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愛潔
英語是一門語言,對聽說讀寫有很高的要求。在以往的高中英語教學中以高考為指揮棒,只重視學生的書面成績,忽視學生的口語表達,重讀寫輕聽說這是傳統(tǒng)英語教學的弊端。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全面推進,更加關注學生英語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提高,更加關注學生英語聽說讀寫能力的全面提高。加強聽說訓練,提高學生口語表達水平這是當前英語教學改革的重要目標。
一.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加強情感教育
俗話說得好:“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只有與教師建立了和諧友好的關系,對教師在心理上產(chǎn)生親近感,才能愿意聽從教師的教誨,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學習。因此,教師必須要注重師生關系的維護,構建一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在心理上接受教師、信任教師,從情感上愿意接受教師知識的傳授,為了達到這樣的目的,教師要做到兩點:一是要傾聽學生的心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心理需求,給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英語口語學習,使其產(chǎn)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二是鼓勵學生張口說英語,多肯定、多表揚。教師要引導學生消除心理上的畏懼感、羞澀感,鼓勵學生大膽地開口說英語,對于學生取得的進步,哪怕很小,也要積極肯定、表揚,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如果學生說錯了,教師要委婉地指出錯誤并幫助其改正,鼓勵其再接再厲,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這樣才能徹底改變以往那種對立而緊張的師生關系,使得學生從心理上接受教師、從情感上親近教師,建立和諧、融洽而愉悅的師生關系。
二.加強指導,使學生掌握正確的口語訓練方法
學習方法是學生通往成功的一把鑰匙,學生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因此,教師要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英語口語訓練方法。
1、強化基本功訓練。語言的學習必須要有一定量的輸入才能達到自然的輸出,因此,英語教師要強化學生的基本功,引導學生擴大詞匯量,背誦英語的名篇名段,增加語言輸入,使其內(nèi)化為自己的語言知識,在潛移默化中學會英語技能和技巧,從而在實際操作中能夠學以致用,信手拈來,語言自然輸出,口語能力得到極大的提升。
2、創(chuàng)設日常情境,練習會話。英語教學中,教師創(chuàng)設對話情境,設計一些日常的口語會話,讓學生進行口語訓練,在反復的實踐中讓學生掌握英語語言習慣,學會英語交際方式。口語會話的范圍很廣,介紹自己、買東西、問路、與陌生人交談、表達自己的想法等都在其中。同時還要讓學生了解中西文化的差異,只有將語言的學習與文化背景結合起來,學生才能真正地掌握這門語言,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3、營造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學習語言需要一個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因此,教師應該有意識地與學生進行英語對話,不僅是在課堂上,還在其他可能的場合,引導學生多閱讀課外讀物、多聽英語廣播,建立“英語角”,讓學生多交流、多探討,使學生置身于濃郁的英語環(huán)境中,這樣自然利于學生形成英語思維,這對于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大有助益。
三.設計多樣的口語訓練,讓學生多訓練
1、充分利用課堂教學時間。課堂是教學的主要場所。我們要充分利用好課堂教學時間,要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有更多的聽說機會。一方面教師要盡量采用英語教學。教師用英語教學,這樣不僅利于學生學會用英語思維,而且還可以促使學生使用英語來回答教師的問題,展開交流與交際。另一方面為學生聽說英語提供更多的機會。我們可以通過情景會話、分角色朗讀、角色扮演等多種形式來讓學生用英語來展開充分的口語交際。如我們可以針對短文提出富有開放性的問題,以引導學生展開充分的想象,進行充分的口語交流。
2、鼓勵學生課外練習口語。語言的學習必須要求持之以恒地堅持,口語練習也是如此。但是僅靠課堂上的時間是不夠的,學生需要在課外時間自己進行口語練習。英語教師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在課外可以做兩點:一是組織各種英語活動,鍛煉學生的英語口語。教師可以組織一些競賽活動,如英語演講比賽、英語知識競賽等,讓學生既能鍛煉英語口語,也能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二是推薦一些好的影視作品,引導學生在樂中學。學生都喜歡看一些著名的大片,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看一些英文電影或電視節(jié)目,如《阿甘正傳》《肖申克的救贖》等,讓學生在原汁原味的英語語境中感受英美國家的地理文化、風俗習慣等,讓學生在娛樂中學習知識,提升學生的聽力理解和口語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