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華
(華北工業學校 河北 滄州 061000)
信息技術的普及和發展,加快了實現教育信息現代化的步伐。目前,信息技術在學科課堂教學中發揮的積極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各學科教師都自覺借助信息技術來輔助課堂教學。特別是在中職語文教學中,信息技術在指導學生課前預習、有效導入新課、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想象能力、拓展學習內容、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提高學生應用能力、提高教學效果等方面,都發揮著顯著的作用。下面,筆者就信息技術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優勢與同仁分享。
預習是學習中不可小覷的重要環節。在中職語文預習中,學生可借助互聯網信息技術了解課文內容的寫作背景、作者生平以及作者的其他代表作等,為課上深入學習課文奠定基礎。例如,在學習中職語文教材第一冊第七單元《林教頭風雪山神廟》時,筆者根據教學進度布置課前預習任務,要求學生上網搜索本課的寫作背景和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生在預習中借助網絡了解到這一課節選自《水滸傳》,了解了整個故事的大致概括,還對作者通過運用多種藝術表現手法著力刻畫豹子頭林沖農民英雄形象的轉化過程有了初步感知。通過查閱,還了解了課文在精細刻畫人物性格、生動描寫故事情節,特別是描寫“風雪”環境的用意等重要學習內容,為課堂上深入學習做了鋪墊。
興趣是推動學生深入學習探究的強大內動力。教學中,合理應用信息技術創設學習氛圍,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例如,在學習《安塞腰鼓》一課時,在導入環節,借助多媒體大屏幕播放腰鼓表演的短視頻。通過觀看視頻,學生感受到了腰鼓表演的獨特魅力,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觀看完視頻后再學習課文內容,使課文內容在表達上更顯得熱烈、激蕩、奔放、氣勢磅礴,對學生深入學習和理解安塞腰鼓的精神象征意義也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采取多種方法,千方百計突出教學重點,想方設法突破教學難點。可以借助多媒體重復播放、隨時暫停、快放、慢放、放大提醒等特殊功能幫助學生充分認知、深入理解、鞏固提高,有效地突出教學重點,高效地突破教學難點。例如,《荷花淀》這節課的教學重點是學習和掌握對作品主人公水生嫂等婦女形象的人物刻畫與分析,以及理解景物描寫和人物對話在表現主題中的作用,難點是通過人物對話的寫作手法來刻畫人物形象,從而實現對小說這種題材藝術風格的把握。教學時,可以借助多媒體播放課文范讀錄音,使學生充分感受作者孫犁的小說語言像散發清香的荷花一樣自然清新、淳樸洗練,充滿詩情畫意。然后播放“水生嫂與丈夫對話”的影視片段,使學生真切的感受文中通過人物對話刻畫人物形象的表現手法,從而有效突出教學重點,高效突破教學難點,較好地實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信息技術多媒體在視頻展示、環境創設、氛圍烘托等方面,對于豐富學生的想象力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同時還能豐富教學內容,激活學生思維,拓展視野,促進學生深度思維。例如,在學習《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這首詩時,在了解詩人杜甫及詩歌的創作背景后,筆者借助多媒體創設詩中情境,讓學生體會了詩中所描寫的人生苦旅的悲涼時節,體會了狂風肆虐、烏云密布、大雨如麻、凄涼肅殺的情景,感受了草堂一貧如洗的凄傷境地,同時也更深刻體會到了詩人推己及人、心憂天下、憂國憂民的博大胸襟和崇高情懷。
總之,在中職語文教學中,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輔助課堂教學的優勢,創新教學方法,豐富教學內容,促進學生的理解和認知,優化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