生對潛在網絡安全問題的了解。通過講解網絡安全問題,促進學生創新精神的形成。
3.2.3.3? 通過介紹華為交換機,將華為引領全球通信的案例引入課堂,以榜樣為動力,讓學生了解到只有不斷探索和創新,才有取得進步的可能性。
4? ? ?教學過程
隨著信息技術發展速度的不斷加快,信息化時代真正來到人們身邊,通過對各種信息技術的應用,人們的日常生產與生活變得更加便捷。人們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的優勢,推動社會不斷進步,改善生活質量,提高工作效率,促使經濟效益日益增長。對于中職學校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來說,計算機系統與網絡課程的實踐前后存在著密切的聯系,教師要按照“單機—多機互聯—網絡互聯”的思路對不同技術與協議的實現進行深入理解,確保教學過程設計的合理性,并結合教學實際需要確定教學形式。計算機網絡基礎是中職學校計算機專業學生必須要接觸和學習的一門課程,現階段各中職院校都十分重視對全體學生信息技術素養的培養,希望能探索出一種符合學生未來發展需求的教學方法。教育的最終目標是要立德樹人,而教師的天職則為教書育人?!罢n程思政”是解決如何培養人的有效方法,是落實立德樹人的關鍵途徑,在“課程思政”的建設過程中要明確教育初心,一切工作圍繞著教書育人來進行。將課程思政滲透到課程教學中是教師的基本責任和義務,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的課程思政意識,提高教學水平,積極參與到課程思政教育的改革中。本文的教學過程主要由4個不同的板塊所組成,在課前、課中和課后都有直接體現,圍繞著如何用三層交換機實現VLAN間通信來設計教學過程。教學過程設計除了要培養學生掌握知識、提高動手能力之外,還要用典型事例來鼓舞學生,為教學目標提供直接服務。
5? ? ?小結
加強計算機網絡基礎課程的思想政治建設力度,對于推動和構建和諧社會非常關鍵,開展課程思政教育工作可以讓中職學生端正自身的態度,保障協調能力。讓學生通過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以及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樹新風、講正氣,不斷完善自身的思想觀念。相較于傳統的傳播模式,網絡信息傳播模式需要加強生動性和豐富性,實現信息的高效傳播。課程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全面提高自身的信息技術水平,在工作過程中做到思想上和行動上高度一致。目前我國信息技術快速發展,學校需要全面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力度,提高自身的課程思政教育水平。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大數據也在影響著人類社會的各個方面,促使教育領域發生新的變革,學校思政教育也需要迎合時代的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學校思政教育需要不斷改變自身的教育教學方法,迎接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打造大數據背景下課程思政教育平臺,進一步完善將大數據運用在思政教育以及倫理道德保障制度。本文圍繞培養學生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這一目標,將計算機網絡課程知識線梳理出來,結合網絡發展需求、學生的學習和崗位需求等,對“四位一體”的課程思政實施方法展開探索,在計算機網絡基礎課程教學的全過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將專業知識傳授給學生,并加強培養學生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
參考文獻
[1]熊歡.基于互聯網+《計算機網絡原理》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的課程改革與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21(13):159-160.
[2]阿喜達.基于網絡仿真軟件的計算機網絡原理課程教學改革[J].計算機教育,2020(01):37-41.
[3]盧慧,李華,馬學彬.基于創新人才培養的計算機網絡原理問題點斷式微翻轉教學方法設計與應用[J].計算機教育,2020(07):74-78.
[4]蔣中云.“計算機網絡原理”課程思政“4321”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20(49):82-84.
[5]胡偉俊.計算機網絡原理的教學研究[J].通訊世界,2016(22):277.
[6]李清秀.《計算機網絡原理》教學方法總結與思考[J].通訊世界,2015(14):255.
[7]馬慧,張志立.基于學生認知的模塊化計算機網絡原理課程體系構建[J].現代職業教育,2016(24):52-53.
[8]隋永平,荊山,孫麗娟.淺談計算機網絡原理實驗教學[J].計算機教育,2014(20):105-106,110.
[9]陳海紅.計算機網絡原理課程的教學方法研究與探索[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11(22):196-197.
[10]胡偉,范敏.關于《計算機網絡原理》課程教學的研究與探討[J].考試周刊,2009(17):164.
[ 作者簡介 ]楊艷芹,女,河北灤州人,灤州市職業技術教育中心,講師,本科,研究方向:中職學校計算機專業教學。
[ 項目名稱 ]“河北省職業教育科學研究“十四五”規劃《中職學校計算機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的實踐與探索》,課題批準號:JZY22036。
[ 摘要 ]本文通過對計算機網絡基礎課程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優勢展開深入分析,按“四位一體”的思路落實課程思政建設任務,即以知識為基礎、以需求為牽引、以實踐為依托、以榜樣為動力,將計算機網絡課程顯性知識與技能關聯的隱性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充分挖掘出來,促進理論與實踐的高度統一以及知識和技能要求之間的統一,探討在計算機網絡基礎課程中開展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課程思政建設思路和教學實踐。
[ 關鍵詞 ]計算機網絡;課程思政建設;實踐;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