郟紅艷
【摘? 要】在小學數學新授課中要有效落實數學教學目標,復習課教學同樣如此。所以,教師在備復習課時,要科學合理地確定復習提升目標,有效建構復習內容,適當增加拓展性的學習內容,促進學生在數學實踐活動中全面養成數學意識、數學思想以及數學習慣等數學核心素養。
【關鍵詞】復習課;數學核心素養;教學策略
數學教學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數學教學的追求是促進學生養成數學素養。在數學復習課中,教師不僅要重視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而且要引導學生在數學復習實踐中提升數學核心素養。因此,教師在備復習課時,要科學合理地確定復習提升目標,有效建構復習內容,適當增加拓展性的學習內容,促進學生在數學實踐活動中全面養成數學意識、數學思想以及數學習慣等數學核心素養。
一、在數學復習中強化數學意識
數學意識是數學學科素養的重要內容之一。在數學學習中,學生不僅要理解數學知識,而且要形成數學意識。具體來說,數學意識主要包括發現數學問題、分析數學問題、應用數學知識的意識。“變換角度”是學生在運用數學知識靈活解決數學問題中常用的數學思維方式。在數學復習課中,教師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引導學生逐步強化“變換角度”的數學意識。
(一)變換視角,分析問題
思考、分析、解決數學問題,不同的學生會有不一樣的角度和策略。在數學復習課中,教師要指導學生變換視角,多角度分析思考數學問題,進一步強化多角度觀察和分析數學問題的數學意識。
比如,計算圓柱體體積一課教學中,教材常用轉化思想,先切割圓柱體,然后再組成長方體,推導出計算圓柱體體積的公式。這樣的教學看似學生經歷了圓柱體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明白了圓柱體和長方體體積計算方法的相互關聯,可探究角度相對單一。怎樣優化教學?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圍繞探究主題“除了用底面積乘以高,計算圓柱體的體積還有什么方法呢?”通過三個步驟優化圓柱體體積計算方法的復習。其一,復習計算長方體體積的方法,小結歸納為“長方體體積等于某個面乘以和這個面垂直的棱”。其二,引導學生圍繞“圓柱體體積由長方體體積轉化而來”,變換角度思考“還可以怎樣計算圓柱體的體積?”指導學生變換放置長方體的方式,引導學生從兩個角度探究:第一個角度,沿著高旋轉轉化后的長方體,得出“可以用橫截面的面積乘以底面周長的二分之一”的圓柱體體積計算方法;第二個角度,平放轉化后的長方體,發現“可以用側面積的二分之一乘以半徑”的圓柱體體積計算方法。其三,引導學生在拓展練習中鞏固所學知識:“圓柱的側面積為20平方厘米,底面的半徑為4厘米,你能算出圓柱的體積嗎?”這樣開展數學復習,學生通過變換視角分析問題,深入理解并掌握了體積的意義以及計算圓柱體體積的方法,增強了學生的數學意識。
(二)轉變思維,解決問題
順利地分析解決數學問題,只憑理解積累的基本數學知識和經驗還不夠,有時還要轉變思維方式,才能找到解題的突破口,達到解決數學問題的目標。所以,教師在數學復習中要適當拓展一些特殊的數學思維方法,引導學生轉變思維方式,在靈活解決數學問題中進一步積累數學經驗。“倒推法”就是一種特殊的解決數學問題的策略。
例如,在復習“認識方向”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操作實踐:一是把方格圖(圖略)中的△向東南移動三格,再往西移動三格,最后往西北移動兩格。教師引導學生通過畫圖操作,確定△的準確位置,集體交流操作的策略和判斷的依據。二是假如確定了△的最終位置,如何知道△原來的位置?由于是原題轉化而來,學生盡管可以完成問題的解決,但是大多數學生不知其所以然,不能說出確定位置的方法。針對學情,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借助上學和放學的經驗討論確定位置的策略。最終,學生會運用“倒推法”得出確定位置的具體方法,即通過反方向,由最后一個條件依次推導,找到原來的位置。教師最后可以指導學生觀察和比較這兩道題,啟發學生明白解決不同的問題要有相應的方法。
二、在數學復習中感悟數學思想
數學思想和數學知識、數學方法緊密相連,是數學學習的重要內容之一。相對于數學新授課,復習課的教學時間更加充裕,所以有時在復習教學中相機滲透數學思想或方法,更有利于學生感悟、理解和掌握數學思想。筆者結合復習教學,具體闡釋培養學生建模意識、感悟數學思想的教學策略。
(一)聚焦知識本質,建構數學模型
引導學生聚焦數學知識的本質特點,可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數學問題。數學建模的主要策略是剔除數學問題的次要特點,梳理數學知識結構,通過圖表、符號或文字說明。在數學復習課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建構數學模型,增強建模意識,領會建模方法。
比如,在復習“運算律”時,教學的主要目標是通過運算律解決數學問題,除此之外,教師還要指導學生基于各個運算律建構數學模型。在復習教學初始階段,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回顧五個運算律,然后開展分類復習。首先根據教材編排的順序進行分類,啟發學生用多種方式說明這些運算律。接著展示學生的表示方法:符號、文字、圖形、圖文結合并進行分析。然后聚焦這些不同的表示方法,讓學生描述其運算意義,并討論交流問題:“為什么可以不同的方法表示同一個運算律?”最后,教師引導學生根據結構,把運算律分為交換律、分配律和結合律三類。通過分析和分類思維觀照數學知識,可以進一步明晰數學知識的本質特點,有助于學生自主建構數學知識。通過不同的方式解釋運算律,這也是學生透過數學知識的表征感悟本質的過程,更是學生自主建構數學模型的體驗過程,有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建模思想。
(二)建構數學知識,感悟數學思想
學生自主建構數學知識體系,深入理解并準確認識數學問題,需要建模思想和方法的支撐。雖然一些數學實際問題的表征和形式有所不同,但其知識結構許多是固定或相似的。因此,在數學復習中,教師可以出示表征不一樣但結構相同或相似的數學問題,引導學生比較分析,自主建構數學知識結構,感悟建模數學思想。
比如,在復雜的分數問題復習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兩個維度探究:其一,由文到圖。在解答幾道數學實際問題之前,啟發學生思考:我們還可以如何表示這一類實際問題?大部分學生會聯想到線段圖這種表示方法。教師呈現三幅和出示問題結構一致的、沒有標示數據的線段圖,啟發學生辨析:“標上數據,哪幅線段圖就可以表示這個實際問題?”討論交流時,教師引導學生分析選擇的理由,在比較辨析中進一步明確問題:“雖然都能夠用同一幅圖表示,但有什么條件?”“雖然問題不一樣,但只能通過一幅圖表示嗎?”其二,由圖到文。在學生表達了選擇線段圖的原因之后,教師可以啟發學生的發散思維:“這幅圖還讓你想到了哪些數學問題?”引導學生圍繞線段圖來設計一些實際問題,從而予以解決。數學圖形和數學語言的相互轉化過程,是學生自主建模和借助模型解決數學問題的思維過程。這樣的教學,優化了復習教學策略,讓數學問題特征更鮮明,提高了數學復習效果,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數學知識結構,強化了學生自主建模的數學意識。
三、在數學復習中養成檢驗的數學習慣
數學習慣是學生數學素養的重要表征,也是學生積極運用數學知識和方法靈活解決數學問題的行為特征。主動檢驗是數學思維支撐的自覺習慣。出于教學目標或學生能力的原因,小學生在學習新知或數學練習中,很少有驗證的機會,長此以往,學生主動驗證和自覺檢驗的意識漸漸消失。在數學復習中,教師可以從兩個方面引導學生養成檢驗的數學習慣。
(一)培養關注過程的思維習慣
眾所周知,在數學學習中要得出科學的數學結論,條件要關聯,過程要合理,結論要科學。解決問題的每個環節都建立在科學驗證和合理分析上,因此,在數學教學尤其是復習課中,要特別重視在每個學習環節中引導學生養成檢驗的意識和習慣。
比如,“圖形分割”是圖形教學的基礎內容,也是深入探究圖形特點的重要前提。“多邊形內角和”等數學知識的教學前提是把多邊形分成三角形,所以,在學生低年級初步認識圖形的復習教學中,筆者安排了一道習題,引導學生探究一個五邊形至少可以分成幾個三角形。解答這道題目,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都會強調操作要求“至少”,但學生在實踐時仍然出現差錯。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實踐中養成思考、操作和檢驗同步進行的良好習慣。又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一條線段把五邊形的兩個頂點連接起來,讓學生辨析分割出來的圖形是否為三角形,假如發現有圖形不是三角形,繼續用線段進行分割,一直到分割的圖形都變為三角形才行。然后,教師再啟發學生遷移運用這種操作策略分割其余的多邊形。反復操作實踐,學生可以不斷分析和調整思維定式,不斷辨析結論的正確與否,在解決數學問題過程中進一步優化思維方式。
(二)培養聚焦整體的思維習慣
解決數學問題時,不但要引導學生在探究的各個環節自覺檢驗,而且要指導學生整體把握思維過程,聚焦數學問題整體,進行積極主動的思考分析。
例如,在學完“三位數除以一位數”以后,總有一些學生不能準確判斷“609÷3”的結果,仍然出現得數為“23”之類的錯誤。怎樣解決這類問題?養成檢驗習慣是有效策略。教師要夯實兩位數加減一位數的教學,通過分步教學引導學生養成自覺檢驗的數學習慣。其一,在新授課中,無論是進位還是不進位,都要求學生“先估后算”或“先算后估”。其二,在復習課中,還要在練習中反復強化這樣的檢驗策略。其三,在低年級加減運算練習中一以貫之地滲透這種檢驗策略。通過扎實教學和反復強化,學生就能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和檢驗習慣。這樣,學生就能避免這一類低級錯誤,不斷提升估算和分析能力,養成自覺檢驗數學問題的良好習慣。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復習課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優化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數學復習中強化數學意識,在數學復習中感悟數學思想,在數學復習中養成數學習慣,促進學生在復習實踐中不斷提升數學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惠雪梅.小學數學復習課的課例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9.
[2]魯波.有效梳理 促進提升——關于提高小學數學復習課有效性的點滴思考[J].數學教學通訊,2019(16):81-82.
[3]劉太令.舊曲重彈譜新篇——小學數學復習課教學模式初探[J].小學數學教師,2019(6):71-75.
[4]楊淑云.小學數學復習課教學策略摭談[J].基礎教育論壇,2022(4):56,58.
[5]晏敏.以“五化”策略搞好小學數學復習課——對小學數學復習課教學的思考[J].中國教師,2014(S1):182.
[6]羅莉.概念圖在小學數學復習課教學中的應用探索——談運用“概念圖”輔助數學復習課教學[J].小學教學研究,2011(34):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