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紅
(唐山市豐潤區任各莊鎮中學 河北 唐山 063000)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是一門以學生生活為基礎,引導和促進學生思想品德發展的綜合性課程,對學生健康成長、維護良好人際關系和社會秩序以及參與社會事務都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的編排,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充分體現該課程幫助學生成長的宗旨。尤其初一課程的安排,針對性特別明顯,很大程度上能幫助學生適應新的學習生活,形成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
教師在教學時,要善于聯系學生生活實際,讓課堂學習成為學生成長的有力輔助。比如,初一伊始,在學習“學習新天地”內容時,讓學生暢所欲言表達、交流自己初中學習中出現的困難、困惑,以及自己應對這些問題的方法和取得的效果。在學習“發現自己”時,教師設置“我來介紹我自己”“同學眼中的你”“家長眼中的你”“老師眼中的你”等環節,引導學生理性看待自己的優點和缺點,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完善自我,樹立自信心,為今后的發展確立方向。
初中生容易被新事物、新現象吸引,卻缺乏判斷是非的能力,導致一些不健康思想、不良行為在學生中蔓延。比如,明星的炒作、緋聞;為博取人們眼球,無下限地扮另類、賣丑;學生模仿老師、丑化老師形象等。這些所謂的流行不僅容易引起學生的關注,還會引發他們的效仿。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捕捉當今社會的熱點問題,結合教材內容培養學生健康的趣味。在學習“勇于擔當社會責任”內容時,教師為學生播放各個行業的從業人員堅守崗位、盡職盡責的視頻,讓學生懂得是這些人的付出和堅守,才有了我們的有序生活以及和諧社會,并讓學生討論如果這些行業某個環節出現問題,我們的社會會怎樣。最后,為學生播放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的視頻,讓學生感受科學家的非凡成就和卓越貢獻。在此基礎上,激勵和引導學生樹立自己的人生目標,擺脫社會上某些低級趣味,努力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為將來成為高素質的公民,為國家為人民作出較大貢獻奠定基礎。
新時代由于網絡更加普及,中學生會接觸很多美化西方資產階級國家制度,否定、攻擊社會主義制度的不良信息。教師在教學中,要結合時政對課本知識進行分析和解釋,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觀。比如,在講授“公民的權利和義務”內容時,針對某些西方國家對我國人權的攻擊,或是美化西方世界所謂的“人權“和”自由“,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對比本次新冠疫情各國的控制情況,展示西方國家因疫情肆虐而發生混亂的局面,從而深刻體會我國政府和廣大人民群眾在抗擊疫情中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巨大成功。通過進行鮮明對照,讓學生深入思考,也可以展開熱烈討論,增加學生對我國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從而自覺抵制某些反華勢力對中國的污蔑和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