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玉姐
摘 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不僅僅是在文科方面,在一些理科的學習上同樣重要,優秀的閱讀能力是幫助學生理解題意、快速審題、提高做題效率的必要因素。而對小學生而言,具備良好的閱讀能力能更好地幫助他們專心投入學習、提高學習效率。本文將研究如何提高低年級小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從而更有效地提高他們的數學綜合學習水平,幫助他們實現理想的學習效果,以達到教學目標。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學生;數學閱讀能力;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2)22-0190-03
Analysis on the cultivation of mathematics reading ability of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in lower grades
WEI Yujie? (Dongkeng Central Primary School, Yanping District, Nanping City, Fujian Province, China)
【Abstract】Cultivating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is not only in liberal arts, but also in the study of some science subjects. Excellent reading ability is a necessary factor to 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questions, review questions quickly, an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question-making. For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having good reading ability can better help them concentrate on their studies and improve their learning efficiency. This paper will study how to improve the mathematics reading ability of the lower grade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so as to improve their comprehensive mathematics learning level more effectively, and help them achieve the ideal learning effect ,to achieve the teaching goals.
【Keywords】Lower grade students in primary school; Math reading ability; Teaching strategies
對小學生而言,如果缺乏一定的閱讀能力,將會導致他們在數學做題過程中審題讀題出現偏差,從而導致學生做題效率和正確率較低,容易打擊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培養學生在數學中的閱讀能力十分關鍵。教師應在日常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從而提升他們理解題意的能力,由此提高做題效果,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能力。
1.低年級小學生數學閱讀現狀
(1)學生數學閱讀意識不強
由于學科之間的差異,對閱讀而言,學生在文科性科目上較為重視,而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沒有太過注意閱讀的重要性,而往往認真地閱讀,才是促使學生數學學習進步的一個關鍵因素之一。但在實際學習過程中,學生在進行數學課本閱讀、做題過程時,在審閱題目、查找關鍵信息上都是匆匆看過,沒有認真閱讀,認為數學僅僅關注數字信息和關鍵詞即可。但往往有的內容需要學生聯系上下語句,才能更好地判斷題意、明白題目要求以及數學知識的含義。學生在此方面缺少對數學學科的閱讀意識,極大地影響了他們正常的學習及數學思維的培養。
(2)缺少有效的閱讀指導
低年級階段的小學生正處于不斷學習和形成正確學習習慣和意識的過程中,在此過程,如果教師一味地關注學生的成績發展而忽視細節的學習指導,將會影響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和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而在調查中發現,在數學閱讀指導上,教師并沒有投入過多的精力指導學生如何正確地進行數學的閱讀,使學生在學習中沒有正確的閱讀步驟和方法,導致學生在閱讀時出現思維混亂、邏輯錯誤的現象,包括對一些數學語言符號的感知與認讀出現理解偏差,從而使學生對數學相關的語言沒有敏感、思維性不夠強,最終造成他們能接受并掌握的數學信息質量也較差,不利于學生的數學正常學習,也會削減他們對數學學科的興趣和主動性。
(3)未掌握閱讀方法和技巧
由于低年級小學生自身的認知水平以及生活習慣和經歷等因素的限制,導致他們在日常閱讀數學問題的過程中就會出現讀不懂題意、無法明白題意要求的情況,從而影響他們做題進度。而學生總會把這些阻礙歸咎于數學問題本身的難度上,久而久之,會導致學生產生消極的學習情緒,不利于學生正常的學習進步。學生在完成一些應用習題或是文字信息較多的類型題目下,往往會出現題目難度大、信息量大、復雜性高的心理,便會出現逃避的不良學習狀態。這些現象也正是由于學生在閱讀題目時不能從中很好地分析出有價值的關鍵信息、缺少一定的閱讀方法和技巧去規整、提煉出重要的數字語言,從而導致學生在閱讀題目中出現困難,容易造成學習的障礙而打擊他們的積極性。除此之外,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選擇適合低年級學生的數學課外讀物來開闊學生的閱讀視野,以此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同時,教師在校內也可以幫助學生定制校園數學報紙、搜集一些數學家的故事以及舉辦校園的數學競賽等數學活動,來激發學生的數學思維、開闊他們的數學視野,進而拓展學生的數學閱讀內容,促使其養成優秀的數學閱讀習慣并提高閱讀能力。
2.培養低年級小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措施
(1)提高對數學閱讀的重視,培養學生閱讀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對數學教材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才會有較強的學習欲望,才能進行主動學習。教師在平時的閱讀教學中,對低年級段的學生需要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把注意力投入閱讀中。例如,教師通過創設一個情境激發學生進行數學閱讀的興趣。教師可結合數學教內容的特點、低年級學生的性格特點以及他們的喜好創設一些問題情境,以此激發他們的數學閱讀興趣。教師可以設計一定的懸念性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產生對數學知識探究的欲望。比如,有兩對父子去吃飯,但是服務員只給他們提供了三雙筷子,有誰知道是為什么嗎?這種問題比較生活化,學生思考的欲望會比較強。在分析的過程中,學生需要將題目中的語言文字信息轉化成數學語言,如可以用結構圖表示“兩對父子”,分析完畢后也就得出了答案。在此基礎上,可以讓學生對數學閱讀產生較濃厚的興趣。
(2)利用多樣化方式進行數學閱讀訓練
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不僅能幫助學生提高審閱題目的能力等基本數學能力,同時也能培養學生自我學習的能力。教師在實際研究中發現,學生具備的較好的閱讀水平將會影響他們自身的數學學習水平,如果學生缺乏一定的閱讀主動性和針對性,那么在學習過程中就會缺少正確的方向和目標,學習將會失去意義和價值,并且達到沒有理想的效果。因此,教師在指導小學生掌握閱讀方法的過程時,要幫助他們提高對數學閱讀的重視,使學生對數學語言的學習具備一定的分析能力,并正確、靈活地掌握數學語言,從而進行有效的數學閱讀和學習。教師一方面要從小學生的學習心理入手,提高他們數學語言的科學性和嚴謹性并且培養他們良好的觀察能力;另一方面,在指導學生使用數學語言時,要根據數學語言的表達形式和內容挖掘其中暗含的數學寓意和學習目的。低年級教材內容中的插圖較多,對此,教師首先要指導學生讀懂數學練習的主題圖、看懂圖意,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提出數學問題、理解數學知識,使學生看到題目或教材內容出現的這些主題圖片是以什么形式呈現,是如何反映數學主題,并且要傳達什么目的和意義。其次,教師要指導學生重視并懂得教材內或是書面插畫中人物的對話,通過對話內容深入理解他們所表達出來的數學內容或是題目要解決的數學問題。只有學生理解這些對話的內容和意圖,才有思路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從而不斷提高自身的閱讀水平。
(3)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強化閱讀教育
培養數學閱讀能力本身就是一個長期性的教學工作,需要學生長期堅持,養成一種優秀的閱讀思想和習慣,尤其低年級時期正是學生學習思想發展的重要時期。對此,教師自身也要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并且重視培養學生正確的數學閱讀方式和習慣,針對學生的學習特點和教學內容制訂合理的閱讀教學計劃。在課下,教師要盡可能去補充自身的教育知識和經驗,從而完善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效果,并且給予學生充足的課堂主體地位,使學生具備自己的數學思想,能對數學知識有自己的理解并且可以做出判斷。尤其對小學低年級學生來說,他們年齡小,在知識學習方面習慣用直觀思維去理解,教師應充分了解學生的這種學習特點,設計教學活動。教師在教學中還要適當應用一些心理學方面的知識,調動低年級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提升教師專業水平就成為一項必然要求,在此基礎上,才能給小學低段的學生提供更優質的閱讀教學。
(4)提高數學閱讀的技巧
掌握一定的閱讀技巧,能幫助學生提高自身的閱讀水平。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著重培養學生的閱讀技巧,如指導學生在讀題時養成拿筆尋找關鍵信息并圈畫出來的習慣。低年級的數學題型很鮮明,主要表現為“一共”和“還剩”等,而這些也都是關鍵詞,學生也必須在問題中找出關鍵詞,確定答題方法是用“+”還是“-”,找到后圈起來,甚至可以在圓圈外寫上要用的方法。此外,教師要培養學生自主分析數學信息的能力。低年級的數學題并不會呈現過多的數字信息,但一些題目中難免也會有干擾的數學信息,那么此時教師就要引導學生在題目中留下讀題痕跡,把已知的幾個數字連帶單位名稱一起圈出來,這樣列算式的時候就能看出是不是都用上了,從而避免丟數或者重復使用數學信息的情況。與此同時,教師要提醒學生看準單位名稱,數字和問題中“多少、幾”的后面跟著的就是單位名稱,要求學生熟練掌握單位相同才能相加減的基本常識。比如,問題求“多少只”的時候,主要關注題目中同樣是“只”的數學信息,通過確定單位也能幫助學生挑出多余信息。有的題目單位不同卻表達相同的意思,比如“1張桌子可以擺4把椅子,3張桌子一共能坐下多少人?”,盡管問題問的是“人”,但是此時要引導學生結合生活經驗,1把椅子對應能坐1個人,那么4的后面也可以直接跟“人”的單位。對此,就需要學生具備豐富的生活經驗,不僅在數學方面,對其他科目的學習都有幫助。教師可在日常習題中多編一些與學生日常生活現象或事物息息相關的問題,從而引起學生的注意和興趣,有助于他們更好地投入閱讀。
(5)重視方法指導
在幫助小學生提升數學閱讀能力時,需要明確的一點是,他們畢竟是小學生,識字量方面比較少,而且系統性接觸數學學科的時間不長。所以,他們在學習時并沒有足夠多的閱讀經驗,在理解能力方面也稍顯不足。因此在課堂上,教師一定要重視方法指導,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教師領讀,這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一個基本方法。教師在讀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語氣,要拿捏好輕重緩急以及節奏。教師先示范,讀給學生聽,接著學生用手指著字跟讀,像這樣逐漸幫助學生養成科學的讀題習慣,做到不漏字、不添字。第二,在遇到數學題目時,強調一定要理解字詞來閱讀,尤其是題目中的一些關鍵詞句的含義。比如“各”“分別”,另外,“三個”“第三個”所表達的意思是不同的。教師講解完后還可以現場出題,比如“3和9相乘,積是多少?”“3個9相加的和是多少?”“3和9相加呢?”,借此讓學生在讀題的過程中把握關鍵詞,養成細心的好習慣。第三,需要讓學生在讀題時候能夠積極地動嘴說。尤其是對一些數學概念定義要準確理解,學生就可以通過讀來提高閱讀效率。比如,學習數學中的退位減法時,教師給一個題目:“66-37=?”,讓學生一邊擺小棒,一邊讀出來:個位上6-7不夠減,需要從十位退位。這樣能保證計算準確。第四,在讀題的過程中,可以適當圈畫。對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的抽象性思維能力并不是很強,所以在讀題的時候,可以通過圈畫來給自己的思維提供幫助,將注意力保持在這個題目上。學生需要運用各種符號來對題目進行圈畫,這樣就可以將題目轉化成簡單的圖形,理解起來會更容易。比如:在數學小組中,有12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4人,求男生的人數。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給男生和女生下面各畫一條橫線,“比”和“少”下面畫三角形,“4”下面劃波浪線,這樣就能迅速理解題意。
(6)培養閱讀習慣
任何一項能力的提升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教師要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還需要讓他們養成愛閱讀的好習慣。這樣一來,他們在課下也會更主動地開展這一活動,在看到數學題目時,能從閱讀分析、理解的角度入手,對題目進行剖析。而且,這樣可以讓學生真正意識到數學閱讀的重要性,讓他們在后續的學習中變得更主動。而數學閱讀也可以在這樣的基礎上成為學生的一種自覺行為,讓他們在面對數學題目是并不是急于作答,而是認真去分析,在腦海中讀兩遍,及時從中提取數學信息,明確題目問什么,自己應該如何去解決。在這樣的練習過程中,學生的心智能得到發展,他們內在的語言能力也可以得到強化。
總而言之,具備良好的數學閱讀能力對每一名學生而言都是學習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教師要重視對學生在數學方面的閱讀培養,活躍他們的數學邏輯思維,從而促進他們數學學習水平的進步和提高。
參考文獻
[1]李理.關于低年級小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探析[J].讀寫算,2018(32).
[2]劉廷志.小學低年級學生數學閱讀能力培養路徑研究[J].新課程教學,2019(02).
[3]李煉.加強小學低年級數學閱讀能力的培養策略探析[J].新課程(小學版), 201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