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秀嶼區埭頭汀岐小學 周淑英
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目前還存在一些問題。教師應按照新課程改革的相關要求,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目標,重視寫作教學工作,這樣在開闊學生視野的時候,也能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在核心素養的視角下,將從豐富課堂內容、創新教學手段、加強生活實踐、講授寫作技巧、進行課后閱讀、加強溝通交流等角度開展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策略探究。
在小學語文的教育中,寫作模塊是不可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就目前的小學生寫作能力而言,教學效果有限、學生的寫作水平不佳、寫作能力提升緩慢等,都是小學語文一線教師所面臨的迫切問題。對此現象進行深入剖析發現,小學生生活閱歷有限,缺乏對于生活的關注,導致生活中的素材積累不夠,學生缺乏鮮活的寫作素材。教師在寫作教學中課堂訓練手段單一,無法有效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導致學生寫作積極性不高。學生主要依靠課堂時間進行相關學習,課后閱讀寫作時間欠缺,寫作經驗不足,無法充分領悟寫作技巧,存在讀寫分離的狀態等都是影響學生寫作能力提升的重要因素。長此以往,不僅消耗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利于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也影響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建立。
“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充分體現了在學習生活中興趣的重要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對一件事有興趣才能不斷地激發其創造性,讓學生堅持下去。要想培養學生語文寫作的核心素養,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起著關鍵作用。由于小學生具有思想意識程度較低、自我控制能力較弱等特點,教師需要利用豐富有趣的課堂內容作為引子,幫助學生將注意力轉移到教學內容當中。隨著人類進入信息化社會,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使教師擁有了更多獲取信息的渠道,教師可以利用網絡媒體,查找與教學課程有關的內容作為教材的補充,豐富語文寫作課堂教學的內容;同時注意在教學時引入生活化的情境,使寫作內容教學更加貼近于學生的認知和生活,提升學生的寫作興趣。
以小學語文教材《青山不老》一課為例,教師可以在備課階段從網絡上找到和課文內容有關的資料,如沙塵暴、霧霾給邊塞帶來的困擾,將其制作成視頻等穿插在課文的閱讀和理解過程中,既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又幫助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到環境污染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的影響。可以讓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探討,在交流中幫助學生樹立環保意識等觀念;也可以讓學生自行搜集相關資料,了解綠化的作用,增加對于相關內容的認知經驗,感受人物品質的高尚。寫作是自身情感抒發的過程,通過在課堂上的交流,學生進行言語表達,很好地鍛煉了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為作文寫作打下基礎。
由于小學生年齡、心理發展特點限制,其心智還處于萌芽階段,對于新奇事物有著極大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其注意力容易被轉移的同時也極易被教師的語音語調、多樣化的教學表達方式所吸引。小學一線語文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特點,依據網絡媒體等諸多便利條件,發揮自身的創造性思維,積極轉變寫作教學的教學思想,創新寫作課堂的教學手段,改變傳統的單一講授模式,以多變的課堂、豐富的教學手段形式來吸引學生的興趣。可以通過舉辦多樣化的趣味寫作活動,提升學生參與到寫作課堂中的積極性,提高課堂的參與度,以便更好地達到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的教育目標,提高語文寫作課堂的有效性,進而實現學生語文寫作核心素養的培養目的。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盤古開天地》為例,該課主要是學習中國傳統神話故事。教師可以讓學生在正式上課之前與家長一起進行閱讀分析,體會傳統神話故事的神奇以及古人的智慧,了解中國古代神話的思想內涵與寫作表達形式。在教學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創設真實的課堂情境,利用多媒體教學等形式吸引學生學習文章的興趣,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當中,幫助學生有效理解文章所表達的要勇于打破舊事物、創造新事物、不迷信權威、對待事情要有批判性思維、不破不立的思想內涵。學生通過學習傳統神話故事的語言表達內容和方式,為文章寫作進行素材積累和經驗擴充。
寫作是學生觀察、分析、構思、表達等綜合能力的體現,通過學生的寫作不僅可以看出語文寫作課堂的教學效果、學生對寫作知識的掌握程度,也反映了學生對于生活的觀察情況。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語文寫作也是一門藝術。生活是語文寫作的靈感源泉,生活紛繁復雜又充滿著多樣的美,只要靜下心來細細觀察,生活會給你帶來很多驚喜。教師在小學語文的寫作教學中可以從學生的生活出發,幫助學生在生活中發現美、感知美,積累生活中的素材,豐富學生的寫作內容和生活經驗。生活化的場景也有利于學生進行知識的遷移,能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內容,提高素材積累的有效性。教師應幫助家長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讓家長在空閑時間帶領學生走出家門,走進自然,使學生通過與大自然的實際接觸感知自然的神奇絢麗。家長帶領學生參觀文化古跡、科技館等,讓學生切實感受世界文化以及當今發展變化,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其人生閱歷,為學生的語文閱讀寫作積累素材。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一塊奶酪》為例,該文章主要圍繞一塊奶酪講述一個螞蟻群體的故事。螞蟻是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種動物,學生很容易找到并對其進行觀察。教師可以讓學生課前預習課文,并發布觀察螞蟻的任務,讓學生通過實際觀察螞蟻,結合課文進行理解并進行分析對比。寫作是學生綜合能力的體現,信息整合能力和思辨能力是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所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通過發布學習任務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課堂交流,讓學生在生活化的實際場景中積累了素材,也鍛煉了學生的思辨能力,有利于學生語文寫作能力素養的提高。
語文寫作和其他事物一樣有著內部的結構機制,掌握這些骨骼架構有利于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語文作文寫作。習作是學生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通過習作可以了解到學生對于詞、句、段、語法等的掌握情況。幫助學生梳理寫作框架,分析寫作中運用的修辭手法等有利于學生對文章的吸收,從而使學生積累不同文章的寫作模式,實現更好的課堂教學效果轉化。教師也可以利用微課等新方法,將閱讀寫作技巧錄制成短小的視頻,讓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進行知識鞏固,掌握寫作方法,提升語文寫作能力。除了寫作框架,學生對于詞匯的積累、認知也影響著其寫作水平。教師除了要教授學生寫作技巧以外,還要讓學生學會分辨、靈活運用詞匯進行語法表達,幫助學生進一步提升寫作能力。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陀螺》為例,教師可以在上課之前讓學生搜集與陀螺有關的圖片、文章等內容進行觀看和閱讀,對比文章結構和思想情感的異同。課堂上教師通過帶領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剖析,幫助學生梳理整體的文章脈絡、寫作架構、情緒表達方式,讓學生掌握文章的寫作技巧,幫助學生優化語文寫作能力。課下讓學生對于他們自己所找的文章進行脈絡梳理,培養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為寫作打下扎實基礎。
語文寫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時可以實現的,需要教師、學生、家長多方長時間的共同努力,要給學生素材積累、整合的時間和空間。寫作素材是語文寫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需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進行寫作素材的積累,單單依靠課堂上的40分鐘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在課后苦下功夫。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生活、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教師應該與家長合力發揮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作用,樹立科學的培養觀念,尊重學生的閱讀興趣,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幫助學生養成正確的閱讀習慣,讓學生在不斷的閱讀中體會情感、豐富自身經驗、積累寫作素材。
寫作不能只停留在思想層面,更要落到實處。學生要通過實際寫作來發現自身寫作能力的短板,不斷進行修正提高。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寫周記的形式去記錄自己的喜怒哀樂、記錄生活中的美、記錄自己的困惑,讓文字成為學生抒發自身情感的有效方式,讓學生在不斷的寫作中鍛煉書面語言表達的能力。教師也能夠通過學生的周記更好地了解到學生近期的思想狀態等,進而靈活地調整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讓語文寫作課堂貼近學生的生活,更加高效。
以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走月亮》一課為例,月亮是我們生活中每天都會看到的事物,伴隨著我們的每一個夜晚。通過和學生一起學習《走月亮》一課,幫助學生了解如何對月亮等自然景觀進行描寫,讓學生感受到柔和月光下發生的人間故事,從中感受到世間美好的親子情感,幫助學生在學習文章的過程中理解親情。教師可以在課后為班級同學提供與月亮或者親子情感有關的文章讓學生進行課后閱讀,進一步加深學生的情感理解,練習閱讀寫作的分析技巧。通過記錄與父母間的互動故事、溫情瞬間等,使學生在書寫中練習寫作技巧,幫助學生利用文字記錄生活、表達情感,讓家長和教師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了解學生的心理活動,以便教師靈活調整教學內容,更好地解決學生面臨的問題。
班級中的學生來自不同的家庭,有著迥然不同的生活環境和生活經歷,認知水平的發展也有不同層級的差異。教師若在語文寫作教學時僅僅按照自己的進度進行授課,受到不同學生自身理解水平差異的影響,往往會出現很多學生跟不上上課節奏的現象。這些學生不能完全吸收教師所講的全部內容,導致寫作教學課堂效果不佳。教師需要改變單一輸出的教學模式,利用學校提供的多種教學資源和網絡媒體創新教學方法,在教學中采取講授與互動交流相結合的模式,在課堂上與學生交流互動,及時關注學生的學習吸收情況,對于學生沒有理解的地方進行二次講解,讓學生及時掌握寫作的技巧和方法,為其構建語文寫作框架。教師也可以采取學生間交流分享的形式,讓學生分享自己在閱讀過程中的收獲,如自己是如何理解文章的,如果是自己會如何進行表達等;或者分享假期中和家長去的地方,了解到的內容等。使學生在不斷的分享交流中了解生活,增加生活經驗,在轉述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聯想、語言表達能力。
以部編版小學教材習作練習“推薦一個好地方”為例,教師可以事先讓學生整理出自己想要推薦的地點,將去此地點時拍攝的照片或者在網絡上收集到的圖片打印出來,列出推薦地點、推薦理由等提綱,在課堂上進行小組分享,讓學生通過提綱寫作、實際表達介紹的方式鍛煉思維邏輯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教師在此過程中可以巡回走動,聽取不同學生的發言,了解學生表達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最后集體進行指導,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表達寫作。也可以讓每個小組推選出一個組內成員認為表達優秀的同學在全班面前進行闡述,教師予以指導,為班級其他同學提供范例,最后讓班級同學通過實際寫作表達出來,上交教師進行審閱,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通過同學間互動、師生間互動等多種方式培養學生的語文寫作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下的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不再是教師的單方面輸出,需要學生的積極配合和教師的創造性發揮。教師要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靈活改變自身的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這也要求教師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不斷豐富自身的語文寫作素養,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挖掘學生的語文寫作潛能,為學生提供多樣的積累途徑,引導學生愛上寫作,實現培養小學生語文寫作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