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人》全媒體記者 李韻石
遠山似畫,近水如鏡;河岸樹木成林,河內水綠相融……經過多年一系列生態治理和修復,10月7日,永定河第三次實現全線通水。
永定河是京津冀區域重要的水源涵養區、生態屏障和生態廊道,是北京的母親河。永定河發源于山西省寧武縣管涔山,流經山西、內蒙古、河北、北京、天津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于天津市北辰區屈家店村與北運河匯合,部分由北運河入海河,大部分經永定新河于天津市濱海新區北塘鎮入渤海,全長747公里。
然而,上世紀80年代之后,永定河下游生態環境逐漸惡化,河道干涸、河床裸露,周邊地下水水位持續下降。為改善永定河生態環境,2016年1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水利部以及當時的國家林業局聯合印發《永定河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總體方案》(下稱《總體方案》),提出永定河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及治理目標和重點措施。經過近6年的努力,永定河生態環境復蘇取得了重大進展。

蓮石湖治理前后對比
據相關資料記載,永定河誕生于300萬年前,是東亞古人類發祥地之一,它孕育和見證了3000年北京建城史和860年建都史。同時,永定河也是北京城的主要水源,到上世紀80年代,官廳水庫還是北京主要水源之一。
然而,今天看似波光粼粼、岸青水綠的永定河在歷史上卻是一條洪災頻發的“兇河”。據史料記載,新中國成立前的834年間,永定河共決口81次,漫溢60次,改道9次,5次水進北京,8次水淹天津。
“為了防止永定河發大水,當年的清政府組織了一批河工在永定河周邊居住,我的祖上就是其中一員,而我也出生在這里。” 趙新華(化名)今年已有86歲,10月28日,他告訴《法人》記者,雖然現在的永定河景色秀美,但父親曾告訴他,由于永定河經常改道,人們將它稱為“無定河”。
1975年5月,北京市政府成立永定河管理處,永定河北京段逐步形成了由官廳、齋堂、大寧、永定河滯洪水庫和加固加高后的干流堤防、盧溝橋分洪樞紐、小清河分洪區組成的防洪工程體系。1985年,國務院將其與長江、黃河及淮河定為四大重點防洪河道。

蒙格平/ 攝
“自我記事起,永定河就沒有水,當得知永定河即將補水時,我興奮得一宿沒睡。”作為土生土長的北京人,潘陽的家就在盧溝橋附近,距離“燕京八景”之一的盧溝曉月直線距離只有800米。但是,在潘陽幼時的記憶中,盧溝曉月的美只停留在課本和想象中。“我們這個位置是北京的一個風口,每年刮大風的時候,永定河灘里的沙子會隨風起舞,那個時節,院子里都不敢晾衣服。”
“1995年第一次沙化普查時,全市沙化土地面積達到87萬畝,主要集中在永定河、潮白河、大沙河的沿河兩岸和南口、康莊兩大區域,號稱‘五大風沙危害區’,是北京本地主要風沙源,當地群眾總結為‘無風一片沙,有風地搬家’。”早前,北京市園林綠化局林業工作總站站長杜建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早年間,永定河部分河段常年斷流是其面臨的最主要生態問題之一。2018年,時任中水北方勘測設計研究有限責任公司水生態院綜合部負責人李江鋒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北京門頭溝三家店水庫以下的河段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斷流,到上世紀80年代基本斷流。”
常年斷流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為因素。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流域中心負責人張列宇曾對此解釋:“一方面,近年來流域內降水偏少,直接影響河流徑流量;另一方面,水資源的開發利用超過了永定河流域的水資源承載能力。部分支流建了不少攔蓄工程,導致下游來水量銳減;流域流經地缺水嚴重,隨著城鎮化、工業化發展迅速,用水量增加,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水質污染嚴重也是永定河流域亟待治理的頑疾。治理前,永定河京津冀晉四省市水功能區主要污染物化學需氧量、氨氮年均入河量分別超過納入能力的1.5倍、7.6倍,41個水功能區中只有11個達標,水質為V類和劣V類的河段長達52%以上。
“如果把永定河流域比作人的身體,治理前的永定河可謂渾身傷痕,到了不得不治的地步。水資源衰減、水污染嚴重、水生態退化是永定河流域主要問題。” 永定河流域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孫國升說。
“我們每周末都會騎車到首鋼新大橋打卡,然后沿著永定河一路向南。通水后,永定河真的很美。”在北京冬奧公園,幾名自行車愛好者對于永定河的喜愛溢于言表。11月2日,北京市水務局永定河管理處副處長韋怡冰告訴記者,首鋼新大橋區域的永定河屬于永定河綠色生態發展帶建設的“五湖一線”工程,“五湖”是在三家店攔河閘以下18.4公里河道內形成的5處水面,分別是門城湖、蓮石湖、園博湖、曉月湖以及宛平湖,一線指的是地下管線。通過水循環,5個湖的水形成了循環水系,恢復水面400公頃,建成綠地440公頃。“永定河常年有水”成為“五湖一線”周邊居民的第一印象。
然而,當前將永定河全線按照“五湖一線”標準進行全年補水還是有些困難。在曉月湖的攔河閘上,記者看到曉月湖被此閘一分為二,上游存水充足,而處在實施秋季補水中的下游則水流較小。對此,永定河管理處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造成這樣的原因有三:一是目前上游的水量不足,難以支撐全年不斷流供水;二是曉月湖下游正在修建高鐵橋,大流量補水會影響工程建設;三是目前下游正在開展治理修復工程,完工前不宜大水量長時間供水。
2017年,永定河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項目正式啟動,把逐步實現“流動的河、綠色的河、清潔的河、安全的河”作為治理目標。
11月1日,永定河流域投資有限公司總工程師萬超告訴記者,為讓永定河“流動”,水利部每年印發永定河生態水量調度計劃,由海河委員會牽頭組織實施,永定河沿線五省水務主管部門及永定河流域投資有限公司深化協同配合,通過當地水、再生水、引黃水和引江水“四水統籌”以及官廳、冊田、友誼、東榆林、洋河水庫“五庫聯調”,保障永定河生態水量。
“我們以水開路、用水引路的方式恢復河流功能。”萬超表示,2020年、2022年在盧溝橋攔河閘開展了4次3年~5年一遇的大流量脈沖泄水試驗。通過大流量脈沖泄水沖刷河道、塑造河槽,打通“堵點”、擴大補水范圍,基本實現了濕河底、拉河槽、定河型、復生態的目標,為永定河全線通水與安全度汛創造有利條件。
截至目前,永定河累計獲得生態補水超29億立方米。2021年,永定河牽手黃河、長江奔流入海,實現自1996年以來首次全線貫通。2022年5月,永定河與京杭大運河實現世紀交匯,“流動的河”邁出歷史性一步。今年10月,永定河實現了斷流以來的第三次全線通水。
據水利部海河委員會評估顯示,《總體方案》實施以來,累計治理河長700余公里,新建和加固堤防300余公里;永定河平原地區地下水位平均回升2.95米;永定河全年Ⅲ類水質及以上河長1333.7公里,占評估河長1632.7公里的81.7%,較2016年提升47.7%,劣Ⅴ類水質河長基本消除;新增節水灌溉面積28.7萬畝,新增節水能力3793.9萬立方米;河道防護林面積由0.24萬公頃增至1.84萬公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