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振翔
(江蘇省蘇州市覓渡中學校 江蘇 蘇州 215000)
在我國傳統的英語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幫助學生掌握各種英語知識點、語法以及詞匯等,雖然也可以取得不錯的教學效果,但是也限制了英語教學的發展,無法發揮英語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的相互促進作用。因此,初中英語教師需要加強對新課程標準的分析,明確實現英語讀寫教學的有機結合的重要意義,從而結合具體的教學目標,采取有效的讀寫結合教學方法,促進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提升。
關于英語閱讀和寫作的關系,早在20世紀60至70年代,相關的語言學家就對讀和寫的相關性進行了理論和實證分析。其中,結構主義語言學家經過多方面的研究,提出了英語閱讀和寫作是編碼和解碼的過程的觀點,認為閱讀和寫作都是同一書面材料進行有效的思維加工的過程,這就奠定了閱讀和寫作的相關性。另外,語言行為理論認為,閱讀是一種接受技能,而寫作則是一種運用技能,兩者分別負責語言知識地理解和運用,在這個過程中,閱讀和寫作也會通過具體的語言形成一定的互動,以此來實現讀者和作者之間地溝通和交流,實現信息共享。
除此之外,還有相關學者對英語閱讀和寫作進行展開了大量的研究,逐漸發現英語學習的關鍵在于接觸大量的可理解、有趣又相關的英語基礎知識,如果沒有一定量的英語基礎知識積累,就不會有輸出,即如果沒有大量地閱讀,沒有形成一定的英語閱讀能力,就不會在英語寫作中應用英語材料的語言知識、語篇結構、文化知識等,即無法形成完善的英語寫作能力。總而言之,英語閱讀和寫作有著較為密切的關系,英語閱讀是學生積累語言、理解語言的過程,同時也是學生接受、輸入語言信息的過程,是學生進行英語寫作的基礎。由此可見,英語閱讀和寫作是相輔相成的關系。[1]
2.1 Krashen(克拉申)的語言輸入假設。Krashen提出了語言輸入假設理論,認為學生的信息輸出能力的強弱,可以通過學生理解的聽力、文字等方面的語言信息反映出來,這就從側面反映出了閱讀和寫作的關系。在20世紀80年代,Krashen對第二語言的學習進行了充分研究,認為可理解性輸入學生學習第二語言的必要條件,學生在實際的語言學習過程中,只有掌握一定量的可理解性輸入知識,才能獲取語言知識,而輸出則是學生的輸入達到了一定量的自然結果。因此,在語言輸入假設理論下,將學生的聽和讀看作是重要的語言輸入階段,說和寫則是輸出階段。
2.2 Swain(斯溫納)的語言輸出假設理論。Swain的語言輸出假設理論是建立在語言輸入假設的基礎上,認為語言輸出是檢驗學生的知識掌握的重要途徑,學生在語言輸出的過程中可以使用各種語言知識,并根據輸出結果,調整自己的接下來的學習計劃。另外,學生通過語言輸出,也可以及時進行學習反思。
在英語語言學習過程中,語言輸入假說和出說假說發揮著不同的作用,與此同時也相互影響。有效的輸入能保障英語語言的學習效果,而有效的輸出則可以強化語言學習,提高學習效率。因此,加強英語閱讀和寫作學習,不僅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結構,還可以實現新知識交流,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提高綜合能力。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鍛煉學生的聽力、口語、閱讀和寫作能力是四項基本技能。其中,閱讀能力是一種通過文字獲取信息的能力,學生閱讀的過程也是語言信息的輸入和輸出過程,因此,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初中英語教學的基礎。同時,閱讀又是英語寫作的基礎,實現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的有機結合意義重大。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我國在國際上的地位也越來越高,參加各種世界方面的活動也越來越頻繁,整個社會對人才的英語閱讀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的要求逐漸提升,這就需要初中英語教師進行二者的有機結合。
在2011年,我國頒布了《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其中對初中英語教學進行了明確規定,要求教師結合具體的英語教學目標,進行英語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的結合。
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中,對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提出了詳細要求,具體如下:第一,學生要可以讀懂簡單的故事和短文,了解文章的大致意思;第二,學生要學會使用簡單的英語工具書;第三,除了英語教材以外,學生的英語課外閱讀量也需要達到4萬詞以上。
在英語寫作方面,《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也對初中學生進行了詳細規定:第一,學生在實際的英語寫作的過程中,要正確使用常見的標點符號;第二,在英語寫作內容上,學生要學會使用簡單的圖表來傳遞相關信息;第三,在英語寫作寫作文體上,學生要可以獨立起草短信、回復問候語等,同時,學生還要學會對人物和事件進行簡單描述;第四,在語言表達方面,學生要學會使用正確的、合適的詞語表現文章的邏輯關系。[1]
總而言之,新課程標準對初中英語教學提出了更加完善的要求,這些都要求教師進行英語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的有機結合,實現英語閱讀和寫作的相互促進,最大限度的提升學生的英語讀寫能力。
4.1 英語閱讀和寫作時間分配的科學性還有待提高。目前,我國在初中英語閱讀和寫作教學中,存在的最主要的問題就是閱讀和寫作的時間分配得還不夠科學,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著英語讀寫結合教學的效率。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很多教師在實際得教學中,習慣在英語閱讀教學上安排大量的時間,而課堂教學時間畢竟有限,英語閱讀占據了大部分時間,基本上就不會再有時間進行英語寫作了;第二,部分教師在閱讀教學上講得比較細致,十分注重學生的詞匯積累、語法學習等等,雖然這些確實可以幫助學生積累很多的英語寫作素材,但是因為寫作教學較為倉促,因此難以讓學生的寫作水平得到實質上的提升;第三,部分教師在英語閱讀教學上安排的時間較少,在英語寫作教學上安排的時間較多,學生在知識積累水平不足的情況下開始寫作,導致寫作效果也難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
4.2 仍然存在英語閱讀和寫作分離的情況。現階段,在我國初中英語閱讀和寫作教學的過程中,仍然存在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分離的情況。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如下:第一,教師的教學水平有待提高,教學經驗不夠豐富,在語言能力、課堂把控能力等有待提高,導致學生的英語閱讀和寫作出現分離;第二,教師的英語閱讀任務和寫作任務安排的不夠妥當,例如閱讀和寫作主題相差較遠,甚至學生閱讀的內容和寫作的內容完全沒有關聯性,這些都影響著學生英語學習水平的提升,同時也背離了英語閱讀和寫作教學相結合的初衷;第三,教師安排的閱讀數量較大,導致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無法完全掌握,在一定意義上也會限制學生寫作水平的發揮,寫作質量也就有待提高。[2]
5.1 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進行英語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的有機結合時,要學會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蘇教譯林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上冊《My friend》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就采取了創設教學情境的方式。教師鼓勵學生說出自己最好的朋友,并用英語進行簡單描述。通過創設教學情境,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都較高,爭先恐后的站起來向大家介紹了自己的好朋友,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My friend is……等簡單句式。
教師還讓學生對課文進行朗讀,帶入課文中的角色,想象是自己在介紹自己的好朋友,切身體會作者的情感,強化閱讀體驗,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都表現出了較高的閱讀興趣。有的學生還主動將課文中的名字換成了自己的好朋友的名字,進行了簡單的英語寫作。由此可見,此次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的有機結合較為成功。[3]
再例如,在蘇教譯林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上冊《Shopping》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就為學生創設了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參與朗讀和寫作的興趣。這一課的教學主題是“Shopping”,即購物,教學目標是幫助學生掌握生活中常用的購物用語,因此和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系比較緊密,非常適合創造生活化的情境。基于此,教師在簡單講解了課文詞匯以后,就為學生創設了一個“我和媽媽去購物”的情境,引導著學生用英語表達,說出自己想要購買的東西,并學會詢問自己想要購買的東西。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知不覺就掌握了這一課的新詞組和句型。在課程最后,教師趁熱打鐵,讓學生動手寫一寫,將自己想要購買的東西以對話形式描述出來,進行情境復盤,成功將英語閱讀和寫作教學結合了起來,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
5.2 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和寫作習慣。初中階段本來就是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和寫作習慣的關鍵時期,因此,英語教師也需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引導作用,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帶領著學生高效的理解遇到材料,并在遇到的過程中掌握詞匯、語法、句型、結構等知識,從而可以應用到英語寫作過程中。
在課外閱讀方面,教師要盡量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且比較豐富的話題,并協助學生制定完善的閱讀計劃,監督學生按時完成。另外,學生閱讀材料的選擇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寫作水平,因此,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幫助其選擇相適宜的閱讀材料,具體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其一,閱讀材料的選擇必須要和寫作主題相關聯,同時,教師還需要保證選擇的閱讀材料和學生的興趣以及實際生活經驗相聯系,關系越密切,學生自主閱讀的欲望越強烈。例如,教師采取問卷調查的方式,發現,班級中的很多學生都很喜歡《哈利波特》這本書,所以教師就向學生推薦了《哈利波特》的英文版,雖然對于很多初中學生來講,閱讀《哈利波特》英文版的難度還較大,但是,因為學生十分感興趣,通過上網查閱資料和詢問教師,也完成了閱讀。
其二,閱讀材料必須要具備一定的可借鑒性。教師在為學生選擇閱讀材料的時候,要保證學生在閱讀完成以后,可以模仿文本的內容、結構或者是語言,進行英語寫作。同時,教師也需要合理把握學生模仿的力度,過度的模仿也不利于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4]
其三,閱讀材料必須要對學生的思維有一定的啟發。教師要選擇結構完整、語言表達精煉、內容豐富的閱讀材料。另外,在閱讀材料中所包含的觀點還要能引起學生的關注,進而啟發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和寫作習慣。
5.3 加強小組合作,實現學生間相互啟發。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還需要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實現小組成員之間的相互啟發,這也是進行英語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的有機結合的有效方式。另外,學生在加強小組合作學習的同時,也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分組,進而充分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5]
例如,在蘇教譯林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上冊《My day》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就采取了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總結自己的一天。在熱烈的小組討論氛圍下,學生都掌握了I get up at 6 am every morning、When do you get upWhen do you go to school、What do you do after school?等句式。
在小組討論結束以后,教師還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英語小短文創作,題目就是《My day》要求學生應用文章中的I get up at 6 am every morning、When do you get up等句式,通過小組成員之間的思維碰撞,所有學生都完成了英語短文的創作。在課堂最后,教師鼓勵各個小組安排兩名學生上臺進行情境表演,表演的大致內容就是一名學生說:“I get up at 6 am every morning.When do you get up?”另一名學生回答。在實際表演的過程中,有的小組還自由發揮了很多內容,不僅詢問了對方什么時間上學,還進行了什么時間寫家庭作業,什么時間上床睡覺等問答練習。
通過此次小組合作學習,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且體會到了學習英語的樂趣,激發了學習英語的興趣。
再例如,在蘇教譯林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冊《A day out》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就組織學生進行了小組合作學習。在教學開始之前,教師先分析了這一課的教學目標,即:(1)認識國外著名城市和景點,可以用英文簡單地描述。(2)同學之間用簡單地對話,交流自己在假期的旅游計劃。同時,教師還分析了這一課的重點閱讀和寫作教學內容,其中,核心教學內容是“認知世界各地的名勝景點及談論出游”,在閱讀和寫作教學上都需要圍繞這一核心內容,具體句型有“Where/ When/Why /How do you want to go?”基于此,教師帶領著學生以小組的方式分角色朗讀了課文。在學生積累了一定的語言知識以后,教師布置了小組任務,讓各個小組結合課文內容,合理安排自己的假期,以制定假期旅游計劃為主題,嘗試寫作。小組合作式的寫作任務并不常見,因此,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也較高,在小組討論中說出了自己想去的地方,并將其融入到了英語寫作中,在潛移默化中掌握了本節課的重點知識。
5.4 利用寫作教學促進學生閱讀能力提升。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本身就是相輔相成的,要想實現二者的有效結合,教師還需要充分發揮寫作教學的作用,促進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提升。教師在實際的英語教學課堂中,可以對每一單元的寫作內容進行分析,為學生推薦有用的英語參考資料。另外,教師在寫作教學開始前,還要帶領著學生進行英語閱讀和分析總結,并在正式開始寫作教學以后,讓學生進行句式分享,或者是提出問題,大家一起討論。[4]
例如,在蘇教譯林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下冊《what does he look like?》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就采取了利用英語寫作促進學生閱讀能力提升的措施。教師并沒有直接讓學生開始英語閱讀,而是先讓學生結合這一課的內容,進行英語寫作,寫作的主題是“physic appearance”,或者學生可以對自己的男神與女神的照片進行描述,并在課堂上和大家分享自己收集的資料。在這個過程中,有的學生搜集了自己喜歡的明星的外貌描寫;有的學生搜集了人類身體變化的相關英文資料;有的學生則搜集了故事中的一些人物描寫。
通過此次以寫促讀活動,學生的英語資料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都得到了較大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也深化了學生的英語素養。
5.5 設計英語讀寫作業,發揮作業的價值。課下作業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環節,發揮的作用也較大。因此,教師在進行英語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之間的融合時,也需要合理設計英語讀寫作業,充分發揮作業的價值意義,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6]
5.5.1 結合教材內容,進行簡單地朗讀和寫作練習。例如,在蘇教譯林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冊《Friends》這一課教學完成以后,教師就安排了英語讀寫作業。教師要求學生以“我的朋友們”為主體進行英語寫作,讓學生在寫作中注意應用以下句式:She is slim and has short hair、Betty is generous、She is willing to share things with her friends、She is also helpful and ready to help people any time等。另外,學生還需要兩人一組進行朗讀練習,相互分享自己的英語作文。
通過此次英語讀寫作業,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可見,作業設計較為有效。
5.5.2 結合教材內容,引導學生進行仿寫。仿寫也是提高學生的英語寫作能力的一種有效方法。因此,教師在實際的英語教學中,還需要結合教材內容,帶領著學生朗讀課文,在充分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進行仿寫,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和寫作能力。另外,教師在開展仿寫活動前還需要明確要讓學生“仿”什么?是仿文章的結構,還是仿文章的內容?,同時還要思考怎么“仿”,即采取什么樣的方法完成仿寫。除此之外,教師還需要結合教學時間,合理安排仿寫任務,可以在課上讓學生進行隨堂練習,也可以在課下,安排成寫作任務,但不管是課下還是課上都需要讓學生在充分閱讀的基礎上完成仿寫,以此來保證仿寫的有效性。[7]
綜上所述,實現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的有機結合,是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同時也是我國初中英語教學的必然發展趨勢。教師要轉變教學理念,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最終促進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提升,使其滿足當前社會對人才的綜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