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濟寧市城市運行管理服務中心 李志紅
為了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及歷次全會精神,促進我國行政事業單位有效實施績效管理,構建科學、規范、高效的財政資金管理形式、分配機制,有效提升財政方面資金的管理水平以及使用效益,掌握單位的整體績效情況,行政事業單位對績效評價必須有足夠的重視,對早期的工作模式進行改進,并且做好績效評價工作。
(一)行政事業單位財政項目支出績效評價的意義。行政事業單位財政項目支出績效評價是按照一定的評價標準,使用先進、科學的績效評價方法,對財政項目支出的活動獲得的效果進行科學的衡量以及評定,然而財政預算的改革也可以進一步推動資金的高效率使用,促使專項資金更加透明化。并且企業經過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對單位財政資金的使用情況有充分的了解,如使用過程中會出現的問題,對下一步的目標、方向以及怎樣改進,要分析項目的可行性,投入項目資金的預期價值,經過有關的管理,可以有效提升企業單位的預算管理能力,并且從根本上杜絕腐敗現象。
(二)行政事業單位財政項目支出績效評價的主要作用。事業單位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對單位項目進行預算改革有促進作用,整個項目預算的改革對資金利用的高效性有所提高,也能使事業單位的財政支出更加透明化。其中財政項目支出績效評價工作的順利進行,可以強化事業單位財政資金的管理工作,也可以規范事業單位對資金的預算工作,從而讓預算對財政項目支出有一定的約束力,有利于提高事業單位的財政決策更加科學合理。了解對每個部門的財政支出數據的具體情況,可以對財政資金的使用有更深的分析與了解,能夠把更準確的數據提供給預算工作,最后將資金合理使用。除此之外,開展事業單位的財政項目支出績效評價工作,對行政事業單位的財政使用公開有推動作用,還能防止出現腐敗。
(一)沒有準確設定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工作。財政項目支出績效的目標就是財政支出在有限的時間中達到的效果,因為它的設定需要符合指向明確、細化量化、合理設定。然而在具體執行的時候,部分行政單位對財政支出績效目標的設定沒有把握好,主要是在制定財政項目支出績效目標的時候沒有明確的指向,描述的時候比較籠統,經常是泛泛而談,缺乏精確的目標,缺少直接抓住要害;指標的設置不夠具體,細化的程度欠缺,未能達到明確的量化、考核的程度;績效的目標設置沒有充分考慮其可行性,對長期的目標還有短期的目標劃分不明確,對長期、短期的任務沒有界限。這樣不合理的績效目標設定會影響財政項目支出績效評價的結果,還會對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有一定的影響,會出現工作停滯不前的情況,這樣財政項目支出績效評價工作不能順利開展。
(二)績效評價結果的反饋體系不完善。績效評價不但可以對項目過程以及執行結果進行衡量,還需要對衡量的結果進行相應的應用,這也是績效評價可以成為績效管理的重點。因為衡量的結果在具體的工作中的應用,對有關部門的預算管理的良性循環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所以,使用單位應該注重績效評價反饋體系的構建。當前的實際情況是事業單位在使用績效評價結果的時候,單純對績效評價報告進行反饋,未能構成系統性的反饋體系,未能把績效結果和項目的負責人績效、項目預算聯系在一起,這樣對于評價的結果還是使用約談的方式進行,實質性的效果不明顯。因為部分項目是一次性項目,那么項目在結束以后,反饋體制沒有得到有效保障,項目中出現的情況以及缺陷未得到處理,會影響資金的正常使用,這也是預算績效管理的初衷。
(三)沒有準確把握好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的方法。財政項目支出績效評價方法在選擇的時候,還是存在一些問題:第一,在選擇評價方法的時候沒有充分考慮單位業務活動本身的特點;第二,在選擇評價方法時沒有兼顧客觀以及主觀兩個方面的因素;第三,不能堅持定量以及定性的分析相互結合、簡便有效的原則;最后,選擇的評價方法比較簡單,不能深入反映評價項目的有關作業因素。
(一)應該準確構建財政項目支出績效評價的目標。由于行政單位在構建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目標的時候,應該先重視績效有清晰、明確的績效評價目標,可以恰當反映出績效評價對象追求的狀態。然后重視突出細化量化的優點。績效目標的有效實施,對財政項目無論是在實施的過程中、具體的作業操作過程中、控制管理過程中還是數據提取分析時,都應該有可操作性,克服困難,保證工作順利完成。
(二)構建科學、合理的績效評價體系以及指標體制。單位的管理層應該對績效評價體系的構建有足夠的重視,構建科學、合理的績效評價體系,可以使行政事業單位充分認識績效評價體系的重要性,這樣有利于在實際應用中將財政項目支持績效評價體系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行政事業單位管理人員需要加強對績效評價體系的關注以及重視,強化宣傳的力度,充分實現績效評價體系的重要作用。單位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指標需要在政府的收支分類的需求下,把服務績效以及社會貢獻的指標納入進來,構建全面、科學的指標體制。
(三)優化、完善評價結果的反饋機制。績效評價的結果不能得到有效反饋的重要作用是因為問責制度,針對這樣的弊端,績效管理部門需要加強對預算資金支付的進度以及控制項目實施進度。用績效評價的結果作為依據展開全方位的問責體系,這樣能將績效評價的意義以及重要性展現出來。從預算單位來看,財政部門應該對沒有達到預期效果的項目進行有效約談,并且適當降低財政項目預算撥款的支出。除此之外,還需要建立并且實行績效評價結果內部通報制度,對單位有關部門進行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結果通報,對于表現比較好的部門及時給予肯定以及表彰,這樣不但可以有效促進財務管理水平的提升,還可以使財政支出更加透明化。
(四)優化完善績效的評價方式。財政部門主導的績效評價、第三方績效評價還有財政項目支出項目自評是當前績效評價工作的常用形式,為了有效防止績效評價工作中存在的腐敗現象,應使用成本效益的分析法、對比法、公眾評判法等等多種評價方式結合的辦法,在具體的財政項目支出評價方式全覆蓋的基礎之上,強化對單位重點項目的績效評價工作,安排第三方機構進行復核。在績效評價自評的方式上,需要找第三方機構主導評價的過程,使部門主導作為輔助的形式,這樣能更好地防止人為的因素影響績效評價工作。除此之外,還需要讓財政部門對第三方機構直接安排評價的任務,有效避免合謀的情況出現。
(五)加強專項資金的管理。項目的專項資金在行政事業單位中是重點管理項目,也是資金管理中的重要部分。所以,強化專項資金管理對于行政事業單位來說有重要的意義。在管理專項資金的時候,應該充分考慮績效目標的重要意義,經過項目內容有效的財務風險識別,然后有效防止資金在使用的過程中存在的風險以及問題。等行政事業單位涉及的項目完工以后,再針對這個項目的內容,多個部門進行聯合驗收,對結果進行有效驗收,強化專項資金的管理。除此之外,經過財政項目支出績效評價體系,對于涉及的項目進行評估,給同類項目預算提供良好的數據支持。加強責任制度的深化落實,強化追責的力度,對財政項目支出績效評價工作中表現優異的工作人員及時給予獎勵,對工作懈怠的工作人員進行相應的懲罰,這樣可以推動行政事業單位有序運行。
綜上所述,行政事業單位強化財政項目支出績效評價工作,需要構建完善的績效評價工作體系,選擇合適的績效評價方法,構建完善的績效評價指標體制,充分使用先進的信息技術,不斷提升以及完善績效評價的效率,加強績效評價的監督工作,有效提升財政項目支出的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