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陽,葉 琛
(云南師范大學,云南 昆明 650000)
截至2020 年底,我國共有縣級行政區域2 844 個,縣域經濟是我國國民經濟基礎層次,也是國家經濟發展的基礎單元。縣域經濟的發展離不開當地金融機構的支持,尤其是農商銀行,作為立足縣域的地方性法人銀行,定位服務“三農”,是全國數量最多、分布最廣、業務下沉最深的銀行,也是促進縣域經濟發展、助力農村產業升級的主力金融機構。當下隨著國家深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在給廣大縣域農商銀行帶來新的發展機遇的同時,也使其面臨新的經營挑戰。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莫頓教授曾指出:資金的時間價值、資產定價和風險管理是現代金融理論的三大支柱。商業銀行作為對外吸儲并向外放貸的金融機構,其本身經營的就是風險,風險管理就是其經營管理工作的核心,因此做好風險管理工作,可促進商業銀行穩健發展。
商業銀行風險是指在其經營活動中,因受各類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使其實際收益偏離預期收益,從而導致其遭受損失或不能獲取額外收益。根據其經營過程分類,商業銀行面臨的風險可分為信用、市場、流動性、操作、法律、國別、聲譽、戰略8 個種類。以上風險類別從其產生的誘因來看,可分為外部環境因素造成的(例如信用、市場、國別、聲譽風險)和因自身內部管理造成的(例如流動性、操作、法律、戰略風險)。
與其他類型的商業銀行一樣,農商銀行是經營風險的金融機構。但不同的是,大多數農商銀行往往地處經濟不發達的縣域,收入來源主要靠發放各類貸款產生的利息收入,其他資金業務、票據業務、中間業務等產生的收入較少,來源較為單一。在其開展日常經營活動時,由于自身資產規模較小、經營區域范圍有限、當地經濟發展速度較慢、地方支柱產業較為單一等不利條件,導致其受外部環境影響的風險比其他商業銀行高。
農商銀行的前身為農村信用社,由于歷史原因以及受限于地方條件限制等多方面因素,在自身風險和合規管理方面面臨著較多的問題,自身發展受限。在改制為農商銀行后,雖然大幅度完善了法人治理結構、合規內控管理體系、各類規章制度等方面,但相較于其他國有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來說,農村商業銀行在風險識別能力、風險防控制度方面仍有諸多不足,且其員工的風險意識和合規意識也較為淡薄。
由于受各種外界不可控因素的影響較多,難以把控外部風險,內部風險應用各種方法和對策規避風險。因此,文章對縣域農商銀行的內部風險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簡要探討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優化措施。
在農信社轉型為農商銀行后,在其信貸業務的風險管理工作中,從風險識別、風險控制以及風險處置和化解等方面,已經有了較為科學的制度和方法。但在信貸業務的風險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風險預警方面,其方法較為落后,成為嚴重拖累其風險管理水平的因素。
學者海靈頓(Harrington)曾提出,風險管理工作的目標是通過風險成本的最小化實現獲取價值的最大化。作為經營風險的商業銀行來說,在風險管理工作實行時,風險預警成本最小,而在絕大部分縣域地區的農商銀行內,其風險管理手段僅依靠貸款的5 級分類工作。貸款的5 級分類是銀行風險管理工作的基礎,也是風險預警和識別的手段,但是該手段具有一定的限制性和滯后性。其限制性在于當貸款出現本金或利息逾期后,潛在的風險隱患才會浮現,只會表現當前貸款風險的狀況;滯后性不能及時預報尚未發生的風險,且不能識別潛在的風險。
目前大多數縣域農商銀行開展的風險管理工作,僅是在發生風險后再通過各種手段進行處理,具有較強的被動性,在日常風險管理工作中較少對可能發生的風險進行提前識別和預警,缺乏一定的前瞻性和主動性。
商業銀行貸款的發放,需在各方面都做到準確無誤。在發放時應設置信息錄入、業務發起、復核提交、上報審查、報送審批、審批通過、出賬申請、同意出賬、貸款發放等業務流程,流程中的每個環節均由不同崗位的人員擔任。設置該流程,可通過多人、多方面、多角度的校驗,在最大程度上確保貸款發放的合規性。
對于業務流程各環節的風險把控,要制訂相應的防范機制,譬如在流程的某些關鍵節點上設置多個獨立的信息審查環節,核查業務信息的準確性,客戶資料的有效性、完整性,審批流程及客戶資金流向的合規性,以及主辦信貸員是否盡職等。設立完善的業務流程和健全的約束機制,可以較大程度地規避貸款發放過程中存在的操作風險,減少不必要的損失。
在實際情況中,某些縣域農商銀行設置的信貸業務流程不完善,僅有信息錄入、業務發起、提交審批、出賬放款等較為簡單的步驟。在該業務流程中,也未設立相應的防范機制進行約束,甚至可由一人擔任流程中多個崗位并完成多個步驟,僅通過兩人互相提交審批的方式即可完成業務流程中的所有步驟,使得貸款的發放過程面臨較大的操作風險,例如借款人信息不完整;貸款的利率、品種、還款方式設置錯誤;歸口統計錯誤,甚至出現貸款錯放、借款人基本信息錯誤、發放不合規的貸款等較為重大的操作風險,嚴重威脅信貸資產的安全,損害借款人的權益。
信貸業務是商業銀行較為核心的業務,信貸條線的員工也是商業銀行較為重要的人力資源。信貸條線員工需要具備良好的專業素養,除了要精通本行的各項規章制度和業務產品知識外,還需要熟悉基本的財會知識和金融法律相關知識,了解本地區各行業的基本發展情況和特點,最重要的是要具有敏銳的風險意識和良好的道德水平。
隨著老員工到齡退休、校園招聘規模擴大,縣域農商銀行高學歷、高素質的年輕員工占比大幅提升,但由于歷史因素造成的影響,相較于國有銀行和股份制銀行,信貸條線的員工普遍年齡偏大、工齡較長,青黃不接的現象較為嚴重。此類員工的專業素養較為欠缺,并且工作多年,對原有規章制度早已形成習慣,不太適應當下的高要求,風險防范意識較為淡薄,整體業務素質和文化水平偏低,較為抵觸各類培訓,不喜歡主動學習規章制度和產品知識,習慣依靠經驗辦事。因為農商銀行地處縣域,地域范圍和社會環境較小,屬于“熟人社會”,且他們擁有豐富的社會經歷和工作經驗,人脈較廣,會出現“人情”貸款的現象。更有甚者認為“人情世故”是最重要的,各項對于風險防范的規章制度反而妨礙了自己幫助“熟人”辦事,折損了自己的“面子”,從而在辦理信貸業務時較為主觀,放松了風險防范意識。
對于以上縣域農商銀行在內部風險管理方面存在的幾個較為突出的共性問題,及時地作出針對性的優化措施,能夠切實促進其風險管理工作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當前的縣域農商銀行貸后管理工作,通過定期在信貸系統內的貸款臺賬中,分類型按一定比例隨機提取出一部分貸款賬目,并通過對上述借款人開展電話回訪、實地走訪和征信查詢工作進行。在此方面,通過增加抽查比例、縮短貸后檢查期限、增設貸后檢查內容、拓寬信息收集渠道來獲取更多維、更豐富、更全面、更及時的信息。
例如在貸后檢查時,可將檢查的頻率從6 個月縮短為3 個月;除收集借款人的各項基礎信息外,可增加收集其生產和生活方面的軟信息,諸如職工薪水支付情況、收入來源穩定情況、家庭狀況等;除查詢借款人征信報告外,可增加查詢其稅務和社保繳納情況,以及手機內的移動支付軟件、自帶小額借款功能的主流軟件等信息的查詢。
通過改進貸后管理方式,可動態掌握借款人當前的基本生活、生產經營、收入來源、資金使用等多方面的信息,能減少銀行與借款人之間的信息不對稱程度,并方便評估和預判借款人在目前以及未來可能出現的風險程度。
在開展日常風險管理工作的基礎上,縣域農商銀行可通過科技手段完善信貸系統,擺脫現有人工建立依托于大數據技術的智能化風險預警系統,實現對信貸風險的動態化全流程管理。通過引入數據模型,結合分析信貸系統內的大量用戶基礎數據、歷史行為記錄等,得出所有借款人的風險指數,動態實時監控風險指數超過一定數值的借款人。當此類借款人出現諸如賬戶內余額大筆支出、日常流入資金多日低于近期平均值、按揭貸款扣款日、貸款本期到期前數個交易日內,以及還款賬戶余額無變動等較高風險行為以及其他異常情況發生時,信貸系統自動向管戶信貸員進行提醒并處理,在風險尚未發生時便由人工介入進行處理,讓風險管理工作具有前瞻性和主動性,并達到風險提前預警的目的。
規范信貸業務流程,制訂和遵循制度。為有效管控信貸業務流程中可能出現的操作風險,縣域農商銀行應首先參考目前較為規范的業務流程,并根據實際情況重塑自身業務流程,諸如不同流程節點的崗位為互相不兼容崗位、流程中各環節經辦人不可為同一人、完成整套業務流程至少需要多人等方式進行完善。
在執行方面,組織信貸條線人員進行學習培訓,例如培養各環節崗位人員的合規意識,在辦理業務時將規范后的新規章制度落到實處。同時可通過制訂獎懲措施并掛鉤績效考核,對是否出現違規操作納入到績效考核范圍,并在定期的業務檢查中加入操作痕跡檢查。對業務流程操作違規的人員,不論是否形成操作風險,一律從嚴處罰,做到違規必究。
員工是信貸業務的內部風險管理核心,因為業務操作的主體是員工,再完善的業務流程、再健全的風險防范機制、再先進的管理系統,都需要員工主動遵守原則、合規操作,故而銀行內部風險水平的高低與其信貸條線員工是直接相關的。所以提升信貸條線員工的業務素養、風險意識以及道德水平是內部風險管理最需要做的工作。對于縣域農商銀行,可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實施。
首先,提高員工業務素養。可借鑒其他銀行的經驗,通過建立業務學習平臺以及崗位資格認證考試的方式。員工在該平臺內學習信貸業務知識,考試合格后方能獲得信貸系統內的上崗資格,擁有崗位和身份可辦理業務,同時對上崗資格認證設立一定的期限,期滿需再次通過考試方可繼續開展信貸業務。
其次,培養員工風險意識。可從營造合規經營的文化氛圍方面開展。通過設立并定期更新合規操作人員紅黑榜的方式,公示監督員工日常合規操作,在績效發放方面對合規操作的員工給予一定的獎勵,對違規操作的員工進行一定的懲處。以此督促員工嚴格按規章制度辦事,樹立風險和責任意識,培養單位合規經營的風氣及氛圍。
再次,提高員工的道德水平。可通過引導教育的方式進行提升。在日常的業務培訓中,可定期加入法制培訓、經驗學習等內容進行正面引導,定期組織員工前往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基地,可通過案例警示、廉政教育等內容對員工進行反面教育。通過正反兩方面的學習和引導,可以讓信貸條線的員工樹立良好的道德觀念和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同時可讓其對自身的職業生涯形成一個較為清晰的認知,從根本上對違規辦理業務產生一定的反感和抵觸情緒,不愿出現“鋌而走險”行為。
與國有大型銀行和其他股份制商業銀行相比,農商銀行因其市場定位以及網點下沉程度較深,故客戶群體普遍為廣大農村人口。此類客戶的數量相對較大、貸款金額較小,使得農商銀行的信貸業務工作量較大,開展風險管理工作相對煩瑣。然而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此類來自農業的“小”而“碎”的信貸需求,正是國家最基礎的信貸需求,而各縣域農商銀行的主要業務方向是承接此類業務。因此,農商銀行的內部風險管理工作,會間接影響信貸業務的發展。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改進縣域農商銀行信貸業務內部風險管理工作,有利于促進信貸業務向著良好的方向穩健發展。
當前隨著國家對“三農”的進一步重視,以及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商銀行在未來還將有較大的機遇和更進一步的發展空間。我國農商銀行業務規模進一步擴張,若各縣域農商銀行不提高風險管理水平,會增加內部業務風險。因此,縣域農商銀行在著眼于今后業務發展的同時,需管理好自身內部的風險,明確自身的市場發展定位,提高市場競爭力,促進所在縣域經濟良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