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天水市清水縣遠門學區 趙亞鋒
小學階段是學生初步接觸語文的階段,此階段對學生后續語文學習的態度和學習質量有深遠的影響。新課標要求在小學階段注重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培養,使學生愿意表達自己,并且能利用語言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觀點。但小學階段的學生詞匯量相對不夠豐富,并且受性格等因素影響,在部分情況下很難完整地進行語言表達。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討和研究培養小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方法和途徑,使學生能更準確、有效地進行口語表達。
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通常受先天因素的影響,主要是學生性格方面的因素,由于不同學生性格的不同,其表達欲望也存在差異,性格較為內向的學生在表達時會比較害羞,表達內容也比較隱晦,但隨著學生的成長,此類情況會有一定的改善。除性格因素影響之外,還包括學生自身身體方面的因素,比如口吃、言語不清等,通過長期的練習可以矯正和控制,但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心智不夠成熟,可能會過分在意自身此方面的不足,從而羞于開口表達,導致口語表達能力得不到提升。
1.家庭環境
我國小學主要是走讀的形式,因此,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受家庭因素影響較大,根據學生的家庭情況可以大致分為兩類,第一類是學生跟隨父母生活,第二類是學生跟隨爺爺奶奶或寄宿生活。跟隨父母生活的學生,由于父母一般會更了解和注重素質教育,除了與學生的日常交流之外,可能還會給學生報名一些演講、播音主持類的興趣班,這對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有一定的幫助;而跟隨爺爺奶奶生活或寄宿生活的學生,除日常交流外,通常不會有太多的口語表達機會,長此以往,也會使學生逐漸降低表達欲望、失去表達興趣。除此之外,家庭氛圍也是影響學生口語表達的關鍵因素,家庭氛圍和諧的學生通常更敢于表達,也更有表達欲。
2.學校環境
學校是學生語文學習的主要場所,學校的教育環境也是影響學生口語表達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學校中影響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第一,教師重視程度,由于學生本身對口語表達沒有明確的概念,因此,教師的重視程度會直接影響學生對口語表達的重視程度;第二,整體教育環境,此因素指集體氛圍是否和諧友善,能否促進學生之間的表達和交流;第三,教師的教學方法和評價方法,小學生的整體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要略差于成年人,因此,如果教學方法不當,很難提升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同時,小學生相對更注重教師的評價,如果教師在評價中措辭不當或態度不合適,很可能影響學生的表達欲望。
培養小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應從幫助學生樹立表達的信心開始,使學生從“怕說”到“敢說”,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表達興趣,激發其表達欲望。樹立學生表達信心應從語文的日常教學中入手,教師應多鼓勵學生回答問題、表達想法,在學生表達有誤時,在糾正學生的問題之后,也應對其敢于發言的行為給予肯定和鼓勵,避免打擊學生的表達信心。以部編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中口語交際“轉述”為例,教師可以組織一場“傳話游戲”,由教師給出一段話,以2~3句為宜,之后依次進行話語轉述,并將最后傳話的結果寫在黑板上,之后教師可以帶大家分析傳話的過程中出現了哪些變化,導致轉述的內容變化。教師:同學們,現在黑板左邊是最開始老師想告訴大家的話,右邊是最后傳話的結果,這兩句話有什么不同呢?學生:最后傳的話變短了,意思也有點變了。教師:沒錯!那是什么導致這種事情發生的呢?學生1:我傳的是對的,肯定后邊有人傳錯了!學生2:我傳的也是對的啊!教師:同學們請安靜下來,老師相信大家傳的都是你們認為對的話,但是傳話的過程中由于理解和語言重新組合的問題,一般都會導致傳的話改變,這并不是誰的問題,很多時候只是一個誤會,因此,在表達的時候一定要正確表達自己的意思,如果別人對某些話有誤解,也要敢于解釋、敢于表達。同時,教師應給所有學生表達的機會,在此過程中,由于部分學生的表達欲會比較強,教師也應教導學生,無論是在日常交流還是集體發言中,都應給所有人表達觀點的機會,告誡學生傾聽和表達同樣重要,傾聽在某種程度上也能使自身獲取到可以表達的信息。除此之外,對羞于表達的學生,教師也應利用課余時間,在不影響學生課間休息的情況下,了解學生“不愿表達”的原因,并根據其具體情況做出相應的幫助和指導。
在幫助學生樹立表達信心之后,教師應采取相關措施提高學生的表達興趣,激發其表達欲望。在此過程中,教師應結合小學生好奇心強的特性,利用學生感興趣的內容,使學生能增加口語表達機會,例如,教師可以利用課本中有趣的故事,引導學生講出自己最喜歡的課本中的一篇文章,培養學生的口語組織和表達能力。教師:老師讀小學的時候最喜歡的一篇文章是講做冰糖葫蘆的故事,后來老師回家還自己嘗試了做冰糖葫蘆,同學們最喜歡課本中的那篇文章呢?學生:有!喜歡《小木偶的故事》。教師:那就請你分享一下你最喜歡的課本中的一篇文章吧!同時,在此類導入內容選取中,教師應注重不同學生之間的差異,避免提出有學生沒有參加過的或了解過的內容,除利用學生感興趣的內容之外,教師還可以利用激勵手段激發學生的表達欲,例如,在某個學生回答問題之后,根據其表達的情況給予相應的獎勵,使學生更愿意主動回答問題、表達想法。
1.家校一體,在陪伴中提升口語表達能力
基于家庭因素和學校因素對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影響,教師應協同家長,做到家校一體式,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在學校,教師可以布置家庭閱讀作業,由家長和學生共同選擇某文章進行閱讀分享,考慮到不同家長的工作時間問題,閱讀分享可以安排每周一次,分享時學生需要表達該文章的大致內容,以及從該文章獲得的感悟,尤其要重點區分自己的感悟和家長的理解,教師在學生表達的過程中也要分辨學生所表達的觀點是否是自己的看法,確保學生在此過程中有效地參與進來;同時,考慮到不同學生的家庭狀況不同,教師應對獨立表達的學生給予表揚,一方面照顧學生的心理感受,另一方面使其他學生意識到獨立思考和表達的好處,從而使學生能逐漸獨立思考和表達。以部編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為例,此單元的主要內容是童話故事,教師可以將本單元的家庭閱讀作業的主題設定為童話故事閱讀,要求學生能大致復述故事,并能從故事中獲取一些道理。教師:同學們,今天又是閱讀分享大會啦!同學們都準備好自己分享的內容了嗎?學生:準備好了!教師:好的,既然大家都準備好了,那么老師就要開始邀請同學上講臺來分享了,首先第一位要給大家分享的是XX同學,大家掌聲鼓勵一下。
(學生鼓掌,分享同學上臺)
學生:大家好!今天我要分享的故事是《賣火柴的小女孩》,這個故事講了……教師:很好,XX同學講得很棒,那XX同學讀了這個故事之后,有什么想法呢?學生:大家跟賣火柴的小女孩比過得太幸福了,能吃飽也能穿暖,但是聽媽媽說,有些地區的小朋友還是生活在饑餓和寒冷中,所以想把之前的玩具和穿不了的衣服捐贈出去,希望幫助更多的小朋友。教師:XX同學說得很好,很多童話故事都有它的背景和意義,現在大家讀起來是這樣的感受,但是等你們長大了再讀可能又是另一種感受,不過老師希望大家長大之后仍然能記住童話最美好的樣子。
2.求同存異,在辯論中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小學生的思想價值觀處于養成階段,作為語文教師,除了肩負著語文教學的重任,還應利用語文教學中文章和素材培養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教師可以利用辯論的形式,給出一些熱門辯題,在促進學生思考的過程,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口語表達建立在良好的思維基礎和語言組織能力上,利用辯論賽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的思維更加靈活、反應更加靈敏。以課文《給予是快樂的》為例,擬辯題為“給予是否快樂”,正方觀點為“給予是快樂的”,反方觀點為“給予不快樂”。教師:老師剛剛帶領大家學習了課文《給予是快樂的》,那么給予到底快不快樂呢?現在老師給一個辯題——“給予是否快樂”,正方和反方的觀點分別是“給予是快樂的”和“給予不快樂”,現在所有同學分成幾個小組,抽一下辯論的組別,然后一起舉辦一場辯論賽吧!學生:好的,沒問題!分組之后教師應給學生一定的時間進行準備工作,在學生準備期間,教師可以利用語文課堂的時間了解學生的準備進度,并針對學生的問題給出相應的指導;在辯論賽正式開始之前,教師需要講明規則,并告誡學生應秉持“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原則;在辯論賽中,教師應記錄學生表達中的問題,維持好辯論秩序;在辯論結束后,教師可以根據所記錄的學生在辯論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相應的指導,從而使學生的口語表達更為準確,進一步提高口語表達水平。
3.情感共鳴,在課文閱讀中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課文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內容之一,通過課文閱讀可以矯正學生發音,培養學生有感情的閱讀文章。為提升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在課堂上教師可通過分組、點名或學生自愿舉手等形式,選擇幾名學生參與課文的朗讀,在課文的朗讀中教師可給每名學生分配不同的身份,并要求學生代入情感去對話,以此使學生能感受到課文的內涵,并在此過程中提高自身的口語表達能力。以部編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小英雄雨來(節選)》為例,由于該篇課文中包含大量旁白部分,教師可將整篇文章分為幾部分,由多名學生共同負責旁白。教師:同學們,老師在上節課下課之前要求大家課后閱讀《小英雄雨來》這篇課文,大家回家都讀了嗎?學生:讀了!教師:很好,大家讀了這篇課文之后有什么感受呢?學生1:那些壞人太氣人了,怎么能這樣對雨來,還好雨來最后活下來了。學生2:是啊!是啊!雨來真的是聰明勇敢的小英雄。教師:同學們說的都很好,那就請大家帶著對小英雄雨來的敬佩之情,用角色扮演的形式來朗讀這篇課文吧。這篇課文可以分出這幾個角色,老師寫在黑板上,現在同學們可以競選你想扮演的角色了,同學們也可以推薦某個同學扮演某個角色,現在就開始吧!
(教師組織學生選擇角色,注意把控課堂秩序)
教師:好啦!現在角色已經分配完畢,同學們可以開始了!注意一定要代入你所扮演的角色,有感情的表達。在組織學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閱讀課文的過程中,由于此種課文閱讀方式并非能應用于所有課文中,對學生而言比較新奇,容易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學生代入角色的過程也是感受文章情感的過程,其能幫助學生以更豐富的語言情感去對話,在學生角色扮演朗讀課文的過程中,某些學生可能不擅于將情感融入語言中,教師應給予相應的指導,使學生了解即便是同樣的一句話,在使用不同情感表達時,也可能展現不同的意義,從而使學生在口語表達的過程中更好地利用自身的情感,形成有溫度的口語表達。
4.思維訓練,在即興作文中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思維能力是口語表達的重要培養內容,其能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學生口語表達過程中的反應速度、表達清晰度、準確度等內容,在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訓練中,可通過課堂即興作文的形式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的口語表達更自如,以部編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為例,第四單元的學習內容為動物,根據該單元《我的動物朋友》的習作要求,教師可設計介紹喜歡的小動物的即興作文,并要求學生以口語進行表達。教師:同學們,本單元我們學習的課文主要講的內容都是小動物,同學們喜歡什么小動物呢?大家養過寵物嗎?學生1:養過小狗!學生2:我喜歡兔子!教師:很好,那么這節課我們就組織一個小活動,活動內容就是介紹你喜歡的或者養過的小動物,可以講你和小動物的相處過程,也可以講怎么喂養小動物,現在老師給大家五分鐘的準備時間,然后我們就正式開始吧。通過學生的即興表達,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短時間語言組織能力和思維能力,還能以此強化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使學生在遇到各種情況時能正確的表達自己的想法。
綜上所述,由于小學生整體年齡段偏低,其口語表達能力主要受先天因素和后天的家庭和學校教育因素影響,先天因素通常可以通過后天的培養來改正,而后天因素則需要家長與教師共同配合,并結合合適的教學手段,從而幫助學生提高口語表達能力。本文主要從提升學生表達信息、提高表達興趣和欲望、口語訓練的角度進行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以期為小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