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宏勇
(貴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楊柳鎮初級中學 貴州 銅仁 555212)
英語是一門國際通用型語言,學生學習起來尤為吃力,很多學生在初中英語學習中也具有著各種各樣的困難,阻礙其學習成效的進一步提升,所以教師應當采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手段來幫助學生,提升學習自信心,帶動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與欲望。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與學生通過優良的互動,及時觀察與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與基本學情,以便學生以便教師及時的優化與調整教學策略,為學生英語學習的開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因此,本文重點探究初中英語課堂中師生互動的有效性,具有實質性的價值與意義。
互動課堂的意思是指與老師在課堂中與學生進行積極的互動和交流,因為教師和學生都是課堂開展中的主體,并且二者互為平等和諧的關系。互動教學模式有著十分鮮明的教育性特點,重點體現在互動的目的、過程、方式、場景等方面。所謂互動式課堂,是通過老師和學生之間的相互影響生成教育作用的過程,但并非由老師單程地去啟發學生,教師與學生之間可以形成一個循環的鏈狀作用過程,這種影響是持續且相互的,由此觀之,交互性以及持續性也是互動教學模式極為明顯的特征。針對學習者來說,互動模式包含與老師個人的交流,也包含其他個體小組、全體學生的交流,內容涉及學習習慣、學習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各方面的教育,使得交互教學模式還帶有多元化的特點。
在現階段的初中英語教學當中,課堂互動主要包括師生互動以及生生互動,對課堂教學的發展具有著極為關鍵的價值。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之下,要求教師要彰顯學生的課堂地位。增加課堂互動的有效性與新課程改革的要求與標準相契合,對于學生的課堂地位給予了充分的尊重,有利于課堂教學的高效開展。另外,增強課堂教學互動的成效,也能夠縮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間距,有利于轉變現階段初中英語教學狀況,促使學生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的狀態,從而有利于帶動學生的學習激情。同時,為了促進課堂教學活動有效性的提高,教師需要對學生的成長、學習以及課堂教進程給予全面的關注,有利于教師個人素養的進一步提高,進而為初中英語教學發展的推動提供支持與保障。
3.1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師生互動有效性。學生在課堂學習當中,興趣是推動其積極探索、主動學習的催化劑,是學生的內在驅動力。不管哪個學科,學生只要具有充足的學習興趣與激情,其才能夠積極自信的去學習,促進自身學習成效的進一步提升。英語學科同樣如此,教師在教授學生基礎知識時也要注意興趣的激發,引導學生發現英語學科的魅力,這樣英語學習且順利教學更加具有效率[1]。
例如,在仁愛版九年級英語《Amazing Science》一課的教學開展中,教師若是應用先講單詞再講解語法這樣較為常規的英語教學方法,學生會感覺這樣的學習尤為的無味且枯燥,漸漸對英語學科產生抵觸和排斥的心理,無法提高英語學習興趣。教師可以適當地對教學手段進行轉變,根據課堂的內容展開互動式教學,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促進其學習學校興趣的提高。在課堂開始環節,教師可以采用提問的方式導入新課,引導學生積極踴躍的進行互動,這樣學生的學習目光會全部集中到課堂當中。而問題要選擇學生喜歡的區域,如“大家喜歡閱讀什么樣的書籍呀,可以一起交流一下。”也可以采用合作交流的方式,讓大家活躍起來,調動學生的學習激情,為后續深入性的課堂學習夯實基礎。
3.2 開展英語辯論比賽,提高師生互動有效性。對各類英語知識科學有效的利用是英語學習的高效性手段,英語教師可以在日常教學當中舉辦英語辯論活動,讓學生通過雙方辯論的形式將所學的英語知識加以應用與展現。開展英語辯論賽活動,能夠給予學生相互溝通與交流的契機,有效增加學生對各類英語詞匯和英語語法的運用頻率,確保學生能夠對各類知識點與語法進行掌握。另外展開英語辯論賽活動,也能夠提高學生英語表達的自信心。
例如,在仁愛版九年級英語《Who is your favorite character in literature?》一課的教學開展中,教師可以科學有效的去創設一個教學情境,切實讓兩組學生圍繞著某個小說角色來展開辯論活動,兩組學生按照小說角色的性格、特征、品質、精神以及三觀推進辯論活動,全程要使用英語。教師要給學生足夠的準備時間,要求雙方的辯手模仿真正的辯論比賽過程,切實的準備好資料,展開相互的辯駁。當然,教師也要積極地參與其中,積極地進行引導語啟發。另外,除了小說人物之外,教師還可以根據其他部分的學習內容,發現科學有效的辯論主題,給予學生大量的發揮與表現機會,切實展現學生的實際能力。通過英語辯論推進初中英語課堂的具體教學,是展開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與交流的體現。學生利用英語展開辯論,則屬于一個有效應用英語的具體實踐,辯論的具體過程就屬于學生學習的具體展現,而辯論的具體結果也是教師獎勵的標準,教師要為勝利方準備一些小禮品,鼓勵學生在各類英語辯論賽當中積極踴躍的發言與展現[2]。
3.3 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提高師生互動有效性。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大多數教師都是采用全面把控的教學手段,學生完全是在教師的指引之下被動學習英語教學模式,阻礙了學生主體地位的發揮。現代化教育當中,學生是課堂的中心,教師只是負責引導和管理,為學生積極、主動去學習做好輔助作用,因此在英語教學當中,教師應當采用豐富多元且有效的教學手段,來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與興趣的激發,讓其自主探究與思考,挖掘其思維能力,這樣才能為高效英語課堂構建提供支持。
例如,在仁愛版九年級英語《Saving the Earth》一課的教學開展中,教師可以在課堂導入環節,利用信息技術設備來播放與本每節課有關的視頻或者是圖片,讓學生的學習目光集中到課堂當詩上,強化學生的學習激情,同時也可以積極拓展語言新課堂內容播放一些地球受到災害與污染的視頻。調動學生的視覺感官,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在播放當中教師可以分析和理解。這樣學生對學習的內容也會更加的透徹與深入,在教學當中教師可以組織一些互動環節,讓學生積極踴躍的發言,用英語將自己的想法與意見進行表達,教師也要積極參與的互動交流當中引導學生大膽發言。在此當中,學生不僅全身心的參與到了課堂學習中,也能夠強化對課堂學習內容的理解,同時其語言表達能力等多方面的素質也會得到切實的發展與進步[3]。
3.4 生成動態精彩互動,提高師生互動有效性。師生互動這一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最大的差別就是其具有較強的動態性,教師不可能一成不變地按部就班,而是時刻注重師生互動之間、生生互動之間以及學生與文本之間交流的狀況,伴隨著課堂動態的不斷調整而控制的方式,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以較為適當的對策來支持其課堂參與,教師要善于從細枝末節之處去捕捉核心要點,當做較為有效的教學資源來進行補充與調整。
例如,在仁愛版九年級英語《I will remember our friendship forever》一課的教學開展中,教師在上課詢問學生對待“friendship”的認知時,一個學生的答案令筆者連連稱絕:“Friendship is an additive in life. It is as precious as family affection and love. It can be said that anyone who lacks friendship will be half happy.”因為這名學生與教師預設的答案不一致,所以教師一定要具有臨場應變能力,此時要進一步調整教學進度,將這一段具有思想與內涵的話進行板書,讓學生細細的品味。因此,對于非預設的情況隨時做出機智、正確的決斷,需要教師長此以往的訓練,漸漸形成敏銳的洞察力與穿透力,提高專業的技能與教學能力,與學生在課堂學習當中生成動態的精彩互動。
3.5 積極開展課后互動,提高師生互動有效性。對于初中英語教學而言,課堂教學時間具有限制性,要想得到較為理想且顯著的教學成效,課后的互動不可或缺,這樣學生才能夠具有充足的時間來學習與鞏固。現階段,伴隨著互聯網發展步伐的加快,從而促使課后活動的開展更加的方便與快捷,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加以運用,展開高效的課后互動環節[4]。
例如,教師可以利用現在較為先進的微信、QQ、釘釘等聊天方式,利用手機或者電腦的設備與學生展開即時的溝通,相對來說較為的方便快捷且靈活,不限時空地進行交流與互動。在聊天平臺當中,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向教師提出問題,教師快速做出分析與解答。同時,教師可以在群中發布作業,隨時隨地發現學生在英語學習中遇到難題,切實把控每個學生的學習動態。教師與學生在群中展開語音溝通時,也可以利用英語,這樣學生可以直接進行英語口語的訓練,提高其英語語感,促使其發音更加的標準。當學生在某一語法用錯時,教師也可以進行及時地糾正,更加有利于學生英語學習能力與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另外,教師還可以組織英語知識大賽等活動,促使全部同學參與其中,為其英語學習興趣的提高提供支持。
3.6 融入游戲教學,提升學生的互動欲望。游戲也是一種增強師生以及生生之間有效互動的方法,且深受初中生的喜愛。在開展英語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將游戲和教學的內容相連接,提升游戲的趣味性和互動性。當然在開展互動游戲時,教師應遵循幾個原則,分別是生為本的原則、師生和諧關系的原則、有效互動的原則,這樣才可以保證學生的積極參與以及游戲教學的質量。以“where is my schoolbag”為例,需要學生能夠掌握生活中常見的單詞,如“bed、book、sofa”等,能夠利用介詞,如“in、on、under”等。在學習完該節課程后,教師就可以融入一個“猜一猜”的活動。每一個人將自己的物品藏在教室中,其他學生找,在這個過程中,要用英語對話。
學生一:where is my schoolbag,Guess?
學生二:It's in the desk.
學生一:No.
學生二:......
在這樣一個猜一猜的英語游戲活動中,課堂的氛圍被調動,學生也積極的參與其中,逐步便掌握了該單元的單詞以及語法。相比于傳統教學中讓學生記憶、背誦,這種方法比較科學,真正踐行了在玩中學習的觀念。
3.7 注重學生的問題反饋。在英語的互動教學模式中,為了使每一節英語課堂都能精彩并高效地完成,教師需要收集學生們對英語課堂的建議,重視學生們反饋的問題,來推進下一節英語課程的效率。教師要善于運用學生們的問題反饋并對教學方案進行完善,提高學生們的英語學習水平。英語教師可以在課外對學生進行主動地訪談,了解學生們的困惑。教師只有主動找準問題,解決問題,英語的教學才能迅猛突破,學生們的學習效率和質量才能大大提升。
比如,教師可以組建一個班級群,在班級中選取兩三個學生負責收集學生們對于英語課堂互動教學模式的反饋意見。教師可以將這一些問題寫成電子版的文件放置在班級群中,然后根據這些反饋制定改進后的教學方案。教師也要運用教學方案調動學生們對英文學習的熱情,比如教師可以在班級群上用英語與學生們溝通,促進學生對英語學習的運用和掌握。學生們也會愛上用英文與學生、教師們在群里交流。當學生出現句式錯誤時,教師可以及時給學生們進行指導,給學生們提供英語句子學習的網站,促進學生們對于英文的學習和研究,提升學生們練習和運用英語的能力,提高課后英語互動模式的教學水平。英語群聊的方式培養了學生們對于英語學習的主動性,促進學生英語水平的進步,幫助學生們攻克了英語學習中的一道難關。
3.8 實施師生互動討論,強化互動學習記憶。實施師生英語課堂互動交流討論學習是不斷強化初中學生互動學習中的記憶、提升他們英語課堂互動學習效果的重要有效措施。在實際英語課堂教學梳理過程中,當每個學生順利完成互動學習梳理任務后,教師必須要注意讓他們進行英語課堂互動問題討論,以便能確保全面深入了解每個學生的實際英語課堂互動學習效果,幫助他們順利完成基礎知識點的梳理,為促進學生的實際英語課堂互動學習效果進步發展帶來助力。在實際英語課堂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先會嘗試讓每個學生自己進行語言表達,讓他們分享自己在英語課堂互動學習過程中所獲得的寶貴經驗,了解他們對英語課堂教學知識的基本認知和實際掌握情況。在此基礎上,教師還會讓學生對不同觀點對此進行分析判斷,如果大家對此觀點一致,換另一名學生繼續分享經驗,倘若有人對此觀點不同,則可以直接對此進行交流討論,由此構建了良好的師生交流討論環境,讓師生之間可以進一步對此進行具有互動性的討論。
3.9 結合生活實際,提供學習動力。英語是一門語言類學科,其知識來源于人們的實際生活,因此真正意義上的高效教學不是脫離了生活的知識刻板講解,而應該是以實際生活為基點通過交流、互動形式對知識進行自然分析,從而自然進行情感滲透,同學們對英語語言知識的理解會更加具有針對性也會更加多元化,有利于他們綜合素質的發展。為此初中英語教師在展開課程改革的過程中一定要重視知識與生活的結合,不要將互動局限于課內的英語提問,將日常小事、社會趣事、節假日習俗等多種元素自然融入課堂,增加師生、生生交流互動的話題,同學們在此期間不僅能暢所欲言、與他人分享自身趣事和主觀想法,也能產生深入學習英語知識的欲望,進而在課堂上發揮出主觀能動性,實現想學習能力的提高。生活化互動教學能從根本上為初中生提供英語學習的動力,他們能無所顧忌地發表自身的想法,也能在交流中嘗試辯證地思考問題,最終強化思維品質、實現全面發展,此外教師也要在互動中糾正同學們語言表達與發音上的失誤,提高他們的口語水平,達成理想教學目標。
例如教授七年級下冊“The birthday party”一單元時,教師在課前準備階段先了解學生的個人資料,找到近期過生日的同學,并在課上以該名同學為主人公展開生活化互動教學,首先向大家提議“Let’s sing Happy Birthday together!”以此為基礎呈現出日歷,和同學們一起尋找該名學生生日的日期,并教授他們英語表達方法,同學們在此環境中也能對自己生日的表達方法產生好奇,自然向教師提出問題,最終教師在充分調動同學們學習主動性的前提下自然講解新知,實現教學有效性的提高。
綜上所述,師生互動教學模式是新課程改革發展之下的必然產物,在學校師生互動教學模式的應用之下,不僅可以有效的縮短師生之間的間距,促使學生的英語基礎知識得到鞏固與加強,還能夠構建高效英語課堂,對中學英語教學的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性作用。因此對于初中英語教師而言,其應當積極轉變以往成就的教育理念,利用豐富多元的教育手段來強化師生互動教學模式的高效使用,切實點燃學生的英語學習激情,為其后續深入性的英語學習提供支持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