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敏
(哈爾濱市第163中學 黑龍江哈爾濱 150086)
相同階段的初中生由于其人生閱歷的不同,所獲得的知識、理解能力、思維方式等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定的差異,所以在對學生進行整體性的評估工作中,需要從基本情況作為出發點,針對不同階段的學生選擇合適的寫作教學方法。通過對寫作教學內容進行基礎的情況分析,再結合學生的特點進行針對性的分段訓練模式教學,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1]。
初中階段的學生在經過小學階段的學習后,會對寫作內容有基本的了解,但是由于小學階段所涉及的寫作內容不多,因此在邏輯思考和思維發散方面還需要很大的提升。在小學寫作教學階段,學生主要是通過平常生活的積累以及學習過程中相關詞匯的積累,才能夠完成小學階段的寫作任務。但是在初中階段,僅僅依靠詞匯量的積累已經不能滿足寫作所需,所以就需要學習正確的寫作方法和寫作技能。因此,一旦到了初中階段,語文教師就要在現有的基礎之上,讓學生認識到寫作知識的學習規律,明晰寫作的規律才能夠讓學生更好地進行寫作知識的學習[2]。
在初中階段,學生不僅要注重詞匯量的積累和還要不斷地培養自身的寫作技能,但是這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寫作技能的提升需要與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同步進行,這兩者都是需要知識的不斷積累。因此,在后續的寫作技能培訓方面也就需要不同的階段分內容進行特殊安排。只有長時間的堅持,并且需要各階段的相互配合,才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寫作通常是人內心情感的知識映射,因此學生是否擁有生活經歷或者生活感受,是保障學生寫作能力提升的關鍵性內容。我國之所以擁有許多名垂千古的佳作,主要原因在于許多偉大的詩人都有著極為豐富的生活經歷,并且都是對生活有著特殊感悟的人。
第一,學生在寫作過程中不夠仔細認真,語言組織能力欠佳,書寫不規范,作文文理不通順。學生從標點符號的使用到語言表達都存在不規范的情況,不能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情感,造成作文語言蒼白平庸,味同嚼蠟。第二,有的學生沒有寫作興趣,寫作只是為了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呈現出一種被動寫作的狀態,造成作文內容空洞刻板、沒有感情。第三是由于中學生缺乏社會生活經歷,所以在寫作時虛構故事,缺乏真情實感,或者采用固定的模式,文章千篇一律,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也不夠深刻,立意過于老套[3]。
很多教師在作文教學中受到傳統教學方法的影響,采用滿堂灌或者理論性太強的教學模式。比如,教師在對范文進行講解時,只側重對范文中的寫作格式,詞句用法等進行講解,忽略了范文的內在意義,即如何清晰地表達中心思想,如何闡述自己的論點等。語文課程標準"針對教師在寫作教學方面出現的問題要求對教學模式進行系統的改革,以學生對學習內容地理解為標準,注重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學生對事物的認知、價值觀的改變為教學重點。
教師想要有效提高初中生的寫作能力,就要在課前進行教學內容的高效備課,這也是教師在課程開始需要準備的非常重要的內容。對于語文學習而言,看似只是簡單的文字累積,但是其中每一篇的文章,其所包含的信息量和知識量往往是非常大的。尤其是現階段語文課文都是經過專家長時間的研讀所選取出來的內容。因此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應當對課本進行透徹解讀,教師只有認真了解和學習課本中的知識,才能夠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傳遞[4]。
首先,教師應當深入了解課本中每一學段、每一單元、每一課的具體教學目標,這樣能夠更好地把握每堂課的學習進度,讓學生能夠具有針對性地進行知識的學習。其次,想要正確地理解教材中所展現出的知識和信息,就需要教師站在作者的角度進行內容的分析和課文文本的解讀。教師要認真分析文章所形成的寫作背景,通過背景去揣摩文字中所含的豐富的情感以及作者想要表達出的內容。另外,教師還要充分研讀文章中所使用的寫作方法以及文章如何選取寫作素材。這些方式都是能夠有效傳遞給學生,且學生經過學習之后也能夠進行后續的借鑒和模仿。
在初中這一階段,教師可充分發揮自身引導者的作用,讓學生從低到高地盡快適應初中階段的學習方式。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將學生在小學階段所寫出的優秀作文進行寫作題目的借用,通過相同的寫作題目讓學生進行內容的再次創作。通過該方式幫助學生總結小學階段寫作與初中階段寫作的差異。這種方式能夠讓學生認識到學習階段的不同,其寫作重點也會存在一定的差異。以此為基礎點開始引導學生進行內容的細致性描寫、敘述事件的過程性描寫等,通過寫作的方式來表達自身的想法,進而讓學生可以進行一些描述性質的寫作訓練。
在經過一些階段性、描述性的寫作訓練后,學生會積累一部分的素材和內容。在這一階段,教師可初步引導學生進行獨立內容的創作。但是在這一階段,教師依然不要讓學生進行自主發揮式的寫作,可以引導學生在規定的框架或寫作條件內進行寫作的引導。比如,在寫作內容中,教師可要求學生在具體文章的寫作中必須包含一定的環境描寫、心理描寫等。通過該方式增強學生的寫作能力,這樣才能夠既不脫離前期學習的內容,同時對后期學習的內容有著連接作用。在這一階段的學習過程中,教師要選擇合適的寫作訓練材料,讓學生從自己的角度進行思維能力的發展和創新能力的提升[5]。
對于學生寫作的評價,不僅僅只需要考慮寫作技巧方面,還應當積極考慮學生在文章中所表現出的感情。教師可以把作文評分的標準告知學生,或者分發優秀作文,讓學生進行內容上的閱讀和思維上的深入思考,然后對照著具體的評分體系進行分數的標注。另外,教師還可從旁引導學生對優秀文章進行內容上的分析。分析哪一些因素可以在后續的寫作過程進行借鑒的。這種方式不僅能夠讓學生認識到自身文章的不足,還能夠通過優秀作文的閱讀來提升自身寫作的能力,以此來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發展。
寫作其實是學生另外一種表達形式的體現。學生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的提升,能夠幫助學生捕捉生活中出現的事件,或者是描述學生自身的思想情感。因此,在分段式寫作訓練模式中,教師要有目的地將學生的注意力放到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訓練方面。在剛開始的階段,教師要注重學生詞匯量的積累,教師可以給學生展示一些好詞、好句,或者具有深刻意義的文章和例文,讓學生能夠通過文章的閱讀和詞匯量的積累,為后期表達能力的提升打下基礎。在這一階段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學生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在對學生進行詞匯量的積累時,要根據學生的情況進行分別對待。還有一個需要著重關注的問題是,由于小學階段教師對于寫作內容要求不嚴,因此可能會導致學生在初中階段不夠重視標點符號的使用,隨意地使用標點符號會對文章本身的內容造成很大程度的誤解。因此在這一階段,教師要盡最大可能糾正學生濫用標點符號的習慣,讓學生認識到標點符號對文章的整體意義。
語言文字表達能力是一個非常復雜的教學內容,不僅僅是詞匯的積累,還要包括句式的累積和標點符號的正確使用。詞匯的累積要包括近義詞、反義詞或同義詞的積累,另外還要包含一些好的固定搭配。這樣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就可以通過不同詞匯意義之間的強烈反差進行思想、情感的表達,寫作內容也會顯得更加生動多彩。在句式的積累方面,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相應的基礎知識。
經過初一階段的學習,學生在初二階段時會覺醒更多的獨立創作意識,這一點也在文章中會逐步體現,內容主要是學生自己對于世界的思考和對事物的看法。在這一階段,教師更要注重對學生思想方面的引導,另外還可以讓學生通過學習不同作家的文章進行不同寫作風格的了解,如魯迅先生的《孔乙己》、契訶夫的《變色龍》。這些非常優秀的文章非常適合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進行寫作形式的思考和模仿。在開始階段要求不必太多,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片段練習的方式,學習大作家的創作方法和寫作格式,以此為基礎,讓學生去進行創作練習。
教師在對學生進行作文批改的同時,可以采取面批的方式。這樣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促進教師與學生進行多種溝通。學生也可向教師闡述自身寫作的方法,教師也可以了解學生的寫作思路,這樣就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進行有效的交流。一旦發現文章中出彩的內容或者有缺陷的內容時,教師也可與學生進行及時的溝通和交流,在無形中能夠豐富學生的思考角度。在相互溝通交流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讓學生發現自身所存在的不足。以這種角度作為出發點,可以讓學生在后續的寫作過程中更容易獲得寫作方面的成功感,這種感受對于學生后期的寫作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6]。
經歷過初一、初二、初三階段的學習,初四年級的教師可引導學生將寫作的重點放在適應考場作文的寫作上。該階段的寫作主要是在固定的時間進行寫作內容的最優化呈現。只有這樣,才能夠在考試的過程中、在時間的限制下能夠更清晰地表達學生自我的認知和情感體驗。
寫作能力的提升不是短時間就能夠達到的,是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的努力和不懈的堅持才能夠逐漸增強的。學習只是其中一方面,該方面主要是詞匯量的積累和知識面的拓展。但是想要把自身的觀點通過寫作的方式展現出來,還需要通過實踐的體現。學生只有將自己學習到的知識和寫作方法進行寫作實踐的展現,才能夠有目的地進行寫作教學的訓練。因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知識的講授時,需要讓學生從課文的寫作方法、內容的選取、遣詞造句的手法等進行經驗的積累。以此喚起學生與作者情感上的共鳴,這樣才能夠有效幫助學生進行實踐。
比如,在學習《海燕》時,教師要結合《海燕》的寫手特點,了解其采取的象征手法詠物的寫作技巧,明確作品的內涵及海燕形象的典型性,訓練學生的寫作水平。在學生了解到相關寫作方法之后,教師可布置任務,讓學生通過這種寫作方式對身邊的動物進行描寫。教師還可以將學生的作文在課堂上進行朗讀,這樣既能夠激發學生寫作的熱情,又能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初中階段的學生一般很在意外界人對自身的看法,因此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這一發展性的特點,重視作文評語對于學生寫作興趣方面的影響。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要以欣賞的角度去看待學生的作品,要以平等的態度去對待學生。因此,在寫作內容的批改上,教師應當以積極的、正面的評判態度為主,要讓學生認識寫作能夠帶給他們的成功感和自信心。教師如果一直的對學生進行否定,難免會在后續的寫作過程中降低學生的自信心,從而影響學生正常水平的發揮。因此,教師要帶著情感去評價學生的作文,要能夠從學生的寫作文章中發現其優點。
綜上所述,想要教會學生寫好一篇作文,除了讓學生在生活中積累相應的素材外,教師還要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積累和信息的獲取,以及寫作方法學習。寫作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的事情,這也是初中語文寫作教學內容能夠帶給學生、帶給老師最獨特的魅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