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宗俊 (甘肅省武威第十二中學教育集團)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理念是行動的指南。沒有先進的教育教學思想和理念做支撐,不能把“好鋼用在刀刃上”,教師就難以通過專業化發展之“劍”劈開阻撓課堂教學質量提高的“荊棘”,難以做到“雙減”不減質量。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想獲得“減負”不減質量的教育教學成效,就要以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為“劍”,劈開“荊棘”,突破瓶頸問題,用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促成自身的專業化發展,為向課堂教學要質量“鑄”“寶劍”。例如,教師需要在深度學習理念的指導下,自身進行深度學習,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自身進行深度學習,對于促成教師自身的專業化發展、課堂教育教學方法的積累、學生深度學習的指導,都具有顯著的作用。畢竟,“雙減”政策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和其他學科一樣,都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深度學習的指導。如果教師對深度學習的教學理念不熟、運用不暢,怎么指導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深度學習?因此,教師應該從專業化發展的高度,深入學習深度學習理念,并把它融入課堂教學之中,去指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對課堂教學中需要進行深度突破的知識點或教育教學的重難點、疑惑點進行深入思考、合作探究。事實上,即使是小學數學,也需要學科知識的更新、重組與重構,也需要教學能力的提升和教學方法的積累,也需要聚焦學科核心素養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和素質,踐行深度學習的先進理念,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和參與意識,深化自主、合作和探究式學習。在具體教學中,可以通過精心設計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究的欲望,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借助已有知識和經驗,開展探究活動,解決預設問題,創新方式方法,以此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再如,教師需要牢固樹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課程改革理念,不斷學習教育學、心理學研究成果,通過促成自身的專業化發展,促成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動,促成學生學習過程中情感的“參與”和認知經驗的“借用”,促成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中來,全面、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讓“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理念在課堂教學中真正生根發芽。還如,教師需要學習以生為本、學會學習的理念。早在幾十年前,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就提出了“教是為了不教”的理念,目的就是讓學生學會學習。就這一理念而言,小學生從年齡特點和知識接受能力看,小學階段是學生一生中認知能力最強的時期。這一時期的孩子在語言、思維等各方面都具有天然的秉性,學習需求旺盛。踐行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要著眼于學生的長遠發展、終身發展,讓學生做課堂學習的主人,突出學生本位,體現教育的以人為本思想。樹立了這樣的教育理念,就會有效促進教師自身的專業化發展,在教育教學中積極構建以生為本的課堂,關愛學生成長,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促成學生發展,真正做到讓學生學會學習。因此,通過學習先進教育教學理念,教師提高自身理論水平,提升自身專業素質,在向專業化方向發展的同時,用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持續進行教學反思,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牢固樹立終身學習觀念,就能促成課堂教學的高效率。對于小學數學教學而言,不斷充實數學教學理論體系,及時更新數學知識結構,積極優化數學教學模式,善于創新數學教學方法,不僅能助推自身的專業化發展,更會推動小學數學教學的高成效、高質量發展,把“減負不減質量”的教育教學要求落到實處。與此同時,數學教師還應注重新型師生關系的構建新理念,強化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打造和諧、民主、平等的現代化數學課堂教學新模式,以全面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效果。
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是教師成長的試金石。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強,則教師的專業化成長就有成效;課堂教學的成效差,相應地,說明教師的專業化成長成效也差。為此,教師的專業化成長,就是要以課堂為主陣地,不斷提升課堂教育教學成效夯實自身的專業化發展根基。無論是夯實學科知識還是提高學科素養、技能,抑或是促成自身的專業化發展,目的都是提升課堂教學實效。換句話說,促成教師專業化成長的最終目的,還是促進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雙減”背景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就需要教師用最短的課堂教學時間追求最大的課堂教學效率,讓學生學得更輕松,讓課堂效率更為顯著。為此,小學數學教師的專業化成長之路,也應該是提升課堂教學實效性的開拓、進取之路。首先,從源頭上抓起,提升課程處理能力。因為課前準備相當重要,它是實施課堂教學的起點,所以教師要深入研究教材,透徹了解學情,提高教材處理與教案設計能力,為引導學生高效學習、有效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師只有把鉆營教材、研究學情作為上好每一節課的重要前提,把教案設計好,把課件制作好,把教師自己的聰明才智融入進去,就能打好這個基礎。其次,充分彰顯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用自己的引導讓學生做課堂學習的主人,收獲課堂學習的快樂。這就需要教師以高度的專業化教學能力保障教學設計在學習過程中的充分實施、靈活實施、高效實施,量體裁衣,因材施教,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達到教育教學目的。例如,在課堂上除了采用自主學習的方式之外,還可以組織學生通過同桌互助、小組共學、傳幫帶等方式,讓每名學生都參與學習之中。再如,通過改變教與學的方式,運用高效、趣味的授課工具,新穎而具有創意性的教育方式(微課、STEM),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師的授課質量。尤其教師要不斷提升利用信息技術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要善于學習整合各種互聯網教學資源以及應用信息技術的手段、方法,利用現代化授課工具的強大功能,引導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合作探究、分析問題、互動交流,求得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融合實效,提升自身的專業化發展程度。
“雙減”背景下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和之前一樣,與教師的個性化成長、特色化教學息息相關。處理好共性和個性的關系,以深入研究學科課程標準及教材、完善專業知識及技能的共性為基點,以吸納資深、優秀教師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強化自身學習為發展點,在教育教學實踐中逐步積累教育教學經驗,不斷創新教育教學方法、技巧、策略,以形成富有個人特色的教育教學風格,構建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和完善的學法指導體系。就專業知識和技能來說,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數學學科知識和素養技能是為人師者必須具備的專業知識素養。數學學科是一門由精準數字、嚴密邏輯、定理公式所構成的理性學科。除了儲備數學基礎知識,包括最基本、最核心的數字學習能力外,小學數學教師還應該具備解決各種數學問題的能力和解決多步驟的數學綜合問題的能力。這些都是小學數學教師在專業化發展道路上必須具備的學科知識和基本技能。另外,數學學科準確性強,給數學概念下定義、推導數學公式等,都需要小學數學教師具備思維上的邏輯性和嚴密性。作為小學數學教師,具有嚴謹的數學推導思維和邏輯推導能力,對運用數字公式解決數學問題或難題,運用公理定理推導數學問題,教會學生從學會數學知識到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從學校層面考慮,“雙減”背景下對教師的評價不能以成績為唯一的指標。課堂教學熱度、學生學習參與度、各種競賽結果,都可以作為評價指標或項目,對教師進行評價。就課堂教學熱度而言,包括課堂教學氛圍、學生情緒、教師語言的感染力、教學內容的趣味化、課堂評價的激勵作用等等,在營造、調動、設計、轉化上是否能掀起一個又一個學習的高潮,在課堂評價中能否及時、恰當、準確評價學生學習效果等,都可以按照教師的表現對教師進行對應性評價。就學生學習的參與度而言,包括高度集中的注意力、積極活躍的思考力、彼此互動的行動力等,在學習內容各個“點”上,學生人數這一“量”上,學習深度這一“質”上,在有限的時間里,能否全員、適度、適量達到教育教學目標。就這類各種競賽結果而言,包括課堂學習小組競賽結果、課后校內數學競賽活動結果、校外數學競賽活動結果等,在教育教學的效果評價以及影響力擴大方面,能否起到檢驗學習成效、宣傳教育教學成效的作用等。這些評價項目或內容,不僅能夠檢驗、激勵教師的課堂教育教學質量,而且能夠作為教師專業化成長的重要實現途徑。學校只有不斷完善多樣化的激勵評價機制,才會激勵小學數學教師追求課堂教學的卓越,創新不斷教育教學方法或手段,有效促進課堂教學質量不斷提升,從而實現教育教學實踐能力的持續性發展,促成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在建立完善多樣性、多元化的課堂教學評價機制中,學校要公平深入課堂科學評估教學效果,要創設多樣性、多元化評價條件,為數學教師提供更多的技能展示平臺;要遵循“合理合度、公正公平、鼓勵進步、突出優秀”的原則,為數學學科組織開展各種形式的競賽活動制定規則或評比細則,在競賽、評比方法上,在等級設置與獎勵名額上給予指導或運用,以此激發教師的教育教學研究動力,打磨教育教學技能,持續提升教育教學效果,實現自身的專業化發展。
影響力是教師在專業化成長之路上的一種外在宣傳力和推介力,骨干教師可以通過“傳幫帶”把自己的教育教學經驗傳遞給青年教師,擴大自身影響力、帶動性、示范作用,配合學校做好結對幫扶工作,助力青藍工程,強化對青年教師的指導培養,幫助他們盡快適應教育教學節奏,勝任教育教學工作,提升教育教學實踐能力,在實現自身專業化發展的同時,幫助青年教師走向專業化發展道路。青年教師也要在老教師的“傳幫帶”之下,轉換自身角色,加強業務技能,提高專業素養。在“傳幫帶”的形式上,學校盡可能多樣化,采用老教師示范課、新教師展示課、新教法研討課等,大頻率推出,小步子邁進,為全校教師提供參與、觀摩、研討的平臺。例如,在青年教師構思匯報課的教學設計時,同年級骨干教師就可以以示范課的形式予以點撥;在骨干教師備寫示范課教學設計時,青年教師積極參與,并就獨特的設計向骨干教師請教。無論是青年教師匯報課還是骨干教師示范課,從教案的設計到課堂的實施,“傳幫帶”雙方都要全過程參與,探討預設與達成的契合度,并分析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尤其在關鍵點上,青年教師要向骨干教師勤討教,骨干教師要對青年教師勤指導,為他們解讀教材、點評有效的課堂教學手段,從教師專業發展的角度指出有待改進的問題和進一步發展的方向。再如,可以依托“名師工作室”,以老帶新,培育新人,創新促成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形式,幫助新教師走向專業化發展之路,為提高新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進行專業化的指導。
教師是學校發展的第一生產力,落實“雙減”政策,真正做到減負不減質量,需要一支過硬的教師團隊。除了“傳幫帶”“學科精品課”“組內公開課”“同課異構”“異課同構”等不同形式的教學研究活動,通過對說課、賽課、評課、磨課等一個個環節,促成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大面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另外,成立“小學數學教師成長營”,著眼于發展青年教師的教育教學理論水平,強化他們的教育教學科研能力,用科研促成他們的專業化發展,用科研帶動他們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總之,作為小學數學教育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執行者和主導者,小學數學教師要與時俱進,敢于迎頭趕上教育教學形勢的新變化,堅決落實“雙減”政策,牢固樹立先進教育教學理念,大力提升課堂教育教學實效,自主構建教育教學模式,促成自身的專業化發展。學校更要不斷完善多樣化的激勵評價機制,以“傳幫帶”等各種策略,有效促成教師的專業化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