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江牡
教師是引領者,而不再是執行者。所以,對于班級管理,作為班主任,我們不應“一手包辦”,也不能“放任自流”,而應以學生為主體,班主任退至幕后并協助學生建立一套自律的班級管理模式。班主任不做師生交往中的控制者,不做教育過程中的主宰者,不讓學生成為客體的附庸和被牽著鼻子走的順從者。
一、制定班規,激發意識
學生自主管理不僅是管理班級,學生管理學生,更重要的是學生自己能管理自己。前一種能力是工作能力,后一種能力是自我約束能力。著名教育家斯賓塞說過這樣一句話:記住你的管教目的應該是養成一個能夠自治的人,而不是要讓人來管理的人。因此我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了以法治班的做法。具體操作如下:首先明確班規的意義。向學生講述班規與《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不一樣,它具有鮮明的可操作性、互制性、靈活性。其次,全班學生參與,讓每個人都成為“立法者”。學生根據自己對班級情況的了解,還有自己所知道的存在同學之間的一些小毛病。每個人把自己的金點子寫出來,然后制定切實可行的班規,使學生覺得這不是老師在管理自己,而是自己對自己的約束。再者,強調班規面前人人平等,充分發揮班規的作用,這樣既體現了學生參與的民主性,又使學生的個性能得到發揮,又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實施起來效果很不錯。
二、競選班干,明確責任
要想實現學生自主管理,首先要有一支得力的班委。鄧小平同志告訴我們“事情成敗的關鍵是能否發現人才,提拔人才”。所以在班委成員的組建上,我采取了同學自愿報名,鼓勵全班參與的競崗形式。這樣,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而且也可以讓學生們大膽的展示自我。在競選演講中,選手必須闡明履行職責、工作方法、特長優勢等具體目標,以便接受全體同學的監督,同時也能加深老師、同學對他的了解,以便分配更適宜的工作。競選演講完畢后,要求全體同學綜合參與競選者的平時表現及演講情況,再進行仔細的斟酌,選出自己心目中理想的班委成員。由于班委成員是尊重學生意愿,通過民主選舉產生的,而非班主任指定,所以會得到絕大多數同學的積極擁護,而那少數的也就只能服從多數了。明確各自職責后,班委成員就可以走馬上任,參與班級管理了。
為給班委成員增加壓力,增強責任感。每二周對班委進行一次“考評”,由學生投票選出工作負責任者予以褒揚,而不負責任者則隨時更換,這不但給了在任者危機感,促使其加倍努力工作,同時也給其他的候選人創造了機會,增強他們積極進取的信心。
三、讓學生自己安排座位
排座位是每個學生開學初非常關注的事情,常常有學生開學注冊時就向我反映,要求跟某某同桌。也有家長出馬反映要坐前面的,要坐中間的。所以,好多班主任常常一開學排座位就犯難,我也為此費過不少心思,弄不好就會聽到有學生抱怨老師偏心,搞得“階級矛盾”不斷深化,這不利于團結,也不利于班主任進行班級管理。在本學期,我一反從前,經學生同意,讓在班級中威信最好、學生最信任、處事最公正的學生負責安排座位,具體實施辦法:先經學生同意挑選,在全班同學中選舉產生四名同學當小助手。最后,他們利用休息時間反復斟酌,就如何有利于安排開展小組討論,如何有利于男女同學團結,如何有利于班級紀律管理等展開討論,確定每個同學的同桌搭檔和具體座位。這一舉措得到學生、家長和任課老師的一致贊同。
四、讓學生自己安排班會課
為避免每周一次的班會課上成訓話課,我總是把班會課還給學生,讓學生自己當主持人。“不做不知道,一做嚇一跳”,有的學生的主持能力竟不亞于我這個“老班”。只見他們采納全班同學的建議,開出了“假如我是班主任”“成長的煩惱”“初二我該如何度過”“我們都是好朋友”等質量頗高的主題班會,通過這些班會課,不僅拉近了師生的距離,而且也讓我更真實的了解了他們,使師生關系日益融洽,彼此更加尊重。我也由“管家婆”的角色變成了“甩手掌柜”。當然,學生的過失,我也會乘著班會時機及時巧妙地讓他們糾正過來。
責任編輯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