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春娣
高中階段是學生正確認識自我、選擇人生方向、逐漸走向成熟的關鍵期,從選擇文理科目到思考未來職業,再到填報高考志愿,都需要教師在這個階段給予高中生適時的引導,幫助他們規劃自己的學業、管理自己的時間、思考自己的未來,為邁進理想的大學、開啟嶄新的人生奠定堅實的基礎。
高中階段的學生處于生涯規劃發展的自我探索期,他們在高中階段開始初步思考自己未來可以選擇怎樣的職業,自己如何為從事這樣的職業做好學業準備。高中生對未來的人生充滿了憧憬,也充滿了迷茫,我們不僅要讓他們學會了解自我,更要讓他們不斷發展自我,從個性匹配未來職業到主動構建自己的未來,讓自己在與環境的互動中不斷形成新經驗,創造符合自己期待的人生。
對學生進行生涯喚醒教育,能讓學生深入理解生涯規劃的意義。首先,生涯規劃具有人生導向作用。學生可以想象自己未來職業成長過程中可能實現的成就,確立清晰的職業發展目標,這是建立在個體自我認識且充分了解自己希望從事的職業的基礎上,是幫助學生思想走向成熟、思考更加理性、懂得承擔責任、擁有進取意識的體現。其次,生涯規劃具有人生激勵作用。明確了職業生涯目標,學生就會不斷地對照這個目標尋找自己的不足,不斷克服前行的困難,讓自己變得更優秀,更符合職業目標對自己的要求。最后,生涯規劃具有調節作用。當學生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人生目標,他就會調節自己的言行,思考如何做才能讓自己獲得職業成就。
要讓高中生心中樹立明確的職業目標,需要讓他們進行深度的自我認識和自我探索,深入了解自我,進行合理的職業人生規劃,構筑自己的職業夢想。
生涯規劃是為了讓自己的職業興趣和能力匹配工作環境和任務,讓自身的素養不斷接近自己職業目標的要求,最終能最大限度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首先,我們可以組織學生學習相關的生涯規劃理論,這其中包括“職業輔導之父”弗蘭克·帕森斯的職業生涯理論,他在《職業選擇》一書中提出了人職匹配理論,學習這一理論能夠幫助高中生思考自己如何與想要從事的職業高度匹配,從而更好地修煉自己,提升自己的綜合素養。筆者所在的學校還組織高中生學習霍蘭德職業傾向理論,這是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的經典理論。約翰·霍蘭德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全面研究生涯規劃理論,他在職業人格和生涯選擇理論的研究基礎上,對職業進行相應的類別區分,我們可以運用他所編制的職業偏好量表和自我導向量表兩種職業興趣量表,讓學生從測量結果中發現適合自己的職業類型,如現實型、研究型、藝術型、社會型、管理型、常規型等,這些類型又對應具體的職業。
每個人的個性特長都是可以自我認識和測量的。從社會發展的角度來說,每個崗位、每種職業都需要配備符合需求的人員,個體的個性特征與工作的性質、要求之間配合得越緊密,其職業生涯獲得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因此,自我探索、自我認識、自我評估是高中生開始職業生涯探索和規劃的前提。我們可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和生涯教育課程中設置自我認知的內容,幫助學生通過內觀、鏡觀等方式,自我探索并尋求他人的評價,看到“公開的我”“盲目的我”“隱藏的我”“未知的我”,全方位地認識自己,然后進行自我評估。自我評估有5大思考題:我是誰?我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我的優勢是什么?我的劣勢是什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這5個問題。
從興趣這個角度看,不同的興趣愛好可以將我們導向不同的職業人生。例如,有的學生喜歡朗誦,可以選擇從事播音主持的工作;有的學生喜歡體育,可以選擇從事體育賽事講解員、體育教練、體育教師等工作。從心理學角度看,氣質類型沒有好壞,各種氣質的人都可以在各自的職業領域中獲得成功。但我們也應認識到,氣質會影響我們工作的性質和效率,不同氣質的人可以根據自身的氣質特征選擇更適合自己的職業類別。例如一個人如果屬于多血質氣質類型,那么他可能更適合做一些需要與人交流合作的工作,粘液質氣質類型的人則更適合做一些細致冷靜的工作。通過這樣的自我評估,讓學生思考自己的人生目標,通過分析自己的優勢和劣勢,找到自己的能力擅長點。
我們要不斷激勵學生發現自己的特長,專注發展自己所擅長的方面,從而找到自己的發展方向。在生涯規劃課上,還可以讓學生繪制家族職業樹,讓學生看看自己的家人和親戚從事的都是哪些職業?在自己的家族中選擇哪種職業的人最多?進而分析,在技術、管理、服務、研究等領域,你更傾向于哪個領域?自己追求和向往的職業是什么?通過這樣的過程,讓學生進一步挖掘自己身邊的資源,找準未來的發展方向。
學生確定了自己的夢想后,我們需要引導學生對照當下,思考自身的哪些優勢有助于實現職業夢想,哪些方面還存在差距,可以通過高中階段的哪些途徑來拓展能力,提升必備的素質。
江蘇省鎮江崇實女子中學(以下簡稱“崇實女中”)將校內外資源加以整合,培養出一支生涯教育教師隊伍:一是學校的心理健康教師,對學生進行自我認知、生涯規劃教育;二是社會上的一些行業領袖、女性杰出人才等,作為學校校本課程的客座教師,激發學生興趣;三是在家長中征集志愿者,向學生分享自身職業生涯發展的經歷。
開展家校社結合的生涯拓展課程。學校要充分挖掘家庭、學校、社區的教育資源,開展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涯教育課程,由家長、校友、社區資源形成的“真人圖書館”開拓了學生的眼界。學校還邀請杰出校友代表回到學校的“崇實名人堂”向學生講述生涯故事,邀請優秀畢業生代表回校講述自己選擇大學專業的故事,幫助學生梳理自身的優勢和潛能,激勵學生構筑自己的人生夢想和職業理想。
學校開設女生素養課程,外塑形象,內塑氣質,內外兼修,以八禮四儀場館和養正學堂為依托,創立獨具崇實女中特色的養正學堂八大中心,包括養顏、養心、養性、養氣、養志、養生、養藝、養神等。開設美妝、美發、禮儀、茶藝、九球、形體、瑜伽、舞蹈等課程,社團活動課程化開展,每周二、周四下午活動一小時,學生100%參加社團。在這些課程中,學生的興趣特長得以發揮和培養,學習能力得以發展,學習情緒得以紓解,女性素養得以提升。學生在學校特色課程、社團課程中培養的能力和素養在每年的“出彩崇實人”校園系列展示活動、社區活動、元旦文藝匯演中得到展示,如剪紙社學生走進風車山社區,與社區人員一起通過剪紙學習和傳揚廉政文化;水彩社學生走進社區開展“一帶一路”主題繪畫活動等。學生社團先后參加各種國家級、省市級科技、藝術、文化比賽,均獲佳績,學生從中找到自信,不斷追逐自己的夢想。崇實女中注重在學科育人的基礎上,通過特色女生素養課程,為學生提供成長和展示的平臺,學生在豐富多彩的課程和展示活動中學到知識、得到鍛煉、學會做人、學會生活、獲得自信、明確方向。
學生進入高三,參加高考,選擇高校和專業,這時需要學生結合自己的高中生涯規劃目標進行自主選擇,崇實女中的許多學生深感在高中提前進行生涯規劃,制定發展目標,有意識地提升自己,對于自己在高三畢業時準確定位,尋找適合自己的高校,開啟新的人生,具有重要意義。
來自漢服社的學員、現已從南京藝術學院文化產業學院畢業的駱文藝同學,當初就是因為漢服社團選擇了自己的專業方向。駱文藝同學每次回到崇實女中,都會深情地回憶自己在學校參加漢服社團的經歷,在這期間,她還自學了攝影、剪輯、修圖等一系列專業技能,多次參加校內外的漢服文化展示,激發了自信。據2016年考入南京師范大學音樂學(教育)專業的崇實女中優秀畢業生姜宇微回憶,她能夠以藝術省統考第16名的成績考進南師,主要得益于參加學校的“風之聲”合唱團,在合唱團中,她提升了自己的音樂素養,培養了自己團結合作、奮發進取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