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巨慧
(福建省漳州市東山縣東山一中 福建 東山 363400)
古人在讀書時往往會配合筆墨一起來進行,這可以更好地獲取知識。讀寫一體化的有效操作可以為教學發展提供一條新的發展途徑,可以讓學生在參與讀寫活動中強化自身參與意識,進一步融入到文本閱讀過程中,了解文字背后的深刻魅力。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如果可以有主觀能動性,把閱讀獲得的情感體驗用文字表達出來,那么就可以深刻體會到閱讀本身的樂趣所在,尋找不同文字所結合存有的魅力,進一步強化語文的閱讀和寫作能力,更好的提升綜合素養。與此同時,高中語文教師應當綜合教學方式,了解課堂中學生的行為模式,挑選一些具有深刻含義的閱讀文章,引導學生去探索、去思考、去動筆,用具體實踐加深學生對于閱讀文章的理解,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葉圣陶先生曾經就閱讀與寫作的關系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閱讀是在積累一些內容,寫作是在幫助表達一些內容,其都是語文學習過程中比較重要的兩個關鍵部分,不應該割裂兩者之間的關系,應當尋找內在的聯系,進一步提升閱讀和寫作能力,提升語文的發展模式水平。與此同時,閱讀和寫作之間是密不可分的,兩者之間相互作用,通過閱讀可以了解到更多有趣的知識,積累更多專業的素材,學習到更多科學的寫作技巧,再通過寫作表達一些自己的感情,可以說出自己想說的內容,也可以加深自己對于閱讀的理解和分析,進一步提升閱讀寫作能力[1]。因此,語文教師應當在日常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深入應用讀寫一體化教學模式,進一步提升教學質量,奠定堅實的教學基礎。
在當前教學階段,學生提升語文成績的關鍵就在于閱讀和寫作部分的能力無法獲得較大提升。在傳統的教育理念下,學生每天都有很多比較冗雜的試題和學習任務,很少有空余時間去進行閱讀,導致所積累的知識并不充分,在寫作過程中也很難發揮自身所學。教師在教學環節中,為了讓學生獲得更高的分數,忽視了閱讀和寫作本身的關聯性作用,導致閱讀和寫作被分離,學生在寫作時,往往只是按照教師所提供的既定模板進行照搬,而非闡述自身的思想,這就導致在整體的文字中缺乏創新性理念。
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實踐發現,很多教師就教材內容,主要以閱讀教學作為課堂活動方式。而寫作方面,常規模式是教師在課堂上發布一個任務,要求學生在固定時間內完成寫作的任務,然后由教師打分,將得分最高的學生作為視為優秀作文,以演講的形式給學生分享。這樣放割了閱讀教學和寫作內容,就使得寫作和閱讀的關系被分離,導致高中生在進行寫作時沒有充足的材料,也沒有專業的寫作技巧,只是按照教師所提供范文的例子進行文字填充。一篇脫離了學生真情實感的作文必定是沒有靈魂的,由此可見,對閱讀和寫作的教學沒有大局觀的話,將會嚴重影響了學生學習能力的優化和提升。
為了彌補教學環節中的這一不足,教師應當將讀寫一體化模式納入到教學環節中,打破原先教學中運用的模式,借助閱讀和寫作之間的關聯性,強化高中生的綜合素養。
要想實現高質量的讀寫結合,就需要教師在實際教學環節中了解到學生的學習能力,對于教材內容的特點進行綜合分析并整合。從宏觀視角上來看,教學一體化的學習模式是比較先進的,應當結合不同年齡段的學生來進行分析調整,選擇有針對性的文章讓同學們去瀏覽,去閱讀,促進學生的綜合性發展與進步。在最開始所設立的閱讀環節中,中學生應當了解不同背景下文章的內部層次結構,以結構來剖析故事情節,理清文章思路。還可以從文章中提煉出一些自認為較好的詞句,強化閱讀理解的過程。從閱讀到寫作的過程,不僅是知識積累的過程,也是自身想法表達的一個過程。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環節中,應當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手法。
3.1 明確主要教學目的。雖然閱讀和寫作之間的關系是十分密切的,兩者存在相互作用的關系,但是每一節課堂都有不同的教學任務,如果教師混淆了閱讀和寫作的具體目標和課程方案對象,那么高中生可能會在課堂結束后,不僅毫無收獲,還認為語文是一個無秩序、較為混亂的學科,嚴重影響了語文課堂效率的提升。為了避免這一現象出現,教師應當針對課堂內容進行細節教學目標的篩選,界定好教學任務的范圍,進一步提升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
上文所闡述的例子便有不同的教學目的。比如說《峨日朵雪峰之側》這篇文章進行讀寫綜合教學就是為了讓學生訓練詩歌寫作的能力,重點在于讓學生以自己的思維模式表達所思所想,提升寫作能力。《雨巷》這篇文章的讀寫一體化分析,主要在于學生在已有的生活認知上加深對于文章內容的思考和理解,不斷強化學生的學習認知,讓學生的學習重點放在詩歌分析上。
3.2 “以讀促寫”。閱讀是學生積累寫作素材的一種重要形式,是學生在了解各種文章體裁、表現手法等多種寫作途徑的一種主要方法。對此,教師應當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案,來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到讀寫活動當中,通過閱讀大量的文章感受作者的運筆思路,了解文章的主要結構,為自身寫作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礎[2]。比如,《峨日朵雪峰之側》這首詩歌語言激揚,文筆流暢,層次靈動,因此,可以以這篇詩歌作為仿寫的主要對象,鼓勵高中生創新思路,結合生活中的所思所想以及具體感悟進行仿寫。本班學生雖然已經有充分的寫作經驗,但是卻很少寫詩歌類型的文章,因為詩歌具有節奏性和豐富的意境,所以學生往往更傾向于詩歌的創作,對于活動具有較強的主觀能動性,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3.3 “以寫促讀”。人們在研究讀寫一體化教學模式時,往往會強調閱讀對于寫作的促進作用,而忽視了寫作對于閱讀的反作用影響。在進行寫作時,常見的書寫格式,有讀后感、文章改寫等多種形式,這些活動都可以幫助強化高中生的閱讀感受,加深對于讀物深刻的理解。因此,高中語文教師應當在課堂環節中納入以寫促讀活動,在寫作的過程中強化學生的閱讀經驗,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就如《雨巷》這篇文章是一位著名的散文詩人所寫,通過對于丁香花寄托個人的情感,來表達自己對于生活的積極態度和美好向往。這首詩歌具有較大的空間想象性,所以筆者會鼓勵學生依據自身的閱讀感受來重新寫一篇與丁香姑娘有關的小文章。在此輪寫作學習過程中,高中生需要反復研讀課文內容,思考作者對于丁香姑娘所富含的深刻含義以及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然后憑借自身的想象力創意發揮,編寫出一個合理的故事,妥善安排故事情節。與此同時,在擴寫活動中,學生應當延續作者對于故事主人公的情感表達,詩人內心的渴望和對于黑暗中想要尋找光明的期盼,這樣擴寫活動才更加具有意義,能夠讓學生對于這首詩歌有更為深入全面的了解。與此同時,在想象過程中,學生也可以和作者產生共情,對于學生的德育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3.4 學會從閱讀中尋找寫作方法。要想寫出一片動人的故事,可以引起別人的共鳴,感同身受,就需要有充足的知識量積累,高中生的閱讀不單單只是對于課本內容進行學習,應當不斷拓寬教學理解,實現讀寫能力的有效結合。教師應當教會學生更多專業的思考方式和閱讀理解技巧,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加深對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高中教材內的課文往往都是精心篩選出來的,符合高中生年齡階段的學習內容。因此,語文課需要和寫作課程緊密聯系,在閱讀的過程中加深學生對于文章內容的理解,盡可能將其在文章當中有效應用,形成語感。學生去模仿好的文章和作品去寫作,是一種提升水平的有效方式,但是當學生腦海中沒有素材,不知道如何表現人物特征,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時,可以通過借鑒優秀范文當中的詞語來進行自己的創作,模仿指的并不是完全抄襲,教師應當將為學生合理模仿,而不是毫無邏輯的去照搬照抄。模仿是在優秀作品的基礎之上尋找其中可以通用的文章結構進行拓寫,是在原有基礎上加以自身的想法,并融入自身創意,具有一定思維邏輯的新故事。例如高中課文《荷塘月色》,這篇文章運筆充滿特色,作者在觀賞荷花以后,寫下了自己的所思所想,運用一些比喻形式的句子,不僅僅可以感受到荷花的具體形態,還可以了解到當時情景的優美性。這樣生動的表現手法讓同學們可以感同身受,加深對于文章的深刻理解。如果在學習每一篇文章時,都能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進行聯想性思考,就能很快的提升自身的作文寫作水平。
3.5 激發學生讀寫一體化的學習興趣。興趣是促進一個學生對于一門學科主動去探索、去挖掘的重點所在。各個科目的教師為了讓學生對于教學內容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一直在嘗試使用更加豐富、比較多元化的教學途徑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語文教學來講,作者認為多開展小組交流和文章感悟探討可以幫助強化學生的認知和理解。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往往想要發表自身的看法,對于某些人物特征進行分析,引導學生主動去和小組成員進行交流,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積極閱讀書籍的渴望[3]。與此同時,學生也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夠獲得老師和同學的認可。因此,可以定期開展讀書交流分享會,讓優秀的作品獲得同學和老師的認可,讓學生感受到自我價值感的提升,激勵學生不斷求知上進,實現良性的閱讀循環。
筆者在多年的教學中積累了很多經驗,也認識到了學生在學習中最大的推動力就是自身的興趣,對于一門課程能否產生信息,直接取決于教師的教學方法和課堂的帶動能力。因此,筆者在教學過程中比較看重每一堂課的引導內容,從舊課內容導入新課,讓學生有一個溫故而知新的過程,由于一些在生活過程中常見比較有趣的例子,能夠激發學生想要去探究、去學習的渴望,讓他們主動學習,發揮自身能動性。筆者在一起上課時提到了一位著名的作家,為了激發學生對于這名作家的興趣,提出了一個小故事,主要內容為作家在宴會上禮貌的夸贊了一名女士的容貌,但是女士并不認可,反嘲作家,作家立刻使用反語回之。雖然只是一次生活中的小細節對話,但是足以看出作家本身對于生活的接納度以及對于生活的通透度。這個故事可以大大激發學生對該作者的興趣,引導學生瀏覽更多與之相關的文學作品,讓學生主動去閱讀,提升學生的閱讀量。
4.1 深入閱讀,避免“一讀就寫”。在當前階段,讀寫一體化教學模式已經被很多語文老師應用到課堂教學環節當中,但是因為一些教師沒有認識到讀寫一體化對于課程效率推提升的整體意義,使得閱讀和寫作相結合的教學效果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當學生閱讀完一篇文章后,立馬安排學生進入寫作環節,這種方式看上去是讀寫相結合的形式,但是很容易給學生造成心理壓力,學生在沒有完全深刻理解文章的內涵時,寫出的作品也并不符合內心想法,理解比較淺顯,不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將知識點進行串聯性教學,引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深入,加深記憶和理解,讓學生由點到面,強化整體感知。例如,在學習《祝福》時,應該聯想到之前讀過的課文《故鄉》《孔乙己》等,感受到作者對于文章賦予的深厚情感,引導學生整合新舊知識,加深對于文章的記憶與理解。
4.2 在作品欣賞中做到“讀中有寫”。閱讀是一種美學的享受,學生只有真正地在閱讀文章中體會到美的意境,才能夠有感而發寫出更加優秀的作品,課本中有很多高質量的文章內容可以提供給學生進行鑒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有充分的利用這些教學資源,幫助學生加深記憶和理解,將讀和寫進行協調性教學,才能夠真正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4]。以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為例,教師在閱讀這篇文章的時候,可以提前為學生介紹故事展開的背景,讓學生在聽文章的故事過程中感受到朱自清先生淡淡的憂傷以及對于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向往。對于文章當中比較優美的語句,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著重賞析,讓學生細細品味作者在寫下句子時的深刻感悟,還可以依照文章當中的句子形式讓學生進行仿寫,往往可以看出學生的閱讀積累情況以及對于語言的應用能力。從對于文章的精細化分析過程中強化學生對于生活的感悟和理解,加深學生的思考能力,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寫作水平,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4.3 找到合適的途徑,使讀與寫很自然地結合起來。
4.3.1 積累優句。在教學過程中,常常會遇到一些句式比較整齊,語句較為優美的段落或是句子,特別是對于人物和一些主人公的刻畫,非常生動靈活。在瀏覽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進行摘錄自己喜歡的句子,不定期的進行檢查,督促學生養成自我積累的好習慣。在進行文章寫作時,可以應用積累的句子,從多個角度來刻畫作文主人公的形象,不斷提升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強化作文寫作水平。
4.3.2 仿寫課文。在進行仿寫課文時,可以仿照一篇文章的書寫結構、邏輯思維、比喻手法等等,不斷的進行模仿性的寫作練習,可以有效強化自身的寫作水平。首先,可以分析文章的主要結構,了解文章的運筆思維,進行仿照聯系;其次,可以結合文章的選題進行創意性分析,利用不同的語言表達手法進行修飾和探討;最后,可以使用文章必要的優美語句進行摘錄式仿寫。在不斷的寫作練習過程中,中學生的寫作能力會逐漸優化,教師在課后也可以進行針對性的輔導,幫助促進學生的自我意識提升,選擇更多他們感興趣的書籍閱讀,豐富視野[5]。
4.3.3 縮寫課文。為了進一步強化學生對于整體作品的情感感知能力,可以讓學生去縮寫原先學過的課文內容,將上課學過的文章壓縮成一篇盡可能簡潔的故事,要做到對于全文內容精煉概括,不能改變原文的基礎結構,保證文章內容的真實性。縮寫后的文章應當具有較強的邏輯結構性,前后連貫,整體比較完整。通過縮寫可以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將讀和寫進行科學結合。
4.3.4 寫讀后感。在完成一本書的閱讀以后,學生可以寫下自己的所思所想作為讀書筆記交給老師進行批閱,讓學生明白讀書筆記對于他們寫作能力提升的主要意義,讓學生明白如何更好的去書寫讀后感,才能加深自身對于書籍的記憶和理解。
4.3.5 續寫故事。續寫指的就是先提供一個文章的開頭,然后結合自身的創意思路去利用獨特的寫作手法,展開故事情節,寫出一篇具有鮮明的人物形象和完善的文章結構的故事。要想完成一篇故事的續寫,首先需要搞清楚文章的主題思想和對人物的具體細節刻畫形式,寫出具體故事情節中的內容,要求描寫人物的形態動作等。其次,應當把握文章的整體結構,讓布局更加充分合理,按照整個框架去行云流水的書寫;最后,文章的內容和情節應當緊密銜接,做到符合故事發展的走向,不能隨意更改主人公的性格特征。續寫文章不僅可以充分體現出學生的創造能力,還可以幫助學生開拓思維,將讀和寫有效的結合到一起。
4.4 閱讀形式多樣化,積累寫作素材。在寫作過程中,大部分學生常常會覺得無話可寫,追究其根本原因是因為閱讀量太少,沒有充分的素材去提供文章書寫的思路。因此,豐富的素材是寫作成功的奠基,需要拓寬閱讀渠道,瀏覽更多不同類目的書籍,更新自己的知識庫,學習到更多知識,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引導學生去建立自身的素材庫。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在讀完一篇文章后,記錄文章內的重點知識,提供對應的寫作素材,積累相關的好詞好句,或者是比較獨特別出心裁的寫作思路等等,學生通過分析和積累就可以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在寫作過程中翻找讀書筆記,可以找到運筆思路,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6]。除此以外,還可以通過對于一篇文章的精講精練,引導學生加深對故事內容的理解,經過一段時間的經歷,學生可以獨立的完成一篇文章的閱讀,并從中篩選到自己所需要的內容,在寫作過程中,下意識的將自己已經閱讀過的內容銜接起來,充分實現閱讀和寫作相結合的理念。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互聯網平臺定期向學生推送具有社會意義的優秀作品,在平臺上相互交流實際經驗,當閱讀量積累到一定程度后,可以強化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能力,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
綜上所述,語文的學習在高中教育階段具有關鍵作用。語文是語言的積累,也是人與人之間溝通重要的橋梁性因素,語文教師應該清楚的認識到閱讀和寫作之間具有密切關聯,并且將兩者進行充分結合,讓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有效學習。本文著重分析了閱讀和寫作的內在聯系,以及對于學生綜合素養提升的關鍵作用,針對性的分析了當下語文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之處,提出了一些建設性的意見,希望在教學過程中充分應用一體化教學模式,調動學生瀏覽書籍的積極性,在不斷的學習環節中提升閱讀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