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霞 康革平
石家莊外國語教育集團(下文簡稱 “石外集團”)作為石家莊優質教育發展的引領者,準確評估自身的扶貧優勢,主動擔當促進城鄉均衡教育發展的社會責任,率先提出 “大家好才是真好” 的教育幫扶理念,牢固樹立 “城鄉教育均衡+優質發展” 的攻堅目標,堅持不懈推進 “城鄉結對教育發展共同體” 實踐研究。
第一階段(2014—2016 年)——轉變思想,夯實基礎。三年來,12 所山區學校校長的教育觀念迅速轉變,教師的業務能力明顯提高,學校在當地的社會聲譽和影響力顯著提升。
第二階段(2017—2019 年)——提升教育質量,打造學校文化。幫扶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大面積提高,中考普高率由2013 年幫扶前的36%提高到2019 年的62%。同時,完成校園文化建設的主題凝練、環境整體提升改造、學校文化建設專著編寫、山區學校宣傳片拍攝等學校文化的內涵建設。在校生人數從2014 年幫扶前的9300 人增加至2019 年底的19 071 人,較好地完成了控輟保學、“義務教育有保障” 的脫貧基本任務。
第三階段(2020—2024 年)——以高質量發展推進教育現代化。認真落實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 文件內容,努力在學生培養上實現四個轉變,即實現由應試能力向終身學習能力的轉變;實現由重視知識學習向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轉變;實現由關注提升中、高考成績向做好生涯規劃的轉變;實現由為改變貧困命運而學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學習的轉變。
2019—2021 年是石外集團教育幫扶第二、三階段的銜接時期,集團明確了教育扶貧方向、手段和目標。在方向上,讓集團教育幫扶的 “大家好才是真好” 的教育理念與山區 “教育扶貧+精神扶智+文明扶志” 的攻堅目標相輔相成、有機統一。在手段上,逐漸從傳統的支教送課,積極向互聯網 “遠程同步教學教研” 的方式轉變,利用現代化的網絡平臺,促進農村教育的現代化。在目標上,聚焦山區學校高質量發展,加大石外集團的教育幫扶與帶動的資源、智慧與管理投入:一是以提升山區學校的縣域影響力為目標,幫助山區學校制訂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分解階段目標,分階段實施與推進;二是山區教育幫扶課題研究結題,積極轉化幫扶成果;三是通過推廣石外集團教育幫扶經驗,形成跨地域的并且可以復制的教育幫扶實踐有效模式。
2018—2019 年,石外集團以學校文化建設為重點,組織山區校長通過專題培訓、專家實地咨詢指導、校長交流分享與展示、山區教師校園文化認同研討等途徑,致力于6 個縣12 所山區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主題凝練、環境整體提升改造、山區學校文化建設專著編寫、宣傳片拍攝等。
2019 年4—5 月,文化建設專家與攝制組一起走進山區學校,進行一對一座談,梳理學校文化的外在表現與內在張力,共同擬定學校形象宣傳片的拍攝文案;4—10 月,組織以 “學校文化建設、形象宣傳” 為主旨的形象宣傳片拍攝。2020 年1 月,12 所山區學校的形象宣傳片全部完成。這充分體現了石外集團的幫扶成果,彰顯了山區學校的發展和師生的精神面貌,在山區師生和家長中引起積極反響。12 所山區中小學結合地域文化和辦學特色,形成了“一校一品、一校一特” 的學校文化。2016—2021 年,石外集團幫扶下的12 所山區學校全部獲得 “石家莊市學校文化建設實 驗 校” 稱 號。2019—2021 年,井陘測魚中心小學、井陘障城中學、平山二中、行唐實驗中學、元氏縣前仙中心小學、靈壽二中、贊皇野草灣小學聯合出版了由上述學校校長主編的體現辦學思想、教育內涵與特色的學校文化建設專著,進一步提升了山區學校的辦學品質,使學校走上了內涵發展之路。
2016 年,石外集團申報的“城鄉教育均衡發展中山區教育扶貧實踐模式研究” 課題,立項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 “十三五” 規劃2016 年度教育學一般課題。課題組成員經過持續、系統研究,多次集中研討,逐步形成結題成果。課題從幫扶的理念內核、核心特征、運行機制、實施策略四個層面,對 “大家好才是真好的學校共同體” ——石外集團教育幫扶的理論模型作了全面陳述,并從對象成效、主題成效和社會成效三個方面介紹了教育幫扶的實踐成果。2020 年3 月,該課題被河北省優秀教學成果獎勵委員會評為 “第八屆基礎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2021 年3 月,該課題以“免鑒” 資格通過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辦公室的課題結項。其中,“山區小學教學點質量提升有效模式研究” 子課題,以石家莊市元氏縣前仙中心小學和南紫溝、牛家莊、西嶺底3 個教學點為研究對象,并于2020 年1 月建成了鄉鎮中心小學與鄉村教學點“一帶三、同層次、標準化” 的網上視頻實時互動課堂模式,產生了良好效果。石外集團將這項科研課題成果轉化為網上視頻實時互動課堂的 “石外方案”,有效地保障了網上課堂教學效果。
石外集團在 “教師素質提升工程” 中,積極探索對山區 “種子教師” 的培養路徑。2016—2019 年,通過集團師傅與山區 “種子教師”做朋友、常聯系、共學習、嚴要求,完成了首批百名 “種子教師”培 養 計 劃。2019 年6 月,108 名山區 “種子教師” 完成所有培養任務,光榮出徒。其中,39 人優秀出徒,優秀率為36%;69 人合格出徒,合格率為64%。同時,石外集團還逐漸探索出一條以 “三課一文+主題研學+同伴互助交流” 為主要抓手和考核目標,師徒 “心連心、手拉手、全程同步、反饋跟蹤”“傳幫帶、共成長” 的有效培養實踐模式。依靠這種培養模式,石外集團的優秀教師和山區 “種子教師”,構成 “自主性與互助性兼容、多元化與專業化并濟” 的“城鄉教師成長共同體”。
2019 年10 月,石外集團啟動了第二批山區 “種子教師” 培養計劃。經過多年幫扶,石外集團共為12 所山區學校培養了250 多名“種子教師”。“種子教師” 在山區教育的發展中起到了示范、榜樣和引領、傳播的作用。利用這種有效的培養模式,山區 “種子教師” 不斷汲取營養、實現自我成長。2021 年,石外集團初中優秀教師開放185 節教學示范課,山區教師384 人次參加觀摩;開展師徒同課異構活動161 次,山區教師590 人次參加;石外集團小學教師216 人次參加山區支教,下鄉送課170 多節;山區 “種子教師” 徒弟112 人參加6 月份展示匯報活動。
林木過密與過疏都會影響林木的生產,對于速生桉樹的種植密度進行合理規劃,有利于速生桉樹的高效生長與保護。因此,要通過科學的計算手段對林地面積進行計算規劃,根據實際經驗,造林密度可以為93株/畝,株行距1.8m×4m。
2021 年,石外集團充分利用教師培訓的師資、課程等資源,先后組織山區教師開展“教師專業化成長培訓” “中小學語數外春季、秋季教材培訓” “建黨百年紅色思政專題培訓” “學校安全教育管理培訓” “班級管理培訓” “師德師風建設培訓” “初中教師教學技能與提升專題培訓” “‘雙減’ 背景下作業質量提升專題培訓” 等各類線上專題培訓11 次,山區教師4400 多人次參加,學習課時34 000 余節。
2022 年3 月,石外集 團率先在初中部開通 “課堂教學線上開放”,語文、數學、外語、物理、化學等中學學科教師的常態課,通過 “云視訊” 平臺面向幫扶學校的教師線上開放和實時觀摩。這一個月,共在線上開放學科常態課教學89 節課,約有1/3 的集團幫扶下的中學學科教師能夠在線上實時進行觀摩學習,加上利用集體教研時間看課程回放學習模式,做到了中考學科教師的全覆蓋。原生態、常態化的課堂教學,更有力地傳播了集團 “四環節四自主” 的教學模式,有效促進了山區青年教師、新崗教師對集團教學理念的理解,以及學科教學基本素質和能力的提升,提高了山區學校集體教研學科的備課內容質量。
針對山區小學的鄉村位置、農業勞動教育資源等優勢,2018 年8 月—2019 年8 月,石外集團先后為6 所山區小學建成 “一畝地” 勞動實踐基地,通過勞動實踐課程的綜合開發,讓學生了解農作物生長常識,種植生長周期短、收成快的蔬菜,從而達到師生共同勞動、快樂分享的教育目的。
石外集團非常關注山區中學的學生社團建設和校本課程研發。集團多次派出音樂、體育、美術等專業教師下山區,指導平山二中、靈壽二中、贊皇二中、元氏七中等學校開展學生社團活動。石外集團的“五月的鮮花” 城鄉少年宮活動多次邀請山區學校學生參演,豐富了山區學校學生的校園生活,提升了學生的快樂感和幸福感。
初中畢業的山區學生,只有一小部分能夠接受比較好的高中教育。為了幫扶更多的山區學生進行 “職業升級、職業教育、職業成長、職業脫貧” 的人生規劃和成長路線圖繪制,石外集團在2020 年1 月全面啟動了 “職業規劃脫貧工程”,各學校成立 “生涯規劃辦公室”,組織山區學校的九年級學生到石家莊市職教園區開展研學,關注職業教育與職業發展,開啟生涯規劃之蒙;5—6 月,組織石家莊市職教園區專業教師到山區學校開展 “做好生涯規劃、堅信職業成才” 的專題教育宣講活動,旨在引導山區學校在學生初中畢業前開啟 “職業規劃和人生設計”,扎實開展 “職業扶智、職業筑志”,引導山區學生在 “職業升級—技術成長—特長就業—改變人生” 的成長成才之路進行積極探索。
2021 年,石外集團繼續對山區中學九年級畢業生開展 “生涯規劃+職業升級+技能報國” 的主題教育。4 月,在山區6 所中學建立生涯規劃辦公室;5—6 月,組織市職教園區專業教師70 人次,走進山區學校,對5000 多名九年級畢業生開展主題宣講和職業教育咨詢活動;10 月,舉辦專題研討會,深度學習當前職業教育發展趨勢,主動引導山區學生通過生涯規劃和職業規劃勵志成才。2021 年,山區學校2018 級學生在冊人數5375 人,普高就讀人數3121 人,就讀率58.07%;職高就讀人數2224 人,職高率達到41.38%。2021 年,山區學校的高中就讀率達到99.4%,比2020 年的91.6%提高了7.8 個百分點。
八年來,石外集團堅持針對山區學校組織、管理干部、黨團隊思政建設、青年教師成長、教育教學觀摩學習等內容開展各類培訓。山區學校接受培訓的教師共計19 651人次,培訓課時累計約19.88 萬節。此外,石外集團還為山區學校捐贈圖書40 萬冊。
八年來,山區學校蓬勃發展,辦學規模不斷擴大。12 所山區中小學,覆蓋6 個縣31 個鄉鎮700個行政村,石外集團優質教育惠及山區縣接受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累計60 988 名。山區中小學教師教育教學水平顯著提升,有多名山區教師被評為各級骨干教師和名師。
2020 年后,教育幫扶面臨著新形勢。石外集團的山區教育幫扶與帶動也處于重要轉型時期,既要繼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又要扎實推進鄉村教育幫扶工作。石外集團以 “雙新” 示范建設為契機,開創帶動縣域高中教育提速發展的新局面。
石外集團在 “雙新” 示范校建設中,充分發揮優質資源輻射帶動作用,始終堅持將示范校建設與對口幫扶工作同步推進。2020 年3月,石外集團與石家莊市平山、靈壽、行唐、贊皇、井陘、元氏6 個山區縣的6 所縣域普通高中,簽訂了2020—2023 年對口幫扶協議,確定幫扶內容和形式,建立幫扶制度和工作機制。并組織召開“城鄉教育均衡與高質量發展” 專題研討會,明確幫扶目標,細化幫扶內容,建立長效幫扶機制,帶動縣域高中走上提速高質發展的道路。
2021 年3—12 月,石外集團面向山區高中開展學科 “同課異構”10 次、專題研討會集中培訓5 次、石外集團高中教師網絡直播課4 次82 節、城鄉學校聯合教研活動5 次、教學觀摩活動10 次,山區高中教師參加各種活動共計10 690 人次,學習課時累計64 000 多節。石外集團對周邊縣域高中幫扶帶動的成功經驗得到教育部的高度認可和贊譽。
目前,在石外集團的教育幫扶帶動體系下,石家莊周邊6 個山區縣的7 所縣域高中、8 所初級中學、6 所山區小學,承德六道河教育集團(2 個校區),邢臺沙河湡水中學(九年一貫制學校),雄安新區安州中學,石家莊裕華區4 所新建中小學得到幫扶。此外,石外集團還與云南省芒市教育局簽訂了幫扶框架協議。
2022—2024 年是石外集團教育幫扶工程的收官階段。石外集團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扎實推進 “五育” 并舉,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實施 “雙減”,在課堂教學和學校教育方面主動 “提質增效”,引領山區學校教育 “高質+均衡+優質” 發展,積極推動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整體改革,逐步推動教育現代化進程。
事雖難,做則必成;路雖遠,行則將至。這種信念凝聚著、傳遞著石外人的理念與精神、追求與責任,傳遞著石外人在與山區學校共同實現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優質發展過程中形成的文化自信、精神自省和行動自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