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磊
(哈密職業技術學院 新疆哈密 839000)
我國高職教育事業發展至今已三十余年,近幾年,伴隨高職教育迅猛發展和改革創新,學生管理工作方面存在的矛盾和沖突逐漸顯現。針對正在接受國家高職教育的學生而言,其正處在思想觀念與價值觀樹立的關鍵時期,若高職院校在學生教育和管理層面出現問題,勢必會對學生個體思想體系的生成造成錯誤引導。對此,高職院校學生管理工作者應具有前瞻意識,制定多維度與全方位的解決方案,塑造隱性管理和顯性管理深入融合的新管理格局,從而游俠提升綜合化管理工作的實效性[1]。
市場經濟背景下,畢業生的數量逐年呈上升趨勢增長,而企業提供的崗位相對有限,許多院校都面臨著“就業難”的情況,高職院校和本科院校相比處于競爭的劣勢地位。伴隨著社會快速發展,我國經濟逐漸進入新常態,急需納入新的經濟增長點,以刺激經濟發展。創新創業教育的開展,讓更多學生參與到創新創業的大潮中,既能提供大量崗位,減輕就業壓力,又能促進經濟發展。所以,高職院校應依托創新創業教育重視學生創新創業素養的培養,以確保學生能夠順利開展創新創業活動。創新創業活動的實施離不開學生的專業化能力和拼搏精神,但在傳統教學活動中,受多種因素影響,學生的創新創業素養較差,直接影響了后續活動的開展,故在高職院校中廣泛開展創新創業教育能夠推動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各院校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不斷提高創新創業教育的實效性,培養出更多的高水平應用型人才[2]。
雖然高職院校為了達到有效約束學生、規范管理的目的,也在不斷總結辦學經驗,結合自身情況設立了各項學生管理規章制度,但是忽視學生本位,僅靠管理制度顯然是無法取得預期的管理效果的。從實際來看,高職院校學生特點比普通大學生更加鮮明,他們雖然存在善于交際、思維活躍、樂于探究的優點,但是也存在著基礎知識薄弱、自制力差、個性明顯等缺點。基于高職院校學生的以上特點,高職院校以經驗為依據制定的管理制度不符合以生為本的教育管理理念,沒有考慮學生特點、學生的接受程度以及學生成長的切身利益,因而學生容易產生心理抵觸情緒。所以,在高職院校制定學生管理制度時,應該增強針對性,尤其要堅持“以生為本”的管理理念[3]。
針對高職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開展得比較晚,尚未形成完整的課程體系。在創新創業教育活動中,高職學生的創業意識不強,存在重知識傳授、輕技能操作的問題。高職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也僅停留在形式上,沒有上升到理論高度,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創新創業實踐能力的培養。另外,我國現在更突出“共性教育”,而忽略了個性的培養,導致許多學生缺少拼搏精神,限制了創新創業活動的開展。
由于高職院校專業類別較多、學生較多,在進行普遍性信息采集時,需要大量人員開展采集工作,還需要學生的充分配合,如在基本信息采集工作中,學生需向家中了解部分不明確的信息,耗時較多。一旦出現信息丟失以及錯填、誤填,不僅需要對信息進行重新采集,還會導致信息結果不準確。對于專項信息采集工作,如評優信息采集工作,需要學生提供學科成績、班級表現情況等,甚至需要相關教師出具報告,過程極為煩瑣。
從社會層面上看,人們受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影響,認為創業是一種無奈的選擇,該想法打擊了部分創業者的積極性。在具體實踐中,高職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活動難以讓全體成員都成功,總會有一部分學生失利;又因社會大眾不看重高職學生的創新創業活動,認為他們缺少經驗,使學生面對強大的輿論壓力,上述因素對創新創業教育活動產生了或多或少的影響。近年來,雖然國家大力支持高職學生創業,但社會對人才的評估標準相對單一,尚未形成良好的輿論氛圍[4]。
科學有效的管理應該是人性化的管理,即將管理的重點從學校自身出發轉變為從學生的特點、利益出發,以通過管理實現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為目的。為了響應國家素質教育的號召,高職院校也應該堅持“以生為本,為生服務”的管理理念,從學生出發開展管理工作。在高職院校進行學生管理過程中,“以生為本”仍然停留在制度層面,而沒有真正落實到思想和操作層面。要想創新學生管理路徑,高職院校在進行學生管理時,應該充分尊重高職學生的特點,從學生管理實際出發,以為學生服務為目的。因而,從管理實際來說,高職院校可以盡可能多地搭建與學生溝通的渠道(如建立學校或班級微信群等),與學生建立良好的互動關系,以便及時全面掌握學生的特點和訴求,制定出科學有效的學生管理計劃和工作方案。在實際學生管理工作中,高職院校應該從學生管理實際問題出發,以滿足學生需求為目的,通過學校與學生和諧管理關系的構建將管理變為服務,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彰顯和發揚,例如,可以將“嚴禁”“杜絕”等字眼改為“溫馨提示”。
創業是一項高風險的活動,大學生必須要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根據格式塔學派心理學家鄧克爾的研究得出,心理支持是影響個體身體健康發展的主要因素,也是個體有效化解心理危機的關鍵資源。在大學生創業過程中,教師應充分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優勢,通過調動潛能、調節情緒和行為激勵等給予學生心理方面的支持,以助于大學生成功創業。綜觀當前的教育現狀,因高職院校過于重視理論知識傳輸,重視專業知識成績,而忽略了實踐能力的培養,造成教學內容和社會需求相脫節,導致學生創新實踐能力比較匱乏。市場經濟背景下,隨著教育教學的深入改革,高職院校應積極更新教育教學理念,將心理健康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相互滲透。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要適當融入創新創業教育內容,對學生進行就業指導,不斷強化心理健康教育的引導作用[5]。
大數據背景下的學生管理工作,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體系,確保管理工作的開展有所依據,確保管理工作中各項工作有序展開。在管理體系的建立上,應充分應用大數據技術,通過搭建學生管理平臺,實現對學生信息的數據化管理。要搭建學生管理平臺,需要明確學生管理涉及的各項內容,按照內容類別形成模塊,針對不同的模塊,創建不同的連接,最后建立模塊之間的聯系,形成學生的信息系統。在大數據技術的應用上,學校可以根據管理內容獲取相應的權限,建立系統與相關部門的階段性或長期聯系,對學生相關數據信息進行采集或傳輸。如部分高職學生發揮自身的專業優勢開展研究工作,并取得研究成果,學校要幫助學生申請專利,管理系統可以向相關部門發送申請請求,加密傳輸申請資料,確保申請資料的安全,確保學生研究工作的順利進行。管理平臺還可幫助學生聯系相關企業,為學生拓寬發展路徑。在職業規劃管理中,大數據可以通過對學生學科成績以及興趣愛好的整理,幫助學生明確發展方向,助力學生發展[6]。
高職院校要做好文化自信,就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用紅色資源鑄就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為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服務。利用紅色教育資源開展學生黨員和學生入黨積極分子的教育,是高職院校專職組織員開展組織發展工作的重要抓手,在長期的工作實踐中驗證了其良好的教育成效,受到廣大青年學生的認可和好評,為高職院校學生堅定共產主義理想、永葆共產黨員的先進性提供了基本保障。紅色文化是高職院校推進文化育人的重要資源,是高職院校所有教育工作者的育人教材,紅色文化可以幫助高職學生厚植理論知識、強化愛國情懷,用好、用活紅色文化是高職院校必須做好的時代命題。高職院校專職組織員參與學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將紅色教育資源進一步加工、整合,使其融入學校學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當中,將進一步提高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實效,幫助學生正確地認識和理解學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義。利用紅色教育資源堅定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基,厚植愛國情懷,有助于高職院校擦亮鮮紅的政治底色。高職院校專職組織員參與學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從新的角度激活高職院校的紅色基因,加速紅色文化與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幫助高職學生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來武裝自己的頭腦。
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各有千秋,就像是森林中隨風搖曳的每一片樹葉,各有風姿,各不相同。這代表著學生的個性,也代表著學生的追求,凸顯了學生的精神面貌,也展示了學生的成長實力。創新,對于一個國家來說,是發展的引擎,能夠立于不敗之地,從港珠澳大橋到北斗三號再到國際空間站的建立,都體現了創新的重要性。可以說,未來世界的發展,離不開創新。學生作為祖國發展的希望,擁有創新意識,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這樣,才能不被時代拋棄,才能跟上時代。學生創新,能夠讓人了解自己,找到追求相同的人,然后在交流、展示中得到發展。教師提高思政教育的質量,要懂得圍繞學生的個性,發現學生的優點,鼓勵學生發揚光大,使學生能夠獲得成長的自信,獲取創新的力量。教師可以依據學生的個性為學生設計各式各樣的活動,鼓勵學生在參與中展示魅力,讓學生與眾不同的一面被人知道,打開學生的成長天地,助力學生起飛。筆者立足學生個性培養,展開了實踐活動設計,先是與學生進行了交流,知道了學生擅長哪些部分,然后結合學生的需要,增添了沙畫、茶藝、多米諾骨牌、手工制作、模型展示、文藝演出等活動,讓學生自行挑選,自行設計,然后將作品通過紙質版、電子版提交。在學生提交作品之后,筆者組織學生進行打分,讓學生互評,擴大學生的學習視野,知道他人有著怎樣的魅力,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對于作品中存在創新點的學生,筆者重點表揚,呼吁其他學生學習,積極創新。學生在個性活動中,形成了實踐創新的意識,展示實力,擁有了交流的圈子。
創新創業教育必須要以學生為主體,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素養,落實好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教師和學校應從宏觀視角入手,把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結合起來,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創新創業心理。學校可通過多元化的創新創業實踐活動鍛煉學生的思維,促進其全面發展。創新創業教育活動的實施,需要依托一定的創新創業實踐平臺,把創新理論和實踐操作聯系起來,突出學生創新創業素養的培養。比如,依托政策、場地及資金方面的支持,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展示平臺,形成積極的創新創業氛圍。政府應出臺相關政策,對高職學生給予一定的支持。全社會也應努力形成良好的創新創業風氣,宣傳優秀的創新創業模范,促使創新創業活動順利實施。
綜上所述,新時代下,在人文關懷及以人文本教育思想的影響下,需要高職學生管理工作觀念進行及時轉變和更新,唯有如此才可促進高職學生管理良性循環。學生管理工作觀念的更新及轉變,其本質體現在創新觀念、民主觀念以及服務觀念的更新轉變,而其轉變的有效實現在較大程度上依托于實踐活動的進行。高職院校應及時拓展高職學生管理渠道,完善建立高職學生管理機制,強化學生個性化的教育管理,促進學生管理的實效性提高。