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永霞
摘 要:中國文化歷史悠久,從古至今出現過多種文字樣式,從最開始的甲骨文到現在常用的楷書字體,漢字擁有多種多樣不同形態的美,具有豐富的內涵和歷史意義,所以說,認識漢字是系統學習知識最重要的基礎。本文就小學識字教學進行研究,希望對小學語文低年級漢字教學提供些許參考和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低年級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3.2?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2)22-0187-03
Research on literacy teaching in lower grades of primary school
SUN Yongxia? (Sizu Primary School in Zhang County, Gansu Province, China)
【Abstract】Chinese culture has a long history, and there have been various styles of characters from ancient times to the present. From the earliest oracle bone inscriptions to the commonly used regular script fonts, Chinese characters have a variety of different forms of beauty, and have rich connotations and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Therefore, knowing Chinese characters is the most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systematically learning knowledge. This paper studies the teaching of literacy in primary schools, hoping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and help for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characters in the lower grades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Keywords】Primary school Chinese; Literacy teaching;Lower grade education
1.部編本小學語文低年級教材識字內容特點
在新的部編語文教材里對教材進行了一些新理念的添加,其中比較值得關注的一點就是在漢字識字教學板塊進行了比較大的修改。修改內容主要是以下幾點:第一,識字教學要與日常生活相結合,更加注重實用性;第二,重視識字教學的學習效率,根據難易程度和文字之間的聯系,對新漢字學習的課程編排進行科學優化;第三,更加人性化,注重學生的興趣方向,引導學生從死記硬背到培養良好的學習思維和學習方法。
(1)生字字量概貌
新版教材里提倡低年級識字教學中對認識文字和寫出文字進行區分,需要認識的字比需要會寫的字更多一些。具體實行就是把教材中需要認識的生字和需要會寫的生字區分成兩塊。小學部編版新教材中需要低年級學生認識的常用生字有1550個,需要會寫的只占其中的二分之一,而且低年級學生識字的標準是一定要完成教學目標識字字數,也可以起出該目標,所以相比較以前的教材而言,部編本教材在識字數量上有嚴格控制,改變了以前課本超過學生接受能力學習的狀態。按新教材識字教學目標分配,小學一年級上學期常用字學習是300個,其中只需要100個字會寫,這樣就大大降低了剛入學校且還在適應學校和教師的學生的心理負擔和學習壓力。新教材在識字教學中減少了識字量,以更加科學方式篩選出更符合教學需求的陌生漢字。教師通過分析發現,小學一年級上學期需要認識的300個漢字中,這些漢字結構都比較簡單易懂,使用頻率也比較高,其中很多字都可以成為其他字的一部分,為后續識字打下了基礎。
(2)對生字學習順序進行調整
第一,學習漢語拼音與學習漢字的編排調整。以前的教材學習生字的順序是先學習漢語拼音,再通過漢語拼音輔助學習漢字,所以在學生一年級入學的時候,教師會先教授漢語拼音,再進行生漢字學習,但是部編版教材與以前版本有所不同,部編版教材在一年級上冊中做出了修改:先對一些基礎漢字進行學習,再學習拼音,漢語拼音的學習往后推了,在進行拼音學習的時候不單是拼音的學習,同時也融入了相關讀音的漢字教學,從而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和記住拼音和漢字。這樣的學習順序讓漢語拼音不再是一個抽象需要死記硬背的抽象符號,而是通過漢字這個載體成為一個實用的工具。漢語拼音是一種很抽象的符號,在學習完漢語拼音課程后就不常見,現代的電腦打字也只有拼音,沒有音調,所以家長想要對學生進行學習輔導的時候也存在一定困難和錯誤。小學一年級漢語拼音的學習無疑是給小學生帶來巨大的挑戰。教師要是把漢語拼音和學生日常生活結合,學生會更容易掌握知識重點,在學習生字過程中還能領悟、掌握到更多的識字方法,比如插圖理解知識、韻語兒歌等,除了漢語拼音,這些都可以幫助學生學習漢字。第二,集中識字,認識傳統文化。老版教材里是把需要認識的生字分散編排進每一單元課文里,文字的學習比較分散,記憶也比較紊亂,不容易記住,新版的部編教材把每本教材需要認識的字都集中在兩個單元里,把文字集中起來后再按照字的特點和意思進行歸類,把生字安排進詩歌、謎語中,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三,新舊教材對比來看,部編版的教材在識字形式上更豐富,內容也比較充實,語言優美且通俗易懂,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教編版的教材識字教學不僅僅局限在課文,很多課外環節里也有。從了解學生名字到認識身邊廣告上的字,教師一步步引導學生在生活中保持求知欲,留心生活中出現的生字進行學習。集中識字能引導學生在結構規律上產生一些聯想,通過聯想結構的變化了解到一些漢字文化,在吸收傳統教學中的一些優秀成果外,還添加了一些創新思維,將識字學習帶到生活中,在減輕識字壓力的同時讓學習的內容更能運用在生活中,讓學生記憶深刻。
(3)細節展示明確
在明確識字與寫字分離后,部編教材對需要會寫的字進行了更詳細的教學,一些對小學生來說比較難寫的字,編書者都將其單獨提出,然后對這個字的筆畫順序通過不同顏色標識出來,讓整個字的書寫教學更為生動,學習和復習都比較清楚簡單,為學生用正確筆畫寫出優美字體提供了保障和指導。部編教材在要求學生學會寫字的基礎上幫助學生養成一個良好的寫字習慣,把識字教學成果運用到寫作和閱讀中,提出比基礎要求更高的規范要求,培養學生良好的識字習慣和自主識字的能力,把識字教學從一個課本教學的單面教學過程變為一個多維度、有整體性的識字教學過程。
2.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學生書寫中筆畫和姿勢不正確
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教師主要對漢字的筆畫順序和寫字姿勢進行強調,重在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然而在實際的漢字教學中,對習慣的強調多是借助口頭上的反復強調,這種效果沒有取得較好的效果,大部分低年級學生在寫字姿勢上沒有養成“身方正,腿放平”的正確姿勢。很多學生在書寫漢字的過程中沒有按照筆畫順序寫,隨意性強,存在寫錯筆畫和書寫混亂的現象。
(2)識字教學的內容缺乏延伸和拓展
部編版教材中設計了“我的發現”“識字加油站”等相關的強化漢字的環節,旨在培養學生的漢字理解能力和運用效果,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漢字,提高學生的漢字識字能力。但是在實際的識字教學課程中,部分語文教師對漢字教學多以反復書寫為主,將教學的重心放在課本內容中漢字的運用,沒有對漢字的用法進一步拓展。沒有發揮學生“學”的主動性,未能抓住學生的識字體驗和興趣培養的重點,對識字教學仍然從課文本身出發,缺乏有針對性的識字教學環節,只強調對漢字的書寫和識記效果,缺乏對漢字本身的綜合實踐運用效果。
3.小學低年級識字教學策略
識字教學是小學生第一學段的重點和難點,識字過程就是為學生打好后期學習的基礎。學生能主動學習漢字和喜歡上學習漢字一直都是語文低年級授課所追求的,現代識字教學要求教師脫離枯燥教學,運用多種識字教學方法和更能讓學生理解的直觀教學手段,通過情境創設帶動學生的學習氣氛,有效提高識字教學效率,培養學生對漢字學習的吸取能力。
(1)通過游戲活動體現童趣
第一,兒歌識字。歌曲往往都伴有強烈的節奏感和韻律感,配合歌詞后更加朗朗上口、容易記憶,所以兒歌成為小學低年級學生漢字教學的一種有效學習方式。兒歌的學習和跟唱輕松打開了學生識字的大門,讓學生更容易記住,激發了強烈的學習欲望。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根據研究生字的特點編出一些容易上口和記憶的兒歌,在旋律中添加生字知識,能更好地加強學生記憶。這種教學方法學生家長也很容易操作,在家可以根據孩子的學習內容進行歌詞編寫,教師通過發送平臺分享一些適合學生使用的兒童歌曲,讓家長編詞教唱,大大增加了孩子與家長親子互動時間。第二,形象識字。低年級的學生多為形象控制思維,所以在小學生識字教學中,教師可以把生活中主觀存在的事物與生字學習相結合,肢體和圖畫表達等也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字形字義。例如,在上課的時候,授課教師可以把當堂課里需要認識的字進行特點分析,然后根據這些特點選擇一些圖片作為輔助教育的工具,讓學生通過觀察圖片學習熟悉新學習的漢字的具體含義。
(2)為生活更添加一些情趣
《語文課程標準》中對教師識字教學提出,識字教學是學生熟練運用語言的重要材料和因素,要將知識和學生的日常生活相結合,注重識字教學的方法方式。因此,教師要將識字教學聯系生活,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第一,利用學校身邊的資源。校園屬于文化學習的集中樂園,以一年級下冊中的《操場上》課程為例,這篇文章學習主題主要是“體育活動”,在學生進行識字教學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將這些名稱和生字與日常體育活動相結合,帶領學生到學校的體育器材室進行參觀,將字詞和實際物品相結合。教師在進行識字教學的時候需要引領低年級的學生多對日常物品觀察,長時間的思考和觀察能讓學生養成環境與識字相結合的習慣;還可以帶領小學生去學校的宣傳欄或者有張貼標語的地方進行識字大比拼,借助校園里的現有資源,不斷提高學生的識字能力,讓學生真正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漢字,校園里處處有知識”。第二,學會使用生活經驗。教師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將學生的識字學習延伸到課堂之外的實際生活,識字教學與現實生活相結合起來的學習方法可以運用到多數識字教學課堂中。教師在學習課程中遇到生活常用字時,可以對學生提出一些類似“這個字是不是很眼熟,在哪見過呢”等問題來引導學生進行思考,這樣就可以讓識字學習融入生活中,將漢字學習的單一性轉變得更加多面、具體,這樣的識字方式應該運用到生活中,形成一種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素養。教師在識字教學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將所學漢字和生活有機聯系起來,既提高了漢字的運用效果,也增加了對漢字的理解和熟練運用程度。
4.低年級識字教學實踐嘗試
對部編版教材對低年級學生的識字教學相關策略是筆者通過聽課、分析教材和教研學習等方法分析出來的,更多的是從細節處進行講解分析,但存在缺少課堂實踐的問題,所以筆者將小學一年級的上、下冊分別用來進行兩次識字教學實踐。筆者根據自身執教的兩堂課為評分對象,讓自己及其他聽課教師對課堂的觀察和學生的課后作業反饋情況進行打分說明。主要的教學體會有以下兩點:第一,學生個體差異、能力差異和家庭環境的差異都會影響識字教學完成情況。根據課堂反饋的情況來說,學生之間的識字量差距很大,這些學生里有些入學時才知道10個漢字,而有些學生已經能認識450多個漢字。入學后這樣大的識字量差距會讓基礎差的學生在認字過程中受到阻礙,所以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安排學習計劃,對學生的識字情況進行了解,在掌握不同學生的識字情況下,對識字量較少的學生采取單獨輔導的形式,提升學生的識字量。還可以跟家長多溝通,利用學生在家的時間,對學生的識字多督促指導。第二,識字教學是重點教學。認識新漢字是小學低年級的重要課程,還要學會書寫漢字。從教授的班級進行多方面研究,低年級的教師要注意到生漢字的書寫,在每一節識字課上都非常認真地講解如何將名字寫好,對學生進行學習監督。這就需要教師在平日的教學中多引導學生的漢字書寫,多鼓勵學生撰寫一些讀書筆記或者生活感悟,加強漢字的使用。
5.結語
本文從新教材下小學低年級識字情況出發,從多方面挖掘新的識字教學方法。本文所有的識字教學策略也不是完美的,只是筆者對識字教育的一種探索和嘗試,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將會從更多方面思考教育方法,進行不斷改進。
參考文獻
[1]顧明遠.教育大辭典(增訂合編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2]陳原.現代漢語用字信息分布[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3]李拉毛.快樂識字視域下小學語文低年級高效識字教學研究[J].教育觀察,2020(19).
[4]邱曉燕.快樂識字高效識字——趣談小學語文低年級識字教學方法[J].新課程,201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