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各階段教育中,英語都有著重要的地位,對于中職生而言,由于培養計劃的需要,不僅要注重英語的語言技能,還要注重英語應用,這便給中職英語教育指明了方向:在核心素養理念下,通過合理利用信息技術促進口語教學、培養跨文化意識、小組合作學習等多種措施,培養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本文結合外研社版英語(基礎模塊)的內容,探討核心素養理念下的中職英語口語教學策略。
關鍵詞:核心素養理念;中職英語;口語教學
作者簡介:官毅斌,福建省大田職業中專學校。
中職學校成立的初衷是為社會培養時代發展所需要的職業技術人才,因此落實核心素養理念對中職學校的發展具有深遠意義。就中職英語口語教學而言,隨著國際間交流日益密切,英語交際已成為學生必備的技能之一,因此,落實英語口語教育就是為學生未來的職業生涯奠定基礎。中職英語教師應該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將核心素養培養貫穿到日常教學活動中,為社會培養高素質人才。從這個角度看,中職英語口語教學需要從培養學生核心素養角度出發落實教育改革。
一、學科核心素養的概述
所謂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生在學習過程和實踐過程形成的價值觀、信心品質和綜合能力,是當代人價值觀的集中體現。中職英語學科核心素養體現在四個方面:
(一)職場溝通能力。這項能力指的是學生利用所學英語知識,結合聽、分析、表達等多項能力,明確職場英語信息并與對方有效溝通的能力。
(二)思維差異感知。這項能力是學生在掌握所學知識的基礎上,利用多種方式認識英語的表達特點,感知中西方思維方式的差異,幫助學生加深對事物的認識。
(三)跨文化理解。學生在學習英語時,需要了解中西方的不同文化,明確二者之間的差異并正確對待西方文化,并加強對中華文化的學習,提升文化自信的同時構建文化多元化理念。
(四)自主學習。對于學生而言,自主學習是根據自身的情況決定學習內容,以此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推動英語學習的持續性發展。
二、中職英語口語教學現狀
就目前來看,中職英語口語教學仍存在一些問題,可總結為如下三點:第一,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中職英語口語課堂枯燥乏味、缺乏新形式的問題仍然存在,學生的積極性難以調動,使得英語口語教學效果不佳,同時,由于教師的專業素養水平不高,導致核心素養理念無法有效落實,對學生英語口語學習產生阻礙;第二,中職英語大多堅持傳統教育模式,而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以教師講授理論知識的形式為主,教師更加偏向于讓學生記憶知識點,對英語口語表達的重視程度不足,導致英語口語課程的課時不足,出現學科安排不合理的問題;第三,部分中職學校重視英語口語教學,但受自身條件的影響不具備相應的語言環境,導致學生無法充分的練習口語,造成這個情況的原因是教師忽視語言情境的創設以及學生之間的交流,使得學生的英語口語水平長期停滯不前,不利于核心素養的落實。第四,大多數中職生英語基礎差,語言儲備量少,自信心缺乏,不敢開口說,長此以往,學生的口語訓練不充分,用英語溝通的能力非常弱。
三、核心素養理念下中職英語口語教學策略
(一)明確課程教育目標
考慮到目前中職英語口語教學存在核心素養教育理念融入程度不深的現狀問題,教師應做好課程教育目標設計工作。現階段,在教育領域中,教師需要充分落實黨中央教育政策,將立德樹人作為根本教育任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深度發掘學生的興趣愛好,利用學生感興趣的方式進行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以此實現學科素養的有效落實并將其作為教育目標,為學生職業規劃奠定可靠基礎。中職教育更加注重學科實際應用價值,在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時,教師應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原則,幫助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使得其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為鍛煉學生職場溝通能力,教師在學科英語基礎知識講解的基礎上,應設計職場溝通情境,選取與職場相關的話題,引導學生自主討論,利用英語完成對話訓練。在具體學習階段,教師應對學生進行全面培訓,確保學生能夠利用語言學知識完成基本對話,并做好口頭與書面教學,使得其對英語學科產生濃厚興趣,并在模擬的職場環境中完成溝通能力訓練任務。由于中西方思維方式存在差異,在英語口語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認識中西方文化差異,在邏輯思維、情感價值與語言具體內容上,感受差異,并能客觀對待不同觀點,對事物做出合理判斷??谡Z表達是提升學生英語學科應用能力的關鍵,在具體教學階段,教師對學生口語表達能力進行針對性練習。為有效完成跨文化交流任務,教師對學生的口語技巧進行培訓,明確文化多樣性,并能夠利用所學英語詞匯和語法完成基本交流。在口語練習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利用英語講好中國故事,注重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增加文化交流力度。
在學科教育目標的設計中,教師應積極鼓勵學生自主學習,這樣學生就能夠根據自身情況發掘英語口語的實用價值,并能通過多種方式獲取口語學習資源。學生也需要有長遠的學習規劃,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學習方法,并完成自我評價與調整,使得英語口語表達水平獲得提升。教學實踐表明,在核心素養理念下,對英語口語教學目標進行設計產生的效果明顯,可幫助學生把握英語學科目標,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口語表達習慣,為學科素養的形成奠定基礎。
(二)合理利用信息技術促進口語教學
教師要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借助信息化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英語學習營造良好的環境,培養學生聽說英語的能力。要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庫和網絡教學平臺的教學資源開展“課前導預習,課中導學習,課后導拓展”的教學活動。這樣,學生在學英語時,可以借助與學習內容相關的音頻、視頻、圖片、動畫、微課等形象生動的教學資源,既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降低了學習的難度,學生的學習效果良好。筆者以“十四五”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外研社英語基礎模塊2 Unit7“Inventions Make Life Better”的聽說課為例,闡述如何圍繞核心素養設計和實施英語口語教學。
1.課前,教師創設情境,導入話題。教師可利用班級微信英語學習群發送問題“What's your favourite invention?”,讓學生分小組討論,由組長本人或選一名組員統計討論結果并在課堂上匯報。還發送本單元的單詞學習圖片、與教材配套的音視頻資源供學生預習。
2.課中,教師設置任務,層層深入。教師用PPT展示古今中外各種偉大的發明創造圖片,如臺式電話機和智能手機;紙質書和電子書;中國古代活字印刷術和現代漢字激光照排系統等等,讓學生進行看圖片說英文的搶答游戲,學生的學習熱情被點燃,積極學習有關科技發明的詞匯,同時,對比了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和現代發明創造,增強了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接著,教師布置聽力任務,引導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抓住關鍵詞如“theme、such as、invention”等獲取重要信息,順利完成聽力任務。然后,引導學生理解聽力原文,并學習談論科技館展覽信息的重點句型以及討論一些重大發明對人類生活的影響的重點句型,在此基礎上,學生操練情景對話就更加容易了。學生在熟練掌握對話內容后,教師鼓勵學生積極進行以兩人為一組的情景對話表演,在表演過程中,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在表演過程中表現出的語言組織能力、與同伴的交流能力等,通過表揚的方式來提高學生英語口語學習的興趣。教師還需要依據提前劃分好的評分標準對學生進行打分,同時需要對學生的表演效果進行評價,以口語表達能力為主要評價方面,讓學生意識到自己在口語表達上的優點與不足,有效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
3.課后,拓展遷移,升華新知。教師引導學生模仿本堂課學習的校園科技節對話,談論近日我校職業教育活動周展示的科技作品。學生兩人為一組,討論完成對話,并在班上展示,體驗英語在真實場景中的運用。教師要鼓勵學生錄制對話小視頻上傳班級微信群,并及時給予點評。本堂課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學生在完成不同的教學任務的過程中學會了語言知識并學以致用,同時,培養學生主動探索、敢于創新、善于交流、樂于協作的良好品質,以此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通過口語演練,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在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的同時進一步提升了口語表達能力,滿足了新課改對中職英語口語教學的要求。
(三)培養跨文化意識,促進英語口語的正確使用
語言是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是文化交流的工具,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了解英美國家的歷史地理、傳統習俗、文學藝術、行為規范和價值觀念,感知中西方思維的差異,有利于理解和使用英語,對外國文化樹立正確的認識觀,以此構建文化多樣性理念,進一步提升了學生的文化自信。
1.創設文化學習情境,培養跨文化意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創設相對真實的場景,讓學生感知各國的不同文化,在情境中體會、對比、分析各國文化的異同,形成良好的文化素養。例如,在學習外研社英語基礎模塊第二冊Unit1“Nice to meet you!”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感受不同國家的人們見面常用的問候方式,日常打招呼,中國人常說:上班呀。/吃了嗎?/去哪兒?體現人與人之間的親切感??墒牵鞣饺藭械竭@是在詢問他們的私生活,會令他們感到尷尬甚至不快。他們常說:“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Good evening.”/“Hello./Hi./Hey.”。表示問候的常用語句中,“How are you doing? ” 意思是“你過得好嗎?”這個問句不能按照漢語的字面意思來理解,正確的回答是:“I'm Fine.” “Not bad.”“Not so good.”。在稱呼語和告別語的使用上,中西方也有很大的差異。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分組操練這些句型,學生在情景對話中,能夠感受文化差異對日常交際的影響,有助于他們形成得體的言行舉止。
2.在詞匯教學中,培養跨文化意識。有些詞語內涵豐富,帶有特定的文化氣息,教師在詞匯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感知文化差異。例如,在中國,狗常用作貶義詞,如:走狗、狗仗人勢、狗眼看人低,狗拿耗子——多管閑事。而在英語中,西方人認為狗是人類最忠實的朋友,“You are a lucky dog.”(你是個幸運兒)、“Love me, love my dog.”(愛屋及烏)。只有了解了文化差異,才能順利實現文化交流。
3.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培養跨文化意識。教師要根據教材中的文化主題,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例如,在學習外研社英語基礎模塊第一冊Unit10“Happy new year!”時,教師讓學生設計介紹節日的手抄報,通過對比Chinese Spring Festival/Christmas, Mid-Autumn Festival/Thanksgiving, Lantern Festival/Halloween,讓學生進一步了解中外重要節日的地點、時間、節日活動及意義。引導學生熱愛中國傳統節日,防止盲目崇拜外國節日,增強民族文化自信。
(四)小組合作學習,鍛煉交流能力
在英語口語學習的過程中,小組合作學習是最常使用的方法,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也不可馬虎大意,要合理的分組。同時督促學生積極進行口語交流,在分組時,教師需要秉持“平均分配”的原則,即一個小組中既有口語成績突出的學生,也有口語成績較弱的學生,充分發揮成績突出學生的優勢,通過前者的積極、主動帶動后者參與到交流之中,從而達到英語口語在整體水平上的提升。其次,為了保障學生口語能力的層次性發展,在進行小組合作交流時,教師需要從低級到高級安排交流任務,最開始以教材內容為主,讓學生熟讀教材內容,理清其中的單詞含義、短語組合、語法搭配等。在完成上述兩步的基礎上教師需要安排學生進行合作交流,在這個過程中應始終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需要觀察學生的表現:一旦發現問題,教師應立刻指出學生的問題所在并提出解決意見,以此有效提高學生口語表達的準確性;同時,要對學生的合作交流進行及時的評價,內容以鼓勵為主,幫助學生不斷鞏固英語口語學習的信心。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中西方文化差異,幫助學生能夠利用規范化的英語口語完成日常交流。此外,在小組活動中,教師也可利用情境教學法,為學生構建職場中不同情境,如酒店入住、餐廳點餐、商場導購、汽車維修、醫院就診等,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促使學生感受到英語表達魅力,以此提升學生對口語信息的再加工能力。為鍛煉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教師也可以舉辦英語演講、英語故事和英語歌曲比賽,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幫助學生實現口語交際化。同時,對各小組的實際表現進行評價,構建獎勵機制,促使小組合作方式在英語口語練習中獲得高效應用。
四、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在核心素養理念的指導下,明確了課程教育目標,通過合理利用信息技術創設英語學習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文化學習情境,開展文化活動,培養學生的英語思維方式與跨文化意識;加強小組合作學習,鍛煉交流能力等措施,有效提升了中職英語口語教學水平,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進而為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英語人才奠定了基礎。
參考文獻:
[1]李向軍.核心素養理念下中職英語閱讀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J].校園英語,2020(15):54.
[2]鄧峰.分析核心素養培養下的中職英語口語教學[J].現代職業教育,2018(25):227.
[3]邢堅炫.核心素養背景下的中職英語口語教學[J].現代職業教育,2019(2):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