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穎明 梁建華 禹思

[摘 要]“雙減”的目的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這要求學校建設高質量的課程體系。在“雙減”背景下,南寧市鳳翔路小學立足學校的文化積淀,以“君子六德四品”為內涵,開發建設了特色課后服務課程。從課程結構及理念到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評價,都立足于學校的實際,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目標,這樣使課程具有活力,促進了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特色課后服務課程;開發;實踐
[中圖分類號] G62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22)24-0090-03
《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明確闡述了“雙減”的內涵:“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切實提升學校育人水平,持續規范校外培訓(包括線上培訓和線下培訓),有效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不難看出,“雙減”的核心要義就是建設高質量的教育體系。南寧市鳳翔路小學強化學校主陣地的作用,堅持文化立校、文化興校,以“君子文化”為核心,以“培養具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現代人”為育人目標,積極開展以“六德四品”為基礎的德育課程體系建設,進行傳統文化課程、君子研學課程及特色課后服務課程建設的開發與實踐,深入開展課程改革,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其中,“六德四品”特色課后服務課程就是落實“雙減”政策,實現學校文化升級走出的重要一步。
一、課程結構及理念
“六德四品”特色課后服務課程的開發立足于學生身心成長及學校前期的積淀——“君子六德四品”。“六德”即仁義禮,智信孝。這是從千年經典《論語》中提煉出來的。“四品”,是指“梅蘭竹菊”四君子的品格:梅象征堅毅高潔,蘭象征高雅芬芳,竹象征虛懷若谷,菊代表傲骨忠貞。我們希望通過特色課后服務課程,培養具有傳統文化品格與修養俱佳的人才——謙謙君子。根據學校的培養目標和育人理念,我們把“梅蘭竹菊”的品格具化為四大類型的課程,即科技素養類課程、身心成長類課程、藝術氣度類課程、人文品質類課程。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技創新發展就是國家發展的標志,學校構建的科技素養類課程,是為了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激發學生從小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這與竹子虛心學習,方可不斷拔節成長相適。身心成長類課程指向梅的高雅氣質。梅花傲雪凌霜,不懼冰刀霜劍。我們通過體育鍛煉,讓學生從小養成頑強的意志,不怕困難,走向勝利。藝術氣度類課程包括琴棋書畫、詩書禮樂等。學生在學習這些傳統技藝的同時,會對傳統文化產生更深厚的興趣。入芝蘭之室,沐德之芬。以藝術潤澤學生,涵養其高雅氣質。人文品質類課程與學校的“悅讀”課程相銜接,引導學生會說會寫,大方自信表達。君子錚錚鐵骨,如菊花燦爛,當言則言,言必有方。
二、課程目標
我校的特色課后服務課程實現了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致力于促進學生全面和諧成長,致力于促進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同步發展,實現人文素養、藝術素養、身體素養與科學素養全面和諧生長,讓學生志趣愛好、才情品格、學力思維等方面全面發展。特色課后服務課程既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放松大腦,放飛心情的空間,也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施展才華的舞臺,既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又營造了濃厚的校園成長氛圍。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課程中培養興趣,陶冶情操,開闊視野,鍛煉能力,找到自信,發展特長,收獲了成功感和幸福感。
三、課程內容
學校特色課后服務課程以學校為本、以學校為基礎,改進學校實踐,以學校培養目標為指向,由校長、教師、學生、家長、社會團體等共同進行課程開發設計。為了真正落實培養“具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現代人”這一育人目標,學校從“民族”“現代”“未來”三個方面進行設計與規劃,解決學校發展面臨的問題,如下圖所示。我們充分考慮“雙減”背景下新時代教育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現實需求和學校課程資源,以學校、教師、學生為主體,以家長、社會資源為有益增補開發,建立“目標—模塊—層級”式的特色課后服務課程體系,實現國家課程標準和課程資源與學校的整合。
四、課程實施
1.思想認同,共同建設特色課后服務課程體系
辦學十年來,學校原有的體藝活動都是學校選拔學生,由體藝教師組織訓練指導學生參賽。教師們既要完成教學任務,又要承擔社團建設的任務,時間緊,任務重,成效也并不理想。在提出進行“六德四品”課后服務活動后,學校經考核比較并報上級主管部門,引進資質合格、管理科學、教師業務素質精湛的課后服務機構,校內校外攜手,打造符合學校辦學理念的社團活動課程,深受家長、學生的喜愛。從2021年9月起,隨著中小學全面實施課后服務,課后服務的主體就由校外機構變成了學校;而授課的教師也由校外教師變成了學校教師。這一變化更推動了學校課后服務課程建設的發展,教師積極主動參與課后服務,并以團隊教研的力量對課后服務的內容進一步規劃和實施,形成了鳳翔特色的課后服務實施模式。
2.挖掘資源,課后服務課程內容顯特色
在課程資源拓展中,通過對學校生源、學校環境、學校設備及社會資源進行科學分析,以選擇和生成為兩條途徑,逐漸形成適合本校的生活化的課后服務課程。我們因地制宜地拓展社團活動課程的內容,將生命教育、本土文化教育等融入課程中;課程體現年齡適宜性、文化適宜性及個體適宜性的特點,同時兼顧男、女生差異。這些都使課程更加多元、豐富以及有效。
例如,屬于藝術氣度類的學校金鳳凰舞蹈社團活動課程,其中的《小荷風采》就是充分挖掘少數民族文化資源,形成的富有鳳翔特色的舞蹈藝術課程。2021年學校教師編排的男子群舞《月琴聲聲獻給黨》講述了山區孩子認真學習,快樂生活,感受鄉村振興給家鄉帶來的巨大變化,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的故事,舞蹈用傳統少數民族樂器彈奏動人的樂章伴奏,具有時代特色和民族特點。這個節目參加了2021年南寧市中小學生藝術節比賽獲得了金獎。而表演這個節目的24個男生,之前完全沒有任何舞蹈功底。他們就是通過一個學期的課后服務的學習,在教師的悉心指導和嚴格要求下,完成了自己的蛻變:從無所適從到熟練掌握,從膽怯害羞到自信飛揚。特色課后服務課程讓他們真正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
屬于身心成長類的足球、籃球社團活動課程,把足球文化、籃球文化與學校君子文化相結合,在教學中滲透君子文化,讓學生在強身健體,學習足球、籃球技能的同時,獲得彬彬有禮、全力以赴、笑對成敗的人文教育,讓仁義智信的君子品質融入教學當中。學校還舉辦班級足球聯賽和班級籃球聯賽,營造全民健身,體教融合的氛圍,引導學生鍛煉身體,磨煉意志,全面發展。
屬于人文氣度類的思維導圖課程,將思維的培養與學校的“悅讀”文化巧妙結合起來,讓學生進行海量閱讀,以邏輯思維的培養和訓練來構建閱讀框架,實現學生高質量閱讀,培養了學生核心素養。
科學素養類課程中,學校著重發展學生的愛國情懷,在每節課的學習中加入介紹祖國科技發展的內容,引導學生從小愛科學,學科學,樹立遠大的理想,增強為祖國的強大而讀書的信念。
3.打破壁壘,與傳統文化課程相融合
學校經過十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完整的君子傳統文化課程體系:每周的君子大課堂—朗讀亭展示—自省時刻—經典文化微型課—君子體驗課,實現了課程活動化,活動課程化的建設。傳統文化課程體系為特色課后服務課程的建設奠定了基礎,提供了展示的空間和舞臺,讓參加了特色課后服務課程的學生能夠在常規活動中錘煉自我、發展自我、成就自我。這樣的課程融合,正是君智課程建設打破學科壁壘、突破空間界限的一體化建設的具體表現。
4.節慶文化,助力課程建設有效推進
“六德四品”課后服務課程體系,既包括課程內容的設計與開發,也包括豐富多彩的活動。我們將課程與學校的節慶文化相結合,為學生搭建施展才能的舞臺,讓學生在小學階段學有所得、學有所用、學有所獲。
鳳翔路小學的節慶文化包括科技節、藝術節、體育節以及六一節活動、元旦迎新活動、畢業晚會。這些節慶活動,就是展現學生綜合素養的舞臺。
科技節,顧名思義就是科技素養的盛會。以2021年秋季學期學校科技節為例,學校舉行了隆重的開幕式,學生參加了水下搜救、北斗定位、機器人操控展示、科學實驗、拓染等課程體驗。在參與與互動中,學生有收獲,增強了學科學的信心。
藝術節上,學生競相展示自己的藝術學習成果。學校通過六一活動為學生提供了展示的舞臺。在藝術的熏陶中,學生茁壯成長。
體育節以團體項目為主,在力與美的競賽中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
學校的畢業晚會實際上就是學生素養的一次綜合展示。在鳳翔路小學的六年時光,學生是否已經成為博藝儒雅的鳳翔小君子?他們是否具有了君子四品的風骨?畢業晚會就能展現他們真正的才華與實力。畢業晚會要求全班集體出演,從節目的編排、設計到背景、音樂,都由學生獨立設計完成,并全體表演。學生在這個獨屬于自己的舞臺上盡情揮灑激情,學聲樂的一起唱歌,會舞蹈的一起律動,會籃球的展示花式籃球,足球小將也展示自己的腳法,還有的學生拿出口琴一起吹奏。記得2021年的畢業晚會上,四個男孩的吉他彈唱贏得滿場喝彩。他們自彈自唱,形成了絕美的畫面。要知道,這四個男生平時在班里可沒少讓教師頭疼,但六年時光讓他們成長,那天的星光見證了他們的努力與付出。
5.活動激趣,促進持續動力
學校的節慶活動是隆重而熱烈的,但我們平時也經常開展多彩的校園活動,與課后服務課程形成了相匹配的活動體系。
身心成長類課程以體育類為主,學校一年一度的班級足球聯賽、籃球聯賽,讓校園時光變得更美好、更有趣。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賽場邊積極加油的學生、場上拼搏的選手,共同形成了校園最有活力的風景線。
學校還有一年一度的班級合唱比賽。教師組織學生一起學唱紅色歌曲,唱響對祖國的熱愛,用歌聲贊美新時代。
只有把學校的活動與課程建設有效地結合在一起時,課程育德才不是一句空話,學校的高質量課程建設才能真正落到實處。
6.研學旅行,有效整合資源
在學校的特色課后服務課程實施過程中,學校還充分利用社區資源開展活動,讓學生在每月一次的綜合實踐活動中走出校園,在真實的情境中感受、表達、實踐,在開放、自主、愉悅的環境中進行各種實踐活動,實現自我成長。教師和家長一起尋找課程資源開展活動,如參觀安全教育基地,關愛留守兒童,到方舟至愛機構看望特殊兒童……這些豐富的資源,為課程實施開辟新的領地。
五、課程評價
為發揮課程的作用,學校利用信息化手段推動多元評價體系的建設。我們通過即時評價功能完成過程性評價,通過自評、互評、師評、家長評等方式,實現階段性評價。學校還根據年級特點設計評價要素,搭建全新的學生成長評價體系,為每個學生畫像。
多彩的課程設計讓學生愛上學習,愛上探索。豐富多彩的特色課后服務課程是學校君智課程體系中的一部分。教師根據自己的專業及特長,選定任教的科目;學生自主報名參與,教師認真指導。自學校開展課程建設工作以來,學校鼓勵、選派學生積極參加各種的比賽,均獲得累累碩果。
“六德四品”課后服務課程的開發與實施,既為鳳翔路小學的學生提供了課本之外的發展空間,也為他們提供了一個施展才華的舞臺,極大地豐富了學生校園文化生活,讓校園充滿了勃勃生機,促進了學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