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露芳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因此,既要實現語文課程目標,又要貼近低年級學生心理的識字教學,其課堂設計需要教師認真思考斟酌,特別是創造性地挖掘教學資源方面,更要注重教學方法和策略的創新,多層次、多角度地創設情境、手段,營造高效、活躍、形象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活力、熱情,提升識字教學質量。
一、引入游戲,快樂識字
單純的識字,對低年級的學生來說,略顯枯燥,會顯得動力不足。針對這一群體好動、好奇的特點,教師不妨將游戲引入課堂,創設識字情景,讓學生積極參與其中,跟隨老師的節奏,在活躍的氛圍中,記住生字詞,實現識字的教學目的,事半功倍。如,小學一年級語文《操場上》的教學課堂,教師可以提前準備教具圖片,把課堂上要學習的拔河、打羽毛、拍乒乓球、跑步、跳遠、踢足球等6個詞語寫在上面,以便上課時供學生認讀掌握。接著,當學生對這些詞語有了初步印象以后,就適時設計游戲場景,鼓勵學生到講臺前做相應動作,臺下的學生猜測,猜中了就可以得分,猜錯了就要進行扣分。通過相應的動作,教師可以順勢提問:為什么“跑、踢、跳”是足字旁,而“拍、打、拔”是提手旁呢?很顯然,這些答案都在孩子們的笑臉上了。
二、發揮想象,巧妙識字
(一)編謎語。教師平時要多思考多積累,收集一些巧妙的識字故事和謎語,并在課堂上靈活運用,引導學生的識字興趣。如,有1個人在路上走累了,正巧看到路邊有1棵榕樹,于是他想靠在樹上稍作休息,得出的字是“休”。又如,1個夫人在左邊長出了1根胡須,得出的謎底是“失”;2個人,得出的謎底就是“天”。像這樣,教師通過設計簡單有趣的故事和謎語,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猜測,激發學生奇思妙想,使識字課堂充滿無窮的活力、魅力,煥發出新的光彩。
(二)編兒歌。兒歌具有瑯瑯上口、生動有趣的特征,是一、二年級學生最為喜歡的文字樣式,他們一旦記住了,也不易淡忘。例如,在進行“晴、睛、請、情、蜻”等形聲字教學時,教師可先制作一些圖片,并在相關的圖片下方編制兒歌,引導學生通過圖文識字。最后,教師把以上形聲字集合成兒歌“天晴晴,水清清,請你來,做事情。小朋友,愛眼睛,小蜻蜓,夸你行!”激發學生的朗讀識字興趣。
三、注重引導,在生活中識字
一直以來,課堂是學校開展識字教學的主要陣地,然而并不是唯一場地。隨著時代的發展,識字必然會向課外拓展和延伸,有時學生在課外的識字甚至比課堂識更加豐富多彩,尤其是低年級學生對世界萬物充滿好奇,他們強烈地想要認識、探索。因此,教師要注重把握機會,創造條件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去認識與學習生活密切聯系的漢字,如課程表上的科目、同學們的姓名、校園內的宣傳警示牌等,讓學生在校園內的識字活動中開始感悟到,學習漢字就如同朋友一樣形影不離,無時無刻都可以在生活中進行識字。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低年級小學生喜歡跟隨家長逛街、逛公園等愛好,有目的地布置一些課外作業。例如,要求學生有意識記街道名稱、公園名稱和廣告牌等,鼓勵他們自覺去發現生活中的漢字,從而大幅提高課本上生字的呈現機率,讓學生的識字范圍實現課內與課外的無縫銜接,進一步拓寬他們的識字視野。
四、注重積累,在筆尖下識字
(一)注重書寫的指導。寫是知識的內化,即在寫中識,又以寫鞏固。因此,教師在指導一、二年級的學生寫字時,不妨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呈現逐筆書寫的效果,并結合線條的反復閃爍,提醒學生留心識記易錯的筆畫,使學生牢記識字教學的重難點。此外,為增強學生書寫的自覺性與獨立性,教師要引導學生確立“心中有格”的思想,懂得從大外著眼把握漢字的結構特征,促使小學生能夠早日養成規范的寫字習慣,通過書寫掌握新的生字詞。
(二)注重平時積累。引導低年級的小學生學會積累,鼓勵他們大膽分享交流識字的科學方法,從而增長較強的識字成就感。例如,教師可以在班上引導學生制作1個“識字袋”,要求將每天要認識的新生字詞寫在1張彩色卡片上,并裝進微型口袋里,便于每周將卡片拿出來,反復識記卡片上的字。這樣,學生們對一些快要忘記的字詞,又重新得到記憶。隨著時間的推移,“識字袋”漸漸鼓起來了,學生的識字量也水漲船高,文字知識也變得更加豐富了。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