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 敏
(江西省萍鄉市湘東區東橋鎮茶紅小學 江西 萍鄉 337025)
網絡新媒體的出現,不僅為老師的古詩文教學注入了新鮮的血液,也促使老師的教學過程更加充滿活力,所以,作為小學的語文老師,就要從備課以及上課的各個方面入手,充分利用新媒介來提高自身古詩文教學素養。本篇文章就是針對在小學階段,老師如何借助新媒體來提升教師古詩文教學素養,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議,具體如下:
有句俗語是這樣說的“學到老,活到老”,由此可以看出,老師的學習并不止步于學生階段的結束,而應該隨時隨地學習,每時每刻學習,只有老師不斷地學習新的知識,掌握新的教學技能,才能滿足學生日益提高的學習需求,進而提升自己的古詩文教學素養。而隨著社會現代的進步,新媒體逐漸進入社會生活,并且進入一些教學課堂被當作典范推廣開來。這時候,作為小學的語文老師,就要順應時代的潮流,借鑒新媒體課堂的先進之處,創新優化自己的課堂。首先,利用新媒體來幫助自己設計更精彩的課堂導入,所謂“學生要想學一碗水的知識,那么老師就要掌握一桶水的知識”,這也就意味著,老師在課堂導入的部分利用新媒介來深入的研究與古詩文相關的各種背景資料和作者信息,擴大自己的知識面,以應對學生在課上提出的各種各樣的問題。其次,可以在備課過程中利用新媒介創設出與古詩相關的情境,只有這樣,才可以算作是高效備課。
例如,老師在備課《望廬山瀑布》這首古詩的時候,就可以創設相應的情境。首先,在開始備課的時候,老師利用多媒體制作精美的PPT課件。然后老師設置“背景介紹”這個切入點進入背景的介紹頁面,深入了解廬山是江西一個著名的旅游景點,這里的風景秀麗令人流連忘返,而廬山的瀑布更是令人嘆為觀止。通過這一部分讓自己普及知識,拓展自身的知識視野。接著,呈現千千萬萬的游人觀賞廬山瀑布的畫面,讓自己能夠深切地感受到廬山瀑布的魅力,從而產生想要游覽廬山瀑布的想法。以此為契機進入下一個階段“廬山瀑布美景欣賞”這一環節,在這一環節當中呈現一些優美的動態視頻和圖片,吸引眼球,讓老師在流水的嘩嘩聲和人們對廬山瀑布的驅馳前往中感受到廬山瀑布的魅力,在這個時候老師的熱情高漲、興趣濃厚,瞬間被帶入到本堂課講授過程中,也就是老師準備本堂課的最佳水平。這時,老師在聯想自己在黑板上板書“望廬山瀑布”就會讓師生產生與詩人共同欣賞這美景的想法,從而更好地學習古詩文,體會廬山瀑布的壯美和作者對廬山瀑布的贊賞。
正如上例,當小學語文教師在對《望廬山瀑布》進行教學時,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設置了了解廬山瀑布背景以及欣賞廬山瀑布這一環節,讓學生能夠通過多媒體技術感受廬山瀑布的美麗,學生通過調動自身的聽覺、視覺等感動器官快速進入了這個教學情境,而且學生還會感到身臨其境,仿佛真實地在觀賞廬山瀑布的景象。利用圖片、視頻等多媒體手段給了學生一個真實的教學情境,學生在這種情境當中更能體會到詩歌所要表達的內容和情感,這樣也就有助于學生去深入地理解詩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當小學語文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課前導入時,學生的學習熱情就會被迅速點燃,學生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本節課的教學內容與多媒體所播放的視頻、圖片等存在著什么樣的聯系,這樣學生學習的探究欲也就得到了激發。另外,當學生在學習完這首詩歌之后,還可以將詩歌里描述廬山瀑布的詩句與自己通過多媒體觀賞到的廬山瀑布景色聯系起來,思考詩人的描寫是否得當,細細品味詩人的詩句以及用詞,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詩歌素養也就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教師的教學效果也會得到增強。
在古詩文當中,所謂意境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用簡短的話來說,就是由一副副景色構成一個整體的畫面,總和起來稱為意境。所謂情感是作者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寫這首古詩時的心境及想要表達出來的思想感情。這些概念由于不是學生平常學習中接觸到的部分,所以老師教起來會很困難,一時之間難以控制學生的接收程度,所以,老師想辦法如何引導學生在學習完古詩完之后,清楚地明白整首詩的意境和思想感情,才能算是高效教學。那么,作為小學的語文老師,就要在古詩文備課的時候,利用新媒體呈現古詩文,自己有感情的反復朗讀,在一遍遍讀的過程當中逐步體會作者的情感。首先,在開展古詩文教學的之前,先自己進行初讀,大致了解作者的相關資料和當時的社會背景,對相關知識有了大致的把握之后,老師再接著進行研讀,針對古詩當中的某個字眼或詩句進行分析研究,最后,老師進行品讀,綜合整首詩的寫作背景以及創設意境品讀出作者想要傳達出的思想感情,使自己與作者產生情感的共鳴,只有這樣,才能讓自己在反復朗讀當中進入情境,領悟情感,真正地做到有意義學習。
例如,老師在備課《詠柳》這一課的時候,就可以為自己設置相對應的朗讀環節。首先,在初讀階段,利用新媒介呈現古詩文,自己有感情地反復朗讀,并且能夠借助注釋了解古詩的大致意思,以及借助相關資料了解賀知章的信息和當時的社會背景。然后順勢進入研讀階段,雖然柳樹在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中并不難見,但老師在頭腦中形成“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這個整體的表象。這個時候老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為自己呈現動態的早春美景圖,讓自己進行觀賞,感受到柳條一條一條地垂入水中,微風輕輕襲來,柳條迎風飛舞的畫面。隨后賞析這句話,針對這句話構成的畫面和意境做出相對應的研討活動,碰到難以理解的問題,可以與有經驗的老師溝通交流,逐步提高自己的素養。最后,進入朗讀的最后階段——品讀,要求自己根據古詩文內容的譯文以及多媒體上各種圖片,意象的展示,感受“綠絲絳”的具體意境與作者想要傳達出的感情,從而與作者產生感情的共鳴,體會到作者想要表達出來的想法。在領悟完情感之后,老師可以播放一段優美的音樂,讓自己情不自禁的跟著音樂再次朗讀這首古詩文,反復品讀這首古詩文傳達出來的意境美、感情美和語言美。總的來說,就是讓自己在這部分環節當中反復的朗讀,在讀中感悟,在讀中體會感情。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在某種程度上鍛煉了自己的語感,也增強了自己對于某種類型古詩文的理解能力,提高了老師的古詩文素養。
在很多常見的古詩文當中,雖然意境優美,但部分作者也會在古詩文中留下一些空白,留給后世人想象的空間。所以,老師要借助新媒體,發散自己的想象力,讓自己對文章古詩文當中的空白進行填補,從而拓展自己的抽象思維,更好地促進自己對古詩文的理解,從而更順利的開展古詩文的教學,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
例如,老師在備課《春夜喜雨》這一課的時候,就可以讓自己進入留下想象的空間,拓展自己的抽象思維。首先,老師跟隨著作者的步伐整首詩進行依次品讀賞析,讓自己理解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這一場知時節的好雨是多么令人歡喜。然后,再對“潛”“細”等字進行深入研究,讓自己感受到這場雨雖然來得及時,但卻擁有著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最后,再看到“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這一句的時候,由于自己可能對這句話所構成的意境并不能完全理解,那么老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上展現相關場景:黑嗚嗚的一張圖片里,唯有江上的一艘漁船的光亮,黑與光亮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無比壯觀,展示這句話的具體意境,然后播放一段優美的音樂,要求自己以最放松的姿態跟隨著音樂視頻的步伐,當自己準備好后,開始播放朗讀:假如你是杜甫,站在江邊看到遠處的天和周圍的井都是黑烏烏的,而江上唯有一只漁船發出了光亮,那么,此時此刻面對此情此景你會想些什么呢?這個時候老師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把自己放在杜甫的位置上,思考此時此刻自己有什么看法,思考過后,老師再接著往下讀古詩文,得出杜甫的想法,那就是“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第二天早上一醒來就看到了錦官城花團錦簇的樣子,該有多么美好!通過這樣的備課過程,不僅留給了自己想象的空間,還讓自己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把學生放在了整個課堂的中心地位,更讓自己頭腦中對整首詩所創設的意境更加清晰,進而形成自己的認知,可謂是一舉多得。
正如上例,當小學語文教師在講解《春夜喜雨》時,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現了詩歌里所描述的景觀,然后再通過配樂讓學生進行朗誦,學生在完成這些工作后已經對詩歌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和印象,然后再和學生共同思考如果自己是杜甫在觀看到這樣的景色會產生什么樣的情感和想法呢?再將自己的想法與杜甫的想法想對比,以引發進一步的思考。對于教師來說,如果在講解詩歌時只是簡簡單單地對詩句意思進行逐句講解,那么學生即使背下來每句話的含義也不知道詩人寫下這句詩究竟是為了表達什么樣的內容,作者為什么要按照這樣的順租去寫,詩人在觀看到如此景色會不由自主引發何種情感呢。很多時候詩歌的篇幅是比較短的,詩人將自己內心波濤洶涌的情感深藏在詩句當中,這就需要教師與學生一起思考,通過詩句以及自身的想象去猜測詩人內心真實的情感。只有這樣教師才能真正理解、感悟這首詩歌,不然都是浮于表面地去觀看這首詩。而且想象的過程也是教師散發自我思維的過程,既可以幫助教師從多方面、多角度去理解詩歌,又可以提升教師的詩歌教學素養,提升教師教學詩歌的質量和水平。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古詩文的篇幅雖然是十分簡短的,但其中的語言是非常優美的,蘊含的內涵也是十分豐富的,所以,想要真正地提高老師的古詩文素養,老師就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創設各種學習的有效“工具區”,讓古詩文所創設的意境在自己面前生動地展現出來。通過聲音,色彩甚至動態的形式,讓自己直觀的感受到古詩文的魅力,幫助自己更好的理解古詩文。所以,作為小學的語文老師,就可以為學生設置多種多樣的多媒體工具,可以聽、可以看、可以畫,通過這多樣的方式,鞏固和加深自己對古詩文的理解,從而不斷地提升老師的語文素養。
例如,老師在備課王維的《山居秋瞑》這一首古詩的時候,首先,老師可以在備課的時候了解王維的相關信息以及他整個階段寫詩的風格,那就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由此可以看出,他的詩都是包含著特別優美的景色,不僅他的古詩文值得人們欣賞,詩中所包含的意境更讓人們流連忘返。所以,老師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創設出不同的工具區,讓學生自選工具,從而更方便自己組織開展教學。針對喜歡寫作的學生,老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設置“圖片庫”這個工具區,里面包含了這首詩所創設的美好的畫面構成的美景圖,在加以觀賞之后,要求學生根據王維的古詩文和自己所看到的圖畫,把這首詩改編成優美的寫景散文。這不僅豐富了自己的教學內容,更讓自己的教學效率設計各種特長的學生。針對喜歡畫畫的學生,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置畫筆軟件,要求學生加上自己的想象,完成一幅優美的畫作,進而感受到王維對“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這樣愜意生活的贊美和熱愛,這不僅創新了自己的教學手段,還從某種程度上提升了語文課堂的審美情趣。針對喜歡閱讀的學生,老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且設置閱讀區,要求學生閱讀作者王維的其他寫景的古詩文,從而進行對比閱讀,整體感受王維寫作的風格。這樣不僅使自己的教學課堂更加多姿多彩,還讓自己的教學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針對喜歡音樂的同學,老師可以利用新媒介為他們設置“古詩新唱”這個功能區,讓小學生把這首詩配之以優美的旋律唱出來,當然也可以以不同的形式,把這首古詩文改編成一首歌,在所有語文老師的共同努力下,創作出旋律性比較強的歌曲,然后組織一次合唱,這樣不僅加強了小學語文老師之間的研討活動,更能夠讓團體的力量發揮到最大限度??偟膩碚f,就是要針對不同特點的學生能給他們不同的鞏固古詩文的方法,真正的做到因材施教,幫助每一位學生都能在他們自己原有的學習水平上做到有效的拔高,不斷提升每位學生的詩歌涵養。
正如上例,當小學語文教師在講解《山居秋暝》時,充分利用了多媒體技術當中的圖片庫,讓學生通過圖片來進一步欣賞詩句里所描述的景色,然后再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來進行因材施教,喜歡畫畫的學生教師可以為其設置畫筆軟件,讓學生通過詩句來畫出詩人所要描述的景象;對于喜歡閱讀的學生,教師為其設置閱讀區,讓學生能夠欣賞更多王維的詩歌,并進行對比;對于喜歡音樂的學生,教師為其設置故事新唱欄目,讓這些學生可以將詩句通過歌唱的形式表達出來。這種做法充分利用了多媒體技術的工具,讓學生能夠將自己的興趣愛好與詩歌學習聯系起來,這樣既能夠發揮學生所長,給學生更多表現自我的機會,又能夠讓學生在展現長處的同時加深對于詩歌的理解。而且小學生的年紀不大,每個人對于自己所喜歡的事情也有所不同,教師這種做法尊重了學生的興趣愛好,給了學生以展現自我的機會,小學生的表現欲也比較強烈,這種教學策略正好滿足了小學生的性格特征,讓小學生能夠完全投入進語文課堂詩歌教學當中。
就目前的教學目標來說,學生不僅僅需要在課堂上認真聽課,還要發揮出自我學習、自我思考的能力。在傳統的教學課堂上,學生坐在下面一味地聽教師口頭講解教材當中的內容,詩歌的學習按照這種教學方式是很難有效果的,詩歌更講究意境和情感,這些東西不能只靠教師講,如果單純靠教師將詩人的情感告訴學生,學生絲毫不加以思索,那么學生也只是簡單地記憶下來這些內容,自己卻沒有真正地理解和思考,這樣很難說學生真正掌握了這首詩歌。另外,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為小學語文教師的詩歌教學創建了極大的便利,教師在運用多媒體技術的同時應該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讓學生能夠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公,給學生留有一定思考的空間和機會。
例如,當小學語文教師在講解《春曉這首詩歌》時,在對后兩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進行講解之前,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播放出這兩首詩句所表現的情境,然后再隨機尋找學生或找主動舉手的學生回答一下這首詩歌描述的情境是怎樣的。有學生可能會說:“在晚上起風了還下雨了,然后花落在了庭院里?!比缓罂赡芫茸o有學生補充道:“是昨天晚上下雨并且起風了,花落在了臺階上?!比缓蠼處煂@兩位學生都進行鼓勵。后面補充的這位同學顯而易見更加細節,教師可以根據這兩位同學描述的情境進行總結:“詩人回想昨天晚上似乎起風了還下雨了,庭院的石階上鋪滿了落花。”然后教師在講解完整首詩歌之后,再對詩人表達的情感進行提問,有學生可能會認為詩人感傷花落,當然這種情感是包含在內的,但是更主要的是詩人在表達惜春之情。那么教師就可以從詩歌創作背景等角度來引導學生,給學生一定思考的時間讓學生去思考詩人究竟想要表達什么樣的情感。這種做法就極大程度地尊重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學生在課堂上有了更多獨立思考的空間,不再是簡單地聽教師口頭講。同時,這個過程也利用了多媒體技術以幫助學生理解和回答問題,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思考的角度。
總而言之,新媒介的出現給小學的古詩文教學帶來了無限發展的可能性,這同樣意味著所有語文老師都有了不斷為之努力的方向。所以,作為小學的語文老師,就要基于課本教材知識,貫徹落實新課標的發展理念。借助新媒介,在備課時設置相對應的情境,創新優化自己的課堂導入環節。然后,在備課過程中利用新媒介反復朗讀古詩文,逐步進入情境并品讀感情。當然,也可以在此基礎上,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為古詩文填補一些空白,進而與作者產生情感的共鳴。最后,老師要真正的做到因材施教,針對每一個擁有特長的學生的特點,為他們設置相對應的工具區,讓他們能夠揚長避短,通過這樣的方式提高自己的教學效率。總的來說,老師要通過這一系列的步驟,創新優化自己的課堂,并在實踐中不斷加以改正,讓自己的教學課堂由完整到完善再到完美的過程,最終實現提升自己古詩文教學素養這個終極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