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蔚媛
黨的十九大提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江門市蓬江區豐樂小學立足學校實際,聚焦黨建引領“三樂文化”深度發展,著力打造“教師樂教、學生樂學、家長樂育”的特色教育,使學校文化具有生命力、創造力和戰斗力。
一、教師樂教——寓教于樂,專業成長
豐樂小學黨支部加強“樂教”團隊建設,提升教師的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讓每位教師都能樂教善教,做好“引路人”。
1.理想信念堅定,師德師風彰顯。確立黨建引領快樂教育的理念,推進“文化熏陶”工程。豐樂的教師秉承“快樂教育”的宗旨,堅守“樂教致美”的教風,兢兢業業。學校黨支部在職黨員占全校教師的三分之一,在黨員教師們的示范引領下,以三分之一的人影響三分之二的人,愛崗敬業的職業精神照亮著豐樂小學。
2.實施“三規劃”,名師骨干助力。“青藍規劃”讓骨干教師發揮的教育教學優勢,從教育理念、教學方法、班級管理等方面引領青年教師快速成長。利用“名師規劃”,加大骨干教師培養力度,發揮區名師工作室的引領示范作用。“智囊團規劃”以學科組為單位,同一學科教師在教學研討中,互相學習、相互促進獲得滿足,從身心上讓教師快樂而“樂教”。
3.先鋒模范引領,點紅燭育希望。設立黨員教師工作坊,推出“紅燭點燃”工程。豐樂小學黨支部以黨員教師工作坊為著力點,開設“紅燭先鋒崗”“紅燭導師崗”,充分發揮“點燃紅燭,照亮一片”的示范引領作用。
二、學生樂學——多樣形式,自主發展
建設形式豐富的“樂學”課堂,努力把豐樂少年培育成為全面發展、根正苗紅的棟梁之材。
1.利用思政課堂,傳承紅色基因。建立黨建融合課程體系,推行“思政浸潤”工程。學校以黨建融合課程體系為落腳點,充分挖掘各個學科教學中,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構建“樂學”高效課堂。開發紅色校本課程,開展德育活動,在教學的全過程、全方位、全員中落實立德樹人的任務。
2.打造“樂學”課堂,提高綜合素質。以學為樂,能產生學習的最佳效果,是學習的最高境界。課堂教學采取班級內小組自主管理、自主監督的形式,輔以星級獎勵的評價激勵機制,讓學生親身體驗知識形成的過程,享受學習帶來的愉悅,真正達到內在而持久的、為學習所需要的有效的樂學,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3.借助綜合實踐,搭建快樂橋梁。“學而時習之”,樂學課堂中的體育、勞育等綜合實踐課堂通過特色大課間、樂文化體育節、紅領巾愛勞動、結合傳統節日等契機,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參與度,使他們熱情、快樂、主動地融入活動中,在活動中提升自主探究能力。
三、家長樂育——凝心聚力,攜手共育
辦好教育事業,家庭、學校、政府、社會都有責任。豐樂小學以黨建為引領,深入探索共建共治共享“三位一體”的教育模式,凝心聚力,合多方之力為學生創建快樂的成長環境。
1.警家校護暢齊出力,突破發展瓶頸。豐樂小學聯合蓬江區交警四中隊,協同學校家長委員會成立“警家校”三位一體的護安護暢義工隊,解決學校門口車輛擁堵的情況,為學生上學“最后100米”搭建安全堡壘。義工家長們的善行義舉也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價值觀,使愛的教育、示范教育的正能量得以進一步弘揚。
2.黨員講師團進校園,共享教育資源。成立黨員家長宣講團,推動“家風濡養”工程。豐樂小學黨支部以黨員家長宣講團為突破點,通過大講堂,家委會、家長沙龍等途徑,大力宣揚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打造新時代“樂育”家長學校,進一步發揮家庭教育的功能。
3.家長學校專業培訓,提升教育質量。引進北京三寬家長學校課程,以“寬厚、寬容、寬松”的家庭教育理念,結合新時代的要求,定期組織家長開展線上或線下培訓。從孩子的心理狀況、行為習慣、學習表現等方面出發,用鮮活的案例深入淺出地幫助家長破解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經常碰到的難題,完成從“父母”到“家長”的轉變,共同促進孩子的成長。
責任編輯 羅 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