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虎成
摘 要: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強化學生探究能力是當前教育體系中的重點教育目標。創新意識培養的主要目的在于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拓展學生的學習路徑,使學生在學習基礎內容的基礎上通過自身的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不斷強化學習效果,拓展學習范圍,達到發展學生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能力的目的。本文將對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策略進行詳細分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創新意識;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5?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2)22-0052-04
O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in primary mathematics teaching
ZHANG Hucheng (East Street Primary School, Jingchuan County, Pingliang City, Gansu Province, China)
【Abstract】Cultivating students'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and strengthening students' inquiry ability are the key educational goals in the current education system. The main purpose of cultivating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is to develop students' thinking ability, expand students' learning paths, and enable students to continuously strengthen their learning effects through their own imagination and thinking ability on the basis of learning basic content, expand the scope of learning,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developing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and self-inquiry ability. This article will analyze in detail the strategies for cultivating students'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in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Keywords】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Training strategy
數學課程作為小學階段的重點教育學科,以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知識運用能力為主要教學目標。數學知識的學習對學生而言具有抽象性和概念性的特點,學生普遍掌握不夠深刻,學習興趣較低。同時,現代教育體系倡導以生為本教育理念作為基礎與核心,促使學生以積極主動的學習意識結合科學的自主學習方法探索多元知識內容。對此,教師即可以新課標發展下的新穎教學方式作為引導,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創新能力,使學生勇敢地想象、質疑并勇于標新立異,從而達到發展學生綜合素養的教育目標。
1.強化學生自主探究能力,促進發展創新意識
自主探究能力是基于發展學生主體意識為主的教育方向。現代教育中,教師更加注重將學習的方法與能力教給學生,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究與學習的方式對學習任務進行分析和探究,重要的不僅是學生探究的結果,更是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都被充分調動,同時在自主探究的過程中發展了多種能力,是非常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案。學生需要具備的不僅是探究能力與自主學習意識,同時要具備較強的創新意識。如果僅僅是按照教師的思路進行學習和探究,學生學習效果并不會得到顯著的提升。因此,在以全面化發展學生創新意識為目標的小學數學教學方案構建過程中,加強重視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及學習能力是關鍵基礎。作為小學數學教師,要注重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制定更完善的教學方案,根據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自主探究的學習氛圍,從而達到發展學生創新意識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發展學生創新意識教學方式的運用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數學基礎與學習能力等特點,為學生布置科學的探究任務,將多項教育目標融入其中,保障學生綜合學習水平,同時可以有效實現發展學核心素養的教育目的。
2.培養學生合作學習意識,強化創新思維
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教學方案構建過程中,創新思維能力的發展是其根本優勢所在,同時通過科學的合作策略,可以有效強化學生的協作意識、互動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多項綜合素質水平。數學教師可以充分結合合作化教學模式完善構建多元化的教學方案,促進豐富教學模式,強化學生學習水平,從而促進發展學生數學綜合水平。在合作學習教學模式應用過程中,數學教師可以通過布置合作學習任務作為引導方式,根據教材內容將適合合作學習的相關任務布置下去,推動學生進行合作探究。例如,在開展“長方形與正方形”內容學習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即可為學生布置合作交流的學習任務,引導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討論長方形與正方形的特點,繼而利用動手操作的環節驗證其總結的特點,從而促使學生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培養學生對事物的觀察力、執行力以及思維力的形成。此外,在合作學習期間,學生可以將自己的想法和學習思路與同學進行分享及合作探究,同時可以通過其他同學的思路拓展自身的學習范圍,在分享過程中,學生清晰地將各自的思路和想法說出來,有效發展了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因此,引導學生合作學習,對既定的學習任務進行探究,不僅是強化學生創新思維的有效方式,更是促進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有力措施。
3.創設生活情境,開展生活化數學課堂
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應從學生實際生活方向出發,為學生創設與實際生活相關的學習情境,使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不斷培養創新思維能力,并根據生活化數學課堂的引導作用,培養學生將知識運用至實際生活中的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創設生活情境教學模式的重點在于,根據學生的實際生活作為基礎與情境創設的重點,同時結合學生的興趣方向與基本認知角度,構建針對性的教學情境,促進提升學習效果以及對情境學習模式的熱情,使學生在愉快的學習氛圍以及生活背景中加強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例如,在小學數學“有余數的除法”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即可將學生生活中分水果的情境作為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將一定數量的水果平均分給幾名同學,在學生分水果的過程中,會發現有余下的水果,這是與學生之前學習的整數除法有所區別的。教師依據此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在其中感受“有余數的除法”這一數學概念,根據具體的情境將有余數的除法的意義置于實際生活背景中,加強學生對有余數的除法的認識。同時根據學生的生活背景角度及基本認知情況進行分析,構建完善教學方案,促進實現發展學生創新意識與思維意識的目的。因此,數學教師在創設生活情境期間,要注重根據學生的實際生活背景結合教學目標進行設計,從而促進強化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創新能力。
4.設置開放性數學任務,引導學生合作探究
在創新意識目標實現過程中,加強構建開放性數學教學任務是非常科學的教學方法。在以往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中,教師常常以灌輸式的教學模式為主,導致學生長期被動地學習和吸收知識,這不僅不利于發展學生創新能力,更不利于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提升。在新課標的發展推動下,現代教師在開展數學教學活動期間,善于運用開放性的教學方式與教學任務,促使學生通過合作探究等方式進行研究探索學習,一方面,可以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另一方面,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是非常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案。在合作學習模式開展之前,數學教師要注重以科學合理的分組方式對學生展開數學教學,在進行具體學習分組時考慮學生個體特點及能力強弱,在最大限度上保證學習效率。此外,在此過程中,學生合作探究過程極為重要,在此期間,教師要注重自身的引導作用,及時為學生提供學習參考辦法,同時采用合理的方法引導學生,提高學習效果,進而實現提升學生學習質量、強化學生合作學習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的目的。
5.鼓勵學生通過動手實踐驗證數學知識
動手實踐操作的過程是學生驗證數學知識的主要流程,多數對數學學習興趣不高的學生的主要問題在于,其對抽象化的數學知識不感興趣,無法深刻理解概念型的數學知識,教師引導學生將抽象的數學知識以動手實踐的方式進行驗證與考證,是促進強化學生學習興趣與積極性的有效措施。首先,教師可以通過實踐操作引導學生將教材中的數學知識進行驗證。這種方式的優勢主要在于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使其在具體的實操鍛煉中掌握數學知識,最終實現良好的數學學習效果。另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實踐操作自行總結數學知識。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的運用中,學生因缺乏自主探究的學習流程,導致其在被動學習的過程中對數學學習提不起興趣,而實踐操作的教學方案即可以很好地解決這部分問題。不僅可以促進強化學生創新思維意識與創新思維能力,同時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是息息相關的,可以通過生活實踐總結多項數學知識,從而達到強化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目的。
6.運用信息技術開展數學教學活動
在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下,多媒體教學設備與電子白板教學方法,已成為當前教學體系中的重點教學輔助工作,以其直觀性、互動性、生動性的使用特點為現代教學工作提供了較強的輔助作用。將信息技術科學、完善地滲透至小學數學教學體系中,豐富數學教學模式,能全面提升數學教學質量,同時有效提高了教師的教學效率,是非常高效的教學模式。數學教師通過利用網絡信息化技術,使用交互式電子白板為學生開展數學教學活動,以多元化且內容豐富的教學活動促進強化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拓展學生的思維模式,幫助學生通過多角度分析問題,達到拓展教學范圍的教育目標,同時可以有效促進實現強化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教育目的。首先,根據信息技術直觀性的優勢作用,教師可以將原本抽象化的數學知識以動畫或視頻的直觀形式為學生進行展示,不僅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探索積極性,同時可以強化學生自主探索意識。另外,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互動性的特點,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科學滲透多元情境教學模式,推動實現強化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教育目的。因此,小學階段數學教學體系中應用信息技術教學模式,可以豐富教學方案,開展多元化的教學活動,使學生在積極愉快且富有教育意義的教學模式中進行學習,從而達到強化學生學習效果、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教育目標。
7.提升教師專業能力和教學水平
創新教學形式的應用與發展學生核心素養教學目標的達成,均需要教師的引導作用。強化學生主體意識的主要內容,是教師以引導者的身份對學生進行積極有效的引導,從而促進發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創新思維意識,并非將學習的任務全部交給學生自行解決。因此,教師的引導作用與引導方式是極為重要的。作為小學數學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方式提升自身綜合能力。首先,學校可以定期為教師安排培訓與考核工作;其次,為教師創設與其他學生合作交流的機會,從而促進提升教師綜合能力。最后,教師要以身作則,加強自我修養與自我認知,積極學習、勇于創新,以自身較強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調動學生進行創新的積極性,以及培養其綜合素養,進而達到教學目的。除此之外,教師要注重與學生積極的互動和交流,加強師生之間友好關系,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為數學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作為小學教師,要通過多種方式與途徑提升自身綜合素養與創新能力,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作用。
8.創設分層教學方法,使學生獲得成功,進而創新
小學階段的學生因家庭教育環境、個體性格特點、學習能力強弱等的不同,使其在進行數學學科學習時,常因跟不上教學進度或其他原因而導致數學成績較差,久而久之,對數學學科失去學習興趣,進一步影響在數學學科學習時創新意識的形成。因此,教師根據這一部分學生特點,創設分層教學方法,有效幫助各層級學生掌握數學學科知識點,在進行練習的過程中收獲成功,從而產生數學成就感,進而推動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一般情況下,可以將分層教學分為:學生分層、分層授課、分層練習以及分層輔導。①學生分層。主要是根據學生數學知識掌握情況進行劃分,通過將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在進行數學教學活動時,可以以“小組區塊”進行有針對性、有目的教學。在進行授課前,學生按照教師劃分的“小組區塊”重新調整座位,方便數學教師進行分層授課。②分層授課、分層練習與分層輔導是相互促進、共同存在的。分層授課這種教學方法會大大增加教師的備課時間,數學教師需要在課前根據“小組區塊”學習能力特點進行分別備課,促使學生都能在當堂數學學習中獲得所需知識點。在授課時,數學教師安排自學能力較好的“小組區塊”進行自學,同時進行教材后面的“練一練”“做一做”等相關性練習;而針對學習能力較弱的“小組區塊”,數學教師進行正常授課,以使這部分學生掌握基礎知識點為主要教學目的;接下來較弱“小組區塊”進行教材知識點內容相關練習,而同時教師去查驗較好“小組區塊”的學習情況,并針對學生自學過程中出現的具體疑問進行處理、答疑。接著利用多媒體技術通過電子白板教學工具向較好“小組區塊”展示拓展性習題,引導學生深入研究數學知識點;再接下來,教師查驗較弱“小組區塊”學生的學習情況,并針對疑問,解決問題。同時,數學教師針對較弱“小組區塊”設計分層練習,使其在練習過程中,加深對基礎知識點的掌握,并通過練習針對性的分層習題,獲得成功,從而形成數學成就感,一步步提高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最終提高數學學習成績。通過這種分層教學方法,不僅能有效幫助學生掌握數學知識點,同時在進行分層授課時,還能為學生創造培養創新意識的機會,使其在不斷自我鞏固學習中,獲得更多知識。學生只有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才能獲得成功,樹立自信,從而才有自信進行創新意識的鍛煉,最終形成創新意識。
9.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其創新意識
興趣培養是任何一門學科開展教學活動時,都需要著重考慮并落實的教學任務。小學生對數學學科的認知還較為片面,尤其是小學階段接觸到的數學習題類型多為計算性題目,這就導致小學生對數學產生一定的消極情緒,認為只要將計算題目做對,數學學習目標就達到了。這時,小數數學教師要重視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數學觀,有效激發其對數學學科的學習興趣,從而順利培養其創新意識,使其發現數學科學的學習奧秘,體會數學學科的獨特魅力,從而愛上數學,喜歡做數學題。例如,對計算中的簡便算法計算練習時,小學生認為只要題目做對就可以了,為什么還要使用簡便算法。這時,教師要在做此類練習題時,考慮到學生的各種反應,接著準備好不同類型的、可以使用簡便算法的練習題,引導學生對此類數學題產生練習興趣,進而發現數學學科秘密。如,[1-16-112-120]這道題目的計算練習,教師先鼓勵學生按照自己已經掌握的計算方法進行計算。當學生經過長時間計算,最后得到答案后,教師再將此類題目的簡便算法寫在黑板上:[16=12-13],? [112=13-14],[120=14-15]。寫到這一步時,教師鼓勵學生進行再一次計算,這時,學生會發現題目變簡單了,做題速度明顯加快。接著,教師向學生講解其中的關鍵點,引導學生善于發現數學題目中的隱藏關系,要有一顆勇于創新之心,這樣才能又快又準地做出正確答案。這個解題過程將會為學生帶來深刻體會,使其意識到簡便運算的核心關鍵,進而有意識地進行創新意識的培養。
10.鼓勵學生一題多解,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
對小學生進行創新思維能力培養,首先需要認識到創新思維培養的過程,知道其培養發展規律,這樣才能從中制丁出切實可行的培養策略,進而有效引導學生進行創新思維能力培養與鍛煉。小學數學是一門邏輯性與抽象性兼具的工具性學科,小學生在接觸數學學科知識時,容易因數學答案的固定性而對數學學科產生理解偏差,認為數學知識具有固定性特點,簡而言之,就是數學題目解答的方式只有一種。這種片面的數學思想,不利于小學生形成并培養創新思維,為此,小學數學教師要重視在課堂教學中向學生逐步滲透一題多解思想,有效培養其發散思維,使其在接觸數學學科之初就養成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良好學習習慣,從而可以順利培養其創新思維能力。基于此,小學數學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結合班級中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設計恰當的一題多解數學題,以便順利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新性思維,最終實現既定的教學目標。此外,為確保教學效果最佳,數學教師在設計數學題目時,還需重視貼合現實生活進行題目設計。例如,在學習“路程”知識點時,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一題多解數學題目:兩輛小轎車同時從A地和B地出發,在兩輛車相遇時,確定時間已經過去2小時。從A地出發的小轎車其速度為30千米每小時,從B地出發的小轎車其速度是40千米每小時,請問A地和B地之間的距離是多少千米?(請用兩種及以上方法進行問題解答,并寫出具體的解題思路。)問題提出后,教師需要鼓勵學生耐心思考,并從自己最熟悉的解決思路思考問題,接著再以此為切入點進行發散性思考。另外,為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合作討論,進而發現此類題目的多種解題思路。學生經過獨立思考與小組討論后,確定最終的解題思路:①按照正常的路程公式計算,路程=速度×時間,因為是兩輛小轎車同時行駛,則需要將二者各自的行駛路程相加。②因為兩輛小轎車相向行駛,則將兩輛小轎車看作一輛小轎車,將二者速度相加,最后乘以行駛相遇時間,最終得出路程。③利用方程的解題思路思考問題,設路程為X千米,以路程除以時間,等于兩輛小轎車的速度之和。學生通過一題多解題目練習,發現數學答案是固定的,但其解題過程卻是多樣的,從而對數學學科認知更清晰,進而有效培養其創新思維能力。
數學教學在小學階段主要以激發學生探索欲望、培養學生數學基礎為主。為強化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創新能力,數學教師要注重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教學內容,利用多種教學方式,加強學生發散性思維、創新思維的培養,同時促進學生進行自主創新學習,最終實現學生綜合素質全面提高的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褚微波.試論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J].考試周刊,2020(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