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澤蘭
茨威格的《列夫·托爾斯泰》是部編語文教材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自讀課。本單元的學習重點是了解回憶性散文、傳記的特點,學習刻畫人物的方法。《部編義務教育教科書教師教學用書》的“單元教學指導”中建議:教學本單元要有文體意識進行讀和寫。筆者在青年教師培訓示范課中參與了聽評課。現將聽評課過程中的教學反思陳述如下,以求教于大方之家。《列夫·托爾斯泰》一文,作者用妙趣橫生的文筆為我們描繪了一代文豪托爾斯泰的“肖像畫”。結合《列夫·托爾斯泰》一文的特點及所在單元的地位,筆者以為,可以緊扣傳記的文體特征進行學習。另外,也要立足于學情,引導學生自學這篇課文。
一、如何知道這是一篇傳記
實錄一:
師:《列夫·托爾斯泰》是一篇什么文體的文章?
生:傳記。
師:根據你的閱讀經驗,跟老師說一下你怎么知道這是一篇傳記呢?
生:因為本文專門寫了一個人物,這個人物是列夫·托爾斯泰。
師:小說也可能會寫到一個人物,那么傳記與小說有什么相同處和不同處?
生:相同之處是兩者都可以用一些細節描寫等手法增強文章的感染力,不同之處是傳記的人物和事例都是真實發生的,小說是虛構的。
生:傳記也可以適當發揮想象。(教師出示PPT展示傳記的特點)
《列夫·托爾斯泰》這篇課文,不僅要讓學生了解傳主列夫·托爾斯泰深邃而豐富的精神世界,了解他的生平和主要的思想主張,還要讓學生明白傳記這一文體概念及相關知識,達到觸類旁通的目的。根據文體進行教學,才能幫助學生抓住本文的特點和重點。實錄一中教師的導入片段,教師從傳記這一文體入手,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從學習的體驗中認識傳記的特點。教師不是生硬地搬入傳記文體知識,而是引導學生從已有的體驗中提取、整合。這樣的教學不僅落實了文體知識,也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自主性。
二、如何抓住傳記的文學性特征
實錄二:
師:(PPT出示托爾斯泰肖像的圖片)圖片中的人物是誰?閱讀完《列夫·托爾斯泰》后,你認為托爾斯泰留給你的總印象是怎樣的?
(學生邊看課文邊圈點勾畫)
生:我覺得托爾斯泰長相平庸粗鄙。
師:請你讀一讀相關的句子。(生讀1-2段描寫托爾斯泰面部“多毛”及面部各個部位的句子)
師:請其他同學進行補充。
生:托爾斯泰長得普通平凡,還很丑陋。
師:請把相關的句子找出來讀一讀。(三位學生依次讀第3-4段進一步刻畫托爾斯泰面部特征和表情的句子)
師:(PPT展示學生讀的主要句子)幾位同學找出了這些相關的句子來理解傳主的外貌特征,讀完這些句子,我們仿佛看到真實的托爾斯泰就站在我們眼前。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表達效果呢?
生:文章用了比喻和夸張的修辭手法,寫了托爾斯泰的眉毛、頭發、胡須、皮膚和鼻子。
師:請你選一兩個句子進行朗讀,要讀出夸張的味道。
(生朗讀)
生:本文選用了精彩的詞語,如“蒙昧陰沉”“郁郁寡歡”“土頭土腦”。
師:除了正面描寫,有沒有側面的烘托呢?(生很快關注第五段拜訪者的想像和心理落差的相關語句)
傳記作品因為其文學性的特點,作者在保持真實性的基礎上,可以發揮一定的空間和創作的自由再現歷史人物。作者茨威格的傳記文學最突出的一個特點就是在掌握大量歷史資料后作適當地進行文學虛構,如小說般作了細致的描寫和生動地描述。筆者認為,教材的編者將茨威格的《列夫·托爾斯泰》選入本單元,應該是要讓學生好好地體會傳記的“文學性”這一特點。
三、如何挖掘傳主的精神力量
實錄三:
師:第二部分作者描寫了托爾斯泰的眼睛。請同學們思考,這雙眼睛有什么特點?讀完這些句子,你覺得托爾斯泰給你的印象還是粗鄙平庸的嗎?請結合相關句子說一說。
生:作者用比喻和夸張寫出了托爾斯泰眼睛的犀利,能夠看清真相。從前后文看,這是用了欲揚先抑的手法。
(三位學生讀“托爾斯泰這對眼睛有一百只眼珠”“具有這種犀利眼光……那就屬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師補充一些關于托爾斯泰的生平資料)
師:請同學們談一談對“具有這種犀利眼光……那就屬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的理解。
生:因為托爾斯泰具有犀利眼光,能夠看清真相,可以成為世界及其知識財富的主人。
師:事物的本質是什么?剛才老師補充了托爾斯泰的生平資料,對你有什么啟發?
生:托爾斯泰看透的“事物的本質”就是他所處那個社會、那個時代的丑惡、虛偽和苦難。
生:因為看透了他所處那個社會、那個時代的丑惡、虛偽和苦難,所以他的痛苦是必然的,所以他缺少屬于自己的那份幸福。
任何傳記作品都不只是為了客觀記述傳主日常的生活,還有更深一層的目的,那就是揭示出傳主蘊藏的豐富的精神世界。《列夫·托爾斯泰》一文不僅抓住了人物的外貌特征進行細致的描繪,更聚焦于托爾斯泰的眼睛,由此深入探尋托爾斯泰的靈魂和精神世界。而理解托爾斯泰內心的深邃和偉大也是本篇課文的難點之一。八年級的學生對世界級大文豪托爾斯泰的知識面相對狹窄,本文涉及深廣的人文背景,內涵十分豐富,如果拘泥于課文,有些地方學生就難以理解了。這時,教師結合傳主的一些生平資料,引導學生抓住評論托爾斯泰眼睛的關鍵語句,結合欲揚先抑的手法,揣摩關鍵詞,體會語句的深刻內涵。
三、如何寫好一篇小傳
實錄四:
師:同學們,學習完這篇課文,你是否有創作的沖動?我們也來寫一篇親朋好友的小傳吧!
師:寫之前,老師要問一下你們,如何才能寫好這篇小傳呢?
(學生思考、討論交流后,提出自己的見解)
生:寫之前,我們要對傳主進行充分地了解,盡量搜集真實的素材。
生:我們還要運用描寫手法對人物進行生動描述。
生:我們也可以運用欲揚先抑、側面烘托這些手法來表現傳主。
生:寫作時要明確要表現人物的什么特征,要突出人物的什么精神品質。
生:我認為我們可以寫一個提綱,先把人物的特點、事例、表現手法以及評價列出來。
……
師:剛才同學們說了一些建議,教師完全同意。這里老師要補充的就是小傳雖然簡略、篇幅短小,但也要意真實性與文學性之間的關系,要突出人物的特征,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事件也要有典型性。
教師讓學生思考如何寫好一篇小傳,這一教學環節不僅是以讀促寫,更是達到以寫鞏固傳記文體知識的目的。小傳記事比較簡略,篇幅短小,適合初中生進行練筆。通過學生對“如何寫好小傳”的思考和交流,教師可以了解學生對傳記這一文體的掌握程度。教師最后的補充建議,也能更好幫助學生掌握傳記的文體特點。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