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凱倫
(河北工程大學管理工程與商學院 河北 邯鄲 056038)
《政治經濟學原理》是以《資本論》為基礎,闡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其與課程思政結合的內容非常多,對經管類師生教育教學有著重要的意義。
1.1 有助于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懷和政治覺悟。《政治經濟學原理》這門課程集中講述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研究了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發展變遷,它是我國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理論依據,也是陶冶學生愛國主義情懷的重要課程。
當今世界正處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漩渦之中,科技革命迅猛發展,通訊手段日新月異,這導致當代學生處于信息爆炸時代,各種思想影響著他們。同時,當代大學生正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和發展的重要時期,他們肩負著建設社會主義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偉大歷史重任。通過把思政元素融入《政治經濟學原理》的授課過程中,有助于讓學生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邏輯,有助于培養學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助于增強學生責任擔當和愛國情感,提高政治覺悟。
1.2 有助于提升教師的業務素質和思想水平。課程思政對教師來說是一種教學理念的轉變,它是順應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變化而提出的新的育人理念。育人不僅是思政課老師的責任,而且還是各個專業課老師的職責,并且需要貫穿學生整個大學生涯。因此,專業課教師應努力將專業課程育人和思政課育人結合起來,并在實踐中提高自己。
《政治經濟學原理》課程中蘊含著大量的思政元素,但是其作為經濟學相關專業的課程,主要還是從經濟學視角進行理論闡述的,因此如果想將思政元素融入教學內容中,融入課堂之中,教師就必須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去深入挖掘思政元素。通過挖掘思政元素,有助于教師深刻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脈絡和內在邏輯,理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蘊含的思政教育內容。同時也推動教師積極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相關理論,學習黨的理論、路線和方針政策,進而提高教師的思想水平。
近年來,在大力倡導課程思政背景下,各門課程的講授與思政結合的越來越緊密,但是《政治經濟學原理》在與思政融合過程中還存在以下不足和問題。
2.1 教學內容陳舊,與思政內容結合度低。《政治經濟學原理》是經濟學類專業的核心課程,其教學內容主要是對200 多年前資本主義世界的生產關系和生產方式進行剖析。在當前社會中,許多情況已與馬克思所處時代的經濟社會狀況有很大不同,但有些老師還是照本宣科講述陳舊的內容,沒有將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理論的核心內容與當前社會現實相結合,這也導致學生對該門課程失去興趣,因此也就無法發揮該門課程的思政作用。
《政治經濟學原理》是開展課程思政元素的有利陣地,但是這需要教師既要準確又要恰當地在教學中融入思政元素。當前有些教師自身知識陳舊,同時也缺乏將新內容納入到課程之中的熱情。因此他們很難將思政元素融入到課堂之中,這就制約了該門課程思政育人的作用。
2.2 教學理念滯后。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指引作用,先進的教學理念會推進教學內容的優化、教學手段和方法的創新。將思政元素納入到教學過程其實也是一種教學理念的更新,也能夠更好的貫徹“三全育人”的要求。但是對部分教師來說,他們存在主觀上不愿意進行教學理念的更新,客觀上不具備進行專業課思政教學理念轉變的條件,因此更新教學理念存在障礙。
2.3 教學方法和手段單一。在當前的《政治經濟學原理》課程講授過程中,多數教師還是采取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這種教學方法是以教師作為課堂的主體,學生為被動學習者,師生之間無法進行有效的溝通,因此往往會導致學生對所講內容缺乏興趣,影響課堂效果,即使有許多思政元素融入課堂,也會使得育人效果大打折扣。在教學手段上,大多數教師運用PPT 進行講授,可能存在著一套PPT一直沿用的現象,這就會導致教師無法將最新的思政元素融入課程之中,也會導致學生對PPT 產生倦怠,影響教學效果。
2.4 教師的思政理論研究重視度和水平有待于進一步提高。高校教師科研壓力大,對專業研究比較重視,而對思政理論研究重視度不高,盡管當前關于思政方面的課題很多,但是教師申報的積極性還是不高。當前在構建“三全育人”體系的過程中,做好思政理論研究有助于教師找到課程教學與思政育人的契合點,有助于將研究成果更好地融入課堂教學中,發揮專業課程育人的效果。另外,也存在著教師只做教學、不做科研的現象,由于專業課思政教學是全新研究領域,這需要高校教師要在提高思政研究水平的基礎上,進而達到更好的課程思政育人效果。
為了更好地解決《政治經濟學原理》課程思政存在的問題,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實踐探索。
3.1 打造課程思政教學團隊。團隊建設有助于團隊成員間相互學習,取長補短。通過建設《政治經濟學原理》課程思政教學團隊,引導成員共同備課,共同挖掘本課程的思政元素。另外,也要推動本課程教師以團隊為中心進行課題申報、項目申請,以獲得更多的支持,進而吸引更多優秀人才進入思政研究團隊。
3.2 更新教學內容,融入更多思政元素。教學內容陳舊是《政治經濟學原理》融入思政元素的重要制約因素,因此需要對本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更新:首先需要對教材進行修訂,在社會主義部分增加能夠反映當代中國發展的政治經濟學理論,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形成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主義政治經濟學內容;其次將最新科學研究成果融入到課堂之中,提高教學內容的時效性;最后應豐富教學資源庫,充分運用現代網絡資源建設本課程的思政元素案例庫和試題庫,供學生課后復習使用。
3.3 創新教學理念。理念創新有利于引導行動創新。創新教學理念是對高校教師的內在要求,高校教師應該把握時代脈搏,把最先進的教學理念融入到教學之中。課程思政作為一種新的教育理念,是新時代背景下加強高校人才培養的新要求、新舉措和新方向。進行《政治經濟學原理》課程思政有助于實現經濟學專業人才思想與專業水平的雙提高。
3.4 豐富教學方法和手段。《政治經濟學原理》屬于理論課程,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如果仍采用傳統的講授式融入思政元素,教學效果不好。因此教師應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豐富教學方法和手段。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嘗試:一是打造“翻轉課堂”,讓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主動將所學知識點與思政元素結合,教師進行點撥和評價;二是強化實踐教學,將課堂轉移到實踐基地上,將理論知識點與實踐相結合,例如可以通過帶領學生參觀一些革命紀念場所、工業企業等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經濟學原理》課程里的思政元素;三是建立新的教學效果評價制度,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作為期末成績的重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