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茹,鐘 艷,毛 宇
(1.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燒傷整形科,四川 成都 614099;2.四川省醫學科學院/四川省人民醫院,四川 成都 610000)
在臨床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一直是教育者關注的要點。傳統的講授法(LBL)是讓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教學效果有限。燒傷整形這一部分在外科學中所占權重不高,但又要求學生要有很強的理論和實踐能力才能理解掌握這一學科,這就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因此,采用LBL時,更難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提高其主動思考的能力,從而使該部分的教學“步履維艱”。而將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PBL)結合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方法(CBL)聯合起來,基于臨床病例,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提出問題、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如同把知識點具象化,能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同時鍛煉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在臨床教學中將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1-4]。本研究將PBL聯合CBL的教學模式引入到燒傷整形實習教學中,與傳統的LBL模式進行對比,分析聯合教學模式的在燒傷整形實習教學中的優勢。
1.1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9月至2022年2月于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燒傷整形科實習的102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1名。觀察組男24名,女27名;年齡20~23歲,平均(21.95±1.92)歲。對照組男22名,女29名;年齡20~24歲,平均(22.13±1.89)歲。2組學生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教學方法 對照組主要采用LBL模式,即由教師主導,教學過程按教案,對學生進行講授式的教學。由帶教教師為學生開展教學工作,向學生介紹實習過程中的學習目標和內容,管理與考核,以PPT、板書相結合的方式,直接把典型病例的診療過程講解出來,學生以聽為主,如有問題則直接由教師解答。將對照組51名學生分為6個實習組,每組7~10名,按實習小組開展教學工作[5]。
觀察組采用CBL與PBL整合教學模式,將觀察組51名學生分為6個實習小組,每組7~10名,按實習小組開展教學工作。具體流程如下:由帶教教師根據實習大綱要求向學生分派典型病例,并提出2~3個問題,主要涉及病理生理、診斷、治療、預后等基礎知識。在帶教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嘗試從一份典型的病例信息中提取要點,根據發現的問題,查閱相關資料,自主分析思考,然后分組進行學習探討,最終根據大家的探討結果確定臨床診療方案。學生在討論過程中時教師并不參與,其主要任務是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觀察,若發現討論偏離了教學目標,則給予及時引導,若討論中存在分歧比較大的問題,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深入分析,解決問題。最后由帶教教師總結、歸納知識要點,指出存在的問題和努力方向,介紹相關知識點的新進展[6-7]。
1.2.2觀察指標 (1)對比2組學生的實習成績:實習成績包括基礎理論考核(10分)、基本操作(20分)、病歷書寫(10分)、臨床工作能力(40分)、職業態度和行為(20分)。(2)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調查問卷的主要內容包括學生評估教學效果、激發學習興趣程度、提升學習/實踐能力情況、教學滿意度。每項均以百分制評分。(3)帶教教師問卷調查:問卷的主要內容包括帶教效果評估、提高教師業務水平、準備和帶教時間、提高學生積極性。每項均以百分制評分。

2.1實習成績 觀察組學生的實習成績總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分項實習成績中,觀察組的基礎理論、職業態度和行為的成績項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學生實習成績比較分)
2.2學生對教學方法的評價 觀察組學生在教學效果、激發學習興趣程度和教學滿意度3個方面的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學生對教學方法的評分比較分)
2.3帶教教師對教學方法的評價 觀察組帶教教師對帶教效果和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較對照組有更好的評價,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在提高教師業務水平,準備和帶教時間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3。

表3 2組帶教教師對教學方法的評分比較分)
在臨床工作中,LBL教學法仍然運用得比較廣泛,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教學效果欠佳。燒傷整形這一部分在外科學里所占權重雖然較低,但卻具有很強的理論和實踐性能,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才能掌握理解。因此,采用LBL模式時,學生不能發揮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效果有限[8],而將PBL和 CBL整合起來,基于臨床病例,以問題為引導,結合實際診療,如同將知識點具象化,能讓每位學生都被積極調動起來,充分參與到學習中[9],特別適用于燒傷整形的實習教學。
本研究將PBL聯合CBL的教學模式引入到燒傷整形實習教學中,與LBL模式進行對比,分析聯合教學模式在燒傷整形實習教學中的優勢。共納入研究對象102名分為2組,對照組主要采用LBL模式,按教案進行講授式教學,學生以聽為主,如有問題則直接由教師解答。觀察組采用CBL與PBL整合教學模式,先分派典型病例并提出問題,學生根據發現的問題,查閱相關資料,自主分析思考,然后分組學習探討,最終確定臨床診療方案。觀察組教師前期并不參與,主要發揮一個引導作用,最后由帶教教師總結歸納,指出存在的問題和相關要點。實習結束后對學生進行考核,同時,讓學生和教師均參與評價教學方法[10-12]。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學生的實習成績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中,基礎理論、職業態度和行為成績較對照組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PBL和CBL結合的教學法是以病例為基礎,學生圍繞病例來展開學習和討論。同時在教學過程中,也充分保障以學生為中心,帶教教師以引導、鼓勵為主,確保大家能夠積極主動地對病例和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將理論和實踐充分地結合,對于學生而言,能夠更好地掌握相關的知識點。這同時體現在出科考核時,他們得到了更高的理論成績。另外,由于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在臨床中他們也會表現得更有主動性和責任感,能在職業態度行為一項上獲取更高的分數。但是在基本操作、病歷書寫和臨床工作能力上2組并沒有顯著差異,分析其可能的原因如下:針對基本操作項,可能是因為教學內容中實踐操作的部分占比有限,且操作也都是在統一的模型上進行,2組的差異性不大;對于病歷書寫,該內容較為基礎,大部分醫學生均掌握較好,難以體現2種教學方法的差異;而對于臨床能力,在實際工作中,學生能承擔的臨床工作有限,且均在上級醫師的督導下進行,不會產生太大的差別。
在評價教學方法的部分,觀察組學生對教學效果、激發學習興趣程度和教學滿意度的評價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特別是關于提高學習興趣上。這對于促進學生的主動學習至關重要。早已有研究表明,被動學習的方式,知識留存率都不理想。而當人們使用主動學習方式時,他們能記住大部分所說或所寫內容,以及絕大部分動手實踐過的內容,這也是我們更為倡導的學習方式。因此,觀察組學生在進行燒傷整形相關理論考核時也獲得了更高的分數。相信在以后的臨床工作中,這部分知識也會更好地生根發芽,不會僅僅局限于當前考試分數,在今后的實踐中會有更好的體現。但是在提升臨床能力這一項上,2組沒有顯著差異,這可能是因為實習時間有限,且對學生要求的知識層面相對較基礎,而臨床中涉及的問題多變,需要廣泛而深刻地掌握了該學科的知識后方能融會貫通地運用。
另外,觀察組的帶教教師對帶教效果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有更高的評價(P<0.05),但在提高教師業務水平,準備和帶教時間方面,并沒有明顯的改善(P>0.05)。這可能與教學方法的實際運用時長和熟練度有一定的關系,需要我們進一步的探究。
除此以外,作者發現,在歸納總結階段,教師如果能夠充分結合現有的診療技術,介紹相關新進展,幫助學生拓寬視野,或者給予學生針對性的建議,這樣的個性化的互動交流能夠讓學生更好地獲取知識、發現問題,在后期的學習、工作中能夠展現更高的積極性和狀態。這點不僅僅體現在學生教學中,在各層次的教學中均有類似的情況,值得我們深入研究。
綜上所述,PBL與CBL聯合的教學方法能夠顯著提升學生的燒傷整形科臨床實習成績,改善教學效果和教學滿意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程度,帶教教師也能明確感受到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進而提高了實習效果,為培養優秀的臨床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