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紹云
地理是一門研究人地關系的學科,與其他學科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與學生的學習、生活關系密切,非常適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學生的板演能夠大大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不僅是教師落實課堂教學目標、檢查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環節,還可以為全體學生展示學習過程,在有限的時間里提供課堂學習的范例。
一、小組合作板演的意義
二十一世紀是“知識社會”的時代,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廣泛應用,讓人類社會朝著高速、多變的方向發展,因而新時代對人才提出了新要求,既需要學會獨立思考、自主決策,也需要更加緊密地與他人溝通、合作。
1.調整教學環節,有利于師生互動。通過板演,可以快速、及時地讓教師了解學生的情況,立即做出課堂教學環節的調整,從而可以達到清除障礙、彌補不足、適當提高的效果。學生也可以通過教師和同伴對自己或他人的板演修正,了解自己知識或能力的缺陷,及時改正,提高學習效果。
2.促進合作探究,有利于思維鍛煉。無論是集體板演還是個體板演,都充分展現了集思廣益、共享成果的優勢。不同學習能力、不同個性特點的學生在地理學習中有不同的思維表現,有的學生擅長空間思維,有的學生擅長言語表述,在板演中可以互補所短,共同成長。
3.展現個人魅力,有利于信心培養。初中學生處于青春期,有強烈的好奇心和好勝心,喜歡展現自我。課堂板演給了他們一個很好的契機。板演正確,可以給予學生成功的體驗和滿足感,從而增強自信心;板演錯誤,小組集體分擔挫敗感,互相鼓勵,容易激發繼續參與的斗志。
二、小組合作板演的前提
1.建立合作小組。合理分配小組是成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關鍵。由于學生學科學習能力的差異,因此必須根據地理學科的特點進行小組配搭。教師要了解學生學習狀況,包括成績、性格特點、學習特長等,在了解了這些基本狀況后才可以著手進行小組搭配。
2.設計預案。教師上課前要根據教學目標,結合學生實際,設計預案,讓學生能夠通過預案了解本節課要掌握的知識要點,并且判斷能否根據以往所學的知識去解決這些知識要點。例如在“地圖的方向”學習中,可以在學生已知的“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的基礎上進行拓展,在學習預案中給出不同的地圖,讓學生進行判斷,看看以前學習的判斷方法是否適用于這些地圖,并讓學生通過板演,標示出題目要求的地點,讓他們掌握一般地圖、有指向標的地圖、有經緯網的地圖的方向判斷。
三、小組合作板演的程序
1.提出板演的問題。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對學生生活及終身發展有價值的知識,提出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需要板演的問題,以喚醒學生的生活認知,使學生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通過運用知識產生共鳴,認可地理學習對自身發展的重要價值,從而主動參與地理課堂操作訓練。
2.小組合作答題。小組合作中每個學生都要閱讀、思考、討論、動筆答題,對其他組員的不同意見要進行檢查、核對。發現錯誤答案時,小組中的成員要及時指出并糾正。同時,使用不同顏色的筆做批注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小組合作中長期堅持,對于板演的效果及能力的提高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小組合作板演實施
1.確定板演人選
(1)習題要與學生水平搭配。指定進行板演的學生的學習水平要與題目的難易度相符。不同層次的題目選擇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進行板演,讓學生都有參與和收獲的滿足感。教師和其他學生要經常對基礎較差的學生的板演給予鼓勵和表揚,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2)選擇范例性學生。讓具備創新思維的學生的解題思路透過板演展示出來,進而引發其他學生的思考,迸發出思維的火花。另外,錯誤的板演范例也會收到正面的教育效果,因為板演出來的差錯一般就是大多數學生經常犯的錯誤。
(3)隨機選取學生。為了檢驗大多數學生的學習效果,在基礎題或復習題時,隨機選取學生進行板演,可以讓教師及時了解教學任務的完成情況。
(4)學生自薦。引導學生主動進行板演,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發揮他們的潛在能力。無論板演的答案是否正確,教師和其他學生都應以鼓勵為主。
2.教師巡堂指導
在學生進行板演時,教師應在課室中巡查,了解各小組學生的答題情況,及時督促、輔導、糾正。
3.師生評講小結
在學生板演完成后,師生進行歸納總結,及時解決出現的問題或疑問。評講的形式多種多樣,可以是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小組互評、教師評價、師生共評。另外,要求學生及時修正或補充,并允許學生提出不同意見。對于獨到見解或新穎創新的解法,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提出,這也有利于教學相長。
五、小組合作板演的案例
1.利用多媒體技術開展的小組合作板演
學校教學改革的核心是課堂轉型,課堂轉型意味著教學模式的變革。“分小組繪制地圖”很受歡迎,但在黑板上進行板演比較費時費勁,如果利用學習IPAD,則會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教師指導學生閱讀“世界地圖冊”,引導他們根據學過的知識,細致觀察各地地圖;
(2)每個小組的組長抽簽選擇要繪制的地圖;
(3)分小組討論,并確定各小組成員的分工;
(4)學生按照分工用各種顏色的繪圖筆描摹線條、勾勒地形、填充涂色,并標注國名、島嶼、山脈、河流等信息;
(5)學生用IPAD把繪制好的地圖上傳到教師的教學專用電腦;
(6)教師通過大屏幕展示各小組的作品并評點。
2.討論、自評、他評結合的小組合作板演
在學習“地圖的三要素”時,從以往傳統的教學中,我們會發現學生很容易忘記這個知識點。于是我通過學習預案,讓學生先了解地圖的三大要素,然后再讓他們結合生活實際加深認識。
這個情景設置很受學生歡迎——請寫出一段文字,介紹如何從我校初中部步行到高中部。然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根據文字表達的意思進行繪圖。學生非常熱情,然而遺憾的是他們找不到入門的途徑,你一言我一語,畫來畫去都不如人意。于是,我適時進行引導,要求各小組先看清文字的要求,然后在小組內統一意見,分成幾個步驟,明確應該怎么畫后,再進行繪圖。最后在規定的時間內,各小組都把地圖畫出來了。
我讓各小組派代表進行板演,結果所有學生看著展示的地圖都不由自主地笑了起來,都在指著其他小組的圖說“你這里畫錯了”“那里畫漏了”……我抓緊機會引導他們進行評價,讓他們找出其他小組的不足。最后,我指定各小組一位學生對原來的板演進行修改補充,使地圖完整。
3.運用跨學科知識進行的小組合作板演
地球運動及其產生的現象是學生比較難理解的內容,一節課講下來,很多學生還是不明白。于是,根據第一節課的基礎,我設計了一節小組活動課。
上課前,我要求每個小組的組員都要參與活動,共同思考問題,并讓他們結合學過的數學知識,利用圓規、三角板等工具繪制地球運動圖。
(1)在各小組的黑板上畫出一個直徑為22cm的圓,在圓上畫出地軸、晨昏線、赤道、南北回歸線、南北極圈,并在地軸上標出地球自轉的方向。
(2)在規定的節氣圖上畫出陽光直射的位置,并用陰影描出晝半球,同時請說出本圖的晝夜長短狀況。
(3)在圖的旁邊標出地球的五帶。
學生積極參與,數學幾何知識的跨學科運用讓他們興奮不已。短短30分鐘內,他們對所畫的圖進行修改、訂正,最后小組進行互評,找出不足。
通過學生板演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我們不難發現,與傳統的教學模式相比,學生參與課堂更積極、更全面。以本人任教的班為例,2個班按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授課,2個班進行學生板演的小組合作模式實驗。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之后,實驗班學生掌握的地理基本技能和基礎知識明顯比傳統班的學生更扎實,這就說明在初中階段的地理課堂教學中,這種學習模式有一定的可操作性,效果也比較明顯。
責任編輯 王思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