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煒
蘇州旅游與財經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江蘇 蘇州 215104
我國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是培養技能型、專門型、應用型人才,職業類學校的公共基礎課需要以服務專業課程為目標。2019年,《中等職業學校公共基礎課程方案》提出,職業教育特色需要在公共基礎課程中有所突出,公共基礎課應融合專業課程,配合專業課程產生凝聚力達到共同培養學生的目的。中職《數學課程標準》(2021版)指出,應注重結合生活和專業實例開展教學[1]。高職數學教學的首要目標是要服務于專業課程教學,滿足專業課程對數學知識的基本需求;其次是要面向學生未來職業方向,降低數學課程的理論性、枯燥性,增強趣味性、實踐性,突出服務性、實用性和職業性。五年一貫制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是中職與高職的相互貫通,最后培養出優秀的高職畢業生。因此,如何開展基于專業導向的五年制高職數學教學顯得尤為重要。
對于職業院校來說,學生的學習成果就是能用數學的知識解決專業中的問題。因此,職業院校數學課程的教學改革,需要在各專業的數學教學中融入專業實際應用的思想,強化數學理論知識與專業現實問題間的聯系與對接,以便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明確數學的應用價值,促進學生自覺地領會數學的原理和應用,潛移默化地幫助學生建立數學應用意識以及運用數學思維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2]。我們想讓學生取得的學習成果是什么,我們為什么要讓學生取得這樣的學習成果,為了達成這個學習成果,那就必須根據專業需求優化教學內容,精選教學內容。
五年制高職物流專業課程中很多專業案例,離不開數學知識的應用。例如,物流庫存問題、運輸問題、指派問題、配送路徑規劃問題等。數學作為五年制物流專業的公共基礎課,不能游離于專業課程之外,孤立的只教授傳統數學基礎知識,應該突破兩者之間的壁壘,搭建課程之間的橋梁,以專業案例為背景撰寫相關數學例題,以數學思維能力和運算能力為工具,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專業知識、掌握專業技能,從而讓學生在未來相關專業領域工作能夠更加得心應手,更好地適應相關工作崗位。通過專業課和公共基礎課的有效融合,達到在有限的課時里,既能完成數學教學目標又能提升學生專業技能,既能呈現職業色彩又能突出文化素養的事半功倍效果。
基于專業導向的數學教學改革,離不開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提升職業教育理念。不僅要關注數學的素質培育功能,加強數學教學的理論性研究,而且要加強與學校各專業的溝通與交流,了解學校的專業設置狀況、特點及各專業的培養目標,明確各專業課程對數學的要求,并將其融入數學課程的教學之中。數學在專業中的廣泛應用,需要職業院校的數學教師既具備數學知識又掌握專業能力,這是一種創新,又是一項挑戰,與時俱進地增長自己相關專業領域的知識儲備,才能適應這種變革。汲取相關的專業知識是數學教師的當務之急,拓展專業知識面,培養自己的專業性數學教學能力。
數學教學案例陳舊和專業課教學缺乏數學思維與運算能力的支撐等種種教學困境,已引起國內職業院校的一線數學教師和教育專家的關注,并開始積極尋求解決之法。在此前提下,整合院校數學教學內容與專業知識就顯得尤為重要。
1.數學課程缺乏學生重視。職業類院校學生往往對數學不感興趣,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學生數學基礎薄弱,數學知識體系欠缺,例如各類初等函數的特征和性質都沒有掌握完整,而數學是一門具有銜接性強、覆蓋面廣的學科,想要全面掌握需要大量時間和精力;另一方面,學生沒有較好的數學應用意識,沒有對學習數學的重要意義有深刻認識,覺得數學例題非常抽象,與所學專業脫節,沒有實用性。因此,基于專業導向整合專業課和數學課的教學內容就顯得尤為重要,既可以讓學生學習數學內容有所重點,又可以讓學生了解專業課和數學課的相互聯系,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
2.數學課程缺乏學校重視。作為職業類學校,為了定向培養專業人才,專業課肯定會更加受到學校的關注,因此在課程安排上學校肯定也會向專業課傾斜,數學課作為公共基礎課程往往得不到學校足夠的重視。因此,如何在強化專業課程建設的基礎上兼顧公共基礎課就需要有相應的對策。這方面很多職業院校已經做出了嘗試,例如可以在專業教研組和數學教研組之上設立大的教研室,教研室負責定期組織兩個教研組一起開展教研活動,開展教研活動時安排數學教師與專業教師共同參與,為數學教師和專業教師的及時交流和溝通搭建了平臺,共同探究專業課與數學課教學內容的整合,確定哪些內容可以融合,采用何種教學方法開展教學[3]。
1.根據專業特點調整數學教學。數學教師不能只是講授知識,而應根據學生專業學習和可持續的發展需要開展數學教學,要關注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與創新精神的培養,幫助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應用科學的學習方法,要抓住重點,不但要學會數學,而且要會用數學的知識、數學思想與方法思考解決實際問題,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刻苦鉆研,積極進取。職業院校不同專業對數學知識的應用和需求不盡相同,需要數學教師根據專業特點整合專業和數學教學內容,從而在數學課堂中引入專業背景,體現數學在專業領取的重要作用。例如景觀設計、建筑等專業的學生,在專業課學習過程中經常會用到立體幾何、平面幾何和解析幾何,因此數學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就關于涉及解析幾何、平面幾何、立體幾何和三視圖等相關聯知識上,加大教學力度;財務會計專業的學生則經常用到計數原理、數理統計、概率、線性規劃等知識,對于這方面知識教學中可以有所偏重[4]。
2.根據專業特點深化教學方法改革。我國的職業教育研究專家和職業院校的數學教師已經發現了職業院校數學教學的所存在的問題,在嘗試找尋相應的解決方法的過程中,對于數學課程為專業課程服務的觀念都達成共識,像蔣乃平、石偉平、徐國慶、姜大源等國內知名職教專家都進行了理論與實踐的研究。職業院校數學課程要創新和改革傳統的教學方法,樹立“為專業服務”的意識,改革數學的學科型架構,建立適應現代職業教育需要的課程內容體系,針對專業的實際應用,對數學教學方法和手段進行大膽改革,通過大量專業實例以及專業中包含的職業素養等,結合學生特點,大力倡導合作學習和開放式學習,課堂上積極采用啟發式、分層式教學和基于實際問題解決等靈活的教學方法,提高數學課程的教學效果和應用水平。
3.根據專業實踐環節教學結合數學教學。職業教育迅速發展,職業院校教學改革研究的步伐也隨之增快,盡管職業院校的數學工作者對數學課程如何為專業服務作了許多有益的探索和嘗試,但目前還處在改革的初級階段,只是說得多、做得少,理論分析多、實踐探索少,教學方法與手段也無法滿足學生專業學習和可持續發展的需要。對此,數學教師可以針對與數學相關的專業實踐活動,以項目化的形式讓學生參與到相關任務中,增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5]。例如物流專業的學生,教師可以讓學生參與選擇配送中心地址問題,貨物的出入庫、補貨和運輸到最后的成本核算等,小組相互配合完成相應的任務,數學教師負責數學相關知識的應用,物流教師負責回答涉及的專業問題,不參與任何經營決定,最后請行業專家擔任最后的裁判。
職業院校不同專業對數學的需求都不同,對數學的依賴程度也不同,本文以物流專業為例,以服務物流專業教學為目標,研究如何選取相關聯的數學章節撰寫數學教學內容。因此,教學內容的撰寫不是生搬硬套,應該以物流相關知識點為背景,應用數學方法解決物流實際問題,做到物流與數學的有效融合。
首先,可以在物流教研組和數學教研組之上設立物流教研室,方便交流和調研。其次,確定物流專業中涉及數學知識點的問題,商討采用何種教學方法將物流問題引入到數學課堂中。最后,通過長期的摸索、嘗試和改進,確定新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實現物流和數學教學的融合,既能體現數學的實用性,又能服務于物流專業[6]。例如物流的庫存、運輸模型中需要用線性規劃的圖解法和單純形法解決獲利、運費等問題,我們可以在線性規劃初步章節中,以物流專業為背景,撰寫數學例題,講解如何用數學方法解決物流最優化問題。例如物流企業需要計算產品總運輸量的變化率和邊際成本,即總運輸量的增量與時間增量比值的極限和運輸總成本增量與運輸量增量比值的極限,這些都涉及數學的極限和導數概念。
為了引導學生將數學理論和思維方式運用到專業中,可以通過項目教學法展開教學,結合專業需求在各教學環節設置相應任務,實踐檢驗,層層遞進,數學教學內容隱含在每一組項目任務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極參與行業體驗,在探究和反思中能夠自主學習,最終完成項目任務,強化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例如,物流公司的工作內容主要分為入庫、出庫、補貨和運輸四大作業,具體工作以信息員、倉管員、叉車駕駛員和操作員四個崗位來開展。我們可以通過與專業結合的項目推進數學算法與程序框圖設計章節的學習,例如可以設置數學學習項目如下,項目一在學習算法概念后,完成物流專業四大作業流程的算法;項目二結合程序框圖三種結構,完成物流專業四大作業流程的程序框圖設計;項目三是對算法和程序框圖的綜合應用,學生結合專業課程,完成物流崗位工作流程優化并用程序框圖表示。采用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培養自己主動獲取知識的學習能力和團隊協作完成任務的能力。
在數學課堂實施過程中,結合專業背景,創設問題情境,將思政教育自然穿插于學生探究專業和生活的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避免生搬硬套,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利用教學中“經典案例”“實踐探究”等教學環節,將思政元素融入教學中,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充分挖掘數學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將教學情境與專業內容結合,培養學生規范工作、嚴謹求實、協作互助、共同進步的職業素養。例如在數學算法與程序框圖設計章節,我們可以以物流庫存問題為背景,撰寫案例如下:某日,物流中心揀選區的洗手液數量為10瓶,補貨點為2瓶,每箱12瓶,當天共有四張出庫訂單上有這種洗手液,并在揀選區出貨,設計一個計算揀選區洗手液數量的算法,并用程序框圖表示。學生根據題意分組討論,設計各組的算法與程序框圖,老師進行點評和糾正,在學生的不斷探索和優化下,最終找到最高效的程序設計框圖,從而打造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五年制高職校的學生依據職業屬性將來勢必面對擇業問題,無論是基礎數學課程的教學,還是專業技能的訓練,最終目標是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和就業競爭力。本文以物流專業為例,研究基于專業導向下數學課程如何更好地為學生專業服務,其中包含如何將數學課程與學生專業有效整合,如何在數學教學中體現專業職業素養和工匠精神等,將數學的思想和方法融入到學生的專業中去,真正體現出數學的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