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世干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推行,心理健康教育在學校教育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本文從初中語文教學的角度出發,就當前新冠肺炎疫情給初中生帶來不同程度心理問題的現象,探討將心理健康教育與初中語文教學實踐有效融合的相關策略。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初中語文教學;策略
初中生處在認知能力發展的關鍵階段,情感起伏大、相應的控制能力卻不足,疫情影響下,每個人生存空間減少,生活不穩定因素增加,這些都會誘發各種心理問題。作為與學生長期相處的師長,有責任也有必要幫助和引導學生學會正確應對負面情緒,提高每個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體可從以下入手:
一、在營造線上教學氛圍的過程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疫情期間,線上課程逐漸變成了學生學習生活中的主要部分,但線上課堂沒有往日的教室場景,師生之間不能面對面的互動溝通。情景與環境的改變,會對大多數學生造成心理的改變,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營造良好的線上課堂氛圍。首先,課前教師可以選取一些輕松活潑或具有感染力的歌曲或朗誦,使孩子在進入課堂時產生一種輕松愉悅的感受。其次,課間教師可播放一些與課堂內容或學生生活有關的小故事。既可由教師在互聯網上提前查找整理后講述,也可由學生自己講述,如此寓教于樂,也有助于舒緩長時間學習的疲憊,還能培養學生們的表達能力,達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二、挖掘教材時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以人為本的新課標理念中,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比知識傳遞更為重要的目標。初中語文教材中很多篇章文質兼美,具有很高的人文內涵,而且弘揚了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在教學實踐中深入挖掘、恰當處理就可以取得好的教育成效。
(一)注重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素質教育要求語文教學目標多元化,這直接給我們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方向。比如講授《土地的誓言》《鄧稼先》,可以進行愛國主題教育;在《散步》《回憶我的母親》的教學中,可以進行親情主題教育;教授《老山界》培養學生樂觀的精神和品格等。另外,初中語文課程中也可以開展多種多樣的綜合性學習活動,如《孝親敬老,從我做起》《人無信不立》等,從多種方面、多個角度培育了孩子高尚的思想和高雅的情操,引導學生學會用寶貴的精神力量應對生活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這些主題和維度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科學和明確的目標,是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教育的重要參考。
(二)全面發掘語文教材內容,找準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點
首先,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從品讀那些具有高尚道德和優秀品質的人物形象入手,引導學生接受熏陶,使其在偉大人物和鮮明形象的感召下,透過讀書獲得感知,進而把優良的品格內化成自身的心理品質,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其次,教師還可以挖掘文中所蘊涵的真善美思想,影響廣大學生。如教授《土地的誓言》時,聯系我國當前的正在發生的疫情和抗疫之戰,穿插中國抗疫逆行者的動人瞬間,使同學們可以深切地體會端木蕻良對苦難中祖國和人民深深的熱愛和期盼;同時學生也可以更深切地感受到我國人民眾志成城、共克時艱的精神,培養自身強烈的民族責任心和奉獻精神,激發愛國熱情,改善學生面對疫情居家而產生的焦慮煩躁等情緒。
三、在學習方法指導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作為語文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怎樣在培養學生能力、傳遞學習方法的同時,巧妙地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語文教學必須探討的課題。
(一)設計不同形式的學習活動,關注學生心理健康
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第一,學生可以盡情傾吐心聲,表達自己的觀點,享受學習的快樂;第二,學生也可以大膽提出疑問,積極主動的對文本教材展開思考,從而加深對內容的認識和感受,獲得情感陶冶,得到思維啟發,把學習轉換成一種有趣的審美活動;第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互助互愛,互相協作,也加深了彼此的情感聯結,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進而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二)在課外閱讀方法的指導過程中滲透心理教育
教師可以向孩子介紹適合孩子的經典作品,使孩子在書海中開拓眼界,陶冶情操,增長智慧。老師還可以針對性的布置問題,引導孩子思考。如《駱駝祥子》中“祥子是一個怎樣的人?”,《儒林外史》中“你怎樣看待最吝嗇的人?”他們在這個過程中真實的感受自己的進步,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四、在正確的評價過程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生希望受到他人的認可,學生又具有向師性,因此,老師可以通過對孩子進行適時、恰當的評價,引導孩子建立正確的生命觀、價值觀與世界觀。在教學中教師積極的評價與語言也能培養孩子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比如,在學生答錯了課堂上提出的問題時,教師可以鼓勵孩子:“你勇于回答問題,非常積極勇敢,這一點很好。只要你下次解答時準備得再充分一點,老師相信你肯定能答對。”教師對學生正面積極的評價和鼓勵能夠有效幫助學生克服困難,增強信心。
五、在構建師生關系的過程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語文因其最具人文性而更富于情感,語文教師應該以情化人、因情感人。教師想要與學生建立情感紐帶,就要努力了解學生,做到換位思考,見學生之所見,感學生之所感,體察學生的心靈世界。
綜上所述,由于疫情的影響、社會環境的不斷變化,初中生必然產生各種新的心理問題。“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在語文教學實踐中實現與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是一個艱巨但重要的課題。教育工作者要不懈探索、勇于創新,找到在學科教學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切實做好教育教學工作。
參考文獻:
[1]劉進文.新課標下初中語文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機結合[J].好家長.2017,(11).
[2]臧秉武.論語文教學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中學語文教學,20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