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濟寧市微山縣第三實驗小學 張曉娟
伴隨著教育事業的迅速發展,目前活動式教學法成了一種新型的教育主張、教育思想,并且廣泛運用在各個學科教育中,取得了理想化的教育成效。同樣,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之中,教師要運用體驗式教學,把道德與法治理論知識和體驗實踐活動融合在一起,讓學生在體驗、實踐、感知中深化對學科理論知識的記憶和理解,鍛煉學生的學科知識運用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同時,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中運用體驗式教學,能實現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優化、創新,用小學生感興趣、可以接受的形式來講解知識,培育學生良好的學科素養,促使學生的綜合化成長、發展。筆者是一名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在日常課程教育中較為關注體驗式教學的運用,本文對體驗式教學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運用展開剖析,希望提供一定的參考。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中運用體驗式教學,能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促使學生更好地成長、發展,讓學生更為扎實、全面掌握道德與法治知識,展示出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德育優勢。開展小學道德與法治體驗式教學活動,能讓每一個學生都積極參與體驗教學活動,學生能對具體的問題、對話展開深度的思考,從中來反思自身的言行舉止,這樣既能全面理解道德與法治知識,還能鍛煉學生的事物辨析能力、思維能力,深入挖掘道德與法治教材中的德育元素、素材,提高道德與法治課程活動質量、效率。同時,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活動中落實體驗式教學,能讓學生轉變學習視角,能多層面、深層次來探究問題,更為全面地掌握道德與法治知識,培育學生發散思維、邏輯思維。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中運用體驗式教學,能豐富學生的情感,改變以往教師單方面灌輸、傳遞道德與法治理論知識的狀態,讓學生主動參與、小組合作、自主探究,通過自己的努力來鉆研道德與法治理論知識,從中獲得深刻的情感體驗、學習體驗,讓學生的情感更加豐富,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增強學生的同理心,在將來的學習活動、社會生活中,可以更好地約束自己、提升自己。同時,通過小學道德與法治體驗式教學活動,能讓學生更為全面、深刻地剖析問題,讓學生在具體生活情境、案例情境中,獲得更為豐富的學習經驗、生活經驗,培育學生積極的人格,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活動中開展體驗式教學活動,能全面落實“雙減”教育政策。在以往的道德與法治課程教育中,教師只關注學生對道德與法治知識的掌握程度,用考試成績、學習成績來評估學生的學習情況,這樣很容易讓學生產生較大的學習壓力、課業壓力。而通過體驗式教學活動的形式,能讓學生感知到學習、體驗的快樂,能以最放松的狀態投入知識探究,達到最佳的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成果。
在當前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活動中,教師缺乏對體驗式教學的重視,依然是重視學科理論知識的灌輸,認為只要學生掌握課本理論知識,能利用理論知識解決問題,就是完成了教育任務。但這都不利于提升學生學科綜合素質,學生長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中,根本無法全面理解道德與法治知識,還限制了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溝通能力發展。由此,教師要改變只關注理論知識灌輸的形式,強化對體驗式教學的運用,以此來提高課程教育效率。
在當前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活動中,課堂教學缺乏互動、合作,通常都是教師單方面講述書本知識,學生被動接受書本知識的狀態,師生、學生之間缺少交流與互動,導致道德與法治課程活動氛圍較為沉悶,根本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利于促使學生更好地成長、發展。同時,由于課堂教學缺乏互動、合作,無法體現出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實踐性、生活化特征,學生處于被動學習、被動思考的狀態,教師缺乏把生活案例、角色活動、游戲活動融入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意識,無法觸發學生深層次的思考,不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科綜合素質,道德與法治課程活動質量有待提升。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活動中,教師要圍繞教學目標來落實體驗活動,讓道德與法治課堂活動能有目的性、有針對性地落實下去,取得最佳的課程教育成果。首先,伴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發展,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形式也在發生著了很大的改變,教師要鼓勵學生自主參與道德與法治課程活動中,讓學生感知到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的意義、必要性,培育學生積極的情感價值觀、文化價值觀,提高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活動的有效性。比如,在講解“學會反思”課程知識期間,教師要圍繞課程目標,引導學生意識到理解、反思的意義,并且掌握正確反思的途徑、方法。教師可以用游戲的形式,引導小學生之間相互感悟、辯論,親身經歷對事物的探究過程,反思自己在游戲活動中的表現,有的學生會反思“如果我當時幫助其他同學,那么小組成績就會更高一點”“如果我表現再好一點,小組的分數就會更更高”,通過讓學生實際體驗、思考,能讓學生感知到反思的重要性,這樣的體驗式教學活動更為契合課程教育目標,能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自主實踐能力,促使學生的全面化成長、發展。同時,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活動中,要想圍繞目標落實體驗活動,教師要遵循以學生為本的教育原則,通過預設情境來闡述知識,讓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情感體驗,掌握更多的人生道理。除此之外,教師也要緊貼教育目標來落實體驗式教學活動,通過緊貼教材、結合實際,讓學生在表演、互動中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深化對道德與法治課程知識的記憶。
小學道德與法治是一門生活化、實踐性非常強的課程,在具體的課程體驗、實踐活動中,教師要改變以往書本知識講解、課程習題練習的形式,而是要圍繞實際生活元素、現實生活案例來開展道德與法治體驗式活動,讓學生感知到道德與法治知識就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中,感知到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的必要性、意義,從而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從中真正收獲、運用道德與法治知識,提高課程活動質量、效率。同時,基于新時代背景下,社會發展更為關注培育學生的道德修養、人文素養,處于小學生階段的學生,自身的事物辨析能力、道德價值觀還存在的一定的偏差,需要教師的指導與糾正。但是小學生自身的認知素養、理解能力不強,需要教師借助于實際生活元素來引導,用學生可以理解、認知的形式來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活動,讓學生從中來積累更多的生活經驗、學習經驗,促使學生更好地成長。
除此之外,教師可以借助于生活化教學情境來講解道德與法治知識,以此來滲透規則意識,讓學生在具體實踐、體驗中,深化對道德與法治知識的理解,比如,在講解“班級生活有規則”課程知識期間,教師可以把學生日常喜愛的體育游戲運動作為切入點,組織學生參與排球比賽活動,但是現場秩序非常混亂,有的學生就提出“這不公平啊,我們之間用的球彈力存在很大的區別,而且有的學生拍得早,有的學生拍得晚,這樣根本無法作出公平的判斷啊!”通過學生提出的異議,教師再引入道德與法治教材知識,讓學生去思考“如何開展體育游戲活動才能實現公平?”以此來讓學生感知到規則的意義、重要性。同時,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共同遵循規則、一起來制定規則,為學生營造一個和諧、積極的班級氛圍,促使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
當前的新時代背景下,互聯網技術廣泛運用在各行各業之中,同樣,互聯網技術的運用,也為教育事業發展提供了一定的輔助作用。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活動中,教師要結合網絡平臺來落實體驗式教學活動,把道德與法治理論知識更為形象化、生動化地展示出來,增強道德與法治課程體驗式教學活動的趣味性、生動性,讓學生更為用心去參與知識學習、知識體驗,提升學生的學科綜合素質。比如,在日常道德與法治課程活動中,教師可以利用網絡平臺為學生播放現實生活中有關資源浪費的問題,并且讓學生談一談自身的感受,以此來激發學生的資源節約意識、保護環境意識,感知到勤儉節約屬于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每一個學生都有義務保護環境、節約資源,成為一名品質兼優的好學生。
同時,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活動中,結合網絡落實體驗活動,教師可以在網絡中選擇一些優質素材,對學生開展思想道德教育,提升學生的道德修養,比如,在“溫暖的家”主題活動中,教師要重點講解“居家生活講節約”的主題,并且用網絡技術為學生播放相關的動畫、視頻。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很多行為自己是無法正確認知的,只有利用網絡視頻的形式播放出來,才能觸發學生的聯想、感悟,增強學生的資源節約意識。在利用網絡技術播放了相關教育資源之后,教師要強化和學生的溝通、互動,展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去思考“在生活中如何節約資源?”引發學生的交流、互動,真正觸發學生愛護環境、節約資源的情感。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活動中,要想展示出體驗式教學活動的作用、功能、意義,教師要借助于小組合作的形式強化學生的體驗,以此來鍛煉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讓道德與法治知識結構更為系統化、完整化,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因為每一個學生自身的學習經歷、成長體驗存在很大的差異,如果采用統一教育目標、教育形式,很容易引發學生的抵觸學習心理,會讓部分學生無法跟上道德與法治教育進度,由此,教師要通過科學分組、分配任務的形式,讓學生之間多互動、相互借鑒、溝通,從中來分享觀點、想法、建議,促使學生的共同發展、共同成長,取得理想化的道德與法治教育成果。同時,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活動中,教師要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來開展角色扮演活動,滿足小學生強烈的表演欲望和需求,喚醒學生參與小組合作學習活動的熱情、興趣,增強學生自身的思想道德意識。比如,在“少給父母添麻煩”主題活動中,教師可以讓學生用角色扮演的形式來再現學生的家庭生活,學生通過小組角色扮演活動能意識到自己平時亂扔用具、挑食、玩手機、做事磨蹭、不收拾房間、不參與家庭家務的壞習慣,從中來感知到父母的不容易,能更好地反思自己,將來成為一名讓父母省心的孩子。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活動中,要想體現出體驗式教學活動的優勢,教師要利用實際案例強化學生的體驗,讓學生在趣味體驗、真實感知中,更為透徹、扎實掌握道德與法治理論知識,促使學生的全面化成長、發展。小學生自身的理解能力有待提升,教師可以圍繞實際社會生活案例來引導學生,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體驗式教學活動中,以此來鍛煉學生的事物思辨能力。比如,在講解“網絡新世界”道德與法治課程知識期間,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解一些社會生活中很多青少年由于沉溺網絡而誤入歧途的生活案例,讓學生感知到網絡文明公約在日常生活中的必要性、重要性,在實際生活中,要做到不損害他人利益、正確保護自己,能正確利用網絡這把雙刃劍,學會在網絡世界中快樂生活、學習。同時,教師還可以舉行案例辯論會活動,提出“你認為網絡是弊大于利,還是利大于弊?”讓學生展開自由辯論與探討,學生可以圍繞實際生活案例展開辯論,讓學生形成積極的網絡觀念、良好的上網習慣。同時,在小學道德與法治體驗式教學活動中,教師也可以把搜集案例的任務交給學生,讓學生圍繞課程主題來搜集案例、資料,這樣既能讓學生對學習主題有全面的記憶,還能鍛煉學生的資料搜集能力、信息探索能力,提升學生的學科綜合素質。
綜上所述,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活動中,教師要運用體驗式教學的形式,讓學生在體驗、創新中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深化對道德與法治知識的記憶和理解,鍛煉學生的自主實踐能力、自主感悟能力,能更加自主融入知識探究中,師生之間共同打造高效化、理想化的道德與法治課堂。同時,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活動中,要想展示出體驗式教學的優勢、作用,教師要用學生感興趣的形式來設定體驗活動,促使學生的個性化成長,給予學生更多自主體驗、合作體驗的機會,最大程度提高道德與法治課程活動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